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植物学基础与植物地理学 第2部分 植物学地理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植物学基础与植物地理学  第2部分  植物学地理学
  • 南京农学院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ISBN:13010·1013
  • 出版时间:1961
  • 标注页数:190页
  • 文件大小:6MB
  • 文件页数:18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植物学基础与植物地理学 第2部分 植物学地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二部分植物地理学 1

绪论 1

一、植被的多样性 1

二、植物地理学的对象 1

目录 1

三、植物地理学发展简史 2

四、植物地理学的研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意义 5

第一章植物生态学 7

第一节环境及其因子的基本概念 7

一、环境的意义 7

二、生境因子的分类 7

三、植物和环境(生境)相互关系的概念 8

四、植物与生境因子间相互关系的规律性 9

(二)生境因子的多变性种各因子间的相互关系 10

(一)生境因子的综合作用与因子分析 10

(三)生境因子对于植物作用的不等性 11

(四)生存因子的不可代替性 12

(五)生境的不均性 12

第二节水分条件 13

一、水分条件的生理生态意义 13

二、根据水分条件区分的植物类型 14

三、水生植物 14

(一)沉水植物 15

(二)浮水植物 16

四、沼生植物 17

五、陆生植物 18

(一)湿生植物 19

(二)旱生植物 20

(三)中生植物 24

第三节光照条件 26

一、光的性质与成分 26

二、光的生理作用 26

(一)光合作用 27

(二)蒸腾作用 27

(三)生长 27

(四)抗性 28

(五)种子发芽 28

(六)发育 28

三、光的生态作用 30

四、耐阴性 33

三、温度的生理生态作用 33

五、光的合理利用与管理 36

二、植物体温度 37

第四节温度条件 37

一、温度对植物的影响 37

(一)温度发育阶段 38

(二)温度的三基点 39

(三)温期现象 40

(四)温度与蒸腾作用 40

(五)温度与植物病害传染 40

四、植物生存的最低温度和低温对植物的伤害 41

(一)冻害 41

(二)霜害 42

(三)寒害 43

五、植物生存的最高温度和高温对植物的伤害 43

六、植物温度需要量的确定法 44

一、空气的组成及其生态意义 46

第五节空气条件 46

二、风对植物的影响 47

第六节土壤条件 49

一、土壤的生态意义 49

二、土壤物理性质和植物的关系 50

三、土壤化学性质和植物的关系 54

(一)酸性土对植物的关系 54

(二)土壤中的养分和氮盐与植物的关系 55

(三)盐硷土与植物的关系 55

(四)钙土对植物的关系 58

第七节地形条件 59

第八节生物因素 62

一、动物对植物的生态作用 62

二、植物互相间的关系 64

第九节人类的影响 67

第十节历史条件 68

第十一节生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研究方法 69

一、生态因子分布序列法 70

二、物候学 71

第十二节生活型 75

一、生活型的概念 75

二、生活型的分类法 77

第二章植物群落学 81

第一节植被和植物区系 81

第二节植物群落的概念 81

第三节植物群落的形成 82

第四节植物群落的结构 83

一、植物群落的种类成分 83

(一)多度 84

二、种在群落中的数量和质量 84

(二)盖度 85

(三)类度 85

(四)生活力或茂盛度 85

三、植物群落的结构 87

(一)植物群落的成层性 87

(二)层片构造 90

(三)小(植物)群落 90

四、群落成员型的分类 91

(一)建群种 91

(二)优势种 91

(三)附属种 91

(二)植被也改变气候 92

(一)气候对植物群落的影响 92

二、植被与气候 92

一、一般概念 92

第五节植物群落与环境 92

三、植被与土壤 98

四、植被与地形 99

五、植被与生物条件 100

第六节植物群落的动态 101

一、植物群落的变化 101

二、植物群落的演替 102

(一)群落发生演替(纯内源演替) 102

(二)内因生态演替(内因动态演替) 102

(三)外因生态演替(外因动态演替) 103

第七节植物群落的分类 105

第八节植物群落的研究方法 109

一、植物群落的调查方法 109

(一)样方法 109

(二)样条法 110

(三)方格法 111

(四)定位研究 112

(五)各种植被类型研究的特点 113

二、植被图的测制 113

第三章植被类型及其地理分布 115

第一节世界植被分布的规律性 115

第二节热带的植被类型 117

一、热带雨林 117

(一)自然条件 117

(二)一般特征 118

(三)世界各地热带雨林的概况 122

(四)人类对热带雨林的利用 123

二、红树林 123

(一)一般概念 123

(二)红树林在世界各地的分布 124

(三)影响红树林分布的自然条件 124

(四)红树林在种类成分上的特点 124

(五)红树植物的生态 124

(六)红树林的经济利用 125

(一)季风林 126

(二)稀树林 126

三、季风林和稀树林 126

四、稀树草原 128

(一)气候条件 128

(二)一般特征 128

(三)地理分布 129

(四)稀树草原与人类的关系 130

第三节亚热带的植被类型 130

一、湿润的亚热带森林 130

(一)气候条件 131

(二)一般特征 131

(三)世界各地照叶林的概况 131

(一)气候条件 132

二、干燥的亚热带森林 132

(二)一般特征 133

(三)世界各地硬叶常绿林的概况 133

(四)亚热带森林与人类的关系 135

三、干荒漠 135

(一)一般概念 135

(四)世界各地夏绿林的概况 136

(五)夏绿林与人类的关系 136

三、针叶林 136

(一)自然条件 136

(二)一般特征 136

(三)一般特征 136

(四)针叶林与人类的关系 136

四、针叶阔叶混交林 136

第五节寒带的植被类型 136

一、苔原 136

(一)地理分布 136

(二)自然条件 136

(三)世界各地针叶林的概况 136

(二)自然条件 136

(一)地理分布 136

二、夏绿林 136

(四)草原与人类的关系 136

(三)世界各地草原概况 136

(二)一般特征 136

(一)自然条件与地理分布 136

一、草原 136

第四节温带的植被类型 136

(五)干荒漠与人类的关系 136

(四)世界各地荒漠植被慨况 136

(三)一般特征 136

(二)自然条件与地理分布 136

三、北极冻荒漠 148

二、森林苔原 148

第六节山地植被 148

第七节隐域植被类型 148

(五)苔原无林的原因 148

(六)苔原与人类的关系 148

(四)世界各地苔原的慨况 148

(三)一般特征 148

一、草甸 150

(一)河漫滩草甸 150

(二)大陆草甸 151

(三)亚高山草甸 151

(四)高山草甸 151

(五)草甸与人类的关系 152

二、沼泽 152

(一)沼泽的概念和特征 152

(二)沼泽的类型及其发育过程 152

(三)高位沼泽的生态条件 153

(一)水底植物 154

三、水生植被 154

(四)沼泽与人类的关系 154

(二)浮游植物 155

(三)悬浮植物 155

第四章植物区系地理学 156

第一节植物分布区 156

一、植物分布区的概念 156

二、植物分布区的形成 156

(一)分布区形成的方式 156

(二)分布区的中心 158

(三)分布区边界的形成 158

(四)分布区边界的稳定性和不稳定性 159

三、植物分布区的类型 159

(一)世界性分布区和特有性分布区 159

(二)连续分布区,间断分布区和带状分布区 161

(三)残遗分布区 165

四、植物分布区的研究方法 166

(四)替代分布区 166

第二节植物区系与植物分区 167

一、植物区系的成分 167

二、植物区系分区和植被分区的不同 168

三、植物区划分的原则 168

四、影响植物区系的历史因素 169

五、世界植物区和亚区 169

(一)泛热带植物区系组或植物带 171

(二)泛南极植物区系组或植物带 176

(三)泛北植物区系组或植物带 178

(四)海洋植物区系组或植物带 185

第一节植被区划的原则 186

一、植被区划的意义 186

二、植被区划的原则与标准 186

第五章中国植被区划 187

第二节中国植被区划(表) 187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