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禅宗书画美学思想史纲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皮朝纲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
- ISBN:7541052163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568页
- 文件大小:180MB
- 文件页数:59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禅宗书画美学思想史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唐五代禅宗书画美学思想——南宗禅的崛起与禅宗书画美学思想的发韧 33
引言 33
第一章 禅宗祖师论书画 38
第一节 慧能论塑性与佛性 38
第二节 洞山良价论书画 44
一、“徒观纸与墨,不是山中人” 45
二、毋“事持笔砚,驰骋文章” 47
三、“写真”与本来面目 48
四、以书喻禅,以书论禅 49
第三节 云门文偃论帐画 51
第四节 法眼文益论书画 53
一、“心如工伎儿,意如和伎者” 53
二、“手巧”与“心巧” 56
第五节 陈尊宿论“永”字八法 57
第二章 诗僧论书画 62
第一节 皎然 62
一、皎然绘画美学观 63
(一)“盼睞方知造境难,象忘神遇非笔端” 63
(二)“画神独感神”,“下笔合神造” 66
(三)“但是风神非画色” 67
(四)“丹青变化不可寻,翻空作有移人心” 68
二、皎然书法美学观 70
(一)“须臾变态皆自我,象形类物无不可” 71
(二)“有时凝然笔空握,情在寥天独飞鹤” 72
(三)“有时取势气更高,忆得春江千里涛” 73
(四)“欲玩草书开我襟” 74
第二节 齐己 74
一、需“因图画见精神” 75
二、“归卧始应真”,“闲挂似相亲” 76
三、“看来心意闲,免我忆归山” 78
第三节 普明《牧牛图颂》 82
第三章 书画僧论书画 85
第一节 ?光之书法“发于心源”说 85
一、书法创作“发于心源” 86
二、书法创作“成于了悟” 89
三、书法创作“非口手所传” 90
第二节 亚栖的书法通变观 91
第三节 怀素论书法 94
一、兴酣发神机,挥毫墨横飞 95
二、天机发新奇,挥翰狂且逸 97
三、“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 99
第四节 贯休的书画观 101
一、张颠与怀素:“颠”与“狂颠” 101
二、书法创造贵在“神力” 104
三、意象式点评与辩证分析 105
四、“忆山归未得,画出亦堪怜” 107
五、“谁氏子丹青,毫端曲有灵” 108
第二编 宋代禅宗书画美学思想——文字禅的张扬与禅宗书画美学思想的自觉 113
引言 113
第一章 慧洪:自觉以艺术为佛事的“僧中班马” 119
第一节 慧洪书法美学思想 120
一、“以笔墨为佛事” 120
二、“字工德不修,名与身俱朽” 122
三、“愿力猛利思精特”,“能观色性即是空” 123
四、“精妙简远之韵” 124
五、“故旧”之情与艺术鉴赏的审美效应 125
第二节 慧洪绘画美学思想 127
一、绘画创造的“妙观逸想”说 127
二、“四海九州,山川烟云,皆吾画笥” 129
三、“以画浪说法” 130
第二章 墨迹东传日本的禅师的书画美学论述 132
第一节 道潜 133
一“兴来即挥毫,游戏三昧前” 134
二、“龙蛇落纸惊飞电,心手相忘岂所思” 137
三、“论书当亦似论兵” 138
第二节 圆悟克勤 139
一、“道不在丹青,禅不在面相” 140
二、“形纸墨涉言诠作路布,转更悬远” 141
第三节 大慧宗杲 144
一、“画我来乞赞,鬼门上帖卦” 145
二、“至妙之心在我,不在文字语言” 146
三、画像创作的“实录”说 146
第四节 无准师范与虚堂智愚 147
一、无准师范:佛经“句句皆心语”,写经“字字皆心法” 147
二、虚堂智愚:“道不可传,貌不可绘” 151
第三章 北磵居简 153
第一节 居简书法美学观 154
一、“写佛语心”,获佛“妙心” 154
二、自辟门径,“自成一家” 155
三、“自其残缺处而求其全,沈潜往复而遗其全” 156
四、品评鉴赏中的比较方法 157
第二节 居简绘画美学观 160
一、“自成一家,未易模写” 160
二、品评应“问工拙”,不“顺情”,不“胡写” 162
第四章 石溪心月与希叟绍昙 163
第一节 石溪心月 163
一、绘画创作有“深旨” 164
二、“吾之体”与“吾之用” 164
三、“日书心经,惠诸来学” 165
四、“道德行解,所致然也” 165
第二节 希叟绍昙 166
一、“善画无规”,重视创新 166
二、“慨望风规,令人颡泚” 167
三、“锓板流通,不了义人,了此一段义” 168
四、书画品评应“味”生死大事 169
第五章 宏智正觉与淮海原肇 170
第一节 宏智正觉 170
一、“妙不可以言传,真不可以相取” 172
二、“像取模画,人成幻化” 172
三、“是真非相,是相非真”, 173
第二节 淮海原肇 174
一、绘画与禅机 174
二、“以生死为极则” 175
三、“精艺入神,出自最灵之府” 177
第六章 宋代禅宗绘画美学论述拾穗 178
第一节 丹青与“法身” 178
一、“法身非相,安可以泥像丹青” 179
二、“以相取相都成幻妄,以真求真转见不亲” 181
三、“我师之真,何用丹青” 183
四、“真模样”与“相似模样” 183
第二节 出意新与真,“笔间造玄妙” 186
一、“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186
二、“会得真面目,笔间造玄妙” 188
第七章 宋代禅宗书法美学论述捡珠 193
第一节 佛法与书法:佛之“心语”与佛之“心法” 193
一、“书,心画也,作意则不妙耳” 194
二、“永字八法”与书写本心 195
第二节 书法与“佛事” 197
一、“佛法外不曾别有世法” 197
二、写经“有成佛之分”,“当收辅教之切” 199
三、写经“如蒸沙作饭,只益自劳” 201
第三节 书法创造应明“墨道” 202
一、“松窗为我静临池” 203
二、“心手无碍,沛然之作” 204
第四节 书法品评中的复古论 206
第五节 以艺(书、诗、舞)喻禅 207
第三编 元代禅宗书画美学思想——实参实悟的禅风与禅宗书画美学思想的深化 215
引言 215
第一章 高峰原妙与中峰明本的重要贡献 219
第一节 高峰原妙:实参实悟的倡导与参禅方法的调整 219
一、“实参实悟”与人生境界 220
二、“游戏三昧,不忘佛嘱” 222
三、“换却时人眼里睛” 225
第二节 中峰明本:心本体的界定与禅宗美学思想的深化 227
一、“惟禅与心,异名同体” 228
二、丹青与本心 229
(一)“形质既幻,描写亦幻” 230
(二)“无见顶相,不用丹青” 230
三、绘像是“影子上觅影子” 231
第二章 原叟行端 233
第一节 行端绘画美学观 234
一、丹青与禅机 234
二、“诱掖正教之功,契合佛意” 235
三、“切忌按图索骏”,又要观图有感 236
四、“脱略笔墨畦径”与“得精忘粗,在内忘外” 238
第二节 行端书法美学观 240
一、“在道眼,不在翰墨” 240
二、“诚心所发”,“楷正道丽” 241
三、刺血书经之“功行”不可思议 242
第三章 笑隐大訢 243
第一节 大訢绘画美学观 244
一、“世俗技艺,无非佛事” 244
二、乘兴挥毫与惨澹经营 245
三、“丹青似是董狐笔”,画意“善巧牵吾思” 246
四、“家庭教育仍娇怜,出从严师痛加鞭” 247
五、公案禅机不能“以笔墨形容” 248
六、“心法之妙,言不能宣” 250
第二节 大訢书法美学观 251
一、应遵“佛制”,“毋溺于文艺” 251
二、“胸次洞达,可想见其人” 254
三、独辟蹊径,“自成一家” 256
四、“六万余言血滴滴,黄金难铸此心肝” 257
第四章“实参实悟”实践者的书画美学观 258
第一节 无见先睹 258
一、“真形无形,真相无相” 259
二、“非惟宝其翰墨,当敬思而奉持” 260
第二节 天如惟则 261
一、“补之能为梅写真,梅华又为翁传神” 261
二、“一像之成,能致广远之化” 262
三、“能以眼闻”,唯有“知音” 263
四、写经“可现诸佛之本光” 265
第三节 月江正印 266
一、“丹青写出,是相非相” 267
二、“墨妙严正,如其人焉” 268
三、观赏“墨宝”,应“尊其道德行解相应” 269
第五章 杰出书僧的书画美学观 270
第一节 古林清茂 270
一、“卷舒纵横,杀活自在” 271
二、“七轴莲经六万言,灵山一会尚依然” 272
三、“风行水面,自然成纹” 273
第二节 了庵清欲 275
一、“爪画为佛,不失为入道之渐” 275
二、绘画创作乃“写梦”说 276
三、“不舍根本智,成就诸愿海” 277
四、“道德文采,曾不相让” 279
五、“当视其迹明其心” 280
第三节 雪庵溥光 281
一、“书者不由其法而成,则未免陷于粗俗草率之病” 281
二、“笔力自然至妙,而非人力之所能” 283
三、“胸中自有悟处,故能振迅天真,落笔臻妙” 283
第六章 元代禅宗书画美学论述拣贝 286
第一节 禅宗绘画美学论述 286
一、“本来面目妍丑难评,费尽丹青莫能传写” 286
二、“世间难事皆可图,但要愿力坚如初” 290
三、“游戏生死,激励颓俗” 291
四、“脱尽皮肤见本真,毫端点涰淡精神” 294
第二节 禅宗书法美学论述 296
一、刺血写经,“续佛慧命,血脉不断” 296
二、祖师书法“具黄钟大召音” 300
三、“回心归内典,经卷著工夫” 301
第四编 明代禅宗书画美学思想——禅净合流的走向与禅宗书画美学思想的完形 307
引言 307
第一章“禅净一致”、会通“三学”倡和者的书画美学观 311
第一节 楚石梵琦 311
一、“众生不孝化以孝”,“众生不慈化以慈” 312
二、“书写流通,若量空而不尽” 313
三、“刺血书此经,毕命弘斯道” 314
第二节 恕中无愠 315
一、“平日存养圆融之力” 315
二、“拽脱尘劳八万门,直把心肝铸生铁” 316
三、“风行水上,自然成纹” 316
第三节 愚庵智及 317
一、“观其迹,究其道” 318
二、不能“疲精神于纸笔,从事于无用之学” 319
三、“书法之妙,大海为口,须弥为舌,赞莫能及” 319
第四节 大韶 321
一、“描尽山川骨”,充分“写自心” 321
二、“谛观如来千古文,如睹如来千古心” 322
三、佛经“皆贯空有之美” 322
第五节 南石文琇 323
一、“尽现行此事,饶益诸群生” 324
二、“指头一滴娘生血,流出尤能冠古今” 325
三、“向声音字画求之”,是“画蛇添足” 326
第二章 文艺禅僧的书画美学观(一) 327
第一节 豫章来复 327
一、“画师殊有意,模写精丹铅” 328
二、“豪来写遍罗浮雪千树,脱巾大叫成花颠” 329
三、写经“能弘济无穷”与“以引笔濡墨为书写,是自蔽” 330
四、“妙画清词并传代,一门三世才且贤” 331
第二节 空谷景隆 331
一、“幻出丹青,梦中说梦”,“更要题跋,头上安头” 332
二、“活卓之机,描邈不得” 333
三、“书写此经卷,功勋浩无极” 333
第三节 雪山法杲 334
一、“林公年来爱写竹,兴来一扫百余幅” 334
二、“甘塑师技进也,分华布彩从心写” 335
三、“荷担法宝心如结,未语先愁法门裂” 336
第四节 海观 337
一、“留神象教,堪受炉鞴” 338
二、“品题画者,当取法人,无局取字画” 339
三、以写经为日课:“净治其心之要门” 340
第五节 季潭宗泐与释莲儒 341
一、宗泐:“援笔写清高,幽兴殊未已” 341
二、释莲儒:论“画禅” 342
第三章 文艺禅僧的书画美学观(二) 344
第一节 克新与道衍 344
一、克新:书家勤学苦练——“笔冢烟迷”、“墨池春雨” 344
二、道衍:“惟有能书始能识” 345
第二节 善坚、觉澄与普庄 346
一、善坚:绘画“意外意”和以画喻禅 346
二、觉澄:“乘兴扫蛮笺” 347
三、普庄:“肆口而说,信笔而书” 348
第三节 智弦与如愚 348
一、智弦:“兴来泼墨墨如雨”与“十日一石犹不完” 348
二、如愚:“回心今写大乘经,文殊弥勒皆相贺” 350
第四节 尔瞻达尊与自闲觉 352
一、达尊:“本来面目何形段,纵巧僧繇写不成” 352
二、自闲觉:“写身写真”,“体人体神” 353
第五节 铁壁慧机 354
一、“且问丹青,者音声作么生描画” 354
二、“纵是僧繇施妙手,徒将伎俩对君裁” 354
三、“从百工技艺悟入者,便就百工技艺里转大法轮” 355
第四章 达观真可 357
第一节 书画艺术“本于自心”论 358
一、“未画画母,无心天地万物之祖” 358
二、书画艺术创作应“见心” 361
三、书画艺术是“心之光”、“道之光华” 364
第二节 绘画美学观 369
一、“圣人设教,大觉垂形” 369
二、“逸想幻出,不即而亲,墨渝而神” 369
三、“墨光之初,心路之始,必有主人存焉” 370
第三节 书法美学观 372
一、写佛经,应“离妄想执著” 372
二、“刺血为墨,书经缘因,最为超胜” 373
三、反对“死法”,“于纵横变态之中,法时露焉” 374
第四节 春花之喻:禅(心)与文字(书画)之关系 376
一、“如观一枝花,洞悉春无畔” 376
二、“文字如花,自心如春” 378
三、以春花之喻论诗、书、画 380
第五章 憨山德清 384
第一节“心乃本体”,心“为宗极” 385
一、“其点画,皆从金刚心中流出” 387
二、“文者,心之章也” 387
第二节 绘画美学观 391
一、“睹像教以兴心”,“同出迷途” 391
二、“心水垢浊澄,光影一时现” 392
三、“画像为师范”,系“自心痴迷,向外驰求” 394
第三节 书法美学观 396
一、“书经之行,妙在一心不乱” 396
二、书法创作不能“有意求好” 398
三、“书法之妙,实未易言” 400
四、“一字法门,海墨书而不尽” 401
五、“六种受持中,书写为第一” 402
第六章 颛愚观衡 404
第一节 绘画美学观 404
一、“借像以劝发心,因发心而成佛种” 404
二、“本来面目自平常,大道不著于言象” 406
三、“纵示全身亦者边,那边从来没处讨” 406
第二节 书法美学观 407
一、“刺血书经,出诸圣典” 407
二、刺血书经“是佛事”,“决定成佛” 408
三、刺血书经乃“如来藏不思议妙行” 409
第七章 曹洞龙象的书画美学思想 411
第一节 无异元来 412
一、“佛性分明亲指示,莫教辜负老婆心” 412
二、“形之非形,丹青难画” 413
三、“得浮世之便宜,履法门之径路” 413
第二节 永觉元贤 415
一、“由像契心,优入觉域” 415
二、“真不可邈,邈者非真” 416
三、“狮子用全力,古镜顿现前” 417
四、“岂手笔之可描写,血纸之可呈似” 419
第三节 雪关智訚 420
一、“世人牵妄想丝到不到之地” 420
二、“果得如幻三昧,一幅真山水,挂在大虚中” 420
三、“扬波墨海,放光毫端” 421
第四节 无明慧经与人就瑞白 422
一、慧经:说“圆相” 422
二、瑞白:画像的“真”与“非真” 424
第五节 石雨明方与方融如玺 424
一、明方:“深于山水,亦能深于道” 424
二、如玺:“刺血书经事最真” 425
第六节 白岩净符与三宜明盂 428
一、净符:以禅喻书、以禅论书 428
二、明盂:祖师面目“难描难摹” 430
第八章 密云圆悟及其弟子的书画美学思想 431
第一节 密云圆悟 433
一、以禅喻书、以禅论书 433
二、以书喻禅,以书论禅 434
第二节 费隐通容 435
一、“笔遍华藏界,墨点佛功德” 435
二、“书法超群辈,金画银钩妙入神” 436
三、“固知书记之职,系匪轻也” 436
第三节 汉月法藏与林野通奇 437
一、法藏:“法绝名理,不属文字” 437
二、通奇:“于闲暇娱戏毗卢性海” 438
第四节 石奇通云 439
一、“抛下通身活泼泼,不逍遥也亦逍遥” 440
二、刺血写经是“好肉上剜疮” 440
三、“知音如不偶,未便指轻弹” 441
第五节 浮石通贤 441
一、“惟有丹青顾周望,妙笔轻轻能写出” 442
二、画像只是本真生命的“范围模样” 443
三、“令人神清目朗,垂老益壮” 443
第六节 牧云通门 444
一、“寻香逐色,道所不取”与“见一花一草,如遇故友” 444
二、“神珠不从外得” 445
三、“笔画死钝,持者不灵” 446
四、“工临池笔,洒墨不苟”: 447
五、“笔运乎指,指随乎心” 448
第五编 清代禅宗书画美学思想——积极入世的转型与禅宗书画美学思想的终结 453
引言 453
第一章 为霖道霈 459
第一节 绘画美学观 459
一、“丹青”乃“本来面目”之“影上现影” 459
二、“唯赖像教,以启迪群迷” 462
三、“如来真相原无相,巧匠如何刻得成” 463
四、“宇宙之间,总是一幅大画” 464
五、“不独绘画妙”,“警世意良深” 464
第二节 书法美学观 466
一、“论书当兼论其平生” 466
二、“拈起毫端彰法界,须知字字彻根源” 467
三、“书经作佛像,精心妙手不可思议” 468
第二章 澹归今释 469
第一节 绘画美学观 470
一、“笔笔丹青总不真,丹青笔笔谈无生” 470
二、“丘壑在胸,烟云出手” 473
三、赏鉴应依“无我法”,不作“梦中说梦人” 476
四、“意游”与“画游” 479
五、绘画能取重于世者,“不独以其技也” 480
第二节 书法美学观 481
一、“躬书成集”,“以翰墨为佛事” 481
二、“半由聪明,半由熏习” 482
三、应无“追踪之心” 484
四、“竭一生之心力以求工” 485
五、“学无师法,必不成家” 485
六、“世间法贵立品,僧法亦然” 487
七、鉴赏应“生决定心” 488
第三章 曹洞宗人的书画美学观 489
第一节 天然函昰与觉浪道盛 489
一、函昰:“衣以覆体,光以照心” 489
二、道盛:从“墨迹”探“心声”与“心心相印,法法相承” 490
第二节 百愚净斯 491
一、“礼其相而契无相之法身,瞻其形而获无形之妙用” 491
二、“语言文字所未及,世智辨聪所未穷” 492
第三节 寒松智操 493
一、“此段真机惟自知,岂是丹青描得就” 493
二、“管城斫尽老湘筠,客卿磨尽几沧浪” 493
第四节 博山弘瀚与石濓大汕 494
一、弘瀚:“是真非相,是相非真” 494
二、大汕:“高侯善作飞泉画,泼墨浑如风雨来” 495
第五节 海幢今无与大休净珠 496
一、今无:“草间曾见双蛇斗,书法归来便可传” 497
二、大休净珠:“为国柱石,力护吾宗”,“儒释并拈,心空法空” 497
第六节 笠云芳圃 498
一、“看山如看画”与“看画如看山” 499
二、“世间之景案头画” 499
三、“眼前灵麓一峰是,不必马蹏车辙间” 500
第四章 即非如一 501
第一节 绘画美学观 502
一、“观仪相,直下顿省”,“读真赞,打破疑团” 502
二、“欲见吾法身,切莫著声色” 503
三、丹青“惟是一心作” 504
四、绘画创作成功之秘:“寓其逸想” 505
五、“当以法观,勿以像观” 505
六、“巧心妙手,以游戏为佛事” 506
七、“毫端三昧自天成” 506
第二节 书法美学观 507
一、“睹迹明心” 507
二、刺血写经“可谓善作佛事” 508
三、“以正眼观来,犹是住相法门” 509
第五章 临济宗人的书画美学观(一) 510
第一节 破山海明 511
一、“无像之相,是名真相” 511
二、“毫端说法” 512
三、“舌尖上转根本法轮” 513
四、“不如向一言一句处理会得,其益愈多” 514
第二节 木陈道忞 514
一、“妙严像设,俾动其攀援哀慕之思” 515
二、“世典诗文诸人染翰,一概禁绝” 515
三、“纵有吴道子顾虎头,也则难画也则难描” 516
四、“以我身命即为经” 516
五、以人品衡书品 517
第三节 丈雪通醉、莲峰与介为行舟 518
一、通醉:“当头一拶”不使“流而忘返” 518
二、莲峰:“先觉觉后觉” 520
三、行舟:刺血书经“功德殊胜” 521
第四节 百痴行元 522
一、“世界,画景也;世界人,画中人也” 522
二、“兴之所到,长竿短幅,任意发挥” 523
三、梅“亦花卉中一大丈夫也” 524
四、“般若体性,人人具足” 525
第五节 秀野明林、月幢彻了与古雪哲 525
一、明林:“欲使普修善业,同登妙果” 525
二、彻了:“至道无形,至理无言” 526
三、古雪哲:“或绘或雕,皆获成佛” 527
第六节 牧公、天岸升与野竹福慧 528
一、牧公:“由胜相而识诸祖,可寻流而获源” 528
二、天岸升:“以深情雅思赞叹大乘” 529
三、野竹福慧:“道子笔下神巧,画出吾师真貌” 530
第七节 远庵本僼、水鉴慧海与卓峰性玨 532
一、远庵本僼:“故绘斯图,追踪祖武,弗坠家声” 532
二、水鉴慧海:天下人瞻之仰之“睹此有以拯拔” 533
三、卓峰性玨:“一切菩萨道,都从行门修” 534
第五章 临济宗人的书画美学观(二) 535
第一节 祖珍元玉、香严与神鼎一揆 535
一、祖珍元玉:“我乞君传三代真,不重须眉只重神” 535
二、香严:“识得其中意,烟霞处处浓” 536
三、神鼎一揆:“普化翻筋斗,亲见盘山来” 537
第二节 高泉性潡 538
一、“盖出于绘者之一心耳” 539
二、“埽除马事兼驴事,独自披衣写梵章” 539
三、“捐躯重法岂辞难,写遍洪名血不干” 540
四、“观其遗墨,想见其为人” 541
第三节 蕴上、正印与洪暹 541
一、蕴上:“凝神逸想,运手于心” 541
二、正印:画像“纵描得十分像,也只是者边模样” 543
三、洪暹:“相本无相,形本无形” 544
第四节 如乾、仪润与童真 546
一、如乾:“绘形饰像,见像兴心”与心手相忘说 546
二、源洪仪润:“笔墨诗偈文字,一切置之高阁” 548
三、童真至善:“神情杳霭,光相夺人” 550
第五节 玉眉亮、祖亮超启与鹤山 551
一、玉眉亮:“佛可以相作”的“应现说” 551
二、祖亮超启:“看到景忘情绝处,乾坤笑破总虚华” 551
三、鹤山:“游戏翰墨,超出寻常万万” 552
第六节 朴夫拙、祇园行刚与性空行臻 553
一、朴夫拙:“即此用离此用” 553
二、衹园行刚:“一字一笔一法门,不可思议转法轮” 555
三、性空行臻:“是真非真,非像是像” 555
第六章 著名文艺僧的书画美学观 557
第一节 竹禅与《画家三昧》 557
一、绘画创作应“随人性情而得神” 558
二、“非精诣入神,不克臻此” 558
三、“画竹本无法,无法法亦法” 559
第二节 弘仁与《画偈》 559
一、“敢言天地是吾师,万壑千崖独杖藜” 560
二、“诵读之余,我思元瓒” 560
第三节 梦绿野蚕、迂庵明慧与八指头陀 562
一、梦绿野蚕:“泼墨惊坐,须臾扫毫” 562
二、迂庵明慧:“画竹随吾心”,“兴来挥毫” 563
三、八指头陀:“作画通禅”,“写像说法” 564
后记 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