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王继平主编 著
  • 出版社: 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281712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53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263页
  • 主题词:中国-近代史-高等学校-教材;中国-现代史-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讲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1

第一节 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与危机 1

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衰落 1

二、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4

三、鸦片战争与中国社会的转变 6

第二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10

一、军事侵略: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10

二、经济侵略:商品倾销、原料掠夺和资本输出 12

三、政治控制:从内政到外交 14

四、文化渗透:传教士、教会与宗教势力 16

第三节 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 17

一、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性农业的发展 17

二、通商口岸与工商业城市的发展 20

三、近代中国发展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21

第二讲 中国人民的反侵略与反封建斗争 24

第一节 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24

一、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24

二、人民群众自发的反侵略斗争 27

第二节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29

一、洪秀全与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爆发 29

二、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胜利发展 30

三、《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31

四、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失败 33

五、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意义和局限 34

第三节 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36

一、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 36

二、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38

第三讲 中国资本主义的艰难历程 42

第一节 洋务运动与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42

一、洋务运动 42

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44

第二节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发展 46

一、甲午战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46

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 49

第三节 国民政府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50

一、抗日战争前资本主义的发展 50

二、战时民族工业的艰难发展 53

三、抗战后官僚垄断资本主义的膨胀与覆灭 55

第四讲 资产阶级的改良与革命 57

第一节 维新变法运动 57

一、维新思潮的兴起 57

二、百日维新 60

三、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61

第二节 清末“新政”与立宪运动 62

一、清末“新政” 62

二、清廷“仿行宪政” 63

三、“国会请愿运动” 64

第三节 辛亥革命 65

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66

二、武昌起义与全国各地的响应 70

三、中华民国的建立 71

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73

第四节 共和与专制的较量 74

一、袁世凯获得最高权力 74

二、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 75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继续奋斗 76

第五讲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79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79

一、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社会历史条件 79

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85

三、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88

第二节 中国革命的新面貌 90

一、中国共产党的初期革命活动 90

二、党在大革命的洪流中 93

三、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98

第六讲 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 109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的成立与国民革命的开展 109

一、中国国民党的成立及其不懈斗争 109

二、中国国民党的改组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局面的形成 110

三、北洋军阀混战与国民革命的发展 112

第二节 广州国民政府的成立与北伐战争 116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与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和巩固 116

二、广州国民政府的成立与北伐誓师 116

三、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与北洋军阀的溃败 117

四、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119

第三节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全国政权形式上的统一 121

一、南京政权的建立及其内外政策 121

二、第二次北伐战争与全国政权形式上的统一 123

三、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与新军阀混战 124

第四节 南京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 126

一、政治统治 126

二、军事统治 128

三、经济统治 129

四、思想文化统治 131

五、国民党统治下人民的生活 133

第七讲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36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136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136

二、日本帝国主义在殖民区的残暴统治 138

三、中国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的兴起 140

四、国共合作与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143

第二节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抵御 144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144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146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 147

一、全面抗战路线与持久战方针 147

二、敌后战场的开辟与发展 148

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149

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150

五、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152

第四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155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 155

二、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157

第八讲 中国命运的抉择与新中国的成立 160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160

一、战后国际格局与国内形势 160

二、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团结的斗争 161

三、国民党挑起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163

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的危机与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165

一、国民党统治的政治经济危机和第二条战线的开辟 165

二、解放区的建设与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推进 167

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扩大 170

第三节 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172

一、战略决战与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172

二、人民政协的召开与新中国的诞生 174

三、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和基本经验 176

第九讲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80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180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 180

二、新民主主义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182

三、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186

第二节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87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和国家的工业化建设 187

二、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89

三、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93

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97

第十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其失误 201

第一节 探索中的宝贵成果 201

一、《论十大关系》 201

二、中共八大的历史功绩 202

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03

四、经济建设的成就 204

五、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205

六、外交工作的重大突破 206

第二节 探索中的曲折 207

一、中国共产党的整风运动 207

二、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 207

三、“三面红旗”:初步探索中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208

四、纠“左”的努力和反复 211

五、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开展 213

第三节“文化大革命” 215

一、意识形态领域的严重“左”倾 215

二、“文化大革命”的几个发展阶段 217

三、“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后果 218

四、反思与抗争 220

五、中国的1976 221

六、“文化大革命”爆发并延续十年之久的原因 222

第十一讲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225

第一节 伟大的历史转折 225

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25

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26

三、拨乱反正的推进和国民经济的调整 227

四、农村改革的突破 228

五、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228

六、外交战略的调整与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230

第二节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230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纲领的制定 230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 231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232

四、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起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加强 232

第三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234

一、中共十三大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234

二、祖国统一大业的不断推进 234

三、国内外政治风波与新老领导集体的交替 235

四、治理整顿与深化改革 236

五、时代主题的明确与外交工作的新进展 237

第四节 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阶段 238

一、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238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的确立 240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243

第五节面向新世纪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246

一、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246

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247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变化 247

四、外交工作的突出成就 248

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 249

参考书目 252

编后记 253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