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韩国电影导演创作论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杜剑峰,黎松知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 ISBN:9787106042288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84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301页
- 主题词:电影导演-导演艺术-研究-韩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韩国电影导演创作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林权泽导演电影创作研究 1
1.命运的捉弄与生活的积淀 2
2.林权泽导演的创作简述 3
3.林权泽导演的代表作品 5
3.1 《曼陀罗》(1981):禅佛文化新的意境和内涵 5
3.2 《西便制》(又名《悲歌一曲》,1993):对传统曲艺的致敬 6
3.3 《祝祭》(1996):传统的胜利 8
3.4 《春香传》(2000):两种艺术形式的杂糅 12
3.5 《醉画仙》(2002):影像如画的杰作 14
3.6 《下流人生》(2004):小人物在动荡社会下的沉浮史 16
3.7 《千年鹤》(2007):“潘索里”艺人的情感世界 18
3.8 《汲取月光》(2011):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韩纸的赞歌 19
3.9 《花葬》(2014):孤独遗世的内心世界 21
4.林权泽电影的创作主题 23
4.1 对人的命运的揭示 23
4.2 反思历史与战争 25
4.3 追寻民族文化精神 26
4.4 自我追寻的精神 28
5.林权泽电影的叙事风格 29
第二章 李沧东导演电影创作研究 37
1.李沧东导演的创作道路 38
1.1 从作家到导演 38
1.2 从执导到从政 40
1.3 从官场到片场 40
2.李沧东导演的代表作品 41
2.1 《绿鱼》(1998):飘逝的红头巾 41
2.2 《薄荷糖》(2000):到时间里旅行 42
2.3 《绿洲》(2002):尘世沙漠心灵绿洲 45
2.4 《密阳》(2007):现世困境中的个体抗争 47
2.5 《诗》(2010):残酷人生与美好希望 49
3.李沧东电影的叙事主题 50
3.1 “人性与社会”叙事主题的确立 50
3.2 历史暴力的隐形书写 52
3.3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障碍 54
3.4 宗教救赎的虚妄 55
3.5 诗歌就是生活本身 55
4.李沧东电影的影像语言 57
4.1 长镜头的静默观照 58
4.2 多时空的诗意追寻 60
4.3 富有诗意的电影画面 60
4.4 不落窠臼的声画组合 62
第三章 金基德导演电影创作研究 67
1.金基德的生活足迹与电影之路 68
1.1 《鳄鱼藏尸日记》(1996):梦想的乌龟与无声的抗争 70
1.2 《蓝色大门》(1998):一体双胞与家庭复合 71
1.3 《漂流欲室》(1999):以伤痛缔结联系 73
1.4 《收件人不详》(2001):历史的屈辱与碎裂的痛楚 76
1.5 《坏小子》(2001):情欲·暴力·人性 78
1.6 《春夏秋冬又一春》(2003):看山是山与看水是水 79
1.7 《撒玛利亚女孩》(2004):迷失的救赎之路 81
1.8 《空房间》(2004):反抗孤独诠释真爱 82
1.9 《弓》(2005):以悲悯态度书写赎罪 83
1.10 《时间》(2006):时间的轮回与欲望的沉沦 85
1.11 《呼吸》(2007):轮回与救赎 90
1.12 《圣殇》(2012):拷问最深层的人性 91
2.金基德电影的基本主题 93
2.1 对人性的关注 93
2.2 对道德的反思 95
2.3 对灵魂的救赎 97
3.金基德电影的边缘化人物 100
4.金基德电影的影像特征 102
4.1 强调视觉符号、轻视对白 103
4.2 神秘的意象和艺术符号 103
4.3 封闭的空间 105
4.4 唯美的影像语言 106
5.金基德电影的风格特点 108
5.1 对形式感的迷恋 108
5.2 对儒、释、道精神的反抗 111
5.3 在形式主义指导下的社会题材选择 115
6.金基德导演的尴尬处境 117
第四章 姜帝圭导演电影创作研究 123
1.关于导演姜帝圭 124
2.姜帝圭导演的代表作品 127
2.1 处女作《银杏树床》(1996) 127
2.2 韩国电影史的“里程碑”《生死谍变》(1999) 128
2.3 韩国战争“史诗”大片《太极旗飘扬》(2004) 129
2.4 携手好莱坞之作《登陆之日》(2011) 131
2.5 初试微电影《恋慕》(2014) 132
3.姜帝圭电影作品分析 133
3.1 好莱坞元素本土化 134
3.2 人物情感与政治分裂 135
3.3 悲剧色彩与人性思考 137
4.对韩国电影的影响 139
4.1 开辟电影融资新路 139
4.2 改变观众观影习惯 140
4.3 拓宽本土电影模式 141
4.4 助推韩国电影国际化 142
5.对中国电影的影响 143
第五章 朴赞郁导演电影创作研究 147
1.关于导演朴赞郁 148
2.朴赞郁导演的代表作品 151
2.1 奠基之作《JSA共同警备区》(2000) 151
2.2 复仇三部曲 154
2.3 “变脸”后作品 159
2.4 短片作品 164
3.朴赞郁电影作品分析 164
3.1 人性主题 165
3.2 复仇核心 166
3.3 暴力美学 167
3.4 悬疑叙事 168
3.5 B级片制作思维 169
3.6 冷静简约的影像风格 170
3.7 基督教文化的渗入 171
4.朴赞郁电影的文化传播与影响 173
4.1 影响本土受众价值观的建构 173
4.2 拓宽韩国电影类型片样式 174
4.3 助推韩国文化走向世界 174
4.4 对华语电影的启示 175
第六章 许秦豪导演电影创作研究 177
1.关于导演许秦豪 178
2.许秦豪导演的代表作品 179
2.1 《八月照相馆》(1998):重新定义生死观 180
2.2 《春逝》(2001):爱如春逝了无痕 181
2.3 《外出》(2005):人间四月天,奇迹四月雪 183
2.4 《幸福》(2007):城市遗忘的幸福真谛 185
2.5 《好雨时节》(2007):城市命运下人物重生的出口 186
2.6 《危险关系》(2012):欲望轮盘下碾过的情爱生命 188
3.许秦豪电影的叙事主题 190
3.1 亘古不变的情爱主题 190
3.2 乐此不疲的生死话题 192
4.许秦豪电影的影像解析 195
4.1 电影前进方向之在路上 196
4.2 阐述导演意图的辅助工具 198
4.3 蕴藏在细节刻画中的人物命运 199
第七章 奉俊昊导演电影创作研究 203
1.奉俊昊导演的电影之路 204
1.1 《绑架门口狗》(2000):苦涩的现实 205
1.2 《杀人回忆》(2003):韩国的夜与痛 207
1.3 《汉江怪物》(2006):觉醒的惊悚 209
1.4 《母亲》(2009):爱到残忍 210
1.5 《雪国列车》(2013):国际航母 211
2.奉俊昊电影的问题意识 214
2.1 现代性困境 214
2.2 韩国历史的文化反思 214
2.3 孤立无援的自我拯救 215
2.4 弱势群体的命运揭示 218
2.5 反乌托邦的政治电影 219
3.类型电影的叙事和主体意识的融入 220
3.1 悬而未决和疑而难解 220
3.2 作者主体意识的融入和文化禁忌的突破 222
第八章 郭在容导演电影创作研究 227
1.郭在容导演的创作经历 228
2.郭在容导演的代表作品 229
2.1 《我的野蛮女友》(2001):E时代的无厘头电影 229
2.2 《假如爱有天意》(2003):初恋的青涩与怀旧的凝重 234
2.3 《野蛮师姐》(2004):美丽轻灵的童话 237
2.4 《我的机器人女友》(2008):穿越时空的爱恋 239
2.5 《武林女大学生》(2008):不爱武术爱浪漫 241
2.6 《我的早更女友》(2014):关爱女性的“科教片” 242
3.郭在容电影的类型特征 244
3.1 亚洲掀起“蛮女风暴” 244
3.2 “青春三部曲”的水彩韵味 245
4.郭在容电影的母题与情绪 247
第九章 李廷香导演电影创作研究 251
1.李廷香导演的创作历程 252
2.李廷香导演的代表作品 254
2.1 《美术馆旁的动物园》(1998):重逢的路标 254
2.2 《爱,回家》(2002):沉默的深情 256
3.李廷香电影的影像风格 260
第十章 洪尚秀导演电影创作研究 263
1.洪尚秀导演的代表作品 265
1.1 《猪堕井的那天》(1996):对韩国现代性的解构 265
1.2 《女人是男人的未来》(2004):爱与性 269
1.3 《黑夜与白昼》(2008):男女关系与双重生活 270
1.4 《夏夏夏》(2010):有意无意之间 272
1.5 《玉姬的映画》(2010):重复与差异 273
1.6 《北村方向》(2011):日复一日的生活 274
1.7 《惠媛》(2013):愿望与现实之间 275
2.洪尚秀电影的影像表述 276
2.1 鲜明的作者化特征 277
2.2 日常性的纪实表述 278
2.3 道德焦虑与本能失衡 281
后记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