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普通生物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普通生物学
  • L.L.柏林根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书局
  • ISBN:
  • 出版时间:1932
  • 标注页数:494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52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普通生物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言 1

生物学之定义 1

普通生物学之目的 3

生活物质——原生质 3

绿色植物 4

动物及非绿色植物细胞生活之维持 4

生物对于其环境之适应 4

生物之互相影响 5

死 5

生物屍体之分解 6

动物与植物之生殖 6

遗传 6

演化 7

动物与植物之分布 7

人在自然界之地位 8

上卷 9

第一编 生活物质 9

第二章 原生质与细胞 9

原生质之普遍 9

原生质常组成细胞 9

细胞之发现 10

原生质之发现 10

原生质之物理的特性 11

原生质之化学 12

原生质之生理的特性 13

成长,消耗与补充 13

由食物放出能力之力量 13

造成化学变化之力量 14

对于刺激之感觉 14

刺激,传导与反应 15

细胞分裂与生殖 15

模范细胞之构造 15

结论 18

第三章 多细胞生物与分工 19

此题目之性质 19

变形虫 20

草履虫 22

单细胞生物之重要 22

群居生物 22

团走子 23

水螅 24

分工 25

体素,器官及系统 26

第二编 绿色植物之工作 29

第四章 食物之制造与燃料 29

食物每年之价值 29

食物每年之必需产量 29

食物之原料 29

水与矿质盐 30

食物原料之组织 30

食物原料之吸收 30

食品原料之改造 31

辐射能力 31

光合作用 32

叶绿素 32

叶绿素之呈现 33

光合作用之限制 33

光合作用中之光化作用 35

白叶氏之光合作用假说 35

光合作用之产品 36

第五章 生活机器之建造 38

生活机器 38

原生质之组织 38

? 38

蛋白质之物理的特性 39

??基酸 39

由??基酸得来之蛋白质假说 40

原生质之组成 41

原生质之机能 42

原生质之成长 42

原生质之死 43

矿物构成分子 43

钾 43

铁 44

第六章 植物中物质之出入与移动 45

细胞乃储水袋 45

渗透性 45

渗透压力 46

生活细胞乃渗透器官 46

根之构造 47

根构造之机械的结果 48

水及溶解物之移动 49

茎之构造 49

液汁之上昇 50

叶之构造 51

叶用为吸收器官 52

叶用为气沣交换器官 52

蒸发作用 53

根用为排泄器 53

内分泌与排泄物 53

出浆与流血 54

第七章 植物中食物之存储与消化 55

存储 55

存储之普通处所 55

存储较久之处所 56

淀粉质 56

他种存储食品 56

食物移动之方法 57

移动之道路 57

消化 58

消化之方法 58

触媒 58

酵素 59

酵素之分类 59

发芽与春长 61

第三编 生活之维持 63

第八章 食物之运用 63

生物需食品之原因 63

普通营养作用 64

基础营养作用 64

成长营养作用 65

物质之制造 65

活泼机能之营养作用 65

神经活动 66

营养作用为能力之源泉 66

营养作用中所用之食料 67

动物中之营养作用常为消耗的 68

温血动物 69

冷血动物 69

营养作用所产之废物 69

成长营养作用之耗费 70

基础营养作用之耗费 71

机能营养作用之耗费 71

若欲营养作用继续,废物必须除去 71

营养作用在每一细胞中进行 71

供给之服务 71

第九章 动物之运输系统 73

适于细胞活动之情形 73

运输之需要 73

细胞渗透作用 74

细胞表面与身体表面 74

下等动物中之水前线 75

扁平虫之运输系统 75

中等运输系统 76

高等动物之循环系统 77

血琳巴 79

琳巴管 80

结论 80

第十章 消化系统 81

消化 81

食物之种类 81

食物 82

消化道 82

酵素之制造 82

唾涎 84

胃汁 84

脺汁 84

蛋白质之组织 85

肠汁 86

消化道之行作 86

吸收 86

第十一章 呼吸与废物之排泄 88

呼吸 88

气体之渗透 89

呼吸器官 89

鳃 90

陆上动物之呼吸器官 90

昆虫之气管系统 91

肺 92

呼吸素 92

排泄 93

下等动物之排泄器官 94

高等动物之肾 95

肾之工作状况 96

第四编 生物之适应 97

第十二章 植物对于环境之适应 97

环境 97

适应之需要 98

植物与动物之比较 98

根对于土之适应 98

向地性 99

向化学物质性 99

向温性 100

根之他种适应性 100

茎之适应 102

卷须与缠绕茎 102

叶之适应 102

生殖之适应 103

植物之内感应 104

适应性之机械作用 105

植物感应之机械作用 106

第十三章 动物之行动 107

原生动物中之行动 107

变形虫动作 107

纤毛动作 108

鞭毛动作 109

原生质纤维之伸缩 109

多细胞动物中之动作 109

肌肉 110

动作之生物上的重要 110

动作之节制 119

发效器之各种骨骼肌肉 113

平滑肌肉 113

心脏肌肉 113

肌肉纤维 114

骨骼肌肉之构成 115

平滑肌肉与心脏肌肉之构成 115

骨骼肌肉纤维之构造 115

平滑肌肉纤维 116

心脏肌肉纤维 116

肌肉之附着 116

关节动作 117

肌肉形式与肌肉职务之关系 118

肌肉之力 118

长肌肉 120

行动之种类 120

第十四章 动物之感觉器官 122

下等动物中之适应 122

感受器或感觉器官 123

感觉器官之种类 123

内部感觉器官 124

饥饿 124

渴 124

痛 125

肌肉感觉 125

平衡感觉 126

接触感觉类 126

接触 126

温度感觉 127

化学物感觉 127

味觉 128

隔离感受器 129

嗅觉 129

听觉 129

视觉 130

形像之感觉 130

形像之形成 131

副耳构造 131

颜色之感觉 132

距离之感觉 132

视与触之关系 133

第十五章 神经感应 134

神经系统之元始 134

原生动物之感应 134

下等后生动物中之感应 135

高等动物中之感应 136

神经系统之构造 137

简单反应动作 138

环节动物中之神经组织 139

复杂反应动作 140

身体前端之重要 141

隔离感受器之益处 142

利用过去经验之机械 142

接触感受器参加记忆作用 143

结合 144

高等动物中活动之节制 145

本能 146

行为为神经组织所决定 146

习惯之形成 147

自觉或直觉 148

情感 148

情感作用之身体变化 149

生殖本能 150

第十六章 化学的感应 152

渐渐适应之必要 152

化学的适应器 153

基础的及成长的营养作用常受影响 153

植物中之化学的感应 153

动物中之化学的感应 154

感应素制造腺 154

影响于基础营养作用之感应素 154

甲状腺感应素 155

影响于成长营养作用之感应素 156

鼻腺感应素 156

肠腺感应素 156

影响于机能营养作用之感应素 157

脺腺感应素 157

影响于基础的及机能的营养作用之感应素 157

肾腺感应素 158

肾腺分泌之节制 158

臂腺素对于筋肉力量之影响 159

肾腺素对于基础营养作用之影响 159

感应素对于种族特性之关系 159

结论 160

第十七章 失当适应之疾病 161

疾病之定义 161

失当之适应 161

疾病之性质 162

疾病之病象 162

因营养作用速度变化之病象 163

因营养作用性质变化之病象 163

感应素节制之失调 164

甲状腺之勤动不足 164

甲状腺之过于勤动 165

鼻腺失调 166

糖尿症 166

神经节制失调 166

因体素损坏之失调 167

因通常营养作用改变之失调 167

神经衰弱 168

神经扰乱之直接治疗 168

神经扰乱之心理治疗 168

滋养失调 169

毒 170

因机械的损伤而得之疾病 170

第五编 生物之联合 173

第十八章 生物之联合 173

联合之性质 173

家群 174

蜂群 174

蚁 175

蚁与人之比较 175

共栖 175

「共食」或「共棹」 176

寄生 177

寄生植物 177

寄生动物 178

寄生物之构造 179

退化 180

生活史 181

寄生物对寄主之影响 181

第十九章 植物之疾病 183

植物疾病之经济的重要 183

疾病之原因 183

土壤 184

耕耘 184

污浊之空气 184

潮湿或乾燥之空气 185

热与冷,光与暗 185

带形合生 186

疾病之有生命的原因——染疾 186

蠕虫 187

蝇类 187

松瘿 188

总翅昆虫 188

菌 189

菌病之性质 189

霉 189

霉症 189

黑穗病 190

微生物病 190

根瘤 191

植物疾病之医治 191

病疾之预防 192

疾病之医药治疗 192

疾病之外科治疗 192

撮要 193

第二十章 因有害生物所生之疾病 194

数种生物发生毒素 194

微小生物使动物发生伤害之法 194

食物毒 194

胞子毒之防止 195

肠内腐烂 195

寄生物之营养活动 196

寄主与寄生物之关系 196

发生疾病之生物种类 196

寄生物病 197

生脓动物 199

普通伤风 200

伤风 200

较高菌类所致之疾病 201

螺旋状细菌所致之疾病 201

可滤毒物所致之疾病 202

原生动物所致之疾病 202

多细胞动物所致之疾病 203

毒质生物之保护 204

染病之预防 204

染疾之克服 205

杀菌细胞之作用 205

阻止疾病发展之反动 206

白喉 207

人工抗毒素 208

防止疾病发展 208

天花与种痘 208

社会之保护 209

空气污浊 209

直接染病 210

第二十一章 昆虫与疾病 211

益虫及害虫 211

昆虫如何传疾 212

蝇与肠热症 212

蝇与睡病 212

蝇及其他疾病 213

蚊与疟疾 214

蚊内之疟疾寄生物 214

黄热症 215

治疗法 216

瘟疫 216

虱与瘟疫 217

其他昆虫与疾病 217

蛆扁蝨与疾病 218

政府卫生 218

第六编 死 221

第二十二章 死与寿命之长短 221

死之性质 221

冬眠 222

夏眠 222

凝冻之影响 222

生命之长短 223

卫斯满学说 224

此学说之应用 224

老年之改变 225

死之直接原因 225

单细胞生物之不朽 226

多细胞动物之死 226

死对于其种有益 227

撮要 227

第七编 微细生物之工作 229

第二十三章 分解 229

有机废物之处理 229

分解 229

分解之种类 230

分解之原理 232

酒精发酵 232

有关系之酵素 233

产物之商业用处 233

醋酸发酵 234

奶之变酸 234

木之败坏 235

商业纤维之制造 235

脂肪与油之分解 236

含?废物之分解 236

固体状含?废物 236

腐烂之原因 237

腐烂物质有数种,源亦各异 237

腐烂之产物 237

屍素硷 238

结论 238

第二十四章 土壤之膏腴 240

植物之竭尽地力 240

天然膏腴 240

肥料 241

动物之废物 241

微细生物 241

?化?微生物 242

亚硝酸盐微生物 242

硝酸盐微生物 243

?化?微生物与高等植物 243

耕耘之效果 243

运用?气微生物 244

自由居于土中之微生物 244

与藻类共栖之微生物 245

根瘤微生物 245

分解?化合物之微生物 246

硫磺微生物 246

炭之循环 246

?之循环 248

硫磺及磷之循环 248

能力之循环 248

下卷 248

第八编 生长与生殖 248

第二十五章 细胞分裂 249

生物之生长 249

细胞分裂之机械的作用 250

染色质之行为 252

细胞核纺锤状物之造成 252

染色体之分裂 253

后期 253

末期及细胞核之再造 254

染色体之个性 254

细胞体之分裂 255

总论 255

第二十六章 动物之生殖 257

生殖 257

自然发生 258

芽生 258

分生 259

无性生殖之结果 260

再生 260

高等动物中之再生 261

有性生殖 261

性细胞 262

补助性器官 263

受精 263

受精之结果 264

染色体之个性 265

单细胞动物之受精 265

早期之发育 266

原肠期及身体层 266

后期之发育 267

生长 269

分异 269

变态 269

卵之保护 271

幼动物之滋养 271

性之副徵 272

身体及生殖细胞 272

生殖细胞之早期历史 273

减数分裂 273

染色体之自由分别配合 276

卵之成熟 276

性之决定 277

第二十七章 植物之生殖 279

有性与无性生殖 279

植物生殖之种类 279

无性生殖之重要点 280

用配子方法之有性生殖 286

性之分化 289

世代交替 290

藓 290

格外一代 291

配子代植物及胞子代植物 291

羊齿植物 292

羊齿植物之构造 293

异胞现象 294

种子生殖 295

胚珠与雌配子代植物 296

花药与雄配子代植物 298

受精,胚胎及胚乳 299

种子 301

种子之蛰伏 302

植物与动物染色体之历史 302

植物中染色体之减数分裂及离异 304

体部生殖 305

第九编 遗传 307

第二十八章 孟德尔定律 307

变异 307

纯统与杂种 307

变形 308

突变 308

复合 308

遗传 308

孟德尔之发明遗传定律 308

分离定律 309

一简单说明 309

配子之纯洁 310

遗传之媒介为染色体 312

染色体含有因子 312

染色体及因子之分离 313

显性与3:1比例 313

分离定律 314

因子与性质之关系 314

因子是否为遗传之惟一媒介 315

获得性质(或后天性质)能否遗传 315

第二十九章 独立联合定律 317

性质之独立性 317

独立性质在第二子代之合并 317

配合之机构 318

高紫杂种之染色体 318

高紫杂种之配子 319

此四种配子之合并 320

9∶3∶3∶1比例 320

同因子式及同形状式 321

因子及性质之独立配合律 321

第三十章 联合遗传现象 323

第三律 323

第四律 323

菓蝇 324

菓蝇之性染色体 325

性之决定 325

菓蝇杂交中之联合遗传 325

返杂交 325

与独立性质相关之返杂交 326

连合因子之分离 329

连合之牢固 329

互换 330

互换之机械的作用 331

性之连合 334

红眼雌蝇配白眼雄蝇 334

红眼雄蝇配白眼雌蝇 337

遗传定律撮要 337

第三十一章 因子特点之说明 339

表示区别的因子或原素 339

因子之比较的位置 339

因子之偶然变异 341

杂种的配子之比例 341

第二代中因子式联合之数目 343

第二代的可见之普通性 343

补充因子 344

外加因子 345

阻碍因子 345

积增因子 346

总论 347

第三十二章 植物育种 349

植物育种之历史 349

植物育种在经济上之重要 350

植物育种之问题 350

植物进种培养之方法 351

纯统之选择 351

玉蜀黍之改良 352

棉之进种培养 352

无子橘类 353

抗病力 353

奈霜性 354

总论 354

第三十三章 动物育种 356

高等动物之孳生 356

论互配 356

论选种之效用 357

豚鼠毛色之遗传 357

小鼠头色式样之遗传 357

黄鼠之致命因子 359

家禽冬季产卵性之遗传 360

牛乳场牛类之遗传性 361

马的行速之遗传 362

改良的种类之价值 362

总论 362

第十编 演化 365

第三十四章 演化之证据 365

演化之定义 365

证据之来源 366

古生物学上之证据 366

马之历史 367

骆驼的演化 368

分类 369

近时分类系统 370

科学名词 371

比较解剖学 371

不完全或遗留之器官 372

胚胎学上之证据 373

脊椎动物之发达 374

地理分布 374

人工选种 375

优生学 376

第三十五章 演化之理论 377

达尔文以前科学 377

达尔文氏工作之影响 378

达尔文理论之要因 378

生殖过多 379

个体之数不改 380

为生存之竞争 380

生物间之关系 380

变异与遗传 381

适者生存 382

理论之实施 382

性的选择 383

挪马克氏学说 384

新挪马克氏学说 384

进化规程或确定演化 386

第三十六章 演化之结果 387

适应 387

动物中之辏合适应 387

植物中之辏合适应 388

别种适应 389

适应吸收气体,水及盐类之植物 390

食虫植物 391

自卫之适应 392

卫护幼子 392

植物之自卫 392

为竞争之适应 393

植物中之竞争 393

动物应付环境之适应 394

植物之应付环境 395

动物之颜色 395

保护相似 396

颜色在生理上的价值 397

警告色 398

摹仿 399

花与昆虫 399

第十一编 生物之分布 402

第三十七章 植物之分布 403

分布之事实 403

分布之普通主因 403

演化与分布 404

迁居与分布 404

适应与分布 404

地方植物与地方动物 405

植物之生长 406

普徧分布之障碍 406

实体障碍 407

非实体障碍 408

生理上之障碍 409

植物之大区域 409

北地区 410

美国与坎拿大之植物 410

落叶森林 412

西部结球果森林 413

草原 415

荒原 417

草林 420

水淀 421

总论 423

第三十八章 陆居动物之分布 424

此题之范围 424

散播之方法 424

实体障碍 425

非实体障碍 426

分布之定律与结果 426

洋中岛上之动物 427

动物之区域 427

北地区 428

新热带区 428

热带区 429

东洋区 429

澳州区 430

区之再分 430

动物之迁居 430

第三十九章 洋中生命之分布 432

天然性质 432

海之温度 433

暖流之影响 433

压力 433

光 434

第四十章 人之演化 441

人的演化所需之时间 441

发源地 442

人族早时之历史 442

爪哇猿人 443

辟而当人 444

利安得托人 445

近代人 446

克罗马郎人 446

欧洲后来各族 447

美洲人 448

近代人之次种 448

人之将来 449

第四十一章 人类之遗传 450

人类之特性 450

研究人类遗传之困难 451

人类可遗传之特点 451

体质上之特点 451

目色之传遗 452

短指 452

多指与并指 453

肤色 454

身材与重量 456

色盲 457

痴呆症 458

第四十二章 智识上特性之遗传 459

智识上之特性如体质上之特性可以遗传 459

智力变化之量数与性质 459

其他特性之变化 461

测验相似所用之统计方法 461

一家中之智力相似 462

子女后退律 463

双生子智识上之相似 463

家族间相似不全因环境 464

天才之遗传 464

低能之遗传 465

加里加克氏 466

其他智意上缺点之遗传 466

各种社会阶级与职业阶级之天资 468

上等家族之繁度在减低中 469

优生学之重要 470

不宜的移民结果 470

优生学与婚姻 471

环境与教育在智识作用上之影响 472

遗传性所立之限制 473

不传达的智识上特性之改变 474

第四十三章 人在自然间之地位 475

人为动物群中最高者 475

人与高等动物相似 475

进化之事实 476

人族不变 476

进化之解释 477

体质上特点 477

智慧上特点 478

火 478

衣服 479

垦地 479

语言文字 480

语言文字为个人进化之一要因 481

语言文字对于民族进化之意义 482

感情上观点 482

感情与智力之互相作用 483

第四十四章 人类之进化 484

过去的进化为认实固有之可能性 484

固有之可能性尚未十分认实 484

动物对于环境之管理力有限 485

人管理其环境之大部分 485

进化之详情 485

根本需要之满足与生活之富丽 486

食品供给 486

生命的安全 487

人与人间之破坏的竞争 487

合作对于进化为生理上之必要 488

儿童死亡率之减低 488

教育 488

孤陋寡闻 489

印刷 489

电话电报与无线电 490

输运 490

足用的出产品 491

高尚之理想 491

战斗性之冲动 492

游戏 492

商业之成功 492

将来之进步 493

种族之改良 493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