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工艺美术史图录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田自秉,吴淑生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 ISBN:7532210928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1174页
- 文件大小:359MB
- 文件页数:127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工艺美术史图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1
(一)石器、玉器工艺 1
一 石斧(原始社会) 山东邹县出土 新石器时代的石器,普遍进行磨光并进行钻孔,已有进一步加工,提高了使用功能,体现了人类早期的审美要求。 3
二 石铲、有段石斧(原始社会) 山东宁阳出土 4
三 石铲(原始社会) 湖北出土 此铲已注意利用石材的斑纹,形式优美。 5
四 石匕首(原始社会) 山东邹县出土 此匕首磨制精巧,有便于握持的把手。 6
五 七孔石刀(原始社会) 江苏南京出土,长二四厘米 7
七 石杵、石磨盘(磁山文化) 河北武安出土,杵长三三·五、盘长五二厘米 青石制成,盘底有四足。 8
六 十三孔石刀(薛家岗文化) 安徽潜山出土,长五一·六、宽九-一二厘米 石呈淡黄色。 8
八 青玉双连璧(红山文化) 辽宁建平出土,高一三厘米 9
九 青玉三连璧(红山文化) 辽宁阜新出土,高六·四厘米 10
一○ 青玉双兽三孔器(红山文化) 辽宁凌源出土,高二·八厘米 此器可佩饰,也可摆设。 11
一一 黄玉兽面Y形器(红山文化) 辽宁阜新出土,长一二·一厘米 12
一二 青玉勾云形饰(红山文化) 辽宁凌源出土,长二二·五厘米 13
一三 青玉兽形饰(红山文化) 辽宁建平出土,大的高一五厘米 14
一四 玉龙(红山文化) 内蒙翁牛特旗出土,高二六厘米 15
一五 青玉龟形饰(红山文化) 辽宁阜新出土,左长三·九、右长四·八厘米 有穿孔可以佩挂 16
一六 绿松石鸟饰、黄玉鸮(红山文化) 上:辽宁喀左出土,长二·五厘米 下:内蒙巴林出土,长四·二厘米 17
一七 青玉蝉(上)(红山文化) 内蒙巴林出土,长七·五-九厘米 青玉蝶形佩(下)(良渚文化) 上海青浦出土,长三四厘米 18
一八 青玉饰(良渚文化) 上海青浦出土,上:长三五厘米、下:长五·五-六·三厘米 这些玉饰一端尖形,一端有榫,似可插饰。 19
一九 玉琮王(良渚文化) 浙江余杭出土,高一七·六、孔径四·九厘米 上:玉琮王 下:玉琮王上面装饰的神人兽面纹的放大。 20
二○ 青玉兽面纹琮(良渚文化) 上海青浦出土,高五·六厘米 21
二一 玉琮(良渚文化) 江苏武进出土,高七·二厘米 22
二二 玉钺(良渚文化) 浙江余杭出土。高一七·九、刃一六·八、厚○·八厘米 钺的口边有浮雕的标志,似是一种部落徽号。 23
二三 玉冠状饰(良渚文化) 浙江余杭出土,高五·二、上宽一○·四、下宽六·四厘米 24
二四 黄玉鸟、白玉鱼、黄玉龟(良渚文化) 浙江余杭出土,玉鸟长四·三、玉鱼长四·九、玉龟长三·二厘米 25
二五 玉项链(良渚文化) 上海青浦出土,长七六厘米 此项链由管、珠、坠共七十一颗串成;最下钟形坠的两侧珠粒上,刻有简化的兽面纹。 26
二六 弧线纹陶盂(磁山文化) 河北武安出土,高一六·五、口径一八厘米 口缘有乳状双纽,器腹上部用泥条堆贴四条弧线作为装饰。 27
(二)陶器工艺 27
二七 尖底陶瓶(仰韶文化) 陕西临潼出土,高四一、口径五·八厘米 此瓶汲水用。打水时因瓶的上部较重,瓶口自然向下,水满后瓶底向下,符合科学原理。 28
二八 人面鱼纹彩陶盆(仰韶文化·半坡型) 陕西西安出土,高一七、口径四四·五厘米 此陶盆为广口圜底,是半坡型的代表造型。人面鱼纹具有原始宗教意义,其旁为渔网。彩陶是新石器时代的一种优秀工艺美术,因在陶器上进行彩绘,故名;它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所 29
二九 人面鱼纹彩陶盆(仰韶文化·半坡型) 陕西临潼出土,高一九·三、口径四四厘米 此类人面鱼纹在半坡型中已发现七例。 30
三○ 鱼蛙纹彩陶盆(仰韶文化·半坡型) 陕西临潼出土 31
三一 鹿纹彩陶盆(仰韶文化·半坡型) 陕西西安出土,高一七、口径四二·八厘米 盆内用黑彩绘四个等距的鹿纹。 32
三二 几何纹彩陶盆(仰韶文化·半坡型) 甘肃秦安出土,口径五二厘米 半坡型彩陶的鱼纹,由写实向抽象化发展,形成几何纹。 33
三三 几何纹彩陶盆(仰韶文化·半坡型) 陕西西安出土,高一五、口径三七·三厘米 这又是鱼纹抽象化的一例。 33
三四 几何纹彩陶碗(仰韶文化·半坡型) 34
三五 葫芦形人面纹彩陶瓶(仰韶文化·半坡型) 陕西临潼出土,高二五·八、口径四厘米 此壶用人面纹装饰,眼睛一睁一闭,具有原始巫术意义。 35
三六 细颈彩陶瓶(仰韶文化·半坡型) 陕西宝鸡出土,高二一·六、口径二·一厘米 上:饰鸟纹;下:饰鱼纹。 36
三七 船形彩陶壶(仰韶文化·半坡型) 陕西宝鸡出土,高一五·六、口径四·三厘米 此壶设计巧妙,造型优美,象船形,器腹装饰网纹。 37
三八 鼓腹彩陶钵(仰韶文化·庙底沟型) 山西垣曲出土庙底沟型彩陶多为广口鼓腹小底钵,此为典型器形;装饰用黑彩,采取双关手法,黑白交替,涂彩和地纹都可形成装饰效果。 38
三九 大口深腹彩陶罐(仰韶文化·庙底沟型) 此罐三层装饰,采用双关手法,上层圆圈内饰鸟纹。 39
四○ 人面彩陶瓶(仰韶文化·庙底沟型) 甘肃秦安出土 瓶口塑成人头形。 40
四一 蜥蜴纹彩陶瓶(仰韶文化·庙底沟型) 甘肃武山出土 高三八·四、口径四厘米 41
四二 鹳鸟衔鱼彩陶缸(仰韶文化·大河村) 河南临汝出土 缸上彩绘鹳鸟衔鱼,旁为带柄石斧。 42
四三 鸟纹彩陶瓶(石岭下型) 甘肃天水出土,高一五·四、口径一一厘米 腹部彩绘展翅欲飞的鸟纹。此类型彩陶的时间,介于庙底沟型与马家窑型之间。 43
四四 螺旋纹彩陶大瓮(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型) 甘肃永靖出土,高四九·三厘米 彩陶向西发展,在甘肃青海地区形成马家窑文化,也称甘肃仰韶文化。马家窑型的彩陶以螺旋纹为最有特色,并流行满彩和内彩。此陶瓮甚大,器体装饰优美的螺旋纹,线条流畅,富于动感 44
四五 旋纹双耳尖底陶瓶(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型) 甘肃陇西出土 45
四六 旋纹双耳彩陶瓶(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型) 甘肃兰州出土,高二五·四、口径七·二厘米 彩陶的点,起着装饰中心的作用。 46
四七 圆圈波纹彩陶壶(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型) 青海民和出土,高三六、口径一三·二厘米 此器满彩,线条流畅。 47
四八 圆点波纹彩陶盆(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型) 甘肃出土 48
四九 涡旋纹彩陶瓶(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型) 甘肃民和出土,高五一、口径一五厘米 此器用涡卷的旋纹装饰,下部横线上蹲有两只似狗的动物。 49
五○ 圆点弦纹彩陶瓶(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型) 青海民和出土,高四六·六、口径一三·七厘米 此器在肩部装饰几个大圆点,与颈部的小圆点协调,清秀大方。 50
五一 波纹彩陶豆(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型) 甘肃兰州出土,高一六·四、口径二四厘米 此器内外彩,足底呈花瓣形。 51
五二 束腰彩陶罐(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型) 甘肃永登出土,高一八·三、口径一五·二厘米 此器束腰,平行线与网格间,饰有花瓣形联珠纹。 52
五三 舞蹈纹彩陶盆(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型) 青海大通出土,高一四、口径二九厘米 这是一件极为精美的彩陶珍品。它彩绘五人一组在携手舞蹈,共三组,每组之间用弧线分割;舞蹈者头梳发辫,体侧有一尾状物,似是模拟动物的一种化妆。 53
五四 涡旋纹彩陶壶(马家窑文化·半山型) 上海博物馆藏,高三九·九厘米 半山型彩陶器形多为直颈,鼓腹,小底,双耳,造型和装饰都极优美。器体的高度和宽度成适当比例,装饰用涡旋纹和锯齿纹,两条黑线之间用红线相隔,产生对比的美。半山型是彩陶中最精美 54
五五 棋格涡旋纹彩陶壶(马家窑文化·半山型) 青海乐都出土,高四○、口径一三·五厘米 半山型的涡旋纹,一般为四个,也称四大圈纹;类似开光的形式,在涡旋中饰以各种几何纹,有百余种之多。 55
五六 连弧锯齿纹彩陶壶(马家窑文化·半山型) 甘肃临夏出土,高三○·六、口径八·七厘米 56
五七 连弧纹彩陶壶(马家窑文化·半山型) 青海乐都出土,高二五·一、口径八·七厘米 壶颈两侧附饰鸡冠耳,也是半山型的常见式样 57
五八 涡旋纹彩陶壶(马家窑文化·半山型) 青海乐都出土,高三五·五、口径一一厘米 半山型彩陶巧妙地运用「多效装饰法」,使器物装饰从正视、俯视不同角度都能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上:俯视效果;下:正视效果。 58
五九 方格网纹彩陶罐(马家窑文化·半山型) 青海化隆出土,高三○、口径一七·三厘米 此器短颈侈口,是半山型的又一种式样;葫芦形纹饰,也是半山型较流行的。 59
六○ 菱形纹彩陶罐(马家窑文化·半山型) 甘肃永昌出土,高三四·五、口径一七厘米 60
六一 人形纹彩陶罐(马家窑文化·马厂型) 61
六二 人形纹彩陶罐(马家窑文化·马厂型) 甘肃兰州出土,高四四、口径一九·四厘米 此人形纹只有身躯和四肢。 62
六三 同心圆彩陶罐(马家窑文化·马厂型) 青海乐都出土,高三七、口径一三厘米 四大圈纹是马厂型的主要纹样。 63
六四 卍字纹双耳彩陶罐(马家窑文化·马厂型) 青海乐都出土,高一四·六、口径九·一厘米 马厂型彩陶的造型不断丰富,并且大量出现了以直线为主的卍字纹、回纹等。 64
六五 回纹双耳彩陶罐(马家窑文化·马厂型) 青海乐都出土,高一二、口径九·四厘米 65
六六 菱形网纹彩陶罐(马家窑文化·马厂型) 青海乐都出土 66
六七 蛙纹单耳彩陶罐(马家窑文化·马厂型) 青海民和出土 67
六八 花瓣口单耳彩陶罐(马家窑文化·马厂型) 青海民和出土,高九、口径九·九·六厘米 68
六九 四大圈纹单耳彩陶壶(马家窑文化·马厂型) 青海乐都出土,高一九、口径七·七厘米 69
七○ 人面回纹彩陶杯(马家窑文化·马厂型) 甘肃永昌出土,高二四·六、口径一二·三厘米 此类陶杯的腹部多加饰人头形,造型奇特。 70
七一 三重波折纹彩陶杯(马家窑文化·马厂型) 甘肃永昌出土,高一三·五、口径六·五厘米 71
七二 三角回纹彩陶豆(马家窑文化·马厂型) 青海民和出土,高八·二、口径一六·三厘米 72
七三 菱纹有盖彩陶壶(马家窑文化·马厂型) 青海民和出土,高三四厘米 马厂型造型出现了盖、流、提梁、把手等,更符合功能要求。 73
七四 波折纹提梁彩陶罐(马家窑文化·马厂型) 青海民和出土 74
七五 波折纹有流彩陶壶(马家窑文化·马厂型) 青海乐都出土,高二一·七、口径一一·三厘米 75
七六 双联彩陶罐(马家窑文化·马厂型) 青海民和出土,高七·四、口径九·六-一○·二厘米 76
七七 螺旋纹人面彩陶壶(马家窑文化·马厂型) 青海乐都出土,高二二·四、口径五·五厘米 77
七八 裸体人像彩陶壶(马家窑文化·马厂型) 青海乐都出土,高三三·四、口径一九厘米 此器在腹部堆塑出人像并加彩,构思奇特。 78
七九 鸭形彩陶壶(马家窑文化·马厂型) 青海民和出土,高一八、口径五·二厘米 此器作鸭形,头呈葫芦状;双耳,红黑彩绘。 79
八○ 三角网纹大耳陶罐(齐家文化) 青海乐都出土,高一二·六、口径一○厘米 80
八一 牛角纹双耳彩陶罐(辛店文化) 青海民和出土,高一五、口径八·三厘米 辛店型彩陶流行用牛角纹,兀字纹作装饰。 81
八二 牛角纹彩陶罐(辛店文化) 青海民和出土,高一九·八、口径一○厘米 82
八三 回纹彩陶罐(卡约文化) 青海大通出土,高七·二、口径八厘米 此器装饰简洁,造型优美。 83
八四 鹿纹彩陶罐(卡约文化) 青海绪化出土,高一三、口径一二厘米 84
八五 涡纹彩陶杯(唐汪文化) 青海大通出土,高九、口径一○·三厘米 85
八六 涡纹双耳彩陶罐(唐汪文化) 青海三助出土,高二二、口径一一·五厘米 86
八七 涡纹大耳彩陶罐(唐汪文化) 青海民和出土,高二二·二、口径一一·八厘米 双耳由口沿向下与腹底相连、构成圆形统一体,造型优美。 87
八八 足形彩陶罐(四坝文化) 甘肃玉门出土 此器用双足作器形,造型奇特。 88
八九 彩陶器座(大汶口文化) 江苏邳县出土,高二四·一厘米。大汶口文化是仰韶文化到龙山文化之间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布在鲁南、苏北广大地区。 89
九○ 陶号角(大汶口文化) 山东莒县出土,长三二、口径八·五厘米 号身有三组弦纹,间以斜线,形成节奏美。 90
九一 红陶猪形器(大汶口文化) 山东宁阳出土,高二二·六厘米 91
九二 三号觚形杯(大汶口文化) 江苏邳县出土 92
九三 高足镂孔黑陶杯(龙山文化) 山东日照出土,高二○·七、口径九厘米 黑陶是龙山文化的代表,又称黑陶文化;黑陶由于采用轮制和和封窑技术,因而具有黑、薄、光等特点,器体不用彩绘,而以轮制出现的弦纹形成装饰;黑陶以造型取胜,式样丰富,器体增加了 93
九四 细柄高足镂孔黑陶杯(龙山文化) 山东日照出土,高二六·五、口径九·四厘米 94
九五 盘口黑陶杯(龙山文化) 山东潍坊出土 94
九六 黑陶豆(龙山文化) 95
九七 镂孔黑陶豆(龙山文化) 山东邹县出土 96
九八 黑陶罐、黑陶盒(龙山文化) 山东胶县出土 97
九九 陶鬶(龙山文化) 山东潍坊出土 陶鬶是龙山文化陶器。它有多种形式,早期为圆腹,小颈,有流;以后器体变扁,口向前移;再后,口部扩大,由三实足变为三空足,把手作绳纽状;最后,形成颈腹不分的冲天流。它象一只趾高气扬的立鸟。 98
一○○ 陶鬶(龙山文化) 山东潍坊出土 99
一○一 陶鬶(龙山文化) 山东临沂出土,高三七厘米 此器造型特殊,口部有座架盘状物。 100
一○二 线刻猪纹陶钵(河姆渡文化) 浙江余姚出土,高一二、口径二○·七×一七·三厘米 河姆渡文化是长江流域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原始文化,以雕塑为有特色。陶器造型粗厚,不甚规整,多在陶器上进行塑造或刻划作为装饰。 101
一○三 有盖陶鼎(松泽文化) 上海松江出土,高三一·五、口 径二一·五厘米 腹部堆饰两条凸起的绳纹,下刻连弧纹。 102
一○四 陶盘(良渚文化) 江苏常州出土,高八·五、口径一八·五厘米 良渚文化最早被认为是南方杭州湾地区的龙山文化,同样以黑陶为有特色;但因此种黑陶有其自身特点,故提出良渚文化的命名。 103
一○五 彩陶罐、彩陶碗(红山文化) 内蒙赤峰出土,罐高三七厘米 红山文化是北方的原始文化,约相当于仰韶文化的中晚期,具有当地文化的特征。 104
一○六 三足印纹陶(新石器时代早期) 甘肃秦安出土。在新石器时代,陶器工艺中除了彩陶、黑陶外,还有一种几何印纹陶。彩陶繁荣在黄河中上游,黑陶兴起于东海之滨,而几何印纹陶则发展在东南地区。 105
(三)牙骨雕、纺织及其他工艺 106
一○七 镂孔象牙梳(大汶口文化) 山东泰安出土,长一六·七厘米 106
一○八 鸟形象牙雕、双凤朝阳象牙雕(河姆渡文化) 浙江余姚出土 107
一○九 骨珠(仰韶文化) 陕西临潼出土 108
一一○ 骨针(原始社会)上:北京房山出土。山顶洞人用,距今一八○○○年。下:陕西西安出土。 109
一一一 石纺轮、陶纺轮(原始社会) 山东邹县出土 110
一一二 布纹(原始社会) 陕西临潼出土 111
一一三 席纹(原始社会) 陕西临潼出土 111
一一四 木胎漆碗(河姆渡文化) 浙江余姚出土,高五·七、口径一○·六×九·二厘米 此是现知最早的一件木胎漆器。 112
二 商周的工艺美术 115
(一)青铜工艺 115
一一五 杜岭方鼎(商代) 115
一一六 兽面纹鼎(商代) 湖北黄陂出土,高四八厘米 锥足,线条兽面纹,尚系早期风格。 116
一一七 「父巳」鼎(商代) 河南安阳出土,高二一·七厘米 117
一一八 司母戊大方鼎(商代) 河南安阳出土,高一三三、长一一○、宽七八厘米,重八七五公斤 这是我国目前所见最大的铜鼎,在世界上也仅见。长方形,立耳,柱足,饰饕餮纹,内壁有「司母戊」三字,耳足分件铸成。为商代后期王室的祭器。 118
一一九 人面方鼎(商代) 湖南宁乡出土,高三八·七、宽三一·五厘米 内有「大禾」二字,故又称大禾鼎。 119
一二○ 矍鼎(商代)鼎腹较浅,口缘饰蝉纹,三足为鸟形。 120
一二一 「○」鼎(西周) 陕西眉县出土,高七五·六、口径五六·一厘米 121
一二二 尹丞鼎(西周) 陕西岐山出土,高二一·六、口径一七·七厘米 122
一二三 勾连纹铜鼎(西周) 陕西长安出土,高八五厘米 123
一二四 蝉纹铜鼎(西周) 陕西乾县出土,高二○·九厘米 124
一二五 滕侯方鼎(西周) 山东滕县出土,高二七、长二二·五厘米 125
一二六 蟠虺纹鼎(西周) 安徽肥西出土,高一七·八、口径二○厘米 此鼎有盖,已属西周晚期风格。 126
一二七 兽面纹铜方鼎(西周) 河南洛阳出土,高三六·一、口径二八×二一·五厘米 127
一二八 大盂鼎(西周)传清道光时陕西眉县出土,高一○一·九厘米,重一五三·五公斤 此鼎铭文记载周康王赐给贵族盂一千七百多名奴隶和物品。 128
一二九 大克鼎(西周) 清光绪年间陕西扶风出土,高九三厘米、重约二○一公斤 此是在西周时期仅次于大盂鼎的又一重器,属于西周晚期,已具西周的时代特色。铭文记述贵族克受周王策命并赏赐大量土地和奴隶。 129
一三○ 曾中?父鼎(西周) 湖北京山出土。高二八·五、口径三三·七厘米 西周晚期,鼎腹变浅,足呈马蹄形 130
一三一 重环纹铜鬲(西周) 湖北京山出土,高二○·八、口径二五·五厘米 鬲是空足,也称款足,便于加热炊煮。 131
一三二 「伯矩」鬲(西周) 北京房山出土,高三三厘米 132
一三三 刖刑奴守门铜鬲(西周) 陕西扶风出土,高一七·七厘米 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鬲,上部为器身,下部为鬲炉,有门两扇,一扇门外铸受刖刑的奴隶守门,反映奴隶的悲惨生活。 133
一三四 铜鬲(商代) 内蒙克什克腾旗出土,高五二·七厘米 鬲是炊器,类似现今的蒸锅,可以上蒸下煮。 134
一三五 三联鬲(商代) 河南安阳出土,高六八厘米 此器用三个鬲同放在一器上,是一件特殊的青铜珍品。 135
一三六 利簋(西周) 陕西临潼出土,高二八厘米 簋亦作?,用以盛黍稷的,等于现在的碗。此是现在发现的西周时期最早的簋,又称武王伐商簋;内底有「越鼎,克昏,夙有商」字铭,记周克商营建洛邑的事。 136
一三七 史?簋(西周) 陕西岐山出土,高一六·八、口径二二·三、底径一九厘米 137
一三八 乳丁簋(西周) 安徽屯溪出土,高一六·五厘米 138
一三九 回纹簋(西周) 安徽屯溪出土 139
一四○ 双耳簋(西周) 陕西宝鸡出土,高二二·八、口径二○·三厘米 此器式样新颖,底座升高,两耳长垂。 140
一四一 四耳簋(西周) 陕西宝鸡出土,高二三·八、口径二六·八厘米 此器加饰方形四耳。 141
一四二 窃曲纹铜簋(西周) 安徽肥西出土,高六·五、口径八、底径六·二厘米 此器方圆形,四环耳,盖的四角呈乳状突起。 142
一四三 虎簋(西周) 上海博物馆藏,高三四·七厘米 全器饰环带纹,是西周时期的典型风格。 143
一四四 师寰簋(西周) 此器饰瓦纹,也是西周时期流行的一种装饰格式。 144
一四五 ?乎簋(西周) 湖北京山出土,高二四·三、口径二○·五厘米 全器装饰瓦纹。 145
一四六 铸子叔黑颐铜簋(西周) 清光绪时山东桓台出土,高一七·一、口径二三·三×二七厘米 簋是食器,用以盛黍稷稻粱的。始于西周后期。 146
一四七 伯鲜铜盨(西周) 传陕西宝鸡出土,高一八·二厘米 盨是食器,用以盛黍稷稻粱的。 147
一四八 永盂(西周) 陕西蓝田出土,高四六厘米 盂是盛水或盛饭的器皿 148
一四九 匽侯盂(西周) 辽宁喀左出土,高二四、口径三三·九厘米 149
一五○ 曾中?父豆(西周) 湖北京山出土,高二○·九、口径二五·五厘米 豆是食器,盛肉酱及调味品的。 150
一五一 长流铜爵(二里头文化) 河南偃师出土,高二二厘米 爵是饮酒和温酒器。早期平底,晚期圆底,此与制作技术发展有关。此器素面,束腰,平底,流和尾都较长,造型秀美轻巧,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酒器。二里头文化,相当于夏代文化。 151
一五二 铜爵(二里头文化) 河南偃师出土,高一二厘米 152
一五三 亚其爵(商代) 153
一五四 冏纹斝(商代) 湖北黄陂出土,高三○·一厘米 斝是温酒器,多流行于商代,西周少见。 154
一五五 徙斝(商代) 河南温县出土,高三七·三、口径一九·六厘米 腹部饰三个直立展翅的鸮鸟。 155
一五六 饕餮纹斝(商代) 湖北黄陂出土,高三○·一厘米 156
一五七 鸟柱斝(西周) 陕西岐山出土,高四一厘米 157
一五八 史速角(西周) 陕西岐山出土,高二一·五厘米 角是温器和饮酒器,原系兽角制成,故名《礼记》:「卑者举角。」系地位低的人使用。 158
一五九 饕餮纹觚(商代) 河南辉县出土 觚是饮酒器。商代早期粗而矮,晚期细而高。此器造型优美,似喇叭花形,分三段装饰,富于节奏感。 159
一六○ 三角垂纹铜壶(商代) 陕西绥德出土,高三一·五厘米 壶为盛酒器。 160
一六一 几父铜壶(西周) 陕西扶风出土,高六○厘米 161
一六二 「曾中?父」铜方壶(西周) 湖北京山出土,高六六·七、口径二三·一厘米 此壶盖顶采用莲瓣形作装饰,已表现出此时的设计新意。西周晚期作品。 162
一六三 飞鸟盖双耳壶(西周) 江苏丹徒出土,高四九厘米,重一四·四公斤 163
一六四 父庚觯(西周)觯是饮酒器。《礼记》:「尊者举觯。」为尊者所使用;有谓是专用酬客的。此器饰对鸟纹;形态优美。 164
一六五 戈卣(商代) 湖南宁乡出土,高三九厘米 卣是盛酒器。「?鬯一卣」,?鬯是祭祀用的一种香酒,可知卣是盛香酒的。卣一般有提梁,造型复杂优美。商代多为椭圆形,西周则为圆形。 165
一六六 饕餮纹卣(商代) 河南郑州出土,高五○、口径一二厘米、重一○·四公斤 166
一六七 兽面纹卣(商代) 湖北黄陂出土,高三一厘米 167
一六八 古父巳卣(商代) 上海博物馆藏,高三三·二厘米 168
一六九 虎食人铜卣(商代) 传湖南出土,高三六·六厘米 此是一件著名的作品,表现一兽前足抱一人,面目狰狞,露齿鼓眼,欲吃人状。 169
一七○ 保卣(西周) 上海博物馆藏 传河南洛阳出土,高二六厘米 170
一七一 兽耳提梁卣(西周) 甘肃灵台出土,高三二·二厘米 171
一七二 伯格卣(西周) 陕西宝鸡出土,高二七·五、口径一○·七×八·五厘米 172
一七三 交凤提梁卣(西周) 安徽屯溪出土,高二三·五厘米 173
一七四 「?伯」卣(西周) 甘肃灵台出土,高三二·二厘米 174
一七五 「女?」铜方罍(商代) 河南洛阳出土,高五一、口径一三·二、宽一二·八厘米 罍为盛酒器,此罍腹下有螭首纽,两侧为螭首衔环。盖及口内有「女?」铭文,当系作者名字。 175
一七六 三羊铜罍(商代) 江苏江宁出土,高二八·七厘米 176
一七七 四羊百乳雷纹铜罍(商代) 上海博物馆藏,高三八·八厘米 177
一七八 考母罍(西周) 河南洛阳出土,高二一·五、口径一二·九厘米 178
一七九 仲义父?(西周) 盛酒或盛水的器皿,盛行于西周晚期。 179
一八○ 铜牛觥(商代) 陕西羊县出土 觥是盛酒或饮酒器。《诗经》:「我姑酌彼兕觥。」即指此;又称兕觥,多仿动物形。 180
一八一 ?父乙觥 (商代) 181
一八二 「日已」觥(西周) 陕西扶风出土,高三二厘米 182
一八三 铜盉(商代) 湖北黄陂出土,高三四·六厘米 盉是温酒和调酒的器皿。款足便于温酒;调酒则为减低酒的浓度。商代铜盉的流,多立在顶上。 183
一八四 人面龙身盉(商代) 传河南安阳出土,高一八·一厘米,重二·七八公斤 此物现藏美国弗利亚美术馆。 184
一八五 「卫」盉(西周) 陕西岐山出土,高二九厘米 185
一八六 铜盉(西周) 广东信宜出土 186
一八七 重环纹铜盉(西周) 安徽肥西出土,高一九·二、口径一五·六厘米 束腰款足,筒柄短流。 187
一八八 龙虎尊(商代) 安徽阜南出土,高五○·五厘米 尊为盛酒器,以备酌酒用的。 188
一八九 饕餮纹铜尊(商代) 安徽阜南出土 189
一九○ 牛首尊(商代) 河南郑州出土,高三○·五、口径二八厘米,重七·一公斤 190
一九一 四羊尊(商代) 湖南宁乡出土,高五八·三、宽四六·一厘米 此尊方形,器体由四羊组成。 191
一九二 「何」尊(西周) 陕西宝鸡出土,高三八·八厘米 此器铭文记述周成王建成周都城时,在祭典上对宗室所作的诰辞。 192
一九三 ?季尊(西周) 陕西宝鸡出土,高二二、口径一九·一×一九·五厘米 此尊微呈方形,四足,有把手。 193
一九四 铜象尊(商代) 湖南醴陵出土,高二二·八、长二六·五厘米 在尊的种类中,有一类造型是模拟鸟兽形的,称为鸟兽尊,有鸟、象、虎、牛、羊、猪等。此类尊是用于祭祀时洒酒于地的器皿。 194
一九五 铜牛尊(西周) 陕西岐山出土,高二四、长三八厘米 195
一九六 铜豕尊(商代) 湖南湘潭出土 196
一九七 鸮卣(商代) 湖南长沙出土,高二四·二、口径一五·七×一二·二厘米 此器称为卣,但因采用象生的造型手法,故一并列于此。 197
一九八 鸮卣(商代) 河南安阳出土,高四五·九厘米 198
一九九 偶方彝(商代) 河南安阳出土,高六○厘米 此器模仿建筑形式,造型特殊。 199
二○○ 鸳鸯形铜尊(西周) 江苏丹徒出土,高二二·二、口径一八·三厘米,重三·○五公斤 200
二○一 铜三足鸟(西周) 陕西宝鸡出土,长二一·四厘米 201
二○二 「?」匜(西周) 陕西岐山出土,高二○·五厘米 《左传》:「奉匜沃盥。」说明匜也是浇水的用具。 202
二○三 虢季子白盘(西周) 陕西宝鸡出土,高三九·五、长一三○·二厘米 盘是一种水器,用匜浇水,以盘承接;也有作为沐浴用的。此盘是现今所见最大的铜盘,也是西周时期的重器。有铭文一百一十字,记述虢季子白因有功绩而受到周王的赏赐。 203
二○四 兽面纹铜俎(商代) 辽宁义县出土,高一四·三、长三三·六、宽七·七厘米 俎是切肉的案子。 204
二○五 夔纹铜禁(西周) 陕西宝鸡出土,高二三、长一二六、宽四六·六厘米 禁是放置酒器的铜台。 205
二○六 透雕人面纹铜钺(商代) 山东益都出土,长三二·五、宽三四·五厘米 钺是兵器。此铭在人面纹的两耳下有「亚醜」族徽铭记。 206
二○七 透雕人面纹铜钺(商代) 山东益都出土,长三一·七、宽三五·七厘米 207
二○八 透空铜钺(西周) 河南洛阳出土,长一五、宽一○·五厘米 两侧透雕一走兽。 208
二○九 四虎镈(西周) 上海博物馆藏,高四二厘米 镈是一种乐器。 209
(二)陶瓷工艺 210
二一○ 灰陶绳纹鬲(商代) 辽宁建平出土,高三八·五、口径三一·七厘米 造型与铜鬲相似。 210
二一一 黄釉瓷尊(商代) 河南郑州出土,高二七、口径二七厘米 211
二一二 青釉弦纹尊(商代) 上海博物馆藏,高一八厘米 212
二一三 印纹硬陶杯(商代) 福建闽侯出土,高一○·五、口径一一·二厘米 杯体刻回纹,兽形柄,底作托盘式。 213
二一四 白陶壶(商代) 故宫博物院藏,高二一·八、口径九厘米 白陶是商代一种精致的陶器,使用高岭土制成,装饰仿青铜器。 214
二一五 白陶罍(商代) 河南安阳出土,高三三·二厘米 215
二一六 青釉瓷钵(西周) 江苏丹徒出土,口径一一厘米 216
二一七 青釉瓷罍(西周) 江南洛阳出土,高二七·五、口径一五厘米 肩有二鼻二纽,对称排列;纽作绳索状。 217
二一八 席纹瓷罐(西周) 浙江江山出土,高一三、口径一二·七厘米 218
(三)玉石工艺 219
二一九 玉饰、绿松石管(二里头文化) 河南偃师出土 219
二二○ 玉簋(商代) 河南安阳出土,高一二·五厘米 器体刻饰回纹,有扉棱四条。 220
二二一 玉梳(商代) 河南安阳出土,左高一○·四、右高七·一厘米 左梳上端饰双鹦鹉,右梳刻兽面纹。 221
二二二 玉鹦鹉色盘(商代) 河南安阳出土,长一一·八厘米 玉石一面灰白色,一面墨绿色,盘内有朱砂痕迹,当系调色用。 222
二二三 玉刀尾鹦鹉(商代) 河南安阳出土,长九·八厘米 223
二二四 玉鸮、玉鹦鹉(商代) 河南安阳出土,右高六、中高九·三、左高七·七厘米 224
二二五 玉曲颈鹤(商代) 河南安阳出土,左高一二、右高九·八厘米 225
二二六 玉长尾虎(商代) 河南安阳出土,长一八·一厘米 226
二二七 玉虎(商代) 河南安阳出土,上长九、下长一四厘米 227
二二八 玉熊(商代) 河南安阳出土 高四厘米 228
二二九 玉马(商代) 河南安阳出土 长六·三厘米 229
二三○ 高冠侧身玉人(商代) 河南安阳出土,高九·二厘米 玉人头戴高冠,手臂曲于胸前,腿膝上耸作跪坐状。 230
二三一 玉蟠龙(商代) 河南安阳出土,左径五·五、右径七·五厘米 231
二三二 青玉珮、松石蛙、青玉玦(商代) 天津博物馆藏,左长六·九、中长三·九、右径四·六厘米 232
二三三 玉鹿(西周) 陕西宝鸡出土 233
二三四 玉人(西周) 甘肃灵台出土 234
二三五 虎纹石罄(商代) 河南安阳出土,长八三、宽二四、厚二厘米 235
二三六 石鸭(商代) 河南安阳出土 此件运用巧色,十分精美。 236
(四)其他工艺 237
二三七 象牙杯(商代) 河南安阳出土,高三○·五厘米 象牙杯呈筒状,旁有把手;杯身镶嵌绿松石的兽面纹和夔纹等,制作精美。 237
二三八 辫绣印痕(西周) 陕西宝鸡出土,长五、宽三·五厘米 238
二三九 彩格?(西周) 新疆哈密出土,残长二一、宽一六·五厘米 用红、蓝、白三色织成彩格。 239
二四○ 漆器残片(商代) 河北藁城出土 240
三 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 241
(一)青铜工艺 243
二四一 「蔡侯缚」铜?(春秋) 安徽寿县出土,高六九·七、口径六一·八厘米 此是炊器,盖顶有六柱蟠螭纹环,足为马蹄形。 243
二四二 令尹子庚鼎(春秋) 河南淅川出土,高六一·五、口径七八·五厘米 244
二四三 蝉纹鼎(春秋) 安徽六安出土,高二六·八厘米 245
二四四 匜鼎(春秋) 山西侯马出土,高六·五厘米 此是晋国器。鼎作匜形,兽形流。 246
二四五 兽形鼎(春秋) 江西贵溪出土,高一四·五厘米 247
二四六 中山王鼎(战国) 河北平山出土,高五一厘米 此鼎为中山国器。造型简洁,盖有三环耳,铜体铁足,反映冶金工艺新水平。 248
二四七 ?(战国) 湖北随县出土,高三五·五厘米 此为曾国器。两耳外张,矮足,平底,是典型楚式。 249
二四八 匜鼎(战国) 湖北随县出土,高四○、口径四九·七厘米,重一三·二公斤 250
二四九 陈侯午敦(战国) 传陕西宝鸡出土,高二六·七厘米 敦是春秋战国时期新创的铜器形式,盖和体均为半圆形,合为球形,再加上盖纽和器足均作成环形,则是一个以圆为主体的统一体,造型优美。敦是食器,盛黍稷稻粱用。 251
二五○ 蝠纹敦(战国) 传陕西宝鸡出土,高二六厘米 252
二五一 狩猎纹铜豆(战国) 铜豆在商代少见,西周多无盖;春秋战国铜豆把细长,便于握持;器体和盖往往构成球形,十分优美;盖可仰置当盘使用。 253
二五二 错金夔纹铜豆(战国) 山西长治出土,高一九,口径一七厘米 254
二五三 方铜豆(战国) 河南固始出土 255
二五四 莲鹤方壶(春秋) 河南新郑出土(共一对,一在故宫博物院,一在河南省博物馆),高一二二、宽五四厘米 壶体两旁为镂空的龙形双耳,足为双伏兽;盖为两层盛开的莲瓣,花中立一鹤,似引颈长鸣,展翅欲飞;此种意匠,反映春秋变革时期工艺美术新的艺术风貌 256
二五五 联座双壶(战国) 湖北随县出土 盘口,颈部有立塑兽耳,形态生动。 257
二五六 龙凤纹兽耳壶(战国) 河北邢台出土,高五一·五厘米 器盖与器座有镂孔花纹,此亦当时流行样式。 258
二五七 立鸟镶嵌几何纹壶(战国) 江苏涟水出土,高七四厘米 此器以鸟为主题,盖纽为立鸟,两侧有双鸟,器座以展翅三鸟组成。 259
二五八 中山王方壶(战国) 河北平山出土,高六二厘米 260
二五九 宴乐渔猎攻战纹壶(战国)四川成都出土,高三九·九厘米 261
二六○ 宴乐渔猎攻战纹壶(战国) 装饰花纹展开图,此为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一件,高三一厘米。 262
二六一 镶嵌龙纹扁壶(战国) 河南辉县出土,高五二·八厘米 壶体布满镶嵌龙纹,作散点排列。 263
二六二 金银错嵌宝石铜壶(战国)陕西宝鸡出土,高一九·三厘米 264
二六三 提梁铜壶(战国) 湖北出土 265
二六四 鹰首提梁壶(战国) 山东诸城出土,高四七·五厘米 此壶造型别致优美,壶盖象鹰首,有活环与壶体相连,盖可开启而不脱落;壶体满饰弦纹,简朴大方。 266
二六五 双耳三足铜壶(战国) 河南固始出土 267
二六六 金银错梅花套饰铜壶(战国) 江苏盱眙出土,高二四、口径一二·八、腹径二二·二厘米 此是一件十分精美的作品,作工精巧;壶体有金银错花纹,肩部用镂空梅花纹套饰,四环耳。 268
二六七 扁铜壶、圆铜壶(战国) 河北平山出土 铜壶一扁一圆;一盛青翠色酒,一盛黛绿色酒;用不同造型以区别盛装的不同酒质。 269
二六八 银错变形龙纹铜尊(战国) 湖北江陵出土,高一七、口径二四·五厘米 270
二六九 八环铜尊(战国) 湖南长沙采集,高二○、口径一三·三、底径九·四厘米 271
二七○ 嵌赤铜兽纹罍(春秋) 河南固始出土,高四二·五、腹径五七厘米 272
二七一 蟠螭纹铜罍(战国) 湖南湘乡出土,高二八·五、口径一九、底径一七·八厘米 肩饰四个圆涡纹。 273
二七二 龟鱼蟠螭纹铜盘(春秋) 故宫博物院藏,高二○、长七二、宽四三厘米 274
二七三 「吴王夫差」鉴(春秋) 河南辉县出土,口径七六·五厘米 春秋战国时期铜鉴十分流行,形体较大,除生活使用外,也有作为陪嫁品。 275
二七四 蟠虺纹铜鉴(战国) 湖南湘乡出土,高一三·八、口径三三·一厘米 腹饰两带繁缛的蟠虺纹,上有密集的镶嵌物,现已脱落。 276
二七五 牺背立人盘(战国) 山西长治出土,高一四·五厘米 此是韩国器。牺背上站立一人手握铜盘柱,盘能转动。 277
二七六 双兽三轮盘(战国) 江苏武进出土,高一五·八厘米 278
二七七 铜炉、铜盘(战国) 湖北随县出土,高二一·三、口径三九·四,重八·四公斤 煎烤食物的炊器。上烤食物,下置木炭,有椭圆漏灰孔。 279
二七八 炭盆(战国) 湖北随县出土,簸箕高五厘米,漏铲长二二·四厘米 盘内有簸箕、漏铲等物。 280
二七九 跽坐人形漆绘灯(战国) 河南三门同峡出土,高四八·九厘米 281
二八○ 十五连盏铜灯(战国) 河北平山出土,高八四·五厘米 此灯制作精巧,灯架为树形,上有猴、鸟、龙等动物,形态生动;双兽镂空座,有两人站立作喂猴状。 282
二八一 山字纹铜镜(战国) 战国铜镜十分发达,其形式多为圆形,卷边,川字纽,镜体平薄,纹饰常见有山字纹、双菱纹、蟠螭纹等,多用地纹装饰。 283
二八二 铜镜(战国) 山东临淄出土 此镜有三个活环,可挂用。 284
二八三 猿形银带钩(战国) 山东曲阜出土,长一六·七厘米 战国时期由于中原和北方游牧民族交往频繁,服饰也受影响,带钩甚为流行,式样丰富多采;带钩是用于胡服的一种衣饰用品。 285
二八四 金银错松石带钩(战国) 天津文物管理处藏 此钩甚华美,装饰金银错并镶嵌松石。 286
二八五 铜温酒器(战国) 湖北随县出土,高六一·五厘米 此器由方壶和方鉴套合组成,方壶有盖,方鉴的盖刚好套住壶口;壶底和鉴用三个栓钉套接。此器既可温酒,也可冰酒。 287
二八六 铜禁(春秋)河南浙川出土,长一○七、宽四七厘米 288
二八七 铜尊、铜盘(战国) 湖北随县出土,尊高三三·一、盘高二四、通高四○·四厘米 此件采用失蜡法。上:铜尊、铜盘组合;下:铜尊、铜盘分开。 289
二八八 四鹿四龙四凤铜方案(战国) 河北平山出土,高三七·四、长宽四八厘米 此器用四只梅花鹿作为承托,上为圆盘;圆盘上有四龙四凤,绕成半球形;龙项斗拱,上再托方案,为一器座。此器制作精美,是一件优秀的青铜珍品,也是我国较早的家具之一。 290
二八九 金银错龙首辕头(战国) 河南淮阳出土,长二二·五、宽一二·二厘米 291
二九○ 金错虎吞鹿铜座(战国) 河北平山出土 此虎作奔走状,口含小鹿;虎尾卷曲,刻划紧张而用力的动态;背有二插,应是一种器座。 292
二九一 伎乐铜屋(战国)浙江绍兴出土,高一七、宽一三、深一一·五厘米 293
二九二 越王勾践铜剑(春秋) 湖北江陵出土,长五五·七厘米 294
二九三 「?篱」铜编钟(春秋) 河南信阳出土,最大高三○·二、最小高一二·九厘米 编钟一组共十三件,大小排列有序,钟体饰蟠螭纹。 295
二九四 玉石编罄(战国) 湖北随县出土,架高一○九、长二一五厘米 罄为玉石、青石制成,共三二件;罄架为长颈神异动物。 296
二九五 铜錞于(春秋) 江苏镇江出土,高四三厘米 此系一种乐器。上刻人面纹,并用三层螺旋纹装饰。 297
(二)漆器工艺 298
二九六 漆盘残片(春秋) 山东临淄出土,径一九厘米 298
二九七 漆卮(战国) 四川青川出土,高一一·五、口径一二·五厘米 底有「成亭」戳记。战国漆器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品种多样,制作精美,主要生产在南方的楚国和四川成都地区。 299
二九八 漆扁壶(战国) 四川青川出土,高二七·五、腹径三○厘米 此壶为薄木胎,黑地朱绘对舞凤鸟。 300
二九九 鸱鸮漆壶(战国) 四川青川出土,高三二·二、腹径二二厘米 壶为鸱鸮形,即猫头鹰,用两块整木挖剔粘合而成。 301
三○○ 鸳鸯形漆壶(战国) 湖北随县出土,高一六·三厘米 壶体黑地朱绘击鼓、敲钟、舞蹈等装饰花纹。 302
三○一 彩绘漆奁(战国) 传湖南长沙出土,高一七·四厘米 303
三○二 漆豆(战国) 湖北随县出土,高二四·八、口径二○·八×一八厘米 304
三○三 漆几(战国) 河南信阳出土,高四八、长六○厘米 此是楚国漆品。 305
三○四 漆几(战国) 湖北随县出土,高五一·七、长六○·二、宽二一·六厘米 复制品。 306
三○五 漆案(战国) 湖北随县出土,高四四·七、长一三八·六、宽五七·七厘米 复制品。 307
三○六 彩绘动物漆座屏(战国) 湖北江陵出土,高一五、长五一·八厘米 此屏雕饰蛙、蛇、鹿、凤、雀等大小动物五十一只,相互嬉戏角斗,形态生动;用黑、朱、黄、绿等色漆绘。 308
三○七 漆床(战国) 河南信阳出土,高六一、长二一八、宽一三九厘米 309
三○八 漆双凤鼓(战国) 湖北江陵出土,高一○四·二、宽一五·九厘米 双凤相背为鼓架,脚踏卧虎为座。复制品。 310
三○九 皮胎漆盾(战国) 湖南长沙出土,长六二·五厘米 黑地,用红、黄漆绘龙凤纹。 311
三一○ 彩漆透雕花板(战国) 湖南长沙出土,长一八○、宽四五厘米 此是棺底垫尸的「?床」。 312
三一一 彩漆棺板(战国) 河南信阳出土,残长一九四、宽三六·五厘米 313
三一二 舞人动物纹锦(战国) 湖北江陵出土,幅宽五○·五厘米 此时织锦已能制出较复杂的花纹。此锦用锯齿纹分割装饰面,舞人、龙、凤、麒麟点缀其间,制作精细。 314
(三)染织工艺 314
三一三 双菱纹锦(战国) 湖北江陵出土 315
三一四 凤鸟条纹锦(战国) 湖北江陵出土 此系经线提花。 316
三一五 菱格几何纹绦(战国) 湖北江陵出土,宽六·一厘米 317
三一六 狞猎纹绦(战国) 湖北江陵出土,宽六·八厘米 318
三一七 龙凤纹绦(战国) 湖北江陵出土,宽五·七厘米 318
三一八 龙凤虎纹绣(战国) 湖北江陵出土 纹样穿插流利,形象生动,绣制精美。 319
三一九 蟠龙飞凤纹绣(战国) 湖北江陵出土 320
三二○ 凤鸟花卉纹绣(战国) 湖北江陵出土,长四九、宽二二·五厘米 321
三二一 凤鸟花卉纹绣(战国) 湖北江陵出土 凤鸟作正面排列,尾羽如花。 322
三二二 双龙一凤纹绣(战国) 湖北江陵出土 双龙一凤作交接组合,整个装饰面呈棋格散点排列。 323
三二三 凤鸟纹绣(战国) 湖北江陵出土 324
三二四 对龙对凤纹绣(战国) 湖北江陵出土 以花草为几何骨架,龙凤两两相对,飞舞其间。 325
三二五 对龙对凤纹绣黄绢绵袍(战国) 湖北江陵出土,长一六九、通袖一八二厘米 326
三二六 ?衣(战国) 湖北江陵出土此系生者为死人所送衣服,尺寸甚小,并非实用;出土时挂有?衣的竹牌,故名。 327
三二七 花鸟纹绣镜衣(战国) 湖北江陵出土 盛放铜镜用。 328
(四)玉石工艺 329
三二八 青玉璜(春秋) 河南光山出土,宽一一厘米 329
三二九 黄玉玦(春秋) 河南光山出土,外径五·三厘米 330
三三○ 黄玉兽面饰(春秋) 河南光山出土,上长六、下长六·九厘米 331
三三一 黄玉人首及人首蛇身饰(春秋) 河南光山出土,人首高三·八,人首蛇身径三·八厘米 332
三三二 猛虎食人玉珮(战国) 历史博物馆藏 333
三三三 青玉镂空龙凤珮(战国) 安徽长丰出土,宽一五·四厘米 334
三三四 青玉镂空龙形珮(战国) 安徽长丰出土 335
三三五 玉珮挂饰(战国) 湖北随县出土 白玉雕,用三个活环相连,共一六节,可以折卷。 336
三三六 彩绘石罄(战国) 湖北江陵出土 337
三三七 蟠螭纹石板(战国) 河北平山出土,长四五、宽四○厘米 此是镶嵌在棺椁上的饰件,浮雕蟠螭纹。 338
三三八 陶壶(战国) 河北易县出土,高八二·四厘米 339
(五) 陶瓷工艺 339
三三九 青釉瓷缸(春秋) 江苏吴县出土,高二五·九厘米 340
三四○ 印纹硬陶罐(春秋) 341
三四一 瓦当(战国) 上:兽面纹;下:一树双马纹 战国时期的瓦当,一般为半圆形。 342
(六)其他工艺 343
三四二 金盏、金匙(战国) 湖北随县出土,盏高一○·七厘米 此为目前所见最早的金制器皿。 343
三四三 金杯(战国) 湖北随县出土,高一一·一、口径八厘米 344
三四四 金饰(战国) 新疆乌鲁木齐出土 上:虎纹圆金饰,径五·五厘米 下:对虎纹长条金饰,长二六·三厘米 345
三四五 牙雕云龙纹牌(战国) 山东曲阜出土,长一五·八厘米 此牌系金座。 346
三四六 琉璃珠(战国) 山东曲阜出土,最大径二·五、最小径一·五厘米 347
三四七 竹编扇(战国) 湖北江陵出土 348
四 秦汉的工艺美术 349
(一)青铜工艺 351
三四八 带盖铜鼎(秦代) 陕西咸阳出土,高一九·三厘米秦代由于历时较短,铜器还未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大体和其他国家近同,略呈素朴简练的特色 351
三四九 兽纽盖铜鼎(西汉) 河北满城出土,高一七·八、口径一七·二厘米汉代铜器向实用方面发展,注重使用功能;一般为洗练大方,也有装饰华美的。 352
三五○ 中山内府铜镬(西汉) 河北满城出土,高二二·五、口径四一厘米 353
三五一 铜罍(西汉) 河北满城出土,高三五·四、口径一六·一厘米 354
三五二 鎏金鸟兽纹铜樽(西汉) 山西右玉出土,高二五、口径二三厘米 鎏金,是将金片加入水银使熔为液体,然后蘸盐、矾等物涂在铜器上,经温烤摩擦使水银蒸发,而金则固镀在器体上。此樽为奁形,有生动的浮雕鸟兽纹;系温酒器。 355
三五三 乘舆斛(东汉) 故宫博物院藏,通高四一、奁高三三、盘径五七·五厘米 此器通体鎏金;熊足,嵌有宝石,已脱落。 356
三五四 鎏金银错铜尊(东汉) 甘肃武威出土 357
三五五 鎏金环耳铜杯(西汉) 河北满城出土,高五·九、口径一七·八×一○·四厘米 358
三五六 鎏金铜鍪(西汉) 贵州赫章出土,高一一厘米 359
三五七 铜雀灯(西汉) 河北满城出土,高三○、盘径一九厘米 汉代铜灯的制作十分发达,形象优美。有鸟、兽、人等各种形象的灯;符合科学原理,如能调节光照面,防止烟尘污染等。 360
三五八 朱雀铜支灯(西汉) 广东广州出土,高二六·三五厘米 361
三五九 铜牛灯(西汉) 湖南长沙出土,高五○厘米 此灯仿牛形,两角向上形成虹管,有罩可吸油烟,灯盘可转动。 362
三六○ 银错铜牛灯(东汉) 江苏邗江出土,高四六厘米 牛背上立圆筒形灯罩及灯盘,罩壁有菱形镂孔,可开合。 363
三六一 铜羊灯(西汉) 河北满城出土,高一八·六、长二三厘米 此灯作跪羊形,背为活动盖,翻置羊头顶即为灯盏,复原则为羊形,成为装饰品。 364
三六二 龙形铜支灯(西汉) 广东广州出土,高三三·五厘米 龙嘴食蛙,足踏双蛇,每蛇各缠一蛙,设计奇特,具有地方特色。 365
三六三 兽首铜支灯(西汉) 广东广州出土,长一一五·一厘米 支灯上有三个烛插。 366
三六四 长信宫灯(西汉) 河北满城出土,通高四八、人高四四·五厘米 这是著名的长信宫灯,灯体由一仕女手持灯盏,灯罩转动,右手衣袖作成虹管以吸油烟,设计巧妙。 367
三六五 当户灯(西汉) 河北满城出土,高一二、盘径八·四厘米 此灯塑一跪人手举灯盏。 368
三六六 金错铜博山炉(西汉) 河北满城出土、高二六厘米 此为著名的精巧铜器,遍体金错云气纹,炉座镂空,制作优美,用以燃烧香料。汉代流行用香薰房屋衣被的习俗,薰炉的炉盖多制成博山形,通称博山炉。 369
三六七 铜博山炉(西汉) 河北满城出土,高三三、盘径二一·二厘米 370
三六八 鎏金铜炉(西汉) 江苏铜山出土,高二二厘米 371
三六九 鎏金银竹节铜炉(西汉) 陕西兴平出土,高五八厘米 此炉形式特别,炉柄竹节形,共五节;顶端塑三条蟠龙,承托炉体,盖为博山形,座有蟠龙,竹节被衔在龙口中。 372
三七○ 鼎形铜薰炉(西汉) 河北满城出土,高二八·五、口径二六、盘径三○厘米 373
三七一 提链铜炉(秦) 陕西咸阳出土,高八·三、长二七·四、宽二六·八厘米 此类铜炉系燃炭取暖用。炉沿平折,马蹄开形足,有双链。 374
三七二 提链高足铜炉(西汉) 陕西兴平出土,高三七·四、口径二三·一厘米 炉体有条状镂孔,便于通风燃炭。 375
三七三 四神铜炉(西汉) 山西浑源出土,高九·八、口径一三·六、把长一二·四厘米 376
三七四 长乐宫钟(西汉) 河北满城出土,高四五厘米 汉代称壶为钟,是一种量器。此壶鎏金菱格纹,格中饰珐琅,被人们引作古代景泰蓝作法的一例。 377
三七五 金银错鸟篆铜钟(西汉) 河北满城出土,高四四·二、口径一五·五厘米 此器用金银错鸟篆装饰,鸟篆是古代的一种美术字。 378
三七六 中山内府铜钟(西汉) 河北满城出土,高四五·三、口径一八厘米 此器造型简洁,是汉代铜壶的典型式样。 379
三七七 链盖铜壶(东汉) 云南呈贡出土 380
三七八 鱼形铜扁壶(西汉) 381
三七九 鸟兽形铜壶(东汉) 江苏徐州出土,高一四厘米 382
三八○ 长链铜壶(西汉) 河北满城出土,高三○·六、口径九·三厘米 383
三八一 龙凤夔纹铜镜(秦) 陕西省博物馆藏 384
三八二 武士搏兽铜镜(秦) 湖北云梦出土,径一○·四厘米 385
三八三 禽兽四花铜镜(西汉) 河北满城出土,径二五·四厘米 386
三八四 四乳八鸟铜镜(西汉) 吉林榆树出土,径九·七厘米 387
三八五 蟠螭纹铜镜(西汉) 湖南长沙出土,径一九·五厘米 388
三八六 长宜子孙龙虎铜镜(东汉) 389
三八七 人物画象铜镜(东汉) 浙江绍兴出土 390
三八八 彩漆车马铜镜(西汉) 陕西西安出土,径二八厘米 此镜用彩漆装饰,属少见。 391
三八九 翔鹜衔鱼纹铜鼓(西汉) 广西贵县出土,高三六·五、径五六·五厘米 铜鼓是我国古代西南地区流行的一种乐器,也演变为权力的象征。 392
三九○ 金银错狩猎纹铜车饰(西汉)河北定县出土,长二六·五、·径三·六厘米 393
三九一 牛虎铜案(西汉) 云南江川出土 394
三九二 四牛骑士贮贝器(西汉) 云南晋宁出土,高五○厘米 此为滇族铜器。牛、虎、骑士等都刻划生动,制作精美。 395
三九三 铜车马(秦) 陕西临潼出土,高一○四·二、长三二八·四厘米 这是一件精美的制品,采用写实的表现手法;它反映了秦代工艺美术的艺术风格和卓越的工艺水平。 396
三九四 金银错云纹铜犀尊(秦) 陕西兴平出土,高三四·一厘米 397
三九五 铜奔马(东汉) 甘肃武威出土,高三四·五、长四五厘米 这是一件著名的作品。奔马昂首嘶鸣,劲健威武,足踏一飞鸟,构图优美,因又通称马踏飞燕。 398
三九六 铜屋(西汉) 广西合浦出土 杆栏式建筑,一大间,正中有门,前有走廊,并有栏杆,是典型的南方民居。 399
(二)染织工艺 400
三九七 烟色菱纹罗(西汉) 湖南长沙出土,长六一、宽三九厘米 我国早期的丝织花纹多为双菱形。双菱因象漆器耳杯,因又称杯纹。 400
三九八 对象群猴朵花锦(汉代) 新疆洛浦出土,纵六·八、横一二·八厘米 用猴和象等动物作织锦装饰,在汉锦中尚属少见。 401
三九九 「长乐明光」锦(东汉) 新疆楼兰出土,残长四九、宽一○厘米 在汉锦中,除大量采用云气纹外,还流行运用「长乐明光」,「延年益寿」、「登高明望四海」等吉祥语作装饰;此类作法大体是在东汉时期。 402
四○○ 「延年益寿」锦(东汉) 新疆楼兰出土,残长二五·三、宽二二厘米 403
四○一 「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锦(东汉) 新疆楼兰出土,残长三七·五、宽二四·五厘米 404
四○二 「登高明望四海」锦(东汉) 英国不列颠博物馆藏 405
四○三 「望四海贵富寿为国庆」锦(东汉) 新疆楼兰出土,残长三四·四、宽二二·八厘米 406
四○四 「永昌」锦(东汉) 新疆楼兰出土,残长五三·四、宽一五厘米 407
四○五 「广山」锦(东汉) 新疆楼兰出土,残长一五、宽九·五厘米 408
四○六 「韩仁绣文衣右子孙无亟」锦(东汉) 新疆楼兰出土 409
四○七 龙虎瑞兽锦(东汉) 新疆楼兰出土,残长一九、宽一一厘米 410
四○八 茱萸回纹锦(东汉) 新疆楼兰出土,残长七·五、宽一五厘米 411
四○九 鱼纹锦(东汉) 新疆楼兰出土,残长一九·二、宽五·二厘米 412
四一○ 蓝地斑纹锦(东汉) 新疆罗布泊出土,残长一○、宽一四厘米 413
四一一 起毛锦(西汉) 湖南长沙出土 起毛锦又称绒圈锦,这种锦的花纹具有立体的效果,用各种几何形花纹装饰,多达十余种。 414
四一二 绛地印花敷彩纱(西汉) 湖南长沙出土,长四八、宽六二厘米 415
四一三 蓝白印花布(西汉) 新疆和田出土,长四一、宽一二厘米 此是先涂防染剂再入染。 416
四一四 「信期绣」烟色绢(西汉)湖南长沙出土,长五○、宽四九·五厘米( 417
四一五 「信期绣」深褐罗绮(西汉) 湖南长沙出土,长二八、宽八厘米,残片。 418
四一六 「长寿绣」绛红绢(西汉) 湖南长沙出土,长六五、宽四九厘米 419
四一七 「长寿绣」黄绢(西汉) 湖南长沙出土,长七五、宽四○·五厘米 420
四一八 「乘云绣」黄绮(西汉) 湖南长沙出土,长五○、宽四○·五厘米 421
四一九 茱萸纹绣(西汉) 湖南长沙出土 422
四二○ 方棋纹绣(西汉) 湖南长沙出土,长四九、宽三七·五厘米 此件在棕色绢上用深棕色绣带蒂圆点,可能为花朵,绿色线绣棋格。 423
四二一 铺绒绣(西汉) 湖南长沙出土,长一○一、宽二四·七厘米 铺线类似现今之戳纱,此件满铺不露地。 424
四二二 菱花贴毛锦(西汉) 湖南长沙出土,长八一·五、宽四二厘米 此件是一种特殊制法,采用不同色彩的羽毛,在锦上粘贴成菱形花纹;出土时装饰在内棺的外板上。 425
四二三 龟甲四瓣花纹毛织(东汉) 新疆民丰出土,残长二四、宽一二厘米 426
四二四 彩织毛毯(东汉) 新疆楼兰出土,残长七、宽九·四厘米 427
四二五 彩条毛织(汉代) 新疆和田出土,长四九·二、宽二四·七厘米 428
四二六 花草纹缂毛(东汉) 新疆楼兰出土,残长五九、宽五七厘米 缂毛是在毛经上根据花纹要求分别织出毛纬,不用通梭;缂毛是缂丝的滥觞。 429
四二七 人首马身缂毛(汉代) 新疆和田出土,残长五六、宽四六厘米 430
四二八 树叶纹缂毛坐毯(汉代) 新疆和田出土,长七六、宽七三厘米 431
四二九 人兽葡萄纹罽(东汉) 新疆民丰出土,最长二二·五厘米,残片。 432
四三○ 毛织带(东汉) 新疆民丰出土,长二八、宽八厘米 433
四三一 「万世如意」锦袍(东汉) 新疆民丰出土,衣长一三三、通袖一七四厘米 此袍用「万世如意」锦制成,衣襟下部补缝「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锦一块。 434
四三二 「信期绣」褐罗绮绵袍(西汉) 湖南长沙出土,长一五○、通袖长二五○厘米 435
四三三 朱红罗绮绵袍(西汉) 湖南长沙出土,衣长一四○、通袖长二四五厘米 交领,右衽,曲裾式。 436
四三四 素纱素纱禅衣(西汉) 湖南长沙出土,衣长一二八、通袖长一九○厘米 此衣极轻薄,全衣重四九克,不及一市两,反映汉代丝织工艺的高度水平。 437
四三五 印花敷彩黄纱绵袍(西汉) 湖南长沙出土,衣长一三二、通袖长二二八厘米 438
四三六 绛紫绢裙(西汉) 湖南长沙出土,裙长八七、腰一九三厘米 439
四三七 「信期绣」手套(西汉) 湖南长沙出土,长二四·八厘米 440
四三八 「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锦袜(东汉) 新疆民丰出土,左长四五·五、右长四三·五厘米 441
四三九 菱纹「阳」字锦袜(东汉) 新疆民丰出土,长三九、宽一四厘米 左:正面;右:反面。 442
四四○ 青丝履(西汉) 湖南长沙出土,长二六、跟深五厘米 用丝线编成。 443
四四一 刺绣云纹粉袋(东汉) 新疆民丰出土,长一三、宽一二、高六·二厘米 粉袋可以打开,也可以缩合。 444
四四二 刺绣镜袋(汉代) 新疆民丰出土,长二○、宽一○·七厘米 装铜镜和木梳用。 445
四四三 秋香色花叶纹锦枕(西汉) 湖南长沙出土,高一二、长四五、宽一○·五厘米 枕的上面是信期绣,两侧为花叶纹锦。 446
四四四 鸡鸣枕(东汉) 新疆民丰出土,高一二、长四五、宽一六厘米 枕作鸡形,一端为鸡头,一端为鸡尾;用「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锦缝制。有黎明即起的寓意。 447
四四五 戴冠着衣男俑(西汉) 湖南长沙出土,高七九厘米 448
四四六 彩绘木俑(西汉) 湖南长沙出土,左高四六·五、右高四九厘米 从木桶可以看出汉代的服饰式样,及刺绣(左)、织花(右)的具体形象。 449
(三)漆器工艺 450
四四七 云纹漆鼎(西汉) 湖南长沙出土,高二八、腹径二六厘米 汉代漆器工艺继战国之后得到更大发展,产量很多,制作精美。一般以黑漆为地,彩绘红色云气纹,流动飘渺;采用较抽象手法,富于装饰美。 450
四四八 云纹漆钟(西汉) 湖南长沙出土,高五七、腹径三五厘米 漆器多仿铜器形式。此钟造型优美,口、肩、底用三条宽红带,使器体分割成三个装饰面,色彩明快。 451
四四九 云纹漆钫(西汉) 湖南长沙出土,高五一·五、腹边长二三厘米 452
四五○ 彩漆双耳长盒(秦) 湖北梦出土,高一一·八、长二七·八厘米 装饰用变体鸟纹,形式优美。 453
四五一 凤纹漆盒(西汉) 湖南长沙出土,高一九、腹径二二厘米 454
四五二 漆九子盒(西汉) 湖南长沙出土 九子盒是指在一个盒内套装九种不同形式的漆盒。此盒内装圆形、长方、椭圆、马蹄形等九种,装饰统一,风格一致,是汉代一种优秀设计的系列产品。 455
四五三 月牙式漆盒(西汉) 安徽天长出土,高六、长一二·二、半径四厘米 此式造型新颖,在汉代漆器中罕见。可能为多子盒中的一件。 456
四五四 朱绘黑漆盒(西汉) 广西贵县出土,高一○·、长二○·五、宽一一厘米 457
四五五 漆三足奁(西汉) 江苏邗江出土 458
四五六 点纹漆盂(西汉) 湖南长沙出土,高九·三、腹径二六·五厘米 用点纹装饰,在汉代漆器彩绘中比较少见;既省工,又别具一格。 459
四五七 云纹漆匜(西汉) 湖南长沙出土,高一○·二、口径二七·五×二三厘米 460
四五八 兽首凤形漆勺(秦) 湖北云梦出土,高一三·三厘米 461
四五九 云纹漆卮(左)、针刻云兽纹漆巵(右)(西汉) 湖南长沙出土 462
四六○ 云纹漆杯盒(西汉) 湖南长沙出土,高一二·二、口径一九×一六·五厘米 此种耳杯又称羽觞;《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