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刘若愚 融合中西诗学之路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乐黛云主编;詹杭伦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文津出版社
- ISBN:7805544883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83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97页
- 主题词:刘若愚(1905~1993)-人物研究;刘若愚(1905~1993)-诗歌-文学理论-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刘若愚 融合中西诗学之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 刘若愚的生平及其学术道路 1
小引 1
一、家世与教育背景 2
二、英国留学与任教 6
三、香港教学与研究 10
四、美国立足的经历 11
五、斯坦福大学的辉煌岁月 15
六、与祖国内地学者的交往 18
七、跨语种的批评家 22
八、遗著托付弟子完工 25
九、斯坦福大学保存刘若愚档案 27
十、刘若愚著作的中文翻译 28
结语 29
第二章 伊丽莎白时代与元代戏剧之比较 32
小引 32
一、伊丽莎白时代的思想观念及其在戏剧中之体现 32
二、古希腊及罗马文学对伊丽莎白戏剧的影响 37
三、伊丽莎白时代思想与文学观念与中国传统近似 38
四、伊丽莎白时代与元代戏剧中某些惯例的比较 40
五、对西班牙王室藏本《风月锦囊》的考证 44
结语 45
第三章 研究中国诗学的三个路向 48
小引 48
一、第一路向:把握中英语言文字各自的特性 49
二、第二路向:中国文论的系统化 63
三、第三路向:建构诗学观念和评诗方法 67
结语 75
第四章 中国社会的侠客文化 77
小引 77
一、刘若愚撰写《中国之侠》的初衷 80
二、《中国之侠》内容概述 81
三、对游侠的理性认识 83
四、游侠与儒、法、墨、道各家的比较 90
五、中国游侠与西方骑士的比较 93
结语 99
第五章 晚唐诗家个案分析 102
小引 102
一、第一部分:唐代社会背景及李商隐生平 103
二、第二部分:李诗英译 114
三、第三部分:批评理论 118
结语 131
第六章 北宋词家境界探索 135
小引 135
一、词人的分类和依据的诗观 136
二、晏殊、欧阳修的词境——情操和敏感 139
三、柳永和秦观的词境——情感写实与风格创新 141
四、苏轼的词境——理性与机智 143
五、周邦彦的词境——微妙与细致 145
六、北宋词对南宋词的影响 147
七、对《北宋六大词家》的评价 148
结语:后续的英文词学专著 151
第七章 中国文论的系统化 157
小引 157
一、《中国文学理论》的撰写目的及研究重点 158
二、对《镜与灯》“四要素”分析图式的改造 161
三、“形上理论”的检讨 164
四、“决定理论”的补充 167
五、“表现理论”的比较 169
六、“技巧理论”与“表现理论”的结合 171
七、“审美理论”宜改称“接受理论” 172
八、“实用理论”与其他理论的分野 174
九、“模仿理论”和“客观理论”的增列 177
结语 178
第八章 中国文学的精华呈现 189
小引 189
一、评析作品的理论观点 190
二、古典诗歌分析 193
三、古典散文分析 201
四、古典小说分析 203
五、古典戏剧分析 211
结语 214
第九章 跨语种批评家的自觉 216
小引 216
一、该书的架构和背景 217
二、语际批评家身份的认同 217
三、文学理论的四维循环架构 223
四、作为读者的批评家 226
五、作为翻译者的批评家 230
六、作为阐释者的批评家 233
七、作为品评者的批评家 238
八、一个批评的演示 242
结语 243
第十章 中国诗学的哲理思考 246
小引 246
一、语言悖论 248
二、诗学元悖论 250
三、悖论诗学 251
四、阐释悖论 256
五、个性与非个性 261
六、学术界的反响 263
结语 266
刘若愚著作目录 272
后记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