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草地重要有毒植物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史志诚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046583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429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49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草地重要有毒植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总论 3
第一章 中国草地重要有毒植物研究简史 3
第一节 中国古代有毒植物学 3
一、古籍中有关有毒植物的记载 3
二、防治有毒植物中毒的记载 3
第二节 建国以来草地有毒植物的研究成果 6
一、家畜有毒植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研究 6
二、家畜有毒植物中毒的研究 7
三、有毒植物的理论研究 9
四、研究机构、组织及国际学术交流 10
第二章 中国草地重要有毒植物及其危害 12
第一节 中国草地的有毒植物 12
一、草地有毒植物的种类 12
二、草地有毒植物的地理分布 12
第二节 草地重要有毒植物的危害 14
一、有毒植物对畜牧业的危害 14
二、“三大毒草灾害”——典型的“生态经济病” 15
第三节 植物毒素及其毒性 18
一、植物毒素 18
二、植物毒素的毒性 19
第三章 中国草地重要有毒植物的防除 26
第一节 基本对策 26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26
二、坚持“预防为主,防用结合”的方针 26
三、总结推广毒草防除与利用的新技术 26
四、建立研究机构,组织科技攻关 26
五、培训技术力量,普及防除毒草知识 27
第二节 生态控制 27
一、改善草群结构法 27
二、加快植被演替法 28
三、改变耕作制度法 29
四、畜种限制法 29
五、日粮控制法 29
一、常用除草剂 30
第三节 化学防除 30
二、除草剂的杀除机理 32
三、草地重要有毒植物的化学防除 35
第四节 机械清除 36
第四章 有毒植物的开发与利用 37
第一节 有毒植物的开发利用 37
一、有毒植物资源的利用条件 37
三、植物资源的利用 38
二、生物能的利用 38
第二节 植物毒素的开发利用 39
一、植物毒素的化学进展 39
二、植物毒素的毒理机制研究 40
三、植物毒素的防除 41
四、植物毒素的利用 41
主要参考文献 41
四、生长土壤 45
五、优势度 45
三、生活类型 45
六、种群循环和环境影响 45
七、中国棘豆属主要有毒植物 45
第一节 生物学 45
二、分布 45
一、属的特性 45
第五章 棘豆属有毒植物 45
第二篇 各论 45
第二节 生态学 54
一、棘豆属有毒植物的危害 54
二、中毒的生态因素 56
第三节 毒物学 57
一、有毒成分及毒性 57
二、中毒机理 59
三、症状 61
四、病理变化 62
五、诊断 62
六、治疗 62
一、棘豆的营养成分 63
第四节 防除 63
第五节 利用 63
二、棘豆的药用成分 64
三、利用做饲草 64
四、利用棘豆的经济意义 65
主要参考文献 65
第六章 黄芪属有毒植物 67
第一节 生物学 67
一、属的特性 67
二、分布 67
三、生活类型 67
四、生长土壤 67
五、优势度 67
六、植物种群循环和环境影响 68
七、中国黄芪属有毒植物 68
一、黄芪属植物的危害 71
第二节 生态学 71
二、中毒的地理分布及发病特点 72
三、中毒的生态因素 72
第三节 毒物学 72
一、脂肪族硝基化合物 73
二、聚硒黄芪 74
三、疯草毒素 76
主要参考文献 78
二、有毒种的检索表 79
三、分布及生物学特性 79
第七章 栎属有毒植物 79
一、属的特性 79
第一节 生物学 79
第二节 生态学 88
一、栎属植物的危害 88
二、地理分布及发病特点 90
三、中毒的生态因素 90
一、有毒成分 95
第三节 毒物学 95
二、栎丹宁的毒性 96
三、中毒机理 96
四、临床症状 99
五、病理变化 99
六、病程及预后 100
七、诊断 100
第四节 防除 101
八、治疗 101
一、“三不”措施 102
二、日粮控制法 102
三、高锰酸钾法 102
四、改善栎林结构 102
第五节 利用 102
一、饲用价值 102
二、饲用效果 103
三、脱毒利用 104
附:牛栎树叶中毒的诊断标准与防治原则 105
主要参考文献 108
第八章 萱草属有毒植物 111
第一节 生物学 111
一、属的特性 111
二、有毒种检索表 111
三、分布及生物学特性 112
第二节 生态学 115
一、发病的地理分布 115
三、萱草属有毒植物的危害 116
二、病因及发病特点 116
第三节 毒物学 117
一、有毒成分 117
二、毒性 118
二、中毒机理 118
四、临床症状 119
五、病理学 119
一、花蕾与营养丰富的“黄花菜” 120
第五节 利用 120
六、诊断 120
七、治疗 120
第四节 防除 120
二、根入药用 121
三、保持水土 122
四、综合利用 122
五、美化环境 122
主要参考文献 122
第九章 紫茎泽兰 124
第一节 生物学 124
一、泽兰类的有毒种 124
二、形态特征 124
第二节 生态学 126
一、地理分布及生态学特点 126
二、危害 126
第三节 毒物学 127
一、紫茎泽兰对沼气发酵微生物群的影响 127
三、形成“生态灾难”的因素 127
二、有毒成分 128
三、动物急性中毒的临床症状 128
四、病理学 129
五、毒理学评价 131
第四节 防除 132
一、生态工程法(替代控制法) 132
二、生物防除法 134
四、机械防除法 135
三、化学防除法 135
第五节 利用 136
一、脱毒方法 136
二、生产沼气 136
三、饲用价值 138
四、其它利用途径 138
主要参考文献 138
二、形态特征 140
一、属的特性 140
第一节 生物学 140
第十章 狼毒 140
三、分布及生物学特性 141
第二节 生态学 143
一、危害 143
二、地理分布及发病特点 143
三、中毒的生态因素 144
第三节 毒物学 146
一、有毒成分 146
二、毒性 146
三、临床症状 146
四、治疗 146
一、建立系统的草地管理制度 147
二、替代控制 147
三、生物防治 147
五、预防 147
第四节 防除 147
四、机械铲除 148
五、刈割 148
六、化学防除 148
第五节 利用 149
一、生态学方面的利用 149
四、观赏 150
主要参考文献 150
三、医学方面的应用 150
二、农业方面的利用 150
第十一章 杜鹃花属有毒植物 151
第一节 生物学 151
一、属的特性 151
二、分布及生物学特性 151
第二节 生态学 156
第三节 毒物学 157
一、有毒成分 157
二、毒理 158
二、毒性 158
四、闹羊花中毒的发病规律 159
五、中毒症状 160
六、病理变化 161
七、诊断 161
八、治疗 161
第四节 防除 163
二、羊踯躅的开发与利用 164
一、杜鹃花的开发利用 164
第五节 利用 164
主要参考文献 165
第十二章 芨芨草属有毒植物 166
第一节 生物学 166
一、属的特性 166
二、有毒种的检索表 166
三、有毒种的生物学特性 168
一、醉马草的分布 170
第二节 生态学 170
二、醉马草对牲畜的危害 171
第三节 毒物学 171
一、醉马草的有毒成分 171
二、醉马草的毒性 172
三、醉马草中毒的机理 173
四、临床症状 174
五、病理学 174
六、诊断 174
七、治疗 174
八、预防 175
第四节 防除 175
一、综合防除 175
二、生物防除 175
三、人工铲除 175
四、焚烧 175
主要参考文献 176
五、化学防除 176
第十三章 夹竹桃属有毒植物 177
第一节 生物学 177
一、夹竹桃属的形态特征 177
二、黄花夹竹桃属的形态特征 177
第二节 毒物学 178
一、有毒成分 178
三、中毒机理 179
二、毒性 179
四、临床症状 180
五、诊断 180
六、治疗 181
七、预防 182
第三节 利用 182
主要参考文献 182
第二节 生态学 184
二、分布 184
一、生物学特性 184
第十四章 蜡梅属有毒植物 184
第一节 生物学 184
第三节 毒物学 186
一、有毒成分 186
二、毒性 186
三、中毒机理 186
四、临床症状 186
七、治疗 187
八、预防 187
六、诊断 187
五、病理学 187
第四节 利用 188
一、蜡梅花芳香油的利用 188
二、蜡梅花的药用 188
三、蜡梅花的观赏性 188
主要参考文献 188
一、有毒种及其分布 189
第一节 生物学 189
第十五章 蕨属有毒植物 189
二、形态学 191
三、生活周期 193
第二节 生态学 194
一、影响蕨属植物分布的因素 194
二、中毒的生态因素 195
第三节 毒物学 198
一、有毒成分及中毒机理 198
二、急性毒性 200
三、慢性毒性 201
第四节 防除 205
一、生物学控制 205
二、物理学控制 205
三、化学控制 205
三、农业用 206
二、工业用 206
一、食用 206
第五节 利用 206
四、蕨的利用与人类健康 207
主要参考文献 207
第十六章 其它重要有毒植物 208
第一节 乌头 208
一、形态特征 208
三、毒性 210
二、有毒成分 210
四、中毒原因 211
五、中毒机理 211
六、临床症状 211
七、诊断 212
八、治疗 212
九、利用 212
第二节 藜芦 213
一、形态特征 213
三、中毒机理 215
二、有毒成分及毒性 215
四、临床症状 216
五、诊断 216
六、治疗 216
七、利用 217
第三节 白苏 217
一、形态与分布 217
二、危害 217
三、中毒原因 218
四、中毒机理 219
五、病理变化 219
六、临床症状 219
七、诊断 220
八、治疗 220
一、形态与分布 221
二、危害 221
九、预防 221
第四节 假奓包叶 221
三、毒理 222
四、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222
一、形态 223
二、危害 223
三、毒理 223
第五节 千里光属 223
六、防治 223
五、诊断 223
四、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224
五、诊断 225
六、防治 225
第六节 曼陀罗 225
一、形态及分布 225
二、有毒成分及毒性 225
三、毒理作用 227
四、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227
五、诊断 227
一、分布与形态 228
第七节 蓖麻 228
六、治疗 228
七、利用 228
二、蓖麻的有毒成分及其毒性 229
三、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232
四、诊断 232
五、治疗 233
六、预防及利用 233
第八节 苍耳 235
一、形态与分布 235
二、有毒成分 235
三、毒性 235
四、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235
五、诊断 236
六、防治 236
一、形态 237
二、有毒成分及毒性 237
第九节 毒芹 237
七、利用 237
三、中毒原因 238
四、中毒机理 239
五、临床症状 239
六、病理变化 239
七、诊断 239
八、防治 239
一、形态特征 240
第十节 胡芦巴 240
九、利用 240
二、有毒成分及毒性 241
三、临床症状 242
四、防治 242
五、利用 242
第十一节 麻黄 243
一、形态特征 243
五、防治 246
四、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246
三、中毒的生态因素与危害 246
二、有毒成分 246
六、防除与利用 247
第十二节 蒙古扁桃 247
一、形态特征 247
二、有毒成分 247
三、中毒的生态因素与危害 247
四、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248
五、防除与利用 249
第十三节 无叶假木贼 249
一、形态与分布 249
二、毒物学 249
三、中毒的生态因素与危害 251
四、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251
五、防除与利用 252
一、形态特征 254
第十四节 毒麦 254
二、生活习性与分布地区 257
三、有毒成分及毒性 257
四、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257
五、防治 257
六、利用 258
主要参考文献 258
第一节 有毒植物分析实验室 263
第二节 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263
第十七章 一般技术与方法 263
第三篇 分析与检验 263
第三节 以毒物学观点做好实验设计 265
第四节 预试验 267
一、预试验检液的制备 267
二、预试方法 268
三、各类成分的检查 268
附录:常用试剂的配制 272
四、预试结果判断 272
五、预试验报告记录 272
第五节 提取 275
一、一般提取方法 275
二、几种系统提取法 277
三、按有毒成分的理化性质选择提取法 278
四、提取过程的注意事项 280
第六节 分离 282
一、过滤法和离心法 282
二、重结晶法 282
三、升华法 283
四、萃取法 283
五、分配层析 284
六、吸附层析 284
七、气相色谱法 284
第七节 鉴定 285
五、光谱分析 286
四、分子式的测定 286
一、定性试验 286
三、物理常数测定 286
二、定量分析 286
第十八章 植物中天然产生的无机有毒成分 287
第一节 硝酸盐与亚硝酸盐 287
一、一般提取技术 287
二、硝酸盐的定性检验 287
三、硝酸盐的定量分析 288
四、亚硝酸盐的定性检验 289
五、亚硝酸盐的定量分析 291
六、血清与血浆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测定 291
第二节 草酸与草酸盐 292
一、定性检验 292
二、植物中草酸盐的测定 292
二、一般性质 294
一、分类 294
第一节 分类与性质 294
第十九章 生物碱 294
第二节 提取与分离 296
一、总生物碱的提取 296
二、生物碱的分离 298
第三节 定性检验 300
一、沉淀反应 300
二、显色反应 301
三、薄层层析 303
第四节 气相色谱法 305
第五节 紫外吸收光谱法 305
第六节 样品中生物碱的检验 306
一、植物样品中生物碱的检验 306
二、生物材料中生物碱的检验 307
第七节 小花棘豆中生物碱的提取分离 308
一、提取分离 308
二、鉴定 308
二、聚合草碱的分离和鉴定 309
第八节 聚合草碱的提取分离 309
一、生物总碱的提取方法 309
第九节 乌头碱的提取分离 311
一、提取与分离 311
二、定性检验 311
三、定量分析 313
第十节 毒芹碱的提取分离 314
第十一节 秋水仙碱的提取分离 314
一、提取方法 314
二、薄层分离法 314
第十二节 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提取分离 315
一、提取与分离 315
二、定性检验 315
三、含量测定 316
第十三节 莨菪碱与阿托品的测定 318
一、定性检验 318
二、含量测定 318
第十四节 麦角碱的提取分离 319
二、麦角胺的提取和分离 320
第十五节 钩吻碱的提取分离 320
一、麦角新碱的提取 320
一、提取分离 321
二、定性分析 321
第十六节 蜡梅碱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322
一、总生物碱的提取、纯化和分离 322
二、单碱Ⅱ结构鉴定 323
一、提取 325
第十七节 黎芦碱的检验 325
第十八节 醉马草生物碱的提取分离 325
二、分离 326
三、生物碱单体的结构鉴定 326
第十九节 苦马豆素的提取分离 326
一、提取 327
二、分离与鉴定 327
二、氰甙的提取 330
一、强心甙的提取 330
第一节 提取 330
第二十章 有毒甙类 330
三、皂甙的提取 331
第二节 定性检验 332
一、植物样品中甙类的定性检验 332
二、生物材料中有毒甙类的定性检验 332
第三节 夹竹桃甙 334
一、欧夹竹桃甙C 334
二、黄花夹竹桃甙 335
第二十一章 多酚类化合物 338
第一节 栎叶丹宁 338
一、栎叶丹宁的定性检验与分类鉴定 338
二、栎叶丹宁的含量测定 341
三、栎叶丹宁的提取、分离、鉴定 346
四、栎叶在试管内发酵产物的检验 347
五、栎叶丹宁在活体内代谢产物的分析 348
二、鉴定 354
第二节 萱草根素 354
一、提取 354
第二十二章 有毒蛋白质 357
第一节 蓖麻毒蛋白 357
一、提取分离 357
二、鉴定 358
第二节 小花棘豆中溶血毒素的提取与鉴定 359
一、提取 359
二、鉴定 359
二、定性检验——纸层析 361
三、定量分析 361
第二十三章 其它植物毒素 361
一、提取 361
第一节 山黧豆毒素 361
第二节 木藜芦毒素 363
一、提取 363
二、分离 363
第三节 脂肪族硝基化合物 364
三、薄层层析鉴定 364
四、动物组织中木藜芦毒素的提取鉴定 364
一、定性检验 365
二、含量测定 365
三、分型鉴定 366
四、气相色谱法 366
第四节 蕨毒素 368
一、莽草酸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368
二、1-茚满酮衍生物(蕨毒素B)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368
三、蕨类致癌原(原蕨甙)的分离与鉴定 369
附录一 中国有毒植物名录 371
附录二 索引 413
索引Ⅰ 有毒植物汉语拼音索引 413
索引Ⅱ 有毒植物拉丁学名索引 418
索引Ⅲ 植物有毒成分汉语拼音索引 422
索引Ⅳ 植物有毒成分英文名称索引 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