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类学讲义稿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王铭铭著 著
- 出版社: 西安:世界图书西安出版公司
- ISBN:9787510035302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647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670页
- 主题词:人类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人类学讲义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说明 1
致谢 14
上篇 3
第一章 人类学作为人文科学 3
一、人类学 5
二、文明与文化:人类学与欧洲的“民族自觉” 9
三、民族学、社会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 10
四、作为人文科学的人类学 16
五、情景化的人类学 19
六、遭遇“写文化” 22
第二章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分类研究 27
第三章 亲属制度:纵式、横式与观念 35
一、纵式:继嗣理论 39
二、横式:联姻理论 43
三、作为观念的亲属制度 44
四、“家”的不同含义 47
第四章 《论礼物》:“物的社会生命”及其限度 49
第五章 经济嵌入“非经济领域”的方式 61
一、“经济”的文化土壤 65
二、实质主义 70
三、物、不平等与威望 74
四、从生态到世界体系 75
第六章 从“没有统治者的部落”到“剧场国家” 85
一、“没有统治者的部落” 88
二、权威、权力与比较政治学的终结 91
三、“剧场国家” 95
第七章 从“礼治秩序”看法律人类学及其问题 101
一、礼治秩序 103
二、与法律人类学相关的思考 109
第八章 一篇讲稿透露出的人类学宗教观 119
一、宗教人类学 121
二、埃文思-普里查德对人类学宗教观的反思与预见 128
第九章 神话学与人类学 139
一、维柯、卢梭与赫尔德 143
二、缪勒 144
三、弗雷泽的《金枝》 145
四、涂尔干、莫斯的《原始分类》与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 146
五、列维-斯特劳斯 148
六、韦尔南 152
七、伊利亚德与巴赫金 155
第十章 符号人类学与“象”的理论 161
第十一章 文字的魔力:关于书写的人类学 169
一、无文字主义 171
二、巫术作为文字的源头 174
三、占卜与文字的通神明、类万物作用 177
四、书写文字的“拜物教”与“理性” 183
第十二章 艺术人类学:艺术与艺术家的魅惑 189
第十三章 文化会消失吗? 199
中篇 213
第十四章 “自我与普遍同情之间的平衡” 213
一、“贵气十足的蒙昧人” 215
二、野蛮与“失落的文明” 221
第十五章 说“文明” 227
第十六章 从《癫狂与文明》看通常的人类学观 233
第十七章 从“当地知识”到“世界思想”——对民族志知识的反思 239
一、认识姿态 243
二、英国人类学 247
三、格尔兹与美国人类学 253
四、面对混合的世界 257
五、历史与思想 263
第十八章 我所了解的历史人类学 2667
一、无历史的人类学 268
二、有历史的人类学 271
三、对“新鲜事物拜物教”的省思 274
四、历史意识问题 276
五、三种社会形态 278
六、几种“历史感” 280
附:文化史——从梁启超那里“再出发” 284
第十九章 超社会体系——文明人类学 287
一、“超级微观的世界界限” 291
二、国族与世界体系 294
三、“并接结构”中的“超社会体系” 300
四、社会学年鉴派民族学:文明作为“超社会体系” 306
五、文明史、技术学与“超社会的社会” 312
六、文明:“融合”同时是历史与价值 319
下篇 329
第二十章 文字这把“双刃剑”——从一个“反例”看 329
第二十一章 乡村与文明:过程与观念的历史想象 343
一、村庄研究 345
二、村庄研究的批评:“汉学人类学” 348
三、村庄研究:恢复与创新 350
四、村庄的历史想象(1):文明进程中的“地方” 354
五、村庄的历史想象(2):观念形态 358
六、再思村庄 360
第二十二章 口述史、口承传统与人生史 365
一、口述史 366
二、作为口述史的人类学 367
三、口述史与口承传统 369
四、人生史 372
第二十三章 民族志与“四对关系” 375
一、民族志在人类学中的位置 376
二、现代民族志及对它的批判 377
三、民族志中的“四对关系” 379
第二十四章 从“朝圣”看作为“历史中的文化翻译”的人类学 383
一、翻译与历史 386
二、封禅的研究 388
三、与“郊祀”的可能关系 390
四、等级制的宇宙观 394
五、香会与刘火 396
六、香火的纵向性 400
七、人类学与“上下关系” 402
第二十五章 仪式研究与社会理论的“混合观” 407
一、仪式研究 408
二、从“混合论”看社会理论的局限 411
第二十六章 葛兰言何故少有追随者? 415
第二十七章 从礼仪看中国式社会理论 425
一、拉德克利夫-布朗之后 429
二、司马迁逝世之前:有别于宗教的礼仪 433
三、葛兰言、“封建”与礼仪 436
四、交错的历史、现代性与被压迫的传统 439
五、埃利亚斯、“civilite”与“礼” 444
第二十八章 “中间圈”——民族的人类学研究与文明史 449
一、学科名称之力量消长 452
二、人类学民族研究定位何在? 455
三、从核心圈到中间圈 457
四、民族研究、社会科学与文明史 465
第二十九章 中国——民族体还是文明体? 471
一、强国主义民族学 472
二、强国主义民族学的新面相 474
三、从文明体向民族体的转变 475
第三十章 从中国看“超社会的社会”:钱穆启发 479
第三十一章 民族学与社会学之战 483
一、缺乏整体观的民族志或社会学 488
二、史禄国与另一种民族志 492
三、民族学与民族史 494
四、北与南:兄弟阋墙 499
五、“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503
第三十二章 吴文藻、费孝通的“中华民族”理论 509
一、吴文藻先生与他的“民族与国家” 510
二、费孝通与他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521
第三十三章 费孝通的鸡足山与林耀华的凉山 537
第三十四章 从潘光旦的土家研究看“民族识别” 543
第三十五章 民族地区人类学研究的方法与课题 585
一、民族志研究 588
二、文献、学术史与形象史 590
三、政治经济学在民族关系分析中的运用 592
四、从族群性到“由不同文化构成的文化” 593
五、比较宗教—政治学、城镇史、人物史 595
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597
参考文献 601
索引 630
出版后记 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