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急救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急救学
  • 岳清臣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
  • ISBN:7537206961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378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39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急救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外科急症 1

第一章 损伤(创伤)概说 1

第一节 损伤(创伤)病因及病理 1

一、病因 1

二、分类 1

三、病理 2

四、损伤修复过程 2

第二节 损伤的症状及诊断 4

一、临床表现 4

二、诊断 5

第三节 创伤的处理(急救原则) 6

一、基本原则 6

二、处理方法 7

第四节 休克 30

一、分类与原因 30

二、病理生理 30

三、症状及体征 32

四、诊断 33

五、治疗 33

第二章 颅脑损伤 36

第一节 颅脑解剖及生理 36

一、头皮 37

二、颅部 37

三、脑部 37

一、病因 38

第二节 颅脑创伤的病因及损伤情况 38

第三节 颅脑损伤的常见症状及体征 39

一、症状 39

二、体征 39

二、致伤情况判断 39

第四节 颅脑损伤的诊断及治疗 40

一、诊断及治疗原则 40

二、颅脑损伤的治疗 41

第三章 胸部创伤 45

第一节 胸部的解剖及生理 45

一、胸部 45

二、肺 45

一、分类 46

二、致伤原因 46

三、心脏 46

第二节 胸部损伤的致伤原因及分类 46

第三节 常见症状及体征 47

一、胸痛 47

二、呼吸困难 47

三、皮下气肿 47

四、咯血 47

五、休克 47

六、伤口 47

一、诊断及处理原则 48

第四节 诊断及治疗 48

三、创伤性血胸 49

二、肋骨骨折 49

四、创伤性气胸 50

五、血心包 52

第四章 腹部创伤 53

第一节 腹部的解剖及生理 53

一、肝脏 53

二、脾脏 54

三、消化道 54

四、肾 54

一、闭合性损伤 55

二、开放性损伤 55

六、膀胱 55

第二节 腹部创伤的致病原因及情况 55

五、输尿管 55

第三节 腹部创伤常见症状及体征 56

一、腹痛 56

二、休克 56

三、腹膜炎 56

四、尿意、便意 56

第四节 诊断及治疗 56

一、诊断 57

二、治疗原则 58

三、治疗 59

第一节 骨折的定义和分类 62

一、定义 62

二、病因 62

三、骨折的分类 62

第五章 骨关节创伤 62

第二节 骨折和合并损伤的诊断 63

一、询问病史 63

二、临床检查 63

一、处理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64

二、局部处理 64

第三节 骨折的治疗原则 64

三、X线检查 64

三、清创 65

四、复位 65

五、固定 66

六、功能锻练 67

第四节 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原则 67

一、急救处理原则 68

二、治疗原则 68

第六章 上肢损伤 70

第一节 肩部损伤 71

一、肩部的解剖及生理 71

二、锁骨骨折 72

三、肩胛骨骨折 73

四、肱骨上端骨折 75

五、肩关节脱位 78

第二节 肱骨干骨折 79

第三节 肘部损伤 81

一、肘关节的解剖及生理 81

二、肱骨髁上骨折 82

三、肱骨外髁骨折 83

四、肱骨内上髁骨折 84

五、肱骨下端骨骺分离 85

七、桡骨头骨折 86

六、肱骨小头骨折 86

八、尺骨鹰嘴骨折 87

九、肘关节脱位 88

第四节 前臂骨折 89

一、前臂的解剖及生理 89

二、尺桡骨干双骨折 90

三、孟氏(Monteggla's)骨折 91

四、盖氏(Galeazzl's)骨折 92

第五节 腕部损伤 93

一、腕关节的解剖及生理 93

二、克雷氏(Colles's)骨折 94

三、腕舟骨骨折 94

一、手部的解剖及生理 95

第六节 手部损伤 95

二、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 96

三、第二至第五掌骨骨折 97

四、指骨骨折 98

第七章 下肢损伤 99

第一节 髋部损伤 99

一、髋部解剖及生理 99

二、股骨颈骨折 100

三、股骨粗隆间骨折 101

四、股骨头骨折 102

五、髋关节脱位 103

二、股骨干骨折 106

一、股骨干的解剖生理 106

第二节 股骨干及髁上骨折 106

三、股骨髁上骨折 108

第三节 膝部损伤 109

一、膝关节有解剖及生理 109

二、股骨髁部骨折 109

三、髌骨骨折 110

四、胫骨髁部骨折 111

第四节 胫腓骨干骨折 112

一、胫腓骨的解剖及生理 113

二、致伤原因 113

三、临床表现和诊断 113

一、踝部的解剖及生理 114

第五节 踝部损伤 114

四、治疗原则 114

二、踝部骨折 115

三、侧副韧带损伤 116

第六节 足部损伤 117

一、足部解剖及生理 117

二、距骨骨折 118

三、距骨脱位 119

四、跟骨骨折 120

五、跖骨骨折 122

第八章 脊柱损伤 123

第一节 脊柱的解剖及生理 123

第二节 脊柱骨折 125

第三节 脊髓损伤 129

第九章 骨盆骨折 133

第一节 骨盆的解剖及生理 133

第二节 骨盆骨折致伤的原因 134

第三节 骨盆骨折的分类 134

第四节 骨盆骨折的治疗原则 135

第十章 四肢血管损伤 138

第一节 四肢血管的解剖和组织学 138

一、四肢血管的解剖学 138

二、四肢血管的组织学 140

三、动脉挫伤 141

二、动脉痉挛 141

一、动脉受压 141

三、四肢血管的营养 141

第二节 四肢血管损伤的类型 141

四、动脉断裂 142

第三节 四肢血管损伤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142

一、出血 142

二、低血压及休克 142

三、肢体疼痛 142

四、肢体肿胀 142

五、肢体皮肤感觉减弱或消失 142

十、X线平片及血管造影 143

一、急救措施 143

第四节 四肢血管损伤的治疗 143

八、肢体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143

九、搏动性血肿 143

七、皮肤颜色及温度改变 143

六、运动功能障碍 143

二、手术治疗 145

第五节 四肢血管损伤的术后处理 147

第十一章 周围神经损伤 149

第一节 周围神经有解剖及生理 149

一、神经元 149

二、神经干 149

第二节 神经损伤后的退变与再生 150

二、损伤种类 151

一、损伤原因 151

第三节 神经损伤的原因、种类 151

第四节 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及检查 152

一、运动功能障碍 152

二、感觉功能障碍 152

三、神经干叩击试验(Tinel征) 153

四、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153

五、肌电图检查 153

二、开放性神经损伤 154

第六节 个别神经损伤 154

一、上肢神经损伤 154

一、闭合性神经损伤 154

第五节 神经损伤的治疗原则 154

二、下肢神经损伤 157

第二篇 内科急症 160

第一章 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 160

第一节 概述 160

第二节 心脏骤停 161

一、病因 161

二、类型 162

三、诊断要点 162

第三节 心肺复苏 163

一、初级复苏 163

二、高级复苏 168

三、脑复苏 169

四、终止复苏指标 170

第二章 循环系统急症 171

第一节 急性心功能不全 171

一、急性左心衰竭 171

二、急性右心衰竭 173

第二节 心源性休克 173

第三节 严重心律失常 175

一、过早搏动 175

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77

三、室性心动过速 179

四、扑动与颤动 180

五、房室传导阻滞 183

六、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184

第四节 急性风湿热 185

第五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88

一、隐匿型冠心病 188

二、心绞痛性冠心病 189

三、心肌梗塞型冠心病 189

四、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冠心病 189

五、猝死型冠心病 189

第六节 高血压危象 196

第七节 急性心包炎 198

第八节 病毒性心肌炎 200

第一节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202

第三章 神经内科系统急症 202

第二节 急性脊髓炎 204

第三节 癫痫持续状态 205

第四节 急性脑血管病 208

一、缺血性脑猝中 208

二、出血性脑猝中 208

第五节 散发性病毒性脑炎 216

第六节 周期性麻痹 217

第四章 消化系统急症 219

第一节 上消化道出血 219

第二节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222

第三节 肝脓肿 224

第四节 急性胆囊炎 226

第五节 急性胰腺炎 228

第五章 呼吸系统急症 231

第一节 哮喘持续状态 231

第二节 急性肺炎 233

第三节 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 235

第四节 急性肺水肿 238

第五节 自发性气胸 240

第六节 大咯血 242

第六章 内分泌急症 245

第一节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osis) 245

第三节 低血糖昏迷 252

第二节 糖尿病非酮症性昏迷 252

第四节 乳酸性酸中毒 258

第五节 甲状腺危象 263

第六节 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危象 272

第七节 肾上腺危象 274

第八节 垂体危象 279

第七章 急性中毒 284

第一节 概述 284

一、中毒原因和中毒机理 284

二、临床表现 285

三、诊断 285

四、治疗原则 285

五、预防措施 286

第二节 常见农业杀虫药中毒 287

一、急性有机磷中毒 287

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药中毒 290

三、急性杀虫脒中毒 291

第三节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291

第四节 催眠药、安定药中毒 293

一、催眠药、安定药的神经精神作用 293

二、异常抑制作用 294

三、麻醉作用 294

第五节 毒蛇咬伤中毒 295

一、神经毒 295

二、血循毒 295

三、酶 295

第六节 铅中毒 298

第七节 急性砷化物中毒 299

第八节 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 300

第九节 嗜盐菌食物中毒 301

第三篇 烧伤 305

第一章 皮肤的解剖与生理 305

第一节 皮肤的解剖 305

第二节 皮肤的生理功能 305

第二章 烧伤的病因及预防 307

第一节 烧伤的病因 307

一、平常烧伤的原因 307

二、战时烧伤的原因 307

第二节 烧伤的预防 308

第三章 烧伤创面及全身病理变化 309

第一节 烧伤创面的病理变化 309

一、皮肤烧伤时微循环的变化 309

二、皮肤烧伤的分度 309

第二节 烧伤病人的内脏病理改变 311

第三节 烧伤病人的病理生理变化 313

第四章 烧伤早期处理 318

第一节 现场急救与转送 318

第二节 成批烧伤的急救处理 320

第三节 烧伤面积计算及深度估计 321

第四节 烧伤急救处理 323

一、急救处理的一般原则 324

二、急救处理程序 325

第五章 烧伤休克及治疗 326

第一节 浇伤口休克的病理生理 327

一、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327

二、微循环改变 328

三、心脏功能改变 328

四、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及肿瘤坏死因子与烧伤休克的关系 328

五、胶原纤维的变化 328

六、红细胞的改变 328

七、肾功能的改变 328

一、补液疗法 329

第二节 烧伤休克的治疗 329

二、休克期监护 333

三、影响复苏的因素 334

四、复苏的辅助治疗 335

第六章 烧伤感染的防治 337

第一节 感染的入浸途径、主要类型和致病菌 337

一、入侵途径 337

二、烧伤感染的主要类型 338

三、烧伤感染的致病菌 339

第二节 烧伤创面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339

一、创面感染后的局部症状 339

二、烧伤创面的局部用药 341

一、烧伤侵袭性感染的临床特点 343

第三节 烧伤侵袭性感染的诊断和防治 343

二、烧伤侵袭性感染的防治 344

第四节 烧伤后全身真菌感染 348

一、真菌败血症的发病诱因 348

二、真菌败血症的诊断 348

三、真菌感染的防治 349

第五节 烧伤后病毒感染 349

第七章 烧伤创面处理 350

第一节 烧伤创面的早期处理 350

一、早期清创 350

三、暴露疗法 351

二、包扎疗法 351

四、低温疗法 352

五、热风疗法 352

第二节 各种烧伤创面的处理 352

一、Ⅰ度烧伤(红斑型) 352

二、浅Ⅱ度烧伤创面处理 352

三、深Ⅱ度烧伤创面处理 353

四、Ⅲ度烧伤创面的处理 354

五、特殊部位烧伤的处理 357

六、烧伤植皮术 359

第八章 特殊原因烧伤 364

第一节 电烧伤 364

一、电接触烧伤的临床表现 364

二、电接触烧伤的治疗 366

第二节 化学烧伤 368

一、化学烧伤的特点 368

三、电烧后并发症的防治 368

二、化学烧伤的急救处理 369

三、常见的化学烧伤 369

第九章 吸入性损伤 373

第一节 吸入性损伤的致病因素 373

一、热力对呼吸道的损伤 373

二、烟雾及有害气体对呼吸道的损伤 373

一、三度分类法 374

二、解剖部位分类法 374

第三节 吸入性损伤的分类 374

第二节 吸入性损伤的致伤机理 374

第四节 吸入性损伤的分期 375

第五节 诊断 375

一、临床诊断 375

二、一氧化碳中毒表现 376

三、胸部X线检查 376

四、血气分析 376

五、对吸入性损伤的特殊检查 376

第六节 治疗 376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 376

二、控制感染 377

三、补充血容量、改善肺循环 377

四、正压给氧和机械通气 377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