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化构建与宋代文士及文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文化构建与宋代文士及文学
  • 崔际银著(天津财经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806969298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76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88页
  • 主题词:文化史-研究-中国-宋代;中国文学-古典文学研究-宋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文化构建与宋代文士及文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 1

一 文化与文化精神 1

二 文学与民族文化精神 4

三 宋代文士与民族文化精神承传建构 10

第一章 宋代社会文化处境 13

第一节 宋代域内社会文化现状 14

一 皇权不固 14

(一)政权获取方式可疑 14

(二)纲纪长期废弛 17

二 奢靡成风 20

(一)朝廷鼓励享乐 21

(二)官民追求奢华 22

三 南北差异 24

(一)南北文化的异质表征 24

(二)南北文化的竞争互动 26

四 积贫积弱 28

(一)百姓生活贫困 28

(二)国家实力软弱 30

第二节 宋代外部文化压力 32

一 外部压力的形成及表现 32

(一)外部压力的生成 32

(二)外部压力主要表现 34

二 外部压力的作用 37

(一)限制宋朝整体发展 37

(二)影响宋朝内外政策 39

第三节 宋代文化政策选择 40

一 抑武 40

(一)直接解除将帅兵权 41

(二)创设新制掌管军队 44

(三)严厉打击违规军人 45

二 重文 47

(一)“重文”的基本举措 47

(二)“重文”的政治蕴意 48

三 妥协退避 50

(一)退守情绪弥漫 50

(二)妥协成为必然 52

第二章 宋代文士的文化任务 54

第一节 承接唐五代文化遗产 54

一 辉赫的“盛唐”文化成就 55

(一)综合国力极其强大 55

(二)文化环境开放多元 56

(三)精神风貌积极昂扬 59

(四)文化成果色彩纷呈 60

二 待解的“乱世”遗存难题 62

(一)藩镇冲击社会结构 63

(二)观念系统遭遇重创 67

(三)文士生存陷入困境 72

第二节 应对现实社会文化需求 73

一 重建社会文化秩序 74

(一)制定礼仪程式 74

(二)强化军政管理 75

(三)完善司法制度 77

二 巩固强化主干文化根基 79

(一)推崇儒家思想 79

(二)倡导封建伦理道德 81

三 展示文士自身文化素养 82

(一)以知识为用 82

(二)借品格立身 83

第三节 开拓创新文学领域 86

一 理念创新 86

(一)平易自然 86

(二)注重理趣 89

(三)化俗为雅 90

二 文体创新 92

(一)以文为诗 93

(二)以诗为词 94

(三)以赋为文 95

三 方法创新 97

(一)诗法 98

(二)词法 99

(三)文法 101

第三章 宋代文士关注的文化命题 104

第一节 道统重建:儒学与释道 104

一 “道统”重建的困境与定策 105

(一)重建“道统”之困 105

(二)官方重建方针 106

二 “道统”建设的历程 110

(一)儒士的“卫道” 110

(二)佛教与道教的微调 112

第二节 人格区分:君子与小人 115

一 重塑君子人格 116

(一)贬抑人格损污之士 116

(二)大兴君子之风 119

二 “朋党”氛围中的人格区划 121

(一)宋代“朋党”基本状况 122

(二)评论“朋党”的主要观点 126

三 人格论争的效应 130

(一)正面效应 131

(二)负面影响 133

第三节 政治改革:骤变与渐变 135

一 宋代政治改革的社会基础 135

(一)国力不堪重负 136

(二)享国日久而诸事因循 138

(三)文人士子热衷参政 140

二 骤变:熙宁变法 141

(一)选择骤变方式的必然性 142

(二)熙宁变法的具体实施 143

(三)变法成效及评价 147

三 渐变:苏轼的治国理念 149

(一)渐变的基本主张 150

(二)坚持渐变的遭遇 152

第四节 对外关系:战与和 155

一 厌战:国人的普遍心理 155

(一)皇帝厌战 155

(二)将帅厌战 157

(三)民众厌战 160

二 主战:社会精英的艰难选择 161

(一)朝臣维护国体 161

(二)文士激励斗志 164

三 和议:朝廷的基本国策 165

(一)宋朝和议特征 165

(二)宋朝议和缘由 168

第五节 学术思想:主经世与倡性理 172

一 经世事功的理论与实践 173

(一)探讨富强路径 173

(二)弘扬事功主张 177

二 修性明理的体系构成 184

(一)世界本原:太极即理 184

(二)道德结构:理一分殊 185

(三)立身法则:存理灭欲 187

(四)进修方式:格物穷理 188

三 宋代学术特征 190

(一)轻章句而重义理 191

(二)主儒学而融百家 194

(三)遵规矩而倡活法 196

(四)师传统而求创新 199

第四章 宋代文学展示文化精神之轨迹 205

第一节 北宋初期:人生状况的表述 205

一 入宋士子婉转怀旧 206

(一)假借史传怀念往昔 206

(二)模仿唐人创作诗文 207

二 服膺新朝者歌功颂德 210

(一)降臣表达归顺意愿 210

(二)受宠新贵真心颂扬 211

三 重文氛围中疏放身心 213

(一)老臣适性而为 213

(二)少壮风度翩然 215

第二节 北宋中期:改革社会的探索实践 217

一 范仲淹:道德家推行新政 217

(一)庆历新政半途而废 218

(二)道德风范长存于世 219

二 欧阳修:文学家诗文革新 220

(一)欧阳修时代文学状况 220

(二)诗文革新成功的基本保障 223

三 王安石:政治家着意变法 225

(一)表达从政志向 225

(二)申明变法主张 227

第三节 北宋后期:思考解读生存困境 229

一 苏轼:旷达处世 230

(一)多舛人生经历的磨炼 230

(二)多种思想观念的支撑 232

(三)多样艺术才能的彰显 233

二 黄庭坚:诗艺寄托 235

(一)政治负累常伴 235

(二)诗艺承载甘苦 236

三 周邦彦:享受红尘 238

(一)文才博取声名 238

(二)赋词享用人生 240

第四节 南宋前期:救亡与恢复的巨大努力 242

一 遭遇巨变之苦难倾诉 242

(一)乱世女性凄楚 243

(二)文弱士人心态 244

二 抗敌复国的坚定誓愿 246

(一)爱国将相身体力行 246

(二)文坛精英大声疾呼 248

三 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怀 251

(一)“归正人”难言之痛 251

(二)背时者无奈感叹 255

第五节 南宋后期:推崇儒学精神与追求清雅品格 257

一 朱熹:高扬儒学性理 258

(一)理学家的创作理论 258

(二)贯穿性理的创作实践 261

二 姜夔:展示清雅品格 265

(一)高洁人生定位 266

(二)“清空”“骚雅”词品 267

三 “四灵”:放情田园山水 269

(一)崇尚野逸清幽格调 269

(二)安顿衰世文人心灵 272

第六节 宋末:爱国情感迸发与遗民情结表现 273

一 靖难赴死彰显忠义 274

(一)展示爱国忠诚 274

(二)践行民族大义 275

二 保持气节怀念故国 277

(一)记述亡国之痛 277

(二)长怀故国之思 280

第五章 宋代文士致力文化精神构建探原 284

第一节 文化传统惯性推动 284

一 维护农耕文化基础 285

(一)中华农耕文化构成要素 285

(二)宋朝维护民族文化之努力 286

二 强调“夷”“夏”之辨 288

(一)秉承“尊王攘夷”思想 289

(二)“攘夷”方式的艰难抉择 291

三 崇奉“大一统”观念 293

(一)“大一统”观念之定型 294

(二)宋代对“大一统”之体认 297

第二节 理学思想掺入 302

一 宋代理学基本状况 303

(一)宋代理学的形成 303

(二)宋代理学发展述要 306

二 宋代理学现实作用 314

(一)创新并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314

(二)塑造文士形象 316

(三)引导大众价值观念 321

第三节 优待文士之厚报 323

一 尊重文士人格 323

(一)维护师道尊严 324

(二)彰显文士声名 326

二 发挥文士作用 329

(一)与君王共治天下 329

(二)承传文化统绪 331

三 宽松文士生存环境 335

(一)宥贷文士过错 335

(二)提供良好条件 338

余论:宋代文士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之意义 341

一 完善文化体系 提供示范导向 341

二 精心结撰著述 推动文化传播 346

三 丰富文化蕴涵 发挥巨大作用 349

主要参考文献 357

后记 375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