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接受的复调 中国巴赫金接受史研究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接受的复调  中国巴赫金接受史研究
  • 曾军著(上海大学人文学院) 著
  • 出版社: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3346287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54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6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接受的复调 中国巴赫金接受史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 1

导论 1

第一节 西学新潮中的巴赫金接受史:写作的缘起及其目标  1

1.为什么要研究巴赫金接受史? 1

2.研究巴赫金接受史是否可能? 3

3.撰写“巴赫金接受史论”如何可能? 5

第二节 接受的复调:接受史研究方法的反思与预设  8

1.接受史研究的几种模式 8

2.复调的接受史:尝试建立一种多元的历史描述框架 11

3.接受史研究方法的预设及其相关概念 13

第三节 中国的巴赫金接受背景  17

1.第一层背景:巴赫金难题及其可能的陷阱 17

2.第二层背景:巴赫金在世界的接受状况 20

3.第三层背景:巴赫金在中国的接受前史 23

第一章 巴赫金与中国当代的现实主义诗学  26

第一节 意外的收获:作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专家的巴赫金 26

1.意外的收获:巴赫金首先作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专家的引入 26

2.第一个声部:复调与中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 29

3.转变的痛苦:中国对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的“延续性接受” 35

第二节 对话的先声:钱中文和关于“作者与主人公关系”的争论  38

1.接受的自觉:对巴赫金理论的正面“介绍一研究” 38

2.赞成和反对:关于“作者与主人公关系”问题的对话 44

3.对话的先声:争论中的接受自觉 49

第三节 必要的误差:复调与中国现实主义诗学重建  51

1.必要的误差:修复“复调/独白”断裂带的努力 51

2.走出“别车杜”:巴赫金之于中国现实主义文论话语的潜在性影响 56

3.暗中的论辩:巴赫金的对话思想与中国的文学主体性问题 59

第二章 巴赫金与中国当代的形式美学  65

第一节 立场的选择:巴赫金与中国的形式主义批判  65

1.第二个声部:接受视野西方化的开始 65

2.形式的展开:对以“时空体”为代表的小说理论的接受 72

3.批判的立场:中国 巴赫金—形式主义 76

第二节 理论的创新:以“对话性”为中心建构叙述理论的可能性  82

1.再登巴比伦塔:董小英建构新的理论体系的努力 82

2.“对话”与“叙述”:以“对话性”为中心建构叙述理论的可能性及其限度 85

3.理论创新:作为接受史问题的意义 90

第三节 重译与沉默:同期对巴赫金关于弗洛伊德主义批判的接受  93

1.重译的奇观:一连三个译本 93

2.沉默的尴尬:中国 弗洛伊德 巴赫金 96

3.可接受性:关于《弗洛伊德主义批判纲要》的考辨 99

第三章 巴赫金与中国当代的后现代文化诗学  102

第一节 理解的螺旋:走向后现代文化诗学的巴赫金  102

1.“接受的多声部性”:第三个声部与前两个声部之关系 102

2.接受的同轨:“世界眼光”与“难以定位的巴赫金” 107

3.理解的螺旋:接受者的主体间对话 110

第二节 形象的建构:刘康及其对巴赫金理论的整体接受  113

1.“海外中国”:刘康的复调接受视野 113

2.形象与思想:对巴赫金生平与学术历程的接受 118

3.对话意识:文化转型与巴赫金语言杂多的文化理论 123

第三节 命名的意义:巴赫金与后现代文化诗学  127

1.命名的意义:巴赫金接受中的同化与归化 127

2.话语的纠缠:言语体裁理论/话语体裁理论?言谈理论?社会符号学?话语理论?超语言学/元语言学/转换语言学? 129

3.视角的转换:程正民、夏忠宪等人的狂欢化研究 142

1.思维的点金术:接受史另一个声部的展开 150

第四章 巴赫金与中国当代的文学研究  150

第一节 应和与超越:中国对巴赫金文学研究方法论的反思  150

2.整体性比较:中国对巴赫金文学研究方法论反思 153

3.“改写”现象:张杰及其对巴赫金批评理论体系的探讨 160

第二节 还原与叛逆:巴赫金文论在中国的文学史研究中的运用  165

1.还原与叛逆:接受史中的“运用”问题 165

2.平移或斜移:巴赫金与中国的文学文化研究 169

3.反驳和辩证:巴赫金与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 175

1.接受的接受:中国—托多罗夫—巴赫金 180

第三节 走向交往对话:巴赫金与中国当代文论话语重建  180

2.对话批评:是否可能与如何可能 183

3.文论重建:钱中文等人及其对“对话的文艺理论”的倡导 186

结论  192

中国巴赫金接受史研究资料目录(1980~2001)及其他参考文献  199

附录1 巴赫金文论中的“技术”思想  208

附录2 方方小说中的“潜对话”现象  235

附录3 荤笑话的表演性与中国民间诙谐文化的狂欢化问题  245

后记  252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