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文地理学导论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顾朝林主编;张敏,甄峰,黄春晓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56444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97页
- 文件大小:188MB
- 文件页数:410页
- 主题词:人文地理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人文地理学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学科性质 1
第二节 人文地理学发展过程 3
一、古代阶段 3
二、近代阶段 3
三、现代阶段 4
第三节 人文地理学分支学科 8
一、人口地理学 8
二、聚落地理学 9
三、经济地理学 9
四、社会地理学 11
五、文化地理学 11
六、政治地理学 12
七、历史地理学 12
八、区域地理学 13
第四节 人文地理学应用领域 14
一、经济区划及其规划 14
二、城市与区域规划 15
三、社会问题研究与分析 16
四、行政区划与地名学 16
第五节 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 17
一、研究方法论 17
二、分析方法 18
三、分析技术手段 19
第六节 重要人文地理学家 23
一、海外人文地理学家 23
二、中国人文地理学家 25
推荐阅读材料 27
复习思考题 27
参考文献 27
第二章 空间分析 28
第一节 空间 28
一、空间的概念 28
二、解释性空间 29
三、空间的测度 30
四、空间结构 31
第二节 地方 32
一、地方的概念 32
二、区位分析 33
三、地名分析 34
四、场所 35
第三节 距离 36
一、直线距离 37
二、时间距离 37
三、心理距离 37
四、社会距离 37
五、距离摩擦 37
第四节 时间 38
一、时间测度 38
二、时空关系 38
第五节 区域 39
一、区域类型 39
二、区域划分 40
三、区域一体化 41
第六节 尺度 41
一、地图比例尺 41
二、空间整合 41
第七节 联系 41
一、空间相互作用 41
二、网络 42
三、可达性 42
第八节 扩散 42
一、迁移扩散 43
二、扩展扩散 44
推荐阅读材料 46
复习思考题 46
参考文献 46
第三章 工业化与全球化 48
第一节 工业化过程 48
一、前工业化社会 48
二、英国工业化 49
三、欧洲工业化扩展 50
四、国际劳动分工 54
五、帝国主义塑造的世界格局 56
六、美国工业化 58
七、日本工业化 59
八、中国工业化 61
第二节 世界发展格局的形成 63
一、世界体系 63
二、新殖民主义 65
三、新国际劳动分工 66
第三节 全球化的世界 67
一、全球化 67
二、世界经济的三大极核 68
三、紧密型的全球网络 69
四、“快”、“慢”世界出现 71
推荐阅读材料 72
复习思考题 72
参考文献 72
第四章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 75
第一节 城市 75
一、城市的概念 75
二、城市起源 76
三、城市划分标准 84
四、中国城市设置 87
第二节 城市化 91
一、城市化的概念 91
二、世界城市化过程 91
三、中国城市化过程 93
四、当代世界的城市化 100
第三节 城市体系 104
一、城市体系的概念 104
二、城市体系的理论 104
三、世界城市体系发展 107
四、中国城市体系发展 108
第四节 城市空间结构 113
一、城市空间结构的构成 113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 114
三、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 116
四、大城市空间形态 122
五、城市规划与设计 125
第五节 城市问题 128
一、郊区化的代价 128
二、贫困问题 129
三、交通和基础设施问题 132
四、环境问题 134
第六节 乡村聚落 134
一、村落的产生 134
二、乡村聚落类型 135
三、中国的农村城市化 136
四、乡村规划 138
推荐阅读材料 138
复习思考题 139
参考文献 139
第五章 发展与重构 140
第一节 发展 140
一、发展的概念 140
二、发展水平评价 141
三、发展的能源资源依赖 147
四、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 151
第二节 经济空间结构变化 154
一、区位理论 154
二、经济空间结构及其变化 156
三、全球重建与转移 159
第三节 制造业重构与转移 162
一、工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162
二、去工业化 162
三、产业集群的出现 163
四、制造业的空间转移 164
第四节 服务业重构与转移 169
一、服务业类型 169
二、服务业发展 170
三、基于商务服务业的世界城市等级体系 172
四、旅游业与经济发展 174
第五节 农业与食物生产 179
一、第三次农业革命 180
二、农业的工业化 180
三、全球农业系统重建 180
推荐阅读材料 183
复习思考题 183
参考文献 183
第六章 人口与迁移 185
第一节 人口与人口普查 185
一、人口的概念 185
二、人口普查 185
三、中国的人口普查 186
第二节 人口动力学 187
一、自然增长 187
二、人口转型模式 191
三、人口结构 192
第三节 人口分布 193
一、人口密集区 193
二、人口稀少区 195
三、人口密度 196
第四节 人口迁移 197
一、人口移动 197
二、迁移方式 197
三、迁移原因 198
四、迁移类型 199
五、移民政策 201
六、中国流动人口 202
七、海外华侨 204
第五节 人口问题 207
一、世界人口问题 207
二、中国人口问题 209
推荐阅读材料 211
复习思考题 211
参考文献 211
第七章 文化与宗教 213
第一节 地域文化系统的构成 213
一、文化的概念与组成 213
二、地域文化系统 214
三、文化生态系统 215
第二节 文化的起源与扩散 215
一、文化的起源 216
二、文化的形成 218
三、文化传播 221
第三节 文化区 224
一、文化区的概念与类型 224
二、文化边界与文化认同 227
三、中华文化圈的形成与发展 228
第四节 语言 230
一、世界语系分布 230
二、汉语的形成与发展 232
三、语言的地理学研究 233
第五节 宗教 234
一、宗教分类及其分布 234
二、宗教的起源与传播 237
三、宗教的组织空间 239
四、宗教的冲突与融合 243
第六节 民居 244
一、特色建筑材料 244
二、文化习俗与房屋朝向 245
三、民居形式与环境 246
四、中国民居形式 246
五、美国民居形式 247
第七节 风味特色食物 250
一、食物多样化 250
二、食物偏好与食物禁忌 250
三、大众食物习俗 251
四、中国饮食 252
第八节 性别 252
一、性别特征、文化与空间 252
二、性别地理学 253
第九节 大众文化的全球化 256
一、全球化的大众文化 256
二、大众文化的影响 259
推荐阅读材料 262
复习思考题 262
参考文献 263
第八章 种族与社会 265
第一节 从种族到社会空间 265
一、种族 265
二、种族空间形态 266
三、社会及其运行 266
四、社会空间及其测度 267
第二节 种族歧视与种族隔离 268
一、美国黑人与种族歧视 268
二、南非的种族隔离 270
第三节 移民社会 274
一、美国华人社会 274
二、美国犹太人社会 276
第四节 城市种族群聚区 277
一、美国城市的种族群聚区 277
二、欧洲城市的种族群聚区 279
三、中国城市流动人口聚居区 279
第五节 种族主义及其后果 283
一、德国纳粹种族主义 283
二、南斯拉夫的产生与消亡 286
三、犹太复国主义与中东战争 287
四、中非的种族清洗 290
五、斯里兰卡的种族斗争 291
推荐阅读材料 293
复习思考题 293
参考文献 293
第九章 国家与地缘政治 294
第一节 民族体 294
一、民族体类型 294
二、民族体形成 295
三、民族体地理景观 297
四、世界民族体分布 299
五、民族体冲突 301
第二节 国家概念及其发展 306
第三节 国家的基本要素 308
一、国民 308
二、领土 309
三、国家主权与国界 311
四、国家政府组织形式 313
五、国家首都 313
第四节 国家的内部组织 314
一、行政区 314
二、选区 315
第五节 国家的形成与演化 318
一、古代国家 318
二、古代帝国 320
三、帝国主义和后殖民国家 321
四、现代国家苏联的诞生 323
五、超国家组织 325
第六节 地缘政治 328
一、地缘政治理论 328
二、战后两极世界的形成 332
三、冷战及其副产品 334
第七节 地缘政治新格局 337
一、冷战后新格局 337
二、弧形不稳定地区 338
三、主要冲突地带 340
四、中国的地缘政治背景 341
五、中国内部分离主义 343
推荐阅读材料 344
复习思考题 344
参考文献 344
第十章 景观及其解读 346
第一节 从空间到景观 346
一、空间与景观的连接 346
二、农业景观与乡村景观变异 347
三、文化景观 349
第二节 景观描述与解释 351
一、文本方法 351
二、背景方法 352
三、话语及其解读 352
四、符号及其解读 354
第三节 景观解读与创造 356
一、现代景观 356
二、后现代景观 359
三、地方营销 361
推荐阅读材料 363
复习思考题 363
参考文献 363
第十一章 人地关系 365
第一节 自然观概述 365
一、宗教的自然观 365
二、环境哲学与政治观 366
第二节 人地关系理论发展 367
一、经典人地关系理论 368
二、人地关系理论的发展 370
三、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372
第三节 人类行为与环境变迁 375
一、能源需求对环境的影响 375
二、全球环境变化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377
三、地方性城市空气污染 382
第四节 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382
一、资源的概念 382
二、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系统 384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低碳经济 385
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386
五、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386
推荐阅读材料 387
复习思考题 387
参考文献 387
附录 389
后记 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