图书介绍

自然辩证法概论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自然辩证法概论
  • 陈光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428669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77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386页
  • 主题词:自然辩证法-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自然辩证法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 1

绪论 1

第一节 自然辩证法的对象、内容和性质 1

一、研究对象 1

二、学科内容 2

三、学科性质 4

第二节 自然辩证法与相近学科的关系 6

一、自然辩证法与自然哲学的关系 6

二、自然辩证法与西方科学哲学的关系 7

三、自然辩证法与科学学的关系 9

四、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10

第三节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 11

一、历史渊源 11

二、创立及意义 13

三、传播与发展 15

第四节 自然辩证法研究与中国现代化建设 17

一、古代自然科学 23

第一节 古代自然科学与朴素辩证法自然观 23

第一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23

第一篇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23

二、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 29

第二节 近代自然科学与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34

一、16世纪至18世纪前期的自然科学 34

二、16世纪至18世纪前期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36

第三节 18世纪后期、19世纪自然科学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39

一、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的自然科学 40

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50

第一节 自然界的系统存在 55

第二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系统自然观 55

一、物质联系的系统方式 56

二、自然界物质存在的系统特性 60

第二节 自然界系统的层次结构 64

一、层次结构的基本特征 64

二、自然界的基本层次 65

三、层次结构的联系与过渡 67

一、自然界的演化过程 71

第三节 自然界的系统演化 71

二、自然界演化的方向 73

第四节 自然界演化的规律性 77

一、矛盾是自然界运动与演化的根本动力 77

二、自然界演化的渐变与突变 81

三、自然界演化的周期性 83

第三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生态自然观 88

第一节 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89

一、人类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 89

二、人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 94

第二节 天然自然、人工自然和生态自然观 98

一、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 98

二、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的关系 99

三、生态自然观是解决人工自然和天然自然矛盾冲突的基本模式 101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103

一、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条件 103

二、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 107

第一节 科学的性质和特征 113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和科学认识过程 113

第二篇 科学技术观 113

一、科学的本质特征 114

二、科学的体系结构 120

第二节 科学认识过程 125

一、科学事实 127

二、科学概念 128

三、科学定律 129

四、科学假说 131

五、科学理论 132

第三节 科学价值 134

一、科学的社会价值 134

二、科学的精神价值 137

第五章 技术的本质与结构 141

第一节 技术的本质与特征 141

一、技术 141

二、技术的基本特征 144

一、技术发展的基本矛盾 146

第二节 技术发展的模式 146

三、技术的二重性 146

二、技术发展的主要形式 148

三、技术发展的一般模式 149

第三节 技术要素与技术结构 153

一、技术要素 153

二、技术结构 154

第一节 技术的价值 156

一、技术的价值负荷 156

第六章 技术价值与技术伦理 156

二、技术的基本价值 159

三、技术的社会价值 161

第二节 技术伦理 165

一、技术伦理的产生 165

二、技术伦理的内容 166

三、技术伦理的重建 172

第三节 技术的社会形成和社会控制 175

一、技术的社会形成 175

二、技术的社会控制 178

第七章 技术创新与高技术产业化 184

第一节 技术创新 185

一、技术创新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185

二、技术创新过程 190

三、科技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 195

四、符合中国国情的创新战略 196

第二节 高技术产业化 198

一、高技术与高技术产业化 198

二、高技术产业化开发基地——科技园区 202

三、中国高技术产业与科技园区 204

第八章 科学技术与社会 210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 211

一、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现代特点 211

二、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非均衡性 220

三、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保障系统 230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 233

一、科学技术的体制化 234

二、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 237

三、科学技术的社会规范 239

第三篇 科学技术方法论 243

第九章 科学研究选题和科研方法的结构 243

第一节 科学问题和科研选题 243

一、科学问题 243

二、科研选题及步骤 252

三、科研选题的原则、方法和技巧 257

一、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271

第二节 科学研究方法的结构 271

二、科学研究方法的层次 274

第十章 获取科学材料的方法 279

第一节 观察方法 279

一、观察方法的含义、分类和特点 279

二、观察方法的应用 283

第二节 实验方法 293

一、实验方法的含义、分类和特点 293

二、实验方法的应用 296

一、模型方法的含义、分类和特点 304

第三节 模型方法 304

二、模型方法的应用 308

第十一章 整理科学材料的方法 316

第一节 归纳方法 317

一、归纳方法的含义和特点 317

二、归纳方法的种类及其应用 319

第二节 类比方法 334

一、类比方法的含义、特点和分类 334

二、类比方法的应用 337

一、数学方法的含义和特点 339

第三节 数学方法 339

二、数学方法的类型 341

三、数学方法的应用 343

第十二章 建立科学理论的方法 346

第一节 科学假说的方法 346

一、科学假说的一般特征 346

二、科学假说的形成 348

三、科学假说的检验 352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