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典学 第1卷 中国西部文明研究·清江篇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古典学  第1卷  中国西部文明研究·清江篇
  • 吴锐编 著
  • 出版社: 海口:海南出版社
  • ISBN:9787544325356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614页
  • 文件大小:73MB
  • 文件页数:634页
  • 主题词:史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中国古典学 第1卷 中国西部文明研究·清江篇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 古代巴人的起源、迁徙与现今清江地区的精神文明第一章 巴文化在中国三系文明中的地位&吴锐 1

一、本书“西部文明”的定义 1

(一)中国文明的三系 1

(二)从不同的宇宙观探索不同的族系 5

二、上帝的神泉——丹江是巴人的发祥地 13

三、南蛮:被看扁的巴文化 20

四、民族理论的虚构 24

(一)中国是华夏族的专有住地 24

(二)蛮夷之国是流放犯人的地方 31

(三)“中国者,聪明睿知之所居也” 31

(四)五服、九服将非华夏族排斥到蛮荒之地 32

第二章 考古和传说揭示的巴文化及其疑问&吴锐 35

一、清江地区的古人类化石与中国人种起源 35

二、陕西境内、汉水上游的考古发现与春秋时的鱼国 47

(一)新石器文明 48

(二)青铜文明 68

三、湖北长阳县的考古发现 70

四、廩君族群的形成 73

五、白虎崇拜的文化特质 77

(一)新石器时代的老虎造型 77

(二)商周时期所谓“虎食人”纹饰 80

第三章 昆仑系文明与炎黄系文明的关系&吴锐 87

一、渭水流域与炎黄族系 88

二、由天鱼到天鼋、玄鼋 90

三、巴人出自巫蜑与“禹是一条虫”公案 94

(一)“禹”名能否做“说文解字”式的分析 96

(二)仰韶文化漩涡纹的猜想 100

四、由夏朝的发祥地探索巴人活动地 103

(一)夏文化起源地的种种观点 104

(二)夏族起源于渭水说 108

(三)从《容成氏》所记桀逃亡路线看夏文化与西部的关系 113

(四)对“方法论”神话的证伪 121

第四章 昆仑系文明与鸟夷系文明的关系&吴锐 129

一、《尚书》中的“岛夷” 129

二、冀州鸟夷及鸟夷的北方考古学证据 133

三、扬州鸟夷及鸟夷的南方考古学证据 135

四、尧、舜与殷人、秦人都是鸟夷 138

五、“汤居亳”的争论 140

六、全章总结 156

第五章 巴人走出汉水入清江&吴锐 157

一、战国晚期两个超级大国对巴人的夹攻 157

二、东汉至魏晋南北朝的流亡 162

(一)汉水是巴人在东汉时的大本营 162

(二)三国后期巴族由汉水进入长江三峡 167

(三)两晋南朝时期的蛮族 170

三、现今清江地区的政区定型于隋朝 183

四、唐宋时期清江“土蛮”的壮大 189

五、元明两朝的土司制与清初改土归流 194

第六章 文化传统生生不息:从仰韶文化的神秘主义到土家族的端公&吴锐 197

一、由端公追溯远古的神权政治 197

二、从仰韶时代到龙山时代的神秘主义潮流 200

三、巴人利用道教在东汉初年发动起义 206

(一)巴人利用道教在东汉初年发动起义 206

(二)东汉末年的变天 214

(三)巴人地区的政教合一政权 216

四、宋朝禁巫鬼淫祀,清朝禁端公邪术 218

第七章 崇山峻岭中的精神文明创造——以长阳、鹤峰、巴东为中心 221

第一节 清江诗文成就举隅&吴锐 221

一、竹枝词与三峡 221

二、竹枝词的文化传统可能在汉水 225

三、竹枝词的歌谣特质 228

四、竹枝词的格式、表现手法及传播 229

五、长阳彭秋潭的《竹枝词》创作与鹤峰田氏家族诗人群 204

第二节 “竹枝”文化与巴东堂戏&王新勇 241

一、巴东堂戏的戏剧性探源 242

二、竹枝词与堂戏七言体唱词 249

三、民歌逸韵与堂戏唱腔的童真美 260

四、从堂戏独特审美价值出发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302

五、巴东皮影与土家审美情趣 305

(一)突出“参军”滑稽美 305

(二)表现乡土音乐美 307

(三)追求戏剧语言美 308

第三节 从土家族艺术看土家族哲学美学精神&王新勇 311

一、神话哲学精神的滚动式发展 311

二、直面人生的美学精神 314

三、自我完善的审美心理 317

第四节 土家族文化主体精神初论&王新勇 321

一、以民族大义为重的“尚武”精神 322

二、以儒学为宗的“崇文”理念 329

三、以大一统为前提的“倡和”主张 337

四、以耿介良善为表征的“率性”气质 342

第八章 清江流域各民族精神文明遗产&吴锐 347

一、考量精神文明高低的三个标准 348

(一)群道的标准 348

(二)信仰的标准 351

(三)歌舞的标准 356

二、中国各民族精神文明排座次 356

三、不臣异俗,万流归宗 380

(一)一姓不再兴 380

(二)“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也” 381

(三)“天下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382

(四)中国戎夷,五方之民,各有其性 382

(五)寸土何必争 383

(六)日本从自称“中国”到脱亚入欧的启示 386

(七)回归传统,不臣异俗 387

下编 巴文化与夏商周王室文明 397

一 讨论夏文化 学者当自重&李维明 397

二 甲骨文分期断代两系说不能成立论&谢济 409

三 《格伯簋》铭新释试析&宗克义 437

四 《它簋》新释读后&宗克义 475

五 商周两套权力系统假说&吴锐 497

附录:中国大陆学者捍卫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被盗抢的斗争 541

插图索引 2

图一 中国文明三系示意图 2

图二 华山之南的昆仑区 3

图三 清江地区图 4

图四 渭水陕西段仰韶文化鱼纹 6

图五 岐山在渭水流域的位置 8

图六 天子气所钟:岐山,丰,镐,咸阳,长安,洛阳 9

图七 甲骨文中的“亥”字与鸟头的结合 10

图八 商朝“天邑商”与四土的位置设想 11

图九 巴人的发祥地 19

图一○ 华夏族心目中的中国与四夷 23

图一一 东周首都附近的戎族 26

图一二 《禹贡》九州范围示意 28

图一三 战国晚期邹衍大九州说 29

图一四 甘肃秦安大地湾仰韶文化鱼纹 48

图一五 北首岭仰韶文化鱼纹及陶器组合 51

图一六 北首岭仰韶文化鱼纹 51

图一七 武功县仰韶文化陶瓶 52

图一八 半坡仰韶文化鱼纹 53

图一九 姜寨仰韶文化鱼纹 54

图二○ 汉水流域仰韶文化鱼纹 54

图二一 半坡人面与鱼形合体花纹 55

图二二 甲骨文“天鱼”的释读以及与金文的对比 55

图二三 秦安大地湾仰韶文化第二期花叶纹 56

图二四 秦安大地湾仰韶文化第三期花叶纹 57

图二五 秦安大地湾仰韶文化第三期花叶纹之叶脉 58

图二六 秦安大地湾仰韶文化人头形彩陶瓶 59

图二七 大地湾仰韶文化第四期纹饰 59

图二八 大地湾第四期E型深腹盆 61

图二九 龙岗寺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 61

图三○ 陕西南部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 62

图三一 紫阳县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 62

图三二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与崧泽文化纹饰比较 63

图三三 半坡仰韶文化鱼纹图案化的演变 64

图三四 北首岭仰韶文化演变过程设想 65

图三五 马家营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鱼纹彩陶盆 66

图三六 大地湾仰韶文化第二期彩陶盆 66

图三七 渭水仰韶文化纹饰 67

图三八 西汉水仰韶文化纹饰 67

图三九 西汉水的位置 68

图四○ 汉水上游巴蜀文化分布示意图 69

图四一 清江中下游古遗址、古墓葬位置分布图 71

图四二 肖家屋脊石家河文化晚期玉虎头像 78

图四三 肖家屋脊石家河文化晚期W71∶6玉虎头像 79

图四四 商代青铜器上的虎纹 80

图四五 商周所谓“虎食人”青铜器 81

图四六 西周青铜器上虎纹 81

图四七 曾侯乙墓出土青龙白虎二十八宿图 83

图四八 长阳县、五峰县錞于 84

图四九 巴东县、恩施自治州錞于 84

图五○ 半坡仰韶文化鱼嘴纹 88

图五一 半坡仰韶文化尖底器鱼纹 89

图五二 红山文化及其影响区龙的造型 90

图五三 商代玄武尊 91

图五四 高庄铜盘刻纹 92

图五五 陶寺彩绘盘上的龙图案 99

图五六 大地湾第四期仰韶文化“漩涡纹” 100

图五七 大地湾第四期仰韶文化网格状纹饰 101

图五八 大地湾仰韶文化第四期陶壶 102

图五九 山东大汶口文化鸟 103

图六○ 大汶口—龙山—良渚文化的鸟形陶器 134

图六一 后洼文化人鸟合体雕像 135

图六二 红山文化勾云形玉器 135

图六三 反山琮王 136

图六四 良渚文化人形玉器 137

图六五 古巫、巴、黔中位置示意图 158

图六六 清江与汉水、宜城、蛮河、巫山山脉 161

图六七 蛮族全盛图 182

图六八 蛮族活动的主要河流 182

图六九 龙岗寺尖底陶罐H23∶1花纹展开示意图 201

图七○ 陕西仰韶文化神秘纹饰陶器 202

图七一 陕西何家湾仰韶文化彩陶“人面纹” 203

图七二 陕西何家湾仰韶文化彩陶盆 204

图七三 陕西何家湾半坡类型晚期人面纹骨管 204

图七四 甘肃半山仰韶文化彩陶 205

图七五 仰韶文化“蒙面人”纹饰分布图 205

图七六 辛店文化双大耳罐?与十字形纹饰的组合 359

图七七 湖北宜昌中堡岛屈家岭文化层陶纺轮 363

图七八 罗家柏岭石家河文化一期彩陶纺轮 363

图七九 天门市邓家湾屈家岭文化陶纺轮 364

图八○ 天门市邓家湾石家河文化纺轮 365

图八一 天门市肖家屋脊彩绘纺轮 366

图八二 利川市花梨岭天主堂 374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