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戏曲通论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张庚,郭汉城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 ISBN:7532103471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684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69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戏曲通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 中国戏曲与中国社会 1
第一节 自成体系的中国戏曲 1
一、中国戏曲与印度梵剧 1
二、中国戏曲的特殊道路 6
第二节 戏曲生存与延续的社会条件 17
一、城市对戏曲提高的作用 17
二、多种声腔的出现与声腔系统的形成 21
第三节 戏曲的全国化 27
一、戏曲的全国化趋势 27
二、全国化与地方化的关系 31
第四节 戏曲的现代化 35
一、戏曲能否迈出封建的铁门槛 35
二、戏曲要不要接受新事物 41
三、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48
第二章 中国戏曲的人民性 52
第一节 人民性的涵义及性质 52
一、对戏曲遗产的总体认识 52
二、人民性的涵义 56
三、人民性的审美性质 60
一、古代戏曲人民性的历史特征 66
第二节 古代戏曲的人民性 66
二、古代戏曲人民性的审美特征 76
第三节 有关传统剧目人民性的几个问题 86
一、关于封建道德 87
二、关于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 96
三、关于民族问题 104
第四节 当代戏曲的人民性 113
一、当代戏曲与人民的联系 113
二、当代戏曲人民性的发展 118
第三章 戏曲的艺术形式 127
第一节 诗、乐、舞的综合与戏曲形式的形成 128
一、诗歌、音乐、舞蹈的混合 129
二、诗歌、音乐、舞蹈的综合 131
三、戏曲形式的形成 138
第二节 戏曲形式的节奏性 148
一、节奏形式与节奏感 148
二、节奏在综合艺术中的作用 152
第三节 戏曲形式的虚拟性 156
一、虚拟性特点形成的历史原因 156
二、虚拟与真实感 161
三、虚拟手法与特殊的舞台时空形态 164
第四节 戏曲形式的程式性 167
一、戏曲程式的特性 168
二、戏曲程式的表现规律 173
第四章 戏曲的艺术方法 180
第一节 不同的舞台形象创造方法 180
一、摹仿说与摹象戏剧的发展和变异 182
二、物感说与戏曲意象 187
第二节 戏曲意象的创造规律 194
一、以意为主导,以象为基础 195
二、人物形象的意象化 202
三、戏剧环境的意象化 213
第三节 戏曲艺术方法的实质 219
一、戏剧的本质和特性 220
二、戏曲艺术方法的实质:再现基础上的表现 224
第五章 戏曲文学 236
第一节 剧诗 237
一、无体不备的兼容文学 237
二、藏中有露的主观诗人 240
三、蕴藉抒情的戏剧动作 242
第二节 戏曲的人物塑造 246
一、塑造人物,就是塑造性格 247
二、戏曲塑造人物性格的特点 250
第三节 戏曲的情节结构 261
一、戏曲情节的含义和特点 261
二、戏曲结构的形态、层次和手法 266
第四节 戏曲的冲突 273
一、戏剧冲突和戏剧性 275
二、戏曲冲突形态的特殊性 277
第五节 戏曲的体裁 282
一、我国悲剧的发展概貌和审美特点 283
二、我国喜剧的发展概貌和审美特点 293
三、我国的正剧 300
第六节 戏曲的语言 302
一、语求肖似 303
二、言须本色 307
三、声务铿锵 311
第六章 戏曲音乐 314
第一节 戏曲音乐的特征 314
一、音乐艺术的特性 315
二、音乐与戏剧的结合 322
三、民间性与专业性 332
第二节 戏曲音乐的构成 341
一、抒情性与叙事性 341
二、曲牌联套与板式变化 347
三、旧曲沿用与形象创造 357
第三节 戏曲音乐的体现手段 367
一、戏曲的声乐 368
二、戏曲的器乐 377
第七章 戏曲表演 388
第一节 独具品格的表演艺术 388
一、一种独特的歌舞表演 388
二、歌舞性与戏剧性的矛盾统一 391
一、程式一词的由来 404
第二节 表演程式 404
二、表演程式与生活 407
三、表演程式的特性 410
四、表演程式的作用 415
第三节 角色行当 418
一、行当的含义 419
二、行当的构成 421
三、行当的特性及其作用 424
第四节 塑造舞台形象的美学追求 428
一、造型 430
二、表情 434
三、寓意 438
四、求美 442
第五节 戏曲的舞台体验 448
一、多元化的体验方式 448
二、“勉强”与“自然” 457
第八章 戏曲舞台美术 460
第一节 人物造型 460
一、可舞性·装饰性·程式性 460
二、脸谱的传神、变形和象征 465
三、服装的程式性——穿戴规制 470
四、梅兰芳开创的“第二传统” 478
一、从表演中产生“布景” 482
第二节 景物造型 482
二、门帘台帐·一桌二椅 486
三、马鞭·布城·水旗 492
四、戏以人重,不贵物也 497
五、多样追求的新趋向 502
第九章 戏曲导演 511
第一节 戏曲导演的历史传统 512
一、戏曲导演孕育在戏曲表演中 512
二、戏曲导演的实践与理论 515
三、戏曲导演制的建立 519
第二节 戏曲导演的职能 521
一、戏曲导演与剧本 522
二、戏曲导演与演员 528
三、戏曲导演的整体功能 533
第三节 戏曲导演的构思活动 538
一、戏曲导演形象构思的特点 539
二、结构布局 545
三、人物形象的创造 549
第四节 戏曲导演的专业手段 553
一、舞台节奏 554
二、场面调度 559
第五节 戏曲导演的观众意识 565
一、显明的传达意识 566
二、观众是形象创造的合作者 569
第十章 戏曲与观众 574
第一节 娱乐与教育 574
一、戏曲的娱乐性特点 574
二、乐与教的一致与矛盾 580
三、教育寓于感动之中 582
第二节 距离与共鸣 584
一、对距离问题的不同态度 584
二、戏曲的距离化 588
三、“剧场假而情真” 597
四、共鸣的复杂性 600
第三节 欣赏与创造 603
一、多层次的观众参与 603
二、“激发观众想象力的最大活跃” 608
三、不能消灭的界限 614
第四节 适应与引导 616
一、在观众的选择面前 616
二、“看热闹”、“看门道”及其他 622
三、艺术家的责任 629
一、历史提出的课题 635
第一节 中国戏曲改革的道路 635
第十一章 戏曲的推陈出新 635
二、继承与革新的辩证规律 640
第二节 戏曲革新的历史回顾 649
一、内容上的“整旧”与“创新” 650
二、艺术上由低向高前进 657
第三节 推陈出新的未来探索 666
一、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 666
二、纵向继承与横向借鉴 673
三、戏曲发展的未来趋势 680
后记 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