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现代写作教程 第3版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现代写作教程  第3版
  • 董小玉,刘海涛主编;金长民,任遂虎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398038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46页
  • 文件大小:50MB
  • 文件页数:363页
  • 主题词:汉语-写作-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现代写作教程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现代写作的含义与作用 2

一、现代写作的含义 2

二、现代写作的作用 4

第二节 现代写作的特性 6

一、个体的创造性 7

二、实践的操作性 7

三、动态的综合性 8

第三节 高师现代写作课的任务 10

一、传授写作理论 10

二、锻炼综合素质 11

三、增强教练本领 12

第四节 现代写作教程的框架体系与学习方法 13

一、现代写作教程的框架体系 13

二、现代写作“教”与“学”的方法 15

[思考与练习] 18

上编 写作原理论 23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23

第一节 写作主体的素质 23

一、写作主体的生活素养 23

二、写作主体的学识修养 24

三、写作主体的人格品位 26

四、写作主体的审美理想 27

第二节 写作主体的能力 29

一、写作主体的观察能力 29

二、写作主体的感受能力 30

三、写作主体的思维能力 32

四、写作主体的想象能力 34

第三节 写作客体的构成 35

一、对象化的自然景观 36

二、群体化的社会生活 37

三、个体化的人生状态 38

四、外在化的精神产品 39

第四节 写作主客体的关系 40

一、写作主客体的对照关系 40

二、写作主客体的同型关系 41

三、写作主客体的双向建构 43

四、写作主客体联系的中介 44

[思考与练习] 45

第三章 写作载体与受体 48

第一节 写作载体的内质 48

一、材料的含义与作用 48

二、材料的选择与使用 49

三、主题的含义与特性 51

四、主题提炼的要求与方法 52

第二节 写作载体的外形 54

一、结构的含义与形式 54

二、结构的单位与要求 56

三、语言的特性与功能 58

四、语言的要求与素养 60

第三节 写作受体解读的特征 62

一、写作受体解读的素质 62

二、写作受体解读的特征 63

三、写作受体解读的原则与方法 65

第四节 写作受体与写作载体的关系 67

一、写作受体对写作载体的选择 67

二、写作载体对写作受体的制约 68

三、写作受体与载体的双向建构 70

[思考与练习] 70

第四章 写作行为过程 74

第一节 写作感知 74

一、写作感知的特性 74

二、写作感知的过程 76

三、写作感知的方法 80

第二节 写作运思 82

一、写作运思的特性 82

二、写作运思的过程 84

三、写作运思的方式 86

第三节 写作行文 88

一、写作行文的特性 88

二、写作行文的过程 89

三、写作行文的方法 93

[思考与练习] 95

第五章 写作表达方式与技法 98

第一节 写作表达方式 98

一、叙述的视角与方法 98

二、描写的类别与要求 101

三、抒情的方式与要求 105

四、议论的要素与方法 108

五、说明的分类与方法 110

第二节 传统常用写作技法 111

一、聚焦与立骨 111

二、悬念与那辗 114

三、巧合与误会 116

第三节 现代常用写作技法 118

一、意识流与蒙太奇 118

二、反讽与黑色幽默 122

三、象征与变形 125

第四节 写作技法的辩证艺术 126

一、正与反 127

二、虚与实 128

三、抑与扬 128

四、张与弛 129

五、断与续 131

[思考与练习] 132

中编 写作文体论 137

第六章 新闻文体 137

第一节 消息 137

一、消息的界说和源流 137

二、消息的类别和特征 138

三、消息的写作 141

第二节 通讯 147

一、通讯的界说与源流 147

二、通讯的类别与特征 148

三、通讯的写作 151

第三节 深度报道 155

一、深度报道的界说与源流 155

二、深度报道的类别与特征 156

三、深度报道的写作 160

[思考与练习] 162

第七章 文学文体 168

第一节 散文 168

一、散文的界说与分类 168

二、散文的审美特征 169

三、散文的写作 172

第二节 诗歌 175

一、诗歌的界说与分类 175

二、诗歌的审美特征 177

三、诗歌的写作 179

第三节 小说 182

一、小说的界说与分类 182

二、小说的审美特征 184

三、小说的写作 186

第四节 戏剧文学 190

一、戏剧文学的界说与分类 190

二、戏剧文学的审美特征 191

三、戏剧文学的写作 192

第五节 影视文学 195

一、影视文学的界说与分类 195

二、影视文学的审美特征 196

三、影视文学的写作 197

[思考与练习] 201

第八章 理论文体 203

第一节 社会评论 203

一、社会评论的界说 203

二、社会评论的类别 204

三、社会评论的特征 207

四、社会评论的写作 209

第二节 文艺评论 212

一、文艺评论的界说 212

二、文艺评论的类别 212

三、文艺评论的特征 214

四、文艺评论的写作 215

第三节 学术论文 218

一、学术论文的界说 218

二、学术论文的类别 219

三、学术论文的特征 219

四、学术论文的写作 220

[思考与练习] 225

第九章 应用文体 227

第一节 行政公文 227

一、行政公文概述 227

二、几种常用行政公文的写作 234

第二节 事务文书 248

一、事务文书概述 248

二、常用事务文书的写作 249

第三节 教学文书 255

一、教学文书概述 255

二、常用教学文书的特点与写作 256

[思考与练习] 261

下编 写作教学论 267

第十章 现代写作教学概观 267

第一节 现代写作教学的发展趋势 267

一、教学观念的现代化 267

二、教学体系的适时应变 268

三、高科技手段的运用 269

四、人文素质的培养 270

第二节 有代表性的现代写作教材 270

一、写作教材的继承期 271

二、写作教材的发展期 271

三、写作教材的综合期 273

四、写作教材的锤炼期 275

第三节 现代写作教学原理 276

一、革故鼎新的写作教学思路 276

二、“文本”论与“人本”论 277

三、“技能”论与“智能”论 279

四、静态系统与动态系统 280

五、写作教学核心原理的确立 282

第四节 各具特色的写作教学体系 283

一、写作知识——训练教学体系 283

二、写作智能——技能训练体系 284

三、写作教学系统工程 285

四、题型写作教学法 286

五、各种类型的国家级、省级写作精品课程 287

[思考与练习] 288

第十一章 中学作文教学原理 290

第一节 中学作文教学的原则 290

一、注重基础,适应发展 290

二、循序渐进,扶而后放 292

三、读写并举,悟文析法 293

四、综合培养,全面发展 293

第二节 中学作文教学的过程 294

一、作文命题 294

二、审题指导 296

三、作文批改 301

四、作文讲评 303

第三节 中学作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304

一、思维能力是作文能力的核心 304

二、作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305

第四节 中学作文教学评价 309

一、作文教学要有正确的评价观 310

二、作文评价的基本内容 310

三、作文教学评价的常见形式 313

[思考与练习] 314

第十二章 信息时代的新媒体写作教学 317

第一节 信息时代新媒体写作的基本特征和应用前景 317

一、新媒体写作的基本特征 317

二、新媒体写作的应用前景 319

第二节 网络新闻写作 320

一、网络新闻写作的特征 320

二、网络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 322

第三节 博客写作 329

一、博客的出现 329

二、博客的写作特征 329

三、博客写作的原则和方法 335

第四节 微博写作 337

一、微博的出现 337

二、微博的写作特征 337

三、微博写作的方法 338

第五节 新媒体写作的新教学模式 340

一、积极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 340

二、依托网络建立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340

三、建立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体系 341

[思考与练习] 341

第二版后记 342

第三版后记 345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