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插电式混合动力与纯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策略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插电式混合动力与纯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策略
  • (加)谢尔顿 S.威廉森(Sheldon S. Williamson)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523956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15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230页
  • 主题词: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系统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插电式混合动力与纯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策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述 1

1.1 背景 1

1.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基础知识 2

1.2.1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基本概念 2

1.2.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传动系的工作原理 2

1.3 仿真平台:高级车辆仿真器(ADVISOR)软件 3

参考文献 5

第2章 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传动系的拓扑结构 6

2.1 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概念 6

2.1.1 电动汽车 6

2.1.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6

2.1.3 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7

2.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传动系的拓扑结构 7

2.2.1 基本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传动系配置 7

2.2.2 当前和未来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拓扑结构 9

2.3 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传动系的拓扑结构 9

2.4 纯电动汽车传动系的拓扑结构 11

参考文献 12

第3章 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存储系统 13

3.1 简介 13

3.2 电池 13

3.2.1 理想模型 14

3.2.2 线性模型 14

3.2.3 戴维南模型 15

3.3 超级电容器的电气模型 16

3.3.1 双层超级电容器模型 16

3.3.2 电池/超级电容器混合模型 17

3.4 飞轮储能系统的电气模型 19

3.5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21

3.5.1 可再生燃料电池电源的详细电气模型 23

参考文献 25

第4章 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26

4.1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6

4.1.1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概念 26

4.1.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传动系的工作原理 26

4.2 串联式与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传动系的效率 27

4.2.1 简介 27

4.2.2 基于部件级的效率分析 28

4.3 不同的行驶模式和再生制动效率分析 29

4.3.1 简介 29

4.3.2 车辆的规格及建模 31

4.3.3 基于多样化行驶模式的总效率比较 33

4.4 再生制动效率分析 35

4.5 总电气传动系效率分析 36

4.6 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建模与控制 38

4.6.1 建模环境 38

4.6.2 功率组件的建模与选择 38

4.6.3 燃料电池系统 39

4.6.4 电池系统 39

4.6.5 电动机-控制器系统 41

4.6.6 基准车辆 42

4.6.7 小结 43

4.6.8 控制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43

4.7 燃料电池和牵引系统的电力电子接口 47

4.7.1 简介 47

4.7.2 动力传动系配置 47

4.7.3 功率部件建模 49

4.8 燃料电池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概念 51

4.8.1 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架构 51

参考文献 52

第5章 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电池技术 55

5.1 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能量存储问题 55

5.1.1 电池类型 56

5.1.2 电池模型与仿真 58

5.1.3 锂离子电池 68

5.1.4 锂离子电池的特性 70

5.1.5 循环寿命与荷电状态 70

5.1.6 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 71

参考文献 73

第6章 车载电源电池管理 76

6.1 电池组电压均衡的问题 76

6.1.1 简介 76

6.2 传统和先进均衡器介绍 76

6.2.1 电阻式均衡器 76

6.2.2 电容式均衡器 77

6.2.3 电感式均衡器 78

6.2.4 Cuk均衡器 78

6.2.5 基于变压器的均衡器 79

6.2.6 新型电池电压均衡器 80

6.2.7 小结 81

6.3 电池电压均衡的经济性 82

6.3.1 简介 82

6.3.2 电池均衡器的重要性 82

6.3.3 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电动汽车电池均衡器 83

6.3.4 电池均衡器的成本分析 84

6.3.5 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经济性分析 85

6.3.6 小结 88

6.4 新型电池均衡器的设计和性能 89

6.4.1 简介 89

6.4.2 设计规格 89

6.4.3 新型电池电压均衡器的电路分析 91

6.4.4 新型电池电压均衡器的数学模型 93

6.4.5 仿真与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97

6.4.6 典型均衡器与样机之间的实验结果比较 102

6.4.7 均衡器连接方式 103

6.4.8 小结 104

6.5 电池均衡器的控制电路设计 105

6.5.1 简介 105

6.5.2 控制器功能 105

6.5.3 锂离子电池的等效电路模型 106

6.5.4 VOC的确定 107

6.5.5 VOC的估计方法 108

6.5.6 电池均衡器控制策略 109

6.5.7 新型电池均衡器控制器建模 111

6.5.8 电池均衡器控制系统简化 111

6.5.9 电池均衡器控制器的数学推导 113

6.5.10 频域下的电池均衡器控制器稳定性分析 117

6.5.11 时域下的电池均衡器控制器稳定性分析 120

6.5.12 新型电池均衡器实验结果分析 122

6.5.13 理论和实验结果比较 123

6.5.14 小结 125

参考文献 125

第7章 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电池充电:电网和可再生能源接口 127

7.1 简介 127

7.2 电池的充电方式 128

7.2.1 电池参数 128

7.2.2 充电方式 129

7.2.3 充电的终止方式 131

7.2.4 充电的程序设定 132

7.3 电网充电 134

7.3.1 线路的稳定问题 135

7.3.2 逆变器畸变和直流电的接入 135

7.3.3 本地的分布配置 136

7.4 可再生能源充电 136

7.4.1 光伏系统成为电池充电的基本组成部分 136

7.4.2 光伏阵列模型 137

7.4.3 控制系统的设计 138

7.4.4 仿真结果 143

7.4.5 小结 144

7.5 为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充电的电力电子技术 145

7.5.1 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应用所需的电力电子技术 145

7.5.2 光伏系统的传统结构 145

7.5.3 中央逆变器 146

7.5.4 串联式逆变器 146

7.5.5 模块式逆变器 147

7.6 光伏逆变器的拓扑结构 147

7.6.1 配有DC-DC变换器和隔离器的光伏逆变器 148

7.6.2 只配有DC-DC变换器的光伏逆变器 149

7.6.3 只配有隔离器的光伏逆变器 149

7.6.4 无DC-DC变换器和隔离器配置的光伏逆变器 149

7.6.5 可能的光伏互连方案 150

7.6.6 推荐的结构 150

7.7 功率变换器的拓扑结构 153

7.7.1 最大功率点跟踪器环节 153

7.7.2 整流器/逆变器环节 153

7.7.3 充电器环节 153

参考文献 154

第8章 为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充电的电力电子变换器拓扑结构 157

8.1 为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充电的电网和光伏系统 157

8.1.1 电力电子逆变器的拓扑结构 157

8.1.2 推荐的功率变换拓扑结构 158

8.1.3 Z型变换器 159

8.2 用于电网和光伏系统互连的DC-DC变换器和DC-AC逆变器 164

8.2.1 双向隔离DC-DC变换器的设计 164

8.2.2 匝数比的计算 165

8.2.3 DC-DC变换器的等效平均电路的演变 165

8.2.4 Z型电路的设计:电容 166

8.2.5 Z型电路的设计:电感 167

8.2.6 Z型变换器的交流分析 167

8.2.7 备注 168

8.2.8 成本 168

8.2.9 可靠性 169

8.2.10 与光伏电源和电网交互的动态性能 169

8.2.11 设计的灵活性 170

8.3 为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充电的新型集成式DC-AC-DC变换器 170

8.4 基于高频变压器的隔离式充电器的拓扑结构 170

8.4.1 背景 170

8.4.2 隔离器和直流环节 170

8.5 组件的设计 171

8.5.1 隔离变压器匝数比的计算 171

8.5.2 直流环节滤波器 171

8.5.3 逆变器桥和DC-DC变换器的功率器件 171

8.6 评估 172

8.6.1 成本 172

8.6.2 可靠性 173

8.6.3 与光伏电源和电网交互的动态性能 173

8.6.4 设计的灵活性 173

8.7 无变压器的充电器拓扑结构 173

8.7.1 背景 173

8.7.2 组件的设计 175

8.8 评估 176

8.8.1 成本 176

8.8.2 可靠性 176

8.8.3 与光伏电源和电网交互的动态性能 177

8.8.4 设计的灵活性 177

8.9 测试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结果 177

8.9.1 Z型变换器 177

8.9.2 无电池系统(方案1) 178

8.9.3 带电池系统(方案1) 178

8.9.4 带电池系统(方案2) 180

8.9.5 IPV纹波、光伏利用率、最大功率点跟踪器 182

8.9.6 功率损耗(效率) 185

8.9.7 基于可替代Z型变换器中拓扑结构的效率结果 190

8.10 结论 191

8.11 配置直流环节的高频隔离式拓扑结构 191

8.12 无变压器的拓扑结构 192

8.12.1 动态性能 192

8.13 效率 192

参考文献 194

第9章 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196

9.1 简介 196

9.2 车辆到电网与电网到车辆的能量传输问题 196

9.3 车辆到电网的辅助服务 197

9.4 车辆到家庭和家庭到车辆的概念 197

9.5 互连条件 198

9.5.1 变换器损耗的计算 198

9.5.2 变换器的拓扑结构 199

9.6 案例分析 201

9.6.1 方案 201

9.6.2 小结 202

9.7 结论 204

参考文献 205

第10章 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油井到车轮的效率分析 206

10.1 油井到车轮的效率分析 206

10.2 先进车辆传动系的理论效率计算 207

10.3 研究车辆的仿真设定 209

10.4 基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传动系仿真结果的总效率分析 210

10.5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传动系的加速性能和油井到车轮的温室气体排放 212

10.6 未来的研究工作 213

参考文献 214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