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等学校试用教材 微生物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高等学校试用教材  微生物学
  • 武汉大学复旦大学生物系微生物学教研室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14010·031
  • 出版时间:1979
  • 标注页数:270页
  • 文件大小:58MB
  • 文件页数:27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高等学校试用教材 微生物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第一节 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1

一、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 1

二、微生物学的任务 2

第二节 微生物学的发展 3

一、我国古代对微生物的认识与利用 3

二、微生物的发现与微生物学的奠基 4

三、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 5

四、我国微生物学简况 6

第二章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 8

第一节 细菌 8

一、细菌的形态 8

二、细菌的大小 11

三、细菌细胞结构 11

四、细菌菌落特征 28

五、细菌的繁殖方式 28

第二节 放线菌 30

一、放线菌的形态 30

二、放线菌菌落特征 31

三、放线菌的繁殖方式 32

四、放线菌的代表属 33

五、放线菌与细菌的比较 33

第三节 霉菌 34

一、霉菌的形态结构 34

二、霉菌菌落特征 35

三、霉菌的繁殖方式 35

四、几种霉菌代表 38

第四节 酵母菌 40

一、酵母菌的形态结构 40

二、酵母菌菌落特征 42

三、酵母菌的繁殖方式 42

第五节 立克次氏体、枝原体、衣原体 45

一、立克次氏体 45

二、枝原体(Mycoplasmas) 45

三、衣原体(Chlamydias) 47

第三章 病毒 48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结构 48

一、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48

二、病毒的化学组成 50

三、病毒的结构 53

第二节 病毒的繁殖 56

一、病毒繁殖过程 56

二、溶源性 60

三、一步生长曲线 62

第三节 病毒的种类与分类 63

一、动物病毒 63

二、昆虫病毒 64

三、植物病毒 65

四、微生物病毒 65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 70

第一节 微生物的营养需要、营养物及其功能 70

一、微生物的营养需要 70

二、营养物及其功能 72

第二节 营养物质透过细胞 78

一、单纯扩散 78

二、促进扩散 79

三、主动运输 79

四、基团转位 81

第三节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82

一、光能自养微生物 82

二、光能异养微生物 82

三、化能自养微生物 82

四、化能异养微生物 83

第四节 培养基 83

一、配制培养基的原则 83

二、培养基的类型及应用 86

第五章 微生物的代谢 89

第一节 产能代谢 89

一、发酵 89

二、有氧呼吸 91

三、无氧呼吸 91

四、不同呼吸类型微生物 93

五、不同发酵类型微生物 94

第二节 多糖的分解 98

一、淀粉的分解 98

二、纤维素与半纤维素的分解 99

三、果胶质的分解 101

四、几丁质的分解 102

第三节 烃类化合物的分解 102

一、正烷烃的氧化 103

二、芳香烃的氧化 103

三、烃类微生物的应用 104

第四节 蛋白质、氨基酸的分解 104

一、蛋白质的分解 104

二、氨基酸的分解 105

第五节 固氮作用 108

一、固氮微生物 109

二、固氮作用机理 111

第六节 微生物的自养代谢 112

一、光能自养微生物 113

二、化能自养微生物 118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 121

第一节 微生物纯培养的生长 121

一、纯培养分离法 121

二、生长的测定 122

三、生长曲线 123

四、连续培养 125

五、同步生长 127

第二节 物理、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生长与死亡的影响 128

一、温度 128

二、氧化还原电位 132

三、辐射 132

四、干燥 133

五、渗透压 134

六、超声波 134

七、过滤 134

八、酸、碱与pH 135

九、重金属及其化合物 135

十、有机化合物 136

十一、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136

十二、表面活性剂 137

十三、染料 137

第三节 化学疗剂对微生物的作用 138

一、抗代谢物 138

二、抗菌素 139

三、微生物的抗药性 142

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145

第一节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145

一、证明核酸是遗传变异物质基础的经典实验 145

二、DNA的结构和复制 147

三、遗传物质在细胞中的存在方式 148

第二节 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 152

一、基因突变 152

二、突变与育种 162

第三节 基因重组和杂交育种 173

一、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 173

二、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和杂交育种 178

第四节 基因工程 182

第五节 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 185

一、菌种的衰退与复壮 185

二、菌种的保藏 187

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态 190

第一节 自然界中的微生物 190

一、土壤中的微生物 190

二、水中的微生物 196

三、空气中的微生物 199

四、工农业产品中的微生物 201

第二节 微生物与污水处理 203

一、微生物与无机污染物 204

二、微生物与有机污染物 204

第三节 微生物间以及微生物与其他生物间的关系 205

一、微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206

二、微生物与高等植物间的关系 208

三、微生物与人体及动物间的关系 212

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 216

第一节 细菌性传染 216

一、细菌性传染机制 216

二、环境因素对细菌性传染的影响 219

第二节 抗原 220

一、抗原的性质 220

二、微生物的抗原结构 224

第三节 人体对传染的非特异性免疫 225

一、皮肤与粘膜 225

二、吞噬细胞 225

三、正常体液中的抗微生物因素 227

第四节 人体对传染的特异性免疫 230

一、特异性免疫的组织学基础 230

二、抗体与体液免疫 233

三、细胞免疫 238

四、特异性免疫的获得方式 240

五、生物制品 241

第五节 变态反应 242

一、变态反应的概念 242

二、各型变态反应举例及其反应机制 242

第六节 血清学反应 245

一、抗原抗体反应的一般规律 246

二、凝集反应 247

三、沉淀反应 248

四、免疫荧光方法(荧光抗体方法) 250

五、补体结合反应 251

第十章 微生物的分类 255

第一节 微生物分类的单位和命名 255

一、微生物的分类单位 255

二、微生物的命名 256

第二节 微生物分类的依据 257

一、个体形态与菌落形态 257

二、生理特性和生化反应 258

三、血清反应 258

四、生态 258

五、生活史 258

六、对噬菌体的敏感性 259

七、新技术在微生物分类中的应用 259

第三节 微生物分类系统 260

一、细菌的分类系统 260

二、放线菌的分类系统 262

三、霉菌的分类系统 264

四、酵母的分类系统 267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