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河山集 三集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史念海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0238X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387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96页
- 主题词:历史地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河山集 三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杨向奎教授序 1
目录 1
自序 5
由地理的因素试探远古时期黄河流域文化最为 15
发达的原因 15
一、远古时期的黄河流域及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 15
地图 16
黄河流域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分布图 16
夏商周三代都邑分布图 22
春秋时期黄河流域非华族分布图 22
二、文化最为发达地区的地理因素 25
远古时期黄河流域陇山和泰山之间自然形势图 38
三、有利的地理因素是文化发达的经济基础 38
四、小结 53
黄土高原及其农林牧分布地区的变迁 55
一、历史时期初期黄土高原的面貌 56
二、黄土高原农林牧分布地区的演变 60
地图 63
一、秦汉时期黄土高原农林牧分布图 63
二、隋唐时期黄土高原农林牧分布图 67
三、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农林牧分布图 69
三、黄土高原的变迁与农林牧布局的关系 72
四、治理黄土高原的管见 75
两千三百年来鄂尔多斯高原和河套平原农林牧 82
地区的分布及其变迁 82
一、鄂尔多斯高原和河套平原自然环境的探源 82
二、历史上鄂尔多斯高原和河套平原农牧业的交替 88
秦汉时期鄂尔多斯高原和河套平原农林牧分布图 93
地图 93
隋唐时期鄂尔多斯高原和河套平原农林牧分布图 96
明清时期鄂尔多斯高原和河套平原农林牧分布图 97
三、沙化和盐碱化的问题 98
四、今后的对策 104
战国秦汉时期黄河流域及其附近各地经济的变迁 108
和发展 108
一、关中和秦汉王朝的都城 109
地图 114
战国秦汉时期黄河流域及其附近经济地区图 114
二、富庶地区的关东 117
三、畜牧地区和半农半牧地区的发展 131
四、小结 134
黄河中游森林的变迁及其经验教训 136
一、黄河中游森林的变迁 136
二、森林破坏的教训 139
论历史时期黄土高原生态平衡的失调及其影响 144
一、黄土高原的本来面貌 144
二、黄土高原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 146
三、黄土高原生态平衡失调的影响 149
四、当前黄土高原的治理工作 153
论黄土高原的治沟和治水 155
壹、论治沟 155
一、治沟的重要意义 155
二、沟壑形成的原因及其过程 159
三、治沟的措施 163
贰、论治水 170
一、黄土高原上河流的流量及其清浊的变迁 170
二、黄土高原缺水原因试探 176
三、治水的设想 182
叁、结论 186
一、陕西地区蚕桑事业的肇始 188
陕西地区蚕桑事业盛衰的变迁 188
插图 189
一、宝鸡市西周墓中发现的玉蚕图 189
二、宝鸡市西周墓中发现的玉蚕图(拓片) 190
三、宝鸡市西周墓中发现的丝织品图 190
二、以关中为中心的蚕桑事业的发展 196
三、关中和陕南的蚕桑事业由发展转向萧条 206
四、关中、陕南蚕桑事业的恢复和陕北的逐渐推广 217
五、陕西地区蚕桑事业的衰? 232
六、陕西地区出产的丝织品 243
七、陕西地区蚕桑事业衰落的原因 255
八、陕西地区的人们推广蚕桑事业的成就和经验 266
九、陕西地区蚕桑事业当前的恢复和发展 277
一、唐代扬州和长江下游经济地区的地理条件 286
论唐代扬州和长江下游的经济地区 286
地图 287
唐代扬州和长江下游经济地区图 287
二、唐代扬州发展的过程 289
唐代扬州子城、罗城示意图 292
插图 293
唐代扬州城墙遗迹图 293
三、唐代扬州最为繁荣的时期 295
四、唐代扬州的萧条 298
论济水和鸿沟 303
插图 304
一、河南济源县济水重源图一 304
二、河南济源县济水重源图二 305
一、济水和荥口、荥泽 306
二、荥泽和巨野泽间的南济和北济 310
济水图 314
济水鸿沟略图 314
地图 314
鸿沟系统水道图 314
三、巨野泽东北至海的济水故道 318
四、清济名称的来历和南济北济的断流 324
五、济水故道的现状 331
六、鸿沟系统水道的形成 333
七、鸿沟开凿时期的推测 336
八、鸿沟系统诸水道(一) 339
九、鸿沟系统诸水道(二) 345
十、鸿沟系统诸水道的现况 352
周原的历史地理与周原考古 357
一、早周和西周时期周原地理景观的复原与考古工作 357
二、周人对于周原自然环境的利用 366
三、周秦都会的交替 370
洛河右岸战国时期秦长城遗迹的探索 374
一、阿坡村的秦长城遗迹 374
插图 375
一、秦长城夯土层中的瓦砾残片图 375
地图 376
阿坡村附近洛河两侧地形略图 376
二、秦长城夯土层中的残砖图(一) 377
三、秦长城夯土层中的残砖图(二) 377
四、在洛河岸上仰望秦长城断垣图 377
五、秦长城南段图 378
二、秦长城遗迹与“堑洛”问题 378
六、秦长城北段图(一) 378
七、秦长城北段图(二) 379
三、阿坡村南洛河左岸的秦长城遗迹 381
四、阿坡村秦长城遗迹东西两侧地形的变迁 383
附记 384
编后 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