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蔬菜生产实用新技术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蔬菜生产实用新技术
  • 巩振辉,张和义,孟焕文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金盾出版社
  • ISBN:9787508255460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543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562页
  • 主题词:蔬菜园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蔬菜生产实用新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根菜类 1

一、萝卜 1

(一)生物学性状 2

(二)类型和品种 5

(三)栽培技术 9

(四)适时收获 14

(五)贮藏 14

(六)留种 15

二、胡萝卜 16

(一)生物学性状 17

(二)类型和品种 18

(三)栽培技术 21

(四)采收与贮藏 25

(五)留种 26

(六)春胡萝卜栽培要点 27

(七)微型胡萝卜的栽培 30

(八)胡萝卜芽球的生产 32

(九)病虫害防治 33

三、牛蒡 35

(一)生物学性状 35

(二)类型和品种 36

(三)栽培技术 37

(四)采收贮藏及利用 40

(五)留种 41

四、根用芥菜 42

(一)生物学性状 42

(二)类型和品种 43

(三)栽培技术 44

(四)加工和食用 44

五、芜菁 46

(一)生物学性状 46

(二)类型和品种 47

(三)栽培技术 48

(四)留种 49

(五)采收与贮藏 49

六、芜菁甘蓝 50

(一)生物学性状 50

(二)类型和品种 51

(三)栽培技术 52

(四)留种 53

(五)加工 53

七、根菾菜 54

(一)生物学性状 54

(二)类型和品种 55

(三)栽培技术 56

(四)留种 57

(五)病虫害防治 57

(六)采收与贮藏 57

第二章 白菜类 58

一、大白菜 58

(一)生物学性状 58

(二)类型和品种 61

(三)栽培季节与茬口 67

(四)秋冬白菜的栽培 67

(五)春白菜栽培要点 74

(六)夏白菜栽培要点 75

(七)娃娃菜的栽培 76

(八)留种 77

二、小白菜 78

(一)生物学性状 79

(二)类型和品种 79

(三)栽培技术 79

第三章 甘蓝类 82

一、结球甘蓝 82

(一)生物学性状 82

(二)类型和品种 84

(三)栽培季节 87

(四)春甘蓝栽培 88

(五)秋甘蓝栽培 91

(六)夏甘蓝栽培 93

(七)留种 94

(八)病虫害防治 96

二、花椰菜 99

(一)生物学性状 100

(二)类型和品种 100

(三)春花椰菜栽培 103

(四)秋花椰菜栽培 104

(五)花椰菜与凤尾菇套种栽培 105

(六)采收贮藏 106

三、青花菜 106

(一)生物学性状 107

(二)类型和品种 108

(三)栽培技术 110

(四)采收与贮藏 115

四、球茎甘蓝 115

(一)生物学性状 115

(二)类型和品种 116

(三)栽培技术 116

第四章 绿叶菜类 120

一、芹菜 120

(一)生物学性状 120

(二)类型和品种 121

(三)栽培技术 124

(四)贮藏 133

(五)病虫害防治 136

(六)留种 142

二、菠菜 143

(一)生物学性状 143

(二)类型和品种 144

(三)栽培技术 145

(四)收获与贮藏 146

(五)留种 146

三、莴笋 147

(一)生物学性状 148

(二)类型和品种 149

(三)栽培技术 151

(四)采收与贮藏 155

(五)留种 156

四、结球莴苣 156

(一)生物学性状 157

(二)优良品种 157

(三)栽培季节 159

(四)栽培技术 160

(五)收获 162

(六)留种 162

五、茴香 162

(一)生物学性状 163

(二)类型和品种 163

(三)栽培要点 164

(四)留种 164

(五)成分和食用方法 164

六、落葵 165

(一)生物学性状 165

(二)类型和品种 165

(三)栽培要点 166

(四)留种 166

(五)病害防治 166

七、荠菜 167

(一)生物学性状 168

(二)品种 168

(四)栽培要点 169

(五)留种 170

(三)栽培季节与方式 169

八、茼蒿 170

(一)生物学性状 171

(二)类型和品种 171

(三)栽培技术 171

九、蒌蒿 174

(一)生物学性状 174

(二)栽培要点 175

十、番杏 175

(一)生物学性状 176

(二)栽培要点 176

十一、菊花脑 177

(一)生物学性状 177

(二)品种 177

(三)栽培技术 177

十二、金花菜 179

(一)生物学性状 179

(二)栽培要点 179

十三、蕹菜 181

(一)生物学性状 181

(二)类型和品种 181

(三)栽培技术 182

(四)病虫害防治 184

十四、叶甜菜 185

(一)生物学性状 185

(二)品种 186

(三)栽培季节 186

(四)栽培技术 187

(五)留种 187

(六)病虫害防治 188

十五、苋菜 190

(一)生物学性状 190

(二)类型和品种 190

(三)栽培技术 191

(四)留种 193

十六、紫苏 193

(一)生物学性状 194

(二)种类和品种 196

(三)栽培技术 197

(四)采种 204

十七、菊苣 205

(一)生物学性状 206

(二)类型和品种 208

(三)栽培技术 212

(四)贮藏 224

(五)留种 225

第五章 薯芋类 226

一、山药 226

(一)生物学性状 226

(二)类型和品种 227

(三)栽培技术 228

(四)采收与贮藏 232

(五)加工干制 233

二、生姜 234

(一)生物学性状 235

(二)类型和品种 236

(三)栽培技术 236

(四)病虫害防治 240

(五)采收与贮藏 243

三、芋 243

(一)生物学性状 244

(二)类型和品种 245

(三)栽培技术 246

(四)采收与留种 247

四、菊芋 247

(一)生物学性状 247

(二)栽培技术 247

(三)加工 248

五、草石蚕 248

(一)生物学性状 248

(二)栽培技术 249

(三)加工腌制 250

第六章 水生菜类 251

一、莲菜 251

(一)生物学性状 251

(二)类型 256

(三)栽培技术 256

(四)渭河沿岸莲藕栽培 257

(五)子莲栽培 259

(六)采收与留种 261

(七)莲子和藕的贮藏 262

二、茭白 264

(一)生物学性状 265

(二)类型和品种 268

(三)栽培技术 268

(四)采收与贮藏 270

三、慈姑 272

(一)生物学性状 273

(二)主要品种 274

(三)栽培技术 275

(四)贮藏与加工 276

(五)病虫害防治 277

四、蒲菜 279

(一)生物学性状 280

(二)类型和品种 281

(三)栽培要点 282

(四)蒲菜软化栽培 283

(五)采收 283

(六)加工 284

五、荸荠 284

(一)生物学性状 285

(二)类型和品种 287

(三)栽培要点 288

(四)采收与留种 290

(五)贮藏与加工 290

第七章 茄果类 293

一、番茄 293

(一)生物学性状 293

(二)类型和品种 295

(三)栽培技术 299

(四)贮藏保鲜 306

(五)采种 306

二、茄子 308

(一)生物学性状 308

(二)类型和品种 310

(三)栽培技术 315

(四)采种 320

三、辣椒 321

(一)生物学性状 321

(二)类型和品种 324

(三)干椒露地栽培 329

(四)青(甜)椒春季覆盖栽培 331

(五)青椒大棚、日光温室栽培 333

(六)青椒贮藏保鲜 341

(七)采种 342

第八章 瓜类 344

一、黄瓜 344

(一)生物学性状 344

(二)类型和品种 345

(三)栽培技术 346

(四)贮藏保鲜 353

(五)留种 353

二、冬瓜 353

(一)生物学性状 354

(二)类型和品种 355

(三)栽培技术 358

(四)采收与留种 360

三、西葫芦 361

(一)生物学性状 361

(二)类型和品种 361

(三)栽培技术 363

(四)留种 366

四、苦瓜 366

(一)生物学性状 367

(二)类型和品种 368

(三)栽培要点 369

(四)采收和留种 369

五、蛇瓜 369

(一)生物学性状 370

(二)栽培技术 370

(三)采收和食用 372

(四)留种 372

六、丝瓜 372

(一)生物学性状 373

(二)类型和品种 375

(三)栽培技术 380

(四)留种 382

七、瓠瓜 383

(一)生物学性状 384

(二)类型和品种 386

(三)栽培技术 387

(四)采收与留种 389

第九章 豆类蔬菜 390

一、菜豆 390

(一)生物学性状 390

(二)类型和品种 391

(三)栽培技术 395

(四)贮藏保鲜 398

(五)留种 400

二、豇豆 401

(一)生物学性状 401

(二)类型和品种 402

(三)栽培技术 404

(四)留种 408

三、豌豆 409

(一)生物学性状 409

(二)类型和品种 410

(三)栽培技术 414

(四)贮藏保鲜 417

(五)留种 418

四、毛豆 419

(一)生物学性状 420

(二)类型和品种 421

(三)栽培技术 422

五、蚕豆 424

(一)生物学性状 424

(二)类型和品种 425

(三)栽培技术 426

(四)留种 428

六、扁豆 429

(一)生物学性状 430

(二)类型和品种 430

(三)栽培技术 433

第十章 葱蒜类 437

一、大蒜 437

(一)生物学性状 437

(二)类型和品种 440

(三)大蒜栽培技术 441

(四)青蒜苗栽培技术 446

(五)蒜黄栽培技术 448

二、大葱 449

(一)生物学性状 450

(二)类型和品种 451

(三)栽培技术 454

(四)贮藏 458

(五)留种 459

(六)大葱旱作栽培技术 460

(七)深秋青葱栽培要点 462

三、洋葱 464

(一)生物学性状 464

(二)类型和品种 466

(三)栽培技术 468

(四)贮藏 472

(五)留种 473

四、韭菜 474

(一)生物学性状 474

(二)类型和品种 476

(三)露地韭菜栽培技术 477

(四)保护地青韭栽培技术 482

(五)囤青韭栽培 483

(六)韭黄栽培特点 485

(七)留种 485

五、韭葱 486

(一)生物学性状 486

(二)栽培技术 487

(三)贮藏 488

(四)抽薹与采种 488

六、薤 488

(一)生物学性状 489

(二)类型和品种 489

(三)栽培技术 490

(四)简易加工技术 491

第十一章 芽菜类 492

一、生产芽菜的意义 492

二、芽菜生产的环境条件 494

(一)水分 494

(二)温度 495

(三)空气 496

(四)光照 496

三、芽菜生产的场所和设施 496

(一)芽菜生产的场所 496

(二)芽菜生产的设施 497

四、香椿种芽菜的生产技术 497

(一)生产设施 498

(二)香椿芽苗的生产方法 498

(三)香椿种芽生产方法 500

(四)病害防治及问题处理 500

(五)香椿芽菜的利用 501

五、萝卜芽菜的生产技术 501

(一)品种选择 502

(二)生产方法 502

(三)采收与食用 503

六、豆芽的生产技术 503

(一)选好豆子 504

(二)场地和容器的选择 505

(三)浸种和入缸 505

(四)管理 506

(五)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506

(六)无根豆芽的生产 507

七、豌豆芽(苗)的生产技术 507

(一)品种选择 508

(二)露地栽培豌豆苗 508

(三)豌豆芽苗室内生产 509

(四)豌豆芽苗多茬生产 510

(五)豌豆芽苗生产中的异常现象 511

八、苜蓿芽菜 511

(一)生产方法 511

(二)营养与食用 511

九、其他芽菜培育简介 512

(一)荞麦芽菜 512

(二)芝麻芽菜 513

(三)花生芽菜 513

(四)蕹菜芽 513

(五)芥菜芽菜 514

(六)绿瓣豆芽菜 514

第十二章 其他蔬菜 516

一、石刁柏 516

(一)生物学性状 517

(二)栽培技术 519

(三)采收 523

(四)留母茎采笋栽培法 524

(五)快速繁殖 524

二、香椿 525

(一)生物学性状 525

(二)繁殖方法 526

(三)露地栽培 527

(四)保护地栽培 528

(五)水培瓶栽法 529

(六)采收、贮藏与加工 530

三、百合 531

(一)生物学性状 532

(二)类型和品种 535

(三)繁殖方法 535

(四)栽培要点 536

(五)贮藏 537

(六)加工 537

(七)食用方法 537

四、朝鲜蓟 538

(一)生物学性状 538

(二)类型和品种 540

(三)栽培技术 541

(四)病虫害防治 543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