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许世彤,区英琦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 ISBN:13182·144
- 出版时间:1985
- 标注页数:368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38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生理学的研究对象 1
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1
目录 1
绪论 1
三、机体机能对环境的适应 2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5
概述 5
第一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5
一、扩散 6
二、渗透 7
(三)通过膜通道(微孔)的扩散 7
(一)单纯扩散 7
(二)易化扩散 7
三、主动转运 8
四、出胞和入胞 10
(一)刺激强度 11
二、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及组织兴奋性的指标 11
第二节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11
一、生物的应激性与可兴奋组织细胞的兴奋性 11
(三)刺激强度变化率 12
(二)刺激持续时间 12
三、组织被兴奋后其兴奋性的变化 13
(三)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 14
(二)静息电位 14
四、细胞的生物电特性 14
(一)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14
(一)细胞兴奋时膜电位的变化——动作电位 17
五、动作电位 17
(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19
(三)动作电位的特性 20
(四)兴奋的引起和局部兴奋 21
(五)动作电位的传导 23
一、机体内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形式 25
第三节 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25
(一)通过化学作用突触的信息传递——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26
二、神经元之间和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的信息传递 26
第四节 细胞的运动机能 29
(二)通过电作用突触的信息传递 29
(一)骨骼肌纤维的结构特点 30
一、骨骼肌的运动机能——肌收缩 30
(二)骨骼肌收缩的机制 31
(三)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34
(四)肌肉收缩的特征 35
(六)肌肉收缩的机械功 37
(五)肌肉收缩的代谢 37
(七)体育锻炼对肌肉的影响 38
(二)平滑肌的类型及其机能特点 39
(一)平滑肌的结构特点及其收缩机制 39
二、平滑肌的机能特点 39
本章内容提要 41
概述 45
第二章 血液 45
(一)血浆渗透压 46
二、血浆的理化特性 46
第一节 血浆的化学成分和理化特性 46
一、血浆的化学成分 46
(二)血浆的酸碱度 47
一、红细胞的数量和功能 48
第二节 红细胞的功能 48
(二)红细胞的破坏 49
(一)红细胞的生成 49
二、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49
一、机体的免疫机能 51
第三节 白细胞的功能与机体的免疫机能 51
二、单核细胞及粒细胞的功能 52
(二)特异性免疫 52
(一)非特异性免疫 52
(一)淋巴细胞的分类和发生 54
三、淋巴细胞的功能 54
(三)体液免疫 55
(二)淋巴细胞在免疫反应过程中的发展及其作用 55
(四)细胞免疫 56
(五)自动免疫与被动免疫 57
第四节 血量、输血和血型 58
二、血液凝固 60
一、生理止血机制 60
第五节 血小板的功能与生理止血机制 60
(一)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61
(三)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 62
(二)凝血酶原转变成凝血酶 62
四、纤维蛋白溶解 63
三、正常血管系统中防止凝血的因素 63
本章内容提要 64
第一节 心脏生理 66
概述 66
第三章 循环 66
(一)普通心肌细胞(工作细胞)的膜电位和动作电位 67
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67
(二)自律细胞的膜电位和自动节律性 68
(二)自律性 69
(一)兴奋性 69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69
(三)传导性及心脏内兴奋的传导 70
(一)心动周期 71
三、心脏的泵血机能 71
(四)收缩性 71
(二)心脏泵血过程中心房和心室的压力变化及各瓣膜的活动 72
四、心脏泵功能的评价 74
(三)心音 74
一、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75
第二节 血压、脉搏和血流 75
五、心电图 75
(一)动脉血压 76
二、血压 76
(二)静脉血压 78
三、动脉脉搏 79
四、血流 80
第三节 微循环与淋巴循环 81
(二)血流速度 81
(一)血流量 81
(一)微循环的组成及其功能 82
一、微循环 82
(三)微循环的调节 83
(二)微循环的血流通道 83
二、组织液的生成及回流 84
(二)组织液生成及回流的机制 85
(一)毛细血管壁的结构及血液与组织液间物质交换的方式 85
(三)淋巴液回流的生理意义 87
(二)淋巴液的回流及影响淋巴液回流的因素 87
三、淋巴液的生成及回流 87
(一)淋巴液的生成 87
(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 88
一、神经调节 88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88
(二)心血管的调节中枢 91
(三)心血管中枢的紧张性活动 92
(四)心血管活动的反射性调节 93
(一)全身性体液调节因素 96
二、体液调节 96
(二)局部性体液调节因素 97
(一)运动时心输出量和血压的变化 98
一、运动时循环机能的变化 98
第五节 肌肉运动与循环机能 98
(二)心搏徐缓、每搏输出量增加、心力贮备提高 99
(一)运动性心脏增大 99
(二)运动时各器官血流量的变化 99
二、体育锻炼对循环机能的影响 99
本章内容提要 100
一、肺通气的动力 105
第一节 肺的通气 105
第四章 呼吸 105
概述 105
(一)呼吸运动 106
(三)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 107
(二)肺的弹性 107
二、肺通气的阻力 108
(二)非弹性阻力 109
(一)弹性阻力 109
(一)肺的容量 110
三、肺的通气量 110
(二)肺的通气量 111
一、气体交换的原理 112
第二节 气体的交换 112
四、人工呼吸 112
(一)呼吸气、肺泡气的成分和分压 113
二、肺内的气体交换 113
(三)气体经呼吸膜的扩散 114
(二)血液气体的分压 114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116
三、组织中的气体交换 116
(四)肺内的气体交换 116
(一)氧的化学结合 117
一、氧的运输 117
(二)氧离曲线 118
(三)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 119
(一)碳酸氢盐形式的运输 120
二、二氧化碳的运输 120
(二)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的运输 121
(三)影响二氧化碳运输的主要因素 122
一、呼吸中枢 123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123
(一)正常呼吸节律性的维持 124
二、呼吸运动的节律性 124
(二)延髓呼吸中枢节律性活动的形成 125
(一)二氧化碳对呼吸的影响 126
三、血液中化学成分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126
(二)低氧对呼吸的影响 127
(二)喷嚏反射 128
(一)咳嗽反射 128
(三)氢离子对呼吸的影响 128
四、防御性呼吸反射 128
一、运动时呼吸的变化及其调节机制 129
第五节 运动与呼吸 129
五、大脑皮层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129
二、运动中合理的呼吸方法 130
本章内容提要 131
三、体育锻炼对呼吸机能的影响 131
概述 134
第五章 消化 134
(二)胃肠道运动的功能类型 135
(一)消化管平滑肌的一般特性 135
第一节 机械性消化 135
一、消化管运动的特点 135
三、胃的机械性消化 136
二、口腔的机械性消化 136
(一)小肠的混合作用 137
四、小肠的机械性消化 137
(一)胃的贮存作用 137
(二)胃的混合作用 137
(三)胃的推进作用 137
(一)大肠的混合性运动 138
五、大肠的机械性消化 138
(二)小肠的推进作用 138
一、消化腺分泌的基本机制 139
第二节 化学性消化 139
(二)大肠的推进作用 139
三、胃内的化学性消化 140
二、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 140
(一)胰液的作用 142
四、小肠内的化学性消化 142
五、大肠的作用 143
(三)小肠液的作用 143
(二)胆汁的作用 143
(一)胃肠道的植物性神经支配 144
一、胃肠道的神经支配 144
第三节 消化活动的调节 144
(二)壁内神经丛 145
(四)胃肠道的传入神经 146
(三)植物性神经系统对胃肠功能的调节作用 146
(二)胃液分泌的调节 147
(一)唾液分泌的调节 147
二、消化液分泌的调节 147
(三)胰液、胆汁、小肠液分泌和胆汁排出的调节 151
(二)体液调节 152
(一)神经调节 152
三、胃肠道运动的调节 152
(四)排便 153
(三)胃的排空机制与影响排空的因素 153
一、吸收的部位及吸收机制 154
第四节 吸收 154
三、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 156
二、糖的消化和吸收 156
五、水的吸收 157
四、肪脂的消化和吸收 157
(一)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 158
一、肝脏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158
六、无机盐的吸收 158
第五节 肝脏的功能 158
二、肝脏的解毒功能 159
(三)在脂类代谢中的作用 159
(二)在糖代谢中的作用 159
本章内容提要 160
三、肝脏的排泄功能 160
概述 162
第六章 排泄 162
(一)肾单位 163
一、肾脏的结构特点及血液循环特点 163
第一节 尿的生成 163
(三)肾脏血液循环的特点 164
(二)肾小球旁器 164
(一)肾小球的滤过机能 165
二、尿生成的过程 165
(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机能 168
(三)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功能 172
(四)影响肾小管与集合管泌尿机能的因素 173
三、尿的浓缩与稀释——逆流系统学说 174
(一)髓质渗透压梯度的形成——肾小管髓袢的逆流倍增作用与尿素的再循环 175
(三)保持髓质高渗的渗透压梯度的机制——直小血管的逆流交换系统作用 177
(二)在髓质渗透梯度作用下,在抗利尿素的调节下,尿液的浓缩与稀释 177
第二节 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 178
(一)抗利尿素的作用 179
二、肾小管及集合管机能的调节 179
一、肾血流量的调节 179
(二)醛固酮的作用 180
二、调节体液容量和渗透压的相对平衡 181
一、排泄代谢终产物和异物 181
第三节 肾脏机能的生理意义 181
三、调节电解质平衡 182
四、调节体液的酸硷平衡 183
一、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 184
第四节 排尿 184
二、排尿反射 185
本章内容提要 186
概述 187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187
一、能量代谢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188
第一节 能量代谢 188
(一)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189
二、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189
三、基础代谢 190
(四)精神活动 190
(二)肌肉活动的影响 190
(三)环境温度的影响 190
一、体温及其正常变动 192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192
(一)产热 194
二、产热和散热 194
(二)散热 195
三、体温的调节 198
(二)温度调节中枢 199
(一)温度感受器 199
(一)发热 201
四、体温调节的异常 201
本章内容提要 202
(二)中暑 202
概述 204
第八章 神经系统 204
(二)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 205
(一)神经系统的一般结构 205
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 205
一、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205
(三)神经系统机能的三个主要水平 206
(二)突触的分类和结构 207
(一)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式 207
二、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 207
(四)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210
(三)突触传递的过程 210
(五)中枢递质 211
(七)突触前抑制 212
(六)突触传递的特点 212
三、中枢神经系统内的抑制型式 213
四、信息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传递和处理 214
(二)神经元池中信号的处理 215
(一)神经元在神经元池内的基本排列方式 215
(三)神经元池对信号的延长作用——后放 217
(二)感受器、感觉器官及其分类 219
(一)感受机能和感觉 219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 219
一、感觉机能概述 219
(三)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220
(二)非特异性传入系统及其作用 223
(一)特异性传入系统及其作用 223
二、感觉的传导途径 223
三、丘脑的感觉机能 224
(一)大脑皮层的结构特点 225
四、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机能 225
(二)大脑皮层的感觉代表区 227
五、中枢对感觉传入冲动的反馈控制 229
(一)运动单位 230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230
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230
(二)肌紧张和牵张反射 231
(四)脊髓休克 234
(三)屈肌反射和对侧伸肌反射 234
(一)脑干网状结构对肌紧张的调节 235
二、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235
三、姿势反射与前庭器官 237
(二)去大脑僵直 237
(一)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与适宜刺激 238
(二)状态反射 240
(四)直线加速运动反射 241
(三)翻正反射 241
(五)角加速度运动反射和眼球震颤 242
(一)大脑皮层运动区 243
四、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243
(三)锥体外系及其功能 245
(二)锥体系及其功能 245
五、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246
(一)小脑的发展与运动机能的进化 247
六、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247
(二)小脑的神经联系 248
(三)小脑的运动功能 249
一、内脏反射的特点 251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251
(二)对效应器有双重神经支配及有外周抑制作用 252
(一)反射中枢发出的纤维不直接到达效应器 252
(三)对效应器的支配具紧张性作用 253
(一)胆硷能纤维 254
二、植物性神经的兴奋传递 254
(四)作用效应还与效应器的机能状态有关 254
(二)肾上腺素能纤维 255
(三)嘌呤能纤维或肽能纤维 256
(二)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257
(一)脊髓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257
三、中枢神经系统各部分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257
(三)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258
(四)大脑皮层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260
一、条件反射 263
第五节 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 263
(一)条件反射的建立 264
(三)条件反射的抑制 265
(二)条件反射形成的机制 265
(四)人类条件反射活动的特征 266
(一)记忆的类型 267
二、学习和记忆 267
(二)学习和记忆的机制 268
三、人类大脑皮层的语言机能及大脑两半球机能的不对称性 270
(二)脑电图及脑电波形成的机制 273
(一)大脑皮层的自发脑电活动与诱发性脑电变化 273
四、大脑皮层的电活动 273
(三)皮层诱发电位 275
(一)睡眠的时相 276
五、睡眠 276
(三)睡眠发生的机制 277
(二)睡眠的生理意义 277
本章内容提要 279
(一)眼的折光系统和视象的形成 283
一、眼的折光机能 283
第九章 感觉器官 283
概述 283
第一节 视觉器官 283
(二)眼的调节 285
(三)眼的折光异常 287
(一)视网膜的结构特点 289
二、眼的感光机能 289
(二)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290
(三)感光色素的光化学反应 291
(五)色觉 293
(四)暗适应与明适应 293
(二)节细胞的电活动 295
(一)光感受器电位 295
三、视网膜的生物电 295
(三)视网膜电图 296
(一)视敏度 297
四、视敏度、视野和双眼视觉 297
(二)视野 298
一、声刺激与听阈 299
第二节 听觉器官 299
(三)双眼视觉 299
(三)中耳的传音功能 301
(二)外耳道及鼓膜的传音功能 301
二、耳的集音和传音功能 301
(一)耳廓的集音作用 301
(四)声音的骨传导 302
(二)听冲动的发生 303
(一)耳蜗的结构特点 303
三、耳的感音功能 303
(三)内耳对声音的初步分析作用 305
一、嗅觉 307
第三节 嗅觉和味觉 307
四、双耳听觉与声源方位的判定 307
本章内容提要 308
二、味觉 308
一、主要的内分泌腺和激素 310
第一节 激素 310
第十章 内分泌 310
概述 310
二、激素作用的特点 311
(一)含氮激素作用机制 312
三、激素作用的机制 312
(二)类固醇(甾体)激素作用机制 313
(一)生物合成 314
一、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 314
第二节 甲状腺 314
二、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316
(四)运输 316
(二)贮存 316
(三)释放 316
(四)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317
(三)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317
(一)对代谢的作用 317
(二)对生长发育的作用 317
(三)地方性甲状腺肿(单纯性甲状腺肿) 318
(二)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318
三、甲状腺机能异常 318
(一)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318
(一)下丘脑-腺垂体对甲状腺的调节 319
四、甲状腺机能的调节 319
第三节 甲状旁腺 320
(三)交感神经的作用 320
(二)甲状腺的自身调节 320
(二)甲状旁腺素的作用 321
(一)甲状旁腺激素 321
一、甲状旁腺激素及其作用 321
(二)降钙素分泌的调节 322
(一)降钙素的作用 322
二、甲状旁腺激素分泌的调节 322
三、降钙素 322
四、甲状旁腺素、降钙素与维生素D 3对血钙的调节 323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 324
(一)肾上腺皮质的激素 324
第四节 肾上腺 324
一、肾上腺皮质 324
(三)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 326
(一)肾上腺髓质的激素 327
二、肾上腺髓质 327
(二)肾上腺髓质激素的作用 328
(一)胰岛素的作用 329
一、胰岛素 329
(三)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的调节 329
第五节 胰岛 329
(二)胰岛素分泌的调节 330
(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调节 331
(一)胰高血糖素的主要作用 331
二、胰高血糖素 331
一、神经垂体 332
第六节 脑垂体 332
(二)神经垂体激素分泌的调节 333
(一)神经垂体激素的作用 333
(一)腺垂体激素的作用 334
二、腺垂体 334
(二)腺垂体激素分泌的调节 336
第七节 其它内分泌激素 338
二、胸腺素 339
一、前列腺素 339
本章内容提要 340
三、松果体激素 340
(一)睾丸的生精作用 342
一、睾丸的生精作用与精子的受精能力 342
第十一章 生殖 342
概述 342
第一节 雄性的生殖机能 342
(二)精子的受精能力 343
二、睾丸的内分泌机能 344
三、睾丸功能的调节 345
(二)排卵 346
(一)卵泡成熟过程 346
第二节 雌性的生殖机能 346
一、卵巢的生卵作用 346
(一)雌激素及其作用 347
二、卵巢的内分泌机能 347
(三)黄体的形成 347
(二)孕激素及其作用 348
(三)卵巢对腺垂体和下丘脑的反馈作用 349
(二)下丘脑对卵巢活动的调节 349
三、卵巢功能的调节 349
(一)腺垂体促性腺激素的作用 349
(二)人类月经周期 350
(一)雌性哺乳动物的性周期 350
四、生殖周期 350
一、受精 352
第三节 受精和妊娠 352
(三)卵巢内分泌在生殖周期中的作用 352
三、胎盘的形成及其功能 353
二、妊娠 353
本章内容提要 354
一、身体整体的发育 355
第一节 人体发育生长的基本特点 355
第十二章 发育、生长与衰老 355
概述 355
(一)一般型的发育 357
二、各器官系统的发育 357
(二)神经系统型的发育 359
(四)生殖系统型的发育 360
(三)淋巴系统型的发育 360
一、人体器官的衰老 361
第二节 衰老 361
(一)脑的衰老 362
(五)皮肤的衰老 363
(四)眼的衰老 363
(二)骨的衰老 363
(三)肾脏的衰老 363
(一)整体水平的衰老机制 364
三、衰老学说 364
(二)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衰老机制 365
本章内容提要 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