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简明中国通史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简明中国通史
  • 胡凡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04478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1126页
  • 文件大小:54MB
  • 文件页数:1149页
  • 主题词:中国历史-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简明中国通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 1

第一编 原始社会 3

学习线索 3

第一章 中国历史的开端 5

第一节 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5

第二节 早期智人体质和文化的发展 8

第二章 母系氏族公社 10

第一节 晚期智人与母系氏族公社的形成 10

第二节 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 12

第三章 父系氏族公社 16

第一节 父系氏族公社的经济与文化 16

第二节 父系氏族公社的社会组织与原始公社制的解体 18

第三节 远古的传说 21

附录 23

第二编 奴隶社会 33

学习线索 33

第一章 夏代奴隶制国家的发生 37

第一节 奴隶制国家的确立 37

第二节 夏朝的经济与文化 39

第三节 夏朝的灭亡 40

第二章 商代奴隶社会的发展 41

第一节 商朝的建立与奴隶制国家的发展 42

第二节 商代的社会经济 46

第三节 商代的文化艺术 48

第四节 阶级矛盾的发展与商的灭亡 50

第三章 强盛的奴隶制国家——西周 53

第一节 西周的建立与巩固 53

第二节 西周的政治与经济 56

第三节 社会矛盾的发展与西周衰亡 63

附录 66

第四章 春秋时期奴隶制度的瓦解 85

第一节 大国争霸 86

第二节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 90

第三节 奴隶、平民起义和新旧势力的斗争 93

第四节 春秋时期制度上的变化 96

第五章 西周春秋时期的文化 99

第一节 科学技术 99

第二节 思想意识 100

第三节 典籍 103

第三编 封建社会 107

第一章 战国时期封建制的形成 107

学习线索 107

第一节 各国的变法与封建制的确立 108

一、各国的变法运动 108

二、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逐步形成 113

三、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114

第二节 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116

一、农业 116

二、手工业 118

三、商业 119

第三节 封建兼并战争和秦的统一 121

一、六国时代军事概况 121

二、封建兼并战争 122

三、秦统一中国 125

第四节 战国时期的文化 126

一、百家争鸣 126

二、文学与史学 129

三、科学与技术 130

附录 132

第二章 秦——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秦末农民大起义 158

学习线索 158

第一节 秦统一封建国家的建立 160

一、秦朝的建立 160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162

第二节 秦末农民大起义 165

一、秦的暴政 165

二、秦末农民大起义 167

三、楚汉战争 170

第三章 西汉——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173

学习线索 173

第一节 汉初统治政策的调整与经济的发展 176

一、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176

二、西汉的经济 179

三、西汉的赋役制度 181

第二节 封建专制统治的巩固和加强 182

一、西汉初期的政治 182

二、汉武帝加强君主集权的措施 185

第三节 西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中外交流 189

一、汉与匈奴的关系 189

二、西域各族 191

三、汉与南越、西南夷、东北各族的关系 193

四、西汉时期的中外交流 194

第四节 西汉后期的社会矛盾与绿林、赤眉起义 195

一、西汉中后期的社会矛盾 195

二、绿林、赤眉大起义 198

第四章 东汉——豪强地主的政治与经济 202

学习线索 202

第一节 东汉政权的巩固及封建专制体制的发展 205

一、东汉的统一与稳定 205

二、加强中央集权 206

第二节 东汉的社会经济与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208

一、东汉社会经济的发展 208

二、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211

第三节 东汉时期的少数民族与中外关系 213

一、东汉与匈奴的关系 213

二、羌族人民反抗东汉奴役的斗争 215

三、其他各族 216

四、东汉的对外关系 217

第四节 东汉后期的腐朽统治与黄巾大起义 218

一、东汉后期的腐朽统治 218

二、黄巾大起义 222

第五章 秦汉时期的文化 226

第一节 思想意识 226

第二节 文学、史学、艺术 230

第三节 科学技术 233

附录 235

第六章 从三国分立到西晋的短期统一 276

学习线索 276

第一节 三国鼎立 278

一、军阀混战与曹操统一北方 278

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81

第二节 三国的政治和经济 282

一、曹魏的政治与经济 282

二、诸葛亮治蜀 284

三、吴国的政治和经济 286

第三节 西晋的短暂统一 288

一、西晋的建立与统一全国 288

二、西晋统治集团的腐朽与灭亡 292

第七章 东晋与十六国的纷争割据 298

学习线索 298

第一节 东晋政权的建立 300

一、北方士族的南渡和立国 300

二、东晋前期的北伐活动 303

三、侨置与土断 305

第二节 淝水战争前北方的分裂割据 307

一、五胡十六国概况 307

二、前后赵的统治 308

三、前秦统一北方 311

第三节 淝水之战及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314

一、秦晋淝水之战 314

二、淝水战后北方的再分裂 316

三、东晋末年农民大起义 319

第八章 南北朝的对峙 321

学习线索 321

第一节 南朝的政治 325

一、宋、齐、梁、陈政权的更迭 325

二、南朝政治的主要特点 327

三、南朝的农民起义和南北战争 330

第二节 南朝的经济 332

一、江南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和特征 332

二、南朝的农业、手工业与商业 334

三、蛮、俚、僚各族的汉化及其对开发南方的贡献 336

第三节 北魏的政治和经济 337

一、北魏初期的政治、经济状况 337

二、北魏中期的孝文改制 340

三、北魏末年各族人民大起义 343

第四节 北齐·北周的对峙和北方的再统一 344

一、北魏的分裂 344

二、东魏、北齐的统治 345

三、西魏、北周的社会改革 347

四、北方各族人民的大融合 348

第九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351

第一节 哲学与宗教 351

第二节 文学、史学、艺术 358

第三节 科学技术 361

附录 362

第十章 隋朝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409

学习线索 409

第一节 隋朝的建立及其各项政治经济措施 411

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411

二、隋朝的政治制度 413

三、隋朝的经济措施 414

第二节 隋朝经济的发展及其与周边各族的关系 416

一、隋朝经济的发展 416

二、隋与周边各族的关系 419

第三节 隋末农民大起义 422

一、隋炀帝的暴政 422

二、隋末农民大起义 425

第十一章 唐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繁荣 428

学习线索 428

第一节 唐王朝的建立及其政权的巩固 432

一、唐王朝的建立与统一 432

二、唐前期的政治、经济措施 433

三、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438

四、从武则天到唐玄宗 440

第二节 唐前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445

一、生产关系的若干变化 445

二、社会经济的繁荣 446

第三节 唐朝时期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450

一、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的设立 450

二、黑水都督府和渤海都督府的设置 454

三、南诏和内地的关系 455

四、唐蕃“和同为一家” 456

第四节 唐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458

一、唐与朝鲜、日本的关系 458

二、唐与南亚、中亚、西亚的经济文化交流 461

三、唐朝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463

第五节 唐后期社会矛盾的激化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464

一、安史之乱 464

二、唐后期的政治和经济 470

三、南方经济的发展 480

第六节 唐末农民大起义 483

一、起义爆发的背景 483

二、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大起义 486

三、唐末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 491

第十二章 隋唐时期的文化 492

第一节 科学技术 492

第二节 文学与艺术 495

第三节 宗教与哲学 501

第四节 史学 505

附录 506

第十三章 五代、辽、北宋、西夏政权的对立与各民族联系的进一步加强 531

学习线索 531

第一节 五代十国的分立与辽朝的兴起 536

一、五代十国的分立割据局面 536

二、周世宗的改革与统一活动 541

三、契丹的兴起与辽朝的建立 543

第二节 北宋专制主义集权政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546

一、北宋的建立与统一 546

二、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 547

三、北宋社会阶级结构与赋役制度 550

四、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 552

第三节 北宋与辽和西夏的关系 554

一、辽朝的政治与经济 554

二、北宋与辽的战和 557

三、北宋与西夏的对峙 558

第四节 北宋的社会矛盾与改革 560

一、北宋前、中期的社会矛盾 560

二、王安石变法 563

三、北宋末年的方腊、宋江起义 565

第十四章 南宋与金的对峙 567

学习线索 567

第一节 金的兴起与辽、北宋的灭亡 570

一、金朝的兴起与宋金联合灭辽 570

二、金兵南下与北宋灭亡 573

第二节 南宋与金的对峙 575

一、南宋的建立与北方军民的抗金斗争 575

二、岳飞抗金与“绍兴和议” 578

第三节 南宋的阶级斗争和经济发展 581

一、钟相、杨么起义 581

二、南方经济的发展 585

第四节 金朝统治下的北部中国 589

一、金在中原统治的确立 589

二、金朝统治下的社会经济 592

第十五章 元朝的大统一 597

学习线索 597

第一节 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统一 599

一、蒙古的兴起与西征、南下 599

二、蒙古继续南下与元朝的建立 601

三、南宋的灭亡与元朝的统一 602

第二节 元朝的统治政策与社会经济状况 604

一、元朝的政治统治 604

二、元朝的社会经济 607

第三节 元末红巾军大起义 612

一、元朝中期以后政治的腐败 612

二、元末社会矛盾的激化 613

三、红巾军大起义与元朝的灭亡 615

第十六章 五代宋元时期的文化 619

第一节 科学技术 619

第二节 文学与艺术 621

第三节 哲学与宗教 624

第四节 史学 627

附录 628

第十七章 明代封建专制制度的加强和资本主义萌芽 688

学习线索 688

第一节 明朝前期的政治和经济 692

一、明初的形势与统一 692

二、明初专制统治的加强 693

三、明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700

第二节 明中期社会矛盾的激化与张居正改革 704

一、政治的腐败及土地和流民问题的严重 704

二、农民起义的不断爆发 707

三、张居正改革 708

第三节 明朝的民族关系 710

一、蒙古族 710

二、女真族及奴尔干都司的设立 713

三、维吾尔族和藏族 714

四、苗、瑶、彝、壮和高山族 715

第四节 明朝的对外关系 716

一、郑和下西洋及华侨对南洋地区的开发 716

二、倭寇之患与援朝战争 718

三、西方殖民者的入侵 721

第五节 明朝中后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722

一、商品经济的发展 722

二、资本主义萌芽 726

第六节 满族的兴起与明末农民大起义 728

一、满族的兴起和建国 728

二、明后期社会矛盾的激化 731

三、明末农民大起义 734

第十八章 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738

学习线索 738

第一节 清军入关和各地人民的抗清斗争 740

一、清军入关及其初期的统治政策 740

二、各地人民的抗清斗争 743

第二节 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的加强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747

一、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 747

二、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752

三、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增长 761

第三节 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762

一、平定“三藩之乱”与统一台湾 762

二、反对沙俄侵略的斗争 765

三、西北边疆的巩固 767

四、对西藏管理的加强 771

五、云贵地区的“改土归流” 773

六、清朝的疆域 774

第四节 清朝统治的腐朽与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 774

一、清朝统治的腐朽 774

二、各族人民的起义 777

第十九章 明清时期的文化 780

第一节 科学技术 780

第二节 文学与艺术 784

第三节 历史学、考据学及图书的整理与编纂 787

第四节 哲学与宗教 788

附录 792

第四编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833

第一章 鸦片战争 833

学习线索 833

第一节 禁烟运动 834

一、战前的中国与世界 834

二、中外贸易与鸦片走私 837

三、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840

第二节 鸦片战争 843

一、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843

二、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845

三、英国扩大侵略战争 846

第三节 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848

一、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订立 848

二、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850

三、战后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继续发展 852

四、爱国的反侵略思想 853

第二章 太平天国运动与第二次鸦片战争 856

学习线索 856

第一节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酝酿 858

一、战后国内阶级矛盾的愈益激化 858

二、洪秀全、冯云山为发动起义而斗争 859

第二节 太平天国前期的胜利发展 862

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862

二、清王朝的反扑 865

三、北伐、西征与天京破围战 867

四、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和政策 869

五、响应太平天国的各族人民起义 873

第三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 875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的订立 875

二、战争的扩大和《北京条约》的签订 878

三、沙俄侵吞中国大片领土 880

四、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881

第四节 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 884

一、天京事变 884

二、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 886

三、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889

附录 890

第三章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922

学习线索 922

第一节 洋务运动 923

一、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开始加深 923

二、洋务派的产生 926

三、洋务派进行的主要活动 928

四、洋务运动的历史评价 932

第二节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933

一、民族工业的出现和资产阶级的产生 933

二、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 936

三、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937

第四章 边疆危机 中法战争 中日战争 940

学习线索 940

第一节 中国边疆危机 942

一、世界资本主义逐步向帝国主义转化 942

二、美、日侵略我国台湾,日本吞并琉球 943

三、美、日对朝鲜的侵略 944

四、英国侵入我国云南、西藏 945

五、沙俄、英国对我国新疆的侵略 946

第二节 中法战争 949

一、法国侵略越南与清政府和战分歧 949

二、中法战争的经过 951

三、“不败而败”的结局 953

第三节 中日甲午战争 954

一、战前世界、日本的形势与清政府统治集团内部的情况 954

二、日本发动侵略战争 957

三、平壤战役与黄海海战 959

四、辽东之战与北洋海军的覆灭 960

五、《马关条约》的签订和三国干涉还辽 963

六、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967

附录 969

第五章 民族危机的加重 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 991

学习线索 991

第一节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993

一、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 993

二、帝国主义强占租界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995

三、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997

第二节 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与维新运动的高涨 998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998

二、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兴起和高涨 1000

第三节 戊戌变法 1008

一、百日维新与戊戌变法 1008

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1014

第四节 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1015

一、义和团的兴起和发展 1015

二、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1018

三、“东南互保”和沙俄出兵中国东北 1020

四、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义和团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1021

五、义和团运动时期的资产阶级各派活动 1023

六、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与失败教训 1023

第六章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025

学习线索 1025

第一节 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社会 1027

一、帝国主义加紧掠夺通商、路矿权 1027

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角逐 1029

三、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与各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1030

四、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增强 1033

第二节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 1034

一、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1034

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从爱国到革命 1037

三、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1041

四、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相继出现 1043

第三节 同盟会的成立及革命党人的活动 1045

一、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政治纲领 1045

二、革命派与改良派的大论战 1050

三、同盟会领导和影响下的武装起义 1054

第四节 辛亥革命前夕的国内形势 1058

一、清政府“预备立宪”骗局的破产 1058

二、辛亥革命前夜的群众斗争和保路运动 1060

第五节 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 1062

一、武昌起义与湖北军政府的成立 1062

二、各省响应革命和立宪派旧官僚在各省夺权 1063

三、清政府的挣扎和袁世凯东山再起 1064

四、中华民国建立 1065

五、帝国主义破坏革命与衰世凯窃国 1068

六、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1071

第七章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 1074

学习线索 1074

第一节 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及其覆灭 1075

一、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与二次革命 1075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1080

三、反袁联合阵线的形成和护国运动 1083

第二节 帝国主义操纵下的军阀割据与护法运动 1084

一、帝国主义操纵下的军阀割据 1084

二、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和段祺瑞卖国政权的武力统一政策 1086

三、军阀统治下人民灾难的深重 1088

四、英、俄、日疯狂侵略中国边疆 1089

第三节 历史的新曙光 1091

一、中国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与工人阶级的壮大 1091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092

三、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和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093

附录 1094

第八章 近代中国的文化 1116

第一节 科学技术和教育 1116

第二节 文学艺术 1118

第三节 史学与地理学的新发展 1120

第四节 哲学 1123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