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安徽科学技术史稿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安徽科学技术史稿
  • 张秉伦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3705629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529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55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安徽科学技术史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技术和科学知识的萌芽(原始社会时期——约距今二三十万年前至公元前21世纪) 1

一 原始社会遗迹 1

二 劳动工具的制造 3

三 农业、渔猎和手工业 5

原始农业和渔猎活动  5

原始手工业  6

四 科学知识的萌芽 10

第二章 技术和科学知识的积累(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 13

一 安徽地区与夏商周王朝的密切联系以及楚、吴、蔡、越文化和安徽地区传统文化的融合 13

二 《夏小正》与农业生产和物候、天文、气象知识 17

《夏小正》  17

农业生产工具  18

耕作技术  18

园艺、蚕桑、畜牧  20

渔猎、采集  21

物候、天象、气象知识  21

三 青铜冶铸、货币铸造和铁器的出现 22

青铜冶铸  22

货币铸造  29

铁器的出现  32

四 纺织和瓷器 33

纺织  33

原始瓷器的出现  33

五 古老的大型灌溉工程——芍陂 36

六 管仲与《管子》 39

管仲和他的奖励科学技术的政策  39

《管子》中的科学知识  40

第三章 科学技术的初步发展(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581年) 49

一 封建统一国家统治下经济的发展以及北方生产的恢复和南方的进一步开发 49

二 铁制农具、牛耕方法的推广与水碓的出现 52

三 农田水利的发展与圩田的出现 54

两汉时期农田水利的发展与打井技术  5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水利与圩田的出现  56

四 矿冶业的发展 61

铜的开采和铸钱业的发展  61

铜镜制作业的发展  62

冶铸中心梅根冶  63

五 楼船、漆器、测天仪器和瓷器 64

楼船建造  64

漆器制作  65

测天仪器  66

瓷器制作  67

六 我国古代科技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著作——《淮南子》 69

刘安?《淮南子》  69

《淮南子》中的科学知识  70

七 桓谭、王蕃在天文学上的贡献 78

桓谭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及其在天文学上的贡献  78

王蕃和他在天文学上的成就  81

八 华佗和他的医学成就 84

九 嵇含的《南方草木状》和《八磨赋》 87

第四章 科学技术的充实提高 (上)(隋唐宋元时期——581~1368年) 90

一 封建经济的繁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 90

二 纺织业的发展和纺织技术的提高 94

三 茶叶生产 98

四 矿冶业的繁荣 101

五 文房四宝的兴起和发展 106

宣纸的诞生和造纸技术的提高  107

纸的特殊用法——纸甲和纸衣  112

徽墨的诞生和发展  113

宣笔 116

歙砚 118

六 制瓷技术的提高 119

淮南青釉瓷窑  120

寿州黄釉瓷窑  122

萧县白土窑  123

关于“宣州窑”  125

界首陶窑  128

五代至宋代其他重要窑址  128

七 天文学和数学知识的积累 130

第五章 科学技术的充实提高(下)(隋唐宋元时期——58~1368年) 134

一 医药学的发展 134

张杲与《医学》  135

儿科医家陈文中  135

人体解剖学家杨介  136

“秋石”的由来和演变  138

二 农田水利和地学的主要成就 142

兴建圩田的实践和理论  142

沈立的《河防通议》 147

程大昌的《禹贡论》、《北边备对》和《雍录》  149

地方志的编纂和罗愿《新安志》  150

三 “突火枪”的发明 151

四 光学知识的积累 153

红光验尸的发明  153

程大昌《演繁露》中的光学知识  155

五 古塔建筑与采石矶浮桥 156

蒙城万佛塔  157

宣城广教寺双塔  158

泾县大观塔和小方塔  159

青阳塔内塔  162

广德天寿寺塔 162

樊若水与采石矶浮桥  164

六 植物谱录的出现和生物学知识的积累 165

陈翥与《桐谱》  165

《牡丹荣辱志》和《日用本草》  169

《新安志》中的动植物学知识  170

七 雕版印刷和木活字印刷术 171

关于安徽雕版印刷的起源问题  171

宋代安徽的雕版印刷  172

元代安徽雕版印刷和木活字印刷术  179

八农学著作——《农桑辑要》、《王祯农书》和《农桑衣食撮要》 182

《农桑辑要》与孟祺 182

《王祯农书》 184

鲁明善《农桑衣食撮要》  187

九 朱熹的自然观 188

第六章 科学技术的繁荣(上)(明清时期——1368~1840年) 194

一 科学技术的繁荣及其社会背景 194

二 物理学和机械制作的主要成就 200

朱载堉和十二平均律  200

方以智和《物理小识》 205

焦勖的《火攻挈要》 213

詹希元创制五轮沙漏 213

龙尾车的仿制成功 215

三 印刷事业的昌盛和印刷技术的创新 217

精湛的雕版印刷 218

徽州版画和套版印刷  221

木活字印刷和翟金生的泥活字再实践  226

锡浇版印刷  228

四 矿冶、建筑、染织的技术成就 229

煤炭开采  229

芜湖的钢铁生产和铁画  231

建筑成就 235

髹饰名家与《髹饰录》  241

浆染技术的进步  242

五 海防图籍的出现和方志、家谱的增加 244

海防图籍的出现  244

地方志和家谱的大量编纂及其科学价值  246

古典地理著作的校注和考证  249

第七章 科学技术的繁荣(中)(明清时期——1368~1840年) 251

一 商业数学的发展与程大位的《算法统宗》 251

商业数学的发展  251

程大位对珠算的杰出贡献  252

二 天文历法的研究情况及其成就 259

杨光先与康熙教案  259

梅文鼎历法研究成就  261

其他学者对天文、历法的研究成果  266

三 梅文鼎的数学成就及其学术思想 270

算术著作  270

代数著作  271

几何学著作  272

三 角学著作  273

梅文鼎的学术思想  274

四 安徽其他数学家的成就 278

方中通及其《数度衍》  278

梅珏成编纂的三部数学著作  279

江永、戴震的数学成就  280

汪莱及其《衡斋算学》  282

罗士琳在数学上的贡献  283

五 安徽数学学派及其在中国数学史上的地位 284

安徽数学学派的形成和发展  284

安徽数学学派的历史功绩  286

第八章 科学技术的繁荣(下)(明清时期——1368~1840年) 288

一 畜牧业的勃起和兽医学的成就 288

二 蚕桑著作的普及和《棉花图》的问世 293

蚕桑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蚕桑著作的增多  293

野蚕的利用和柞蚕著作的出现  296

我国第一部植棉专著——方观承的《棉花图》  297

三 汪应蛟、左光斗、方观承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贡献 299

汪应蛟对盐碱地的改造  300

左光斗和他的屯田水利理论  301

方观承的治水成绩  303

四 野生食用植物的研究和动植物志谱的涌现 304

朱?和他的《救荒本草》  304

亳州牡丹及其著作  306

《广群芳谱》、《笺卉》和其他动植物志谱  309

五 中医学的迅速发展和理论水平的提高 313

医家与医学著作  313

徐春甫与“宅仁医会”  315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  316

学术思想的活跃  318

六 药物学和方剂学的成就 323

《?济方》与《医方考》  323

陈嘉谟的《本草蒙荃》 325

汪昂在药物方剂学上的贡献  325

七 传染病学的发展和人痘接种法的发明 326

传染病学的成就  327

人痘接种法的发明及其影响  328

八 医案盛行和临床各科的发展 330

《名医类案》和《石山医案》  330

临床各科的全面发展  332

第九章 科学技术发展的迟滞(鸦片战争至民国时期——1840~1949年) 339

一 经济文化落后与科学技术的艰难发展 339

二 郑复光及其科学技术成就 343

三 地学成就与矿业开发 347

姚莹及其地理著作  347

地图研制与万安罗盘  349

地质调查  351

矿业开发  352

四 工程技术成就 356

安庆内军械所与轮船的试制  356

杰出工程师詹天佑  358

程士范与淮南铁路的兴建  361

水利工程的成就  363

五 中医药学的缓慢发展和西洋医学的传播 367

中医药学的缓慢发展  367

西洋医学的传播和西洋医学专家  370

六 农业科技的主要成就 376

《齐民四术》和《农书述要》  376

蚕业的复兴  378

名茶的研制和发展  380

七 科学思想的传播 386

吴汝纶与《天演论》  386

丁绪贤、王星拱与“中国科学社”  387

陈独秀、张贻惠与科学思想的传播  389

第十章 科学技术的空前发展(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六五”计划的时期——1949~1985年) 391

一 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时期 391

二 农业、水利科技的重要成就 398

河蟹繁殖的人工半咸水及其工业化育苗新工艺  399

水稻数量性状的遗传距离测定及其在预测杂种优势上的应用  399

“协青早不育系及‘协优64’新组合”与“低芥酸油菜良种‘皖油410’”  400

人工驯养灰喜鹊防治松毛虫  401

《茶叶生化原理》  401

防治棉铃虫研究的新发现  402

淠史杭工程总体规划与总体设计  403

其他重要成就  405

三 数理科学和化学的重要成就 407

数理统计中若干极限理论问题的研究  407

《高等数学讲义》  408

控制理论与应用研究的重大成就  409

多复变函数论研究的重大成就  410

江泽涵及其在拓朴学上的贡献  410

空间散斑场的运动规律  411

邓稼先及其在核物理学上的贡献  412

何祚庥及其在理论物理学上的贡献  413

激光分离同位素的实验及理论研究  413

植物碱研究的重大成就  414

杨石先及其在有机化学上的贡献  415

刘有成及其在有机化学上的贡献  416

查全性及其在电化学上的贡献  417

其他重要成就  417

五 天文学、地球科学、生物科学的重要成就 419

曲面上的位场转换  419

叶笃正及其在气象学上的贡献  420

俞建章及其在地质学上的贡献  421

许杰及其在地质学、地层古生物学上的贡献  422

徐克勤及其在地质、矿床学上的贡献  423

视觉知觉的拓朴结构  424

植物神经细胞电生理研究  424

交感神经电生理和递质的研究  425

微生物育种的数理统计原理和方法  426

徐仁及其在古植物学上的贡献  426

汪堃仁及其在生理学、组织化学、细胞生物学上的贡献  428

侯学煜及其在植物生态学和地植物学上的贡献  429

其他重要成就  429

五 医药卫生科技的重要成就 432

用A-549细胞系直接从病人血清中分离有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毒的研究  433

临床脑立体定向技术的综合研究  433

《药理实验方法学》  434

氧化苯乙烯—乙醇胺加成法合成四咪唑  435

JSB-1型激光散斑电脑验光仪  436

其他重要成就  437

第十一章 科学技术的空前发展(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六五”计划时期——1949~1985年) 440

一 矿冶科技的重要成就 440

岩石型乳化炸药和RMⅡ-Ⅰ型三级煤矿乳化炸药  441

钢筋混凝土井塔预建整移  442

300米井筒钻井法施工  444

AS9/500竖井钻机与508米深井钻井法凿井技术  444

冻结井复合井壁新技术  445

415米深井冻结法凿井技术  446

工作面预注浆技术  447

喷射混凝土“双降”新工艺  448

115#松香聚酯树脂锚固剂 448

WY60A型液压挖掘机  449

SDJ-150型伸缩带式输送机  450

JDB-120/225型电动机综合保护器与煤电钻综合保护装置  451

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  452

“三下”采煤技术  452

铁路运输露天矿陡帮开采工艺研究  455

海城菱镁石粉矿M84型沸腾炉轻烧工业试验  454

新型浮选剂——合成石油磺喷钠与NJ型石油磺酸钠  455

齐大山贫赤铁矿选矿工艺  456

浮选工艺参数的自动检测与自动控制  456

高炉高压喷吹烟煤粉  457

钢的水平连铸  457

孙德和及其在钢铁冶金技术上的贡献  458

陈新民及其在冶金过程物理化学上的贡献  459

其他重要成就  460

二 机械、仪表、制冷工程、金属学、金属加工重要科技成就 465

大直径高压容器密封试验研究  465

“压力容器缺陷评定规范”的试验研究  466

气体超声波流量计  467

240万大卡/时透平制冷压缩机  467

晶粒间界内耗研究的新进展  468

中频电炉快速插镁熔制稀土球化剂新工艺  469

其他重要成就  470

三 电工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讯技术、动力工程的重要成就 473

8SGIYI及磁聚焦平视管  473

长寿命室温运转一氧化碳激光器  474

GLO2-72型高速光缆成缆机  474

低功耗通讯集成电路KD4系列  475

Ф75毫米集成电路生产线专用设备  475

8毫米频段可调接收前端  476

刘盛纲及其在微波电子学上的贡献  476

陈学俊及其 在热动力工程学上的贡献 478

其他重要成就  479

四 化学工业、轻纺工业、建筑科学、交通运输的重要科技成就 484

快退色FG系列光色玻璃  485

低温合成粉煤灰喷射水泥  486

新型高细粉磨设备的研究  487

攀枝花钛精矿硫酸法生产涂料用金红石型钛白粉(年产500吨中间试验)  487

木材的电磁振动刨削工艺和新型木工电磁振动刨床  488

当涂喇叭炉  488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GBJ40-79)  489

明矾石混凝土膨胀剂  489

NF高效能减水剂  490

内河侧壁式气垫船  491

其他重要成就  492

五 原子能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技术、航天科技的重要成就 496

激光原子法分离铀同位素两步光电离原理性实验研究  496

合肥同步辐射装置预研制及物理设计  497

用L=2螺旋绕组抑制托卡马克中的撕裂模  498

数学理论应用于人工智能研究  499

慈云桂及其在电子计算机学上的贡献  499

112高速电影经纬仪  500

主持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重大成就  501

任新民及其在火箭技术上的贡献  502

陆元九及其在陀螺及惯性导航学上的贡献  503

其他重要成就  503

六 软科学的重要研究成果 506

皖西农水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研究  506

其他重要成就  508

附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安徽省科技成果受奖项目表 509

主要参考书目 526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