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动物生态学原理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动物生态学原理
  • 孙儒泳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30301389X
  • 出版时间:1987
  • 标注页数:563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57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动物生态学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1

一、生态学与人类的环境 1

目 录 1

二、生态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三、生态学的发展史 7

四、现代生态学的特点 9

五、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11

六、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12

笫一篇环境分析 18

第一章生态因子的分类及其作用的一般特征 18

一、环境和生态因子 18

三、生态因子的作用方式 19

二、生态因子的分类 19

四、限制因子的概念 20

五、生态因子的其他作用 24

第二章温度及其生态作用 26

一、地球上环境温度的分布及其变化 26

二、动物对低温和高温的耐受极限 34

三、温度对动物生长、发育、繁殖和寿命的影响 39

四、动物热能代谢的类型和体温调节的特点 50

五、动物对低温环境和高温环境的适应 57

六、温度与动物的行为 67

七、温度与动物的地理分布和数量变动,热污染 71

一、光、辐射的一般意义 75

第一节光和辐射 75

第三章其它非生物因子的生态作用 75

二、地球的光分布 76

三、可见光对动物的影响 79

四、紫外线和红外线的影响 93

五、生物发光现象 93

第二节水分的生态作用 94

一、水的一般意义 94

二、陆地环境中水的分布 95

三、水对陆生动物的影响 99

四、水生动物的水盐代谢和渗透压调节 115

一、风 124

第三节空气和水的流动,火 124

二、水流 130

三、火的生态作用 131

第四节大气和水环境的化学性和其它物理性 132

一、气体代谢与大气、水环境中的化学组成 132

二、pH值及其在水生动物生活中的作用 140

三、水的物理性质对水生动物生活的意义 141

四、水体的基底性质及其对底栖动物的影响 142

第五节土壤和基底在动物生活中的作用 143

一、土壤的一般意义 143

二、土壤形成及土壤剖面 144

三、土壤的动物区系及其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146

四、土壤的化学性质对土栖动物的意义 149

五、土壤的结构及其机械组成对土壤动物的影响 151

六、土壤的湿度及通气性对土壤动物的意义 152

七、土壤的温度及其对土壤动物的意义 155

八、土壤作为地上动物活动的基底 156

第六节气候对动物的综合影响 157

一、温度和水分条件的共同作用 157

二、大气候和小气候 164

三、物候学与生态学 167

第二篇种群生态学 173

第四章种群统计学 173

一、种群的基本概念 173

二、种群的数量统计 177

三、种群的基本参数 188

四、种群的年龄分布和性比 191

五、生命表(life table) 194

六、内禀增长能力 205

第五章种群增长 213

一、种群在无限环境中的指数式增长 214

二、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逻辑斯谛增长 219

三、实验种群和野外种群的证据 224

四、具密度效应的种群离散增长模型 229

五、具时滞的种群离散增长模型 232

六、具时滞的种群连续增长模型 233

七、具年龄结构的种群增长模型(Leslie矩阵) 235

八、种群增长的随机模型 241

一、种群数量的季节消长 244

第六章自然种群数量变动 244

二、种群数量的不规则波动和周期性波动 246

三、种群的衰落和灭亡 277

四、生态入侵 280

第七章种群的空间动态和行为生态 283

第一节种群的空间动态 283

一、空间需要 283

二、种群的空间结构:内分布型或分布 283

三、空间利用的两类方式 287

四、扩散和迁移 294

第二节种群的行为生态学 295

一、定型行为和学习行为 296

二、栖息地的选择 299

三、动物的通讯 300

四、社群等级 306

五、双亲行为 308

六、婚配制度 310

第八章种群间相互关系 315

第一节食物因子在动物生活中的意义 317

一、食物因子的重要生态意义 317

二、动物的食性分化及其基本类型 317

三、食性分化及其生物学意义 318

四、食性的变异 319

五、食物因子对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322

第二节种间竞争 323

一、洛特卡-沃尔泰勒(Lotka-Volterra)模型 324

二、实验种群的竞争 331

三、自然种群的竞争 333

四、竞争与进化 338

第三节捕食者和被食者 340

一、捕食者与猎物的相互适应 341

二、捕食者与被食者的数学和图解模型 343

三、实验种群研究 348

四、野外研究 349

笫四节寄生者与宿主 353

一、尼科森-贝利模型 353

二、哈塞尔-瓦利模型 355

三、哈塞尔-瓦利模型的推广 356

四、捕食和寄生系统的共同进化 357

第五节食草作用 358

一、植物的保卫机制 358

二、食草动物的相互作用及植物与食草动物的相互作用 361

三、植物-食草动物系统的分类 363

第六节r-选择和K-选择 366

第九章种群调节 369

第一节密度制约和非密度制约的因素 369

第二节气候因素 371

第三节种间因素 373

第四节食物因素 376

第五节种内调节 378

一、行为调节——温·爱德华(Wyune-Edwards)学说 380

二、内分泌调节——克里斯琴(Christian)学说 382

三、遗传调节——奇蒂(Chitty)学说 383

第三篇群落与生态系统 387

第十章群落生态学 387

第一节群落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387

一、群落的概念及其产生 387

二、群落概念的重要意义 387

三、有关群落性质的两种观点 389

四、群落的基本特征 389

五、群落的命名 390

第二节群落的结构和成分 391

一、群落的外貌和生长型 391

二、垂直结构 392

三、水平格局 395

四、时间格局 395

五、群落交错区和边缘效应 396

六、群落的物种组成 397

第三节群落的演替 398

一、演替的概念及其产生 398

二、群落演替的实例 399

三、演替的分类 401

四、关于群落演替的顶极问题 403

五、群落的周期性“演替” 404

第四节种间关连、相似性和排序 405

一、种间关连的测定方法 405

二、相似性系数 408

三、群落的排序 410

第五节种的多样性 416

一、种多样性的测定 416

二、一些多样性等级的实例 423

三、决定多样性等级的因素 425

第六节世界上的主要生物群落型 426

一、陆地生物群落 427

二、海洋生物群落 431

三、淡水生物群落 432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434

一、什么是生态系统 434

第十一章生态系统 434

二、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 436

三、生态系统中的生产和分解过程 443

四、生态系统的分类和举例 446

五、生态系统的稳态和稳定性 451

第二节生态系统中的能流 455

一、能量环境 456

二、生态系统的能流模式 457

三、初级生产 460

四、次级生产 475

五、按能流特点对生态系统的分类 482

第三节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生物地化循环) 483

一、水循环 483

二、气体型循环 486

三、沉积型循环 491

四、营养物质收支 495

五、再循环途径和循环指数 497

第四节生态系统的发育 499

第四篇应用生态学 503

第十二章应用生态学的几个重要方面 503

第一节生物资源的保护与科学管理 503

一、逻辑斯谛模型 504

二、动态库模型 509

三、补充量与亲体量的关系 513

第二节有害动物的防治与科学管理 517

一、消灭种群问题 517

二、控制数量问题 521

第三节生态学与人口问题 531

一、世界人口的增长 532

二、我国人口的增长与现状 534

三、世界及我国人口的预测 536

四、人口增长与粮食、土地、污染等问题的关系 541

附:系统生态学简介 544

一、什么是数学模型 544

二、实例:三分室的碘循环模型 545

三、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一般模型 548

四、建立模型的目的及常用的数学方法 550

五、建立模型的方法 552

参考文献 555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