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中哲学思维转型的研究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中哲学思维转型的研究
  • 华学忠,施修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7505844547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42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66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中哲学思维转型的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 1

导言 1

第一章 发展马克思主义与哲学思维的转型 1

第一节 马克思建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是认识哲学 2

第二节 认识哲学与实践哲学的区别 8

第三节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实践哲学 20

第四节 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哲学局限 25

第五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 34

第六节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基础 41

第二章 以人为本重新解读马克思基本理论 48

第一节 从《人论》谈起 48

第二节 宇宙本体论向以人为本的转化 59

第三节 实践唯物主义的提出与哲学思维转型的开始 70

第四节 受时代发展局限马克思没有完成哲学思维转型 77

第三章 历史唯物主义是认识哲学通向实践哲学的桥梁 87

第一节 马克思晚年的理论探索及其重要成果 88

第二节 如何正确地理解和评价马克思晚年的理论探索 98

第三节 马克思晚年的理论探索留给后人的启示 114

第四章 对生产力范畴的实践哲学考察 128

第一节 生产力范畴的二重性地位 128

第二节 正确理解马克思生产力范畴的科学涵义 138

第三节 生产力范畴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深化 153

第四节 生产力的层次结构与历史逻辑发展的二重可能性 159

第五节 人的经济学也就是生产力经济学 164

第五章 所有制是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的社会形式 171

第一节 研究所有制范畴必须确立的指导思想 171

第二节 从发展过程中理解马克思的所有制学说 177

第三节 所有制是人的价值实现的社会形式 198

第一节 马克思的二重历史逻辑 214

第六章 以人为本地重建唯物史观 214

第二节 抽象上升为具体与个别上升为一般相统一 219

第三节 在个人生产方式、民族社会形态、人类世界时代的层次结构中概括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矛盾 225

第四节 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237

第七章 以人为本地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学 243

第一节 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重新考察 244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学是人的经济学、哲学经 254

济学 254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逻辑是人的自我价值的发展逻辑 261

第四节 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科学的价值职能分工基础上 268

第五节 建立社会经济价值逻辑的方法论原理 279

第六节 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经济价值逻辑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297

第八章 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商品价值论 309

第一节 人类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309

第二节 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新考察 334

第三节 把生产力价值论贯彻到底 366

第九章 对资本生产力历史地位的一般性考察 391

第一节 实践唯物主义的劳动范畴 391

第二节 对资本生产力的一般性考察 395

第三节 资本生产力是所有主体性与价值主体性的对立同一 401

第四节 资本主体性的逻辑走向 406

第五节 资本主体性的逻辑走向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形态里才能完成 412

第十章 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的新解 418

第一节 把资本与劳动的结合等同于商品交换的根源 418

第二节 资本与劳动交换的本质是非商品性的 421

第三节 资本与劳动的对立同一也是生产力质与量的对立同一 425

第四节 对剩余价值论的再认识 430

后记 441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