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史学概论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史学概论
  • 白寿彝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ISBN:9787505729384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70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81页
  • 主题词:史学-概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史学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叙论 1

第一节 历史、史料、史学 1

历史 1

史料 3

史学 4

第二节 史学遗产的批判继承 6

历史遗产和史学遗产 6

如何对待史学遗产 8

史学工作的继承和创新 11

第三节 本书的编写大意 13

史学概论的任务 13

本书论述的几个方面 16

回顾与前瞻 18

第二章历史观 20

第一节 社会生活和历史观点 20

群众生活中的历史观点 20

历史观点的时代性和阶级性 22

第二节 历史观所涉及的主要问题 25

历史的运动问题 25

历史发展中的决定因素问题 30

第三节 学习唯物史观,推进史学工作 36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历史上的巨大贡献 36

产生唯物史观的历史条件 40

第三章历史文献 47

第一节 中国历史文献的繁富 47

史书编写的日盛 47

历史档案的积存 52

历史文献之包罗繁富 55

第二节 中国历史文献学上的成就 56

文献目录学 56

版本和校勘 60

辑佚和辨伪 65

注解和考证 68

第三节 历史文献在史学工作中的地位 72

历史文献在史学工作中的重要性 72

历史文献之发挥作用 74

历史文献工作和理论指导 76

第四章史书的编著 79

第一节 史书的体裁 79

中国史书的主要体裁 79

中国史书的其他重要体裁 82

不同体裁的互相补充和综合 86

史书的内容和形式 88

第二节 史书的编和著 90

区别编、著及其重要意义 90

长编和考异 93

直笔的优良传统 95

第五章史书的体例 98

第一节 古老的传统和全局性的体例 98

重视体例的传统 98

断限、标目和编次 100

第二节 记时、记地和记人 103

记时 103

记地 106

记人 110

第三节 载言、载文、议论及其他 113

载言、载文和征引 113

议论和注释 116

体例的统一和运用的灵活 119

第六章历史文学 121

第一节 历史和文学 121

历史和文学的分合 121

历史和文学的各种关系 123

第二节 中国历史文学的成就 127

写人物 127

写战争 131

写场面 137

第三节 历史文学的写作经验 140

闳中肆外 140

艺术加工 142

第七章史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 147

第一节 史学跟其他有关学科的离合 147

史学和科学 147

史学成长中跟其他学术的离合 150

史学跟其他学科加强联系的趋势 153

第二节 史学的姐妹学科(上) 155

哲学的发展和史学的发展 155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史学 159

第三节 史学的姐妹学科(下) 162

史学和考古学 162

史学和民族学 165

史学和地理学 167

史学和艺术 169

第四节 史学和自然科学 170

史学和有关生产方面的科学知识 170

史学和天文学 173

史学和地质学 175

史学和古人类学 176

第八章近代史学 179

第一节 救亡图强的爱国主义思潮 179

民族危机的时代感 179

变法和历史必变的思想 183

宣传革命的历史理论 186

第二节 史学近代化的几种倾向 189

史学近代化的特点 189

“疑古””和“考信” 192

“新史学”及其多变 196

第三节 历史考据学 199

古史新证 199

诗文笺证和“民族文化之史” 201

宗教史,文献学,“表微”书 204

第九章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209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初步建立 209

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逐步传播 209

李大钊同志的贡献 210

郭沫若同志的贡献 213

通史、社会史、思想史等方面的成就 215

在斗争中建立起来 221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224

建国后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潮 224

建国后十七年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主要成就 226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考验 229

马克思主义史学在步入新的历史时期 230

第三节 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杰出贡献 233

毛泽东同志关于史学工作的理论 233

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历史的理论 239

第十章当前的主要任务 243

第一节 研究和进行历史教育 243

个人和阶级、民族、国家的关系 243

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 245

民族团结和民族关系 247

历史经验和历史前途 249

人类社会和自然条件 250

第二节 开阔视野,治史修史,不断提高史学水平 252

纵观与横观 252

深与广 255

普及与提高 259

第三节 强大史学队伍 262

强大史学队伍的紧迫性 262

德、才、学、识和创新精神 264

专业队伍和业余队伍 269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