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专题资料丛刊 第2册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专题资料丛刊  第2册
  • 比兴·神思·文质·文气编;徐中玉主编;萧华荣,侯毓信,蒋述卓编选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16124567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784页
  • 文件大小:104MB
  • 文件页数:802页
  • 主题词:中国文学-古典文学研究-丛刊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专题资料丛刊 第2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比兴编 3

一 赋比兴总论 3

1.经学性的赋比兴 3

2.文学性的赋比兴 10

二 比兴在诗学中的地位 20

1.比兴是诗的特征 20

2.诗贵比兴 24

3.骚 赋 词等亦用比兴 29

三 作为诗歌发生论的“感物兴情”说 33

1.“诗也者 兴之所为也” 33

2.“诗人之兴 感物而作” 39

四 作为诗歌创作论的“比兴寄托”说 50

1.“比兴等为譬喻”(比喻法) 50

2.“比兴皆托物寓情”(寄托法) 59

3.“兴者先咏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发端法) 70

4.赋比兴要酌而用之 76

五 作为诗歌本体论的“兴寄”“兴象”“兴趣”说 84

1.“兴寄”“兴喻”等——作品思想内蕴 84

2.“情兴”“意兴”等——作品情感内蕴 96

3.“兴象”等——作品形象内蕴 100

4.“兴趣”“兴致”等——作品风格内蕴 106

六 作为诗歌接受论的“可以兴”说 113

1.“诗可以兴” 113

2.“读之令人不能兴者非佳诗也” 120

3.“诗之可以兴人者以其情也” 124

4.“言之工妙能使人感发兴起” 130

5.“人之为学贵于有所兴起” 134

七 作为诗歌批评论的比兴论诗 138

1.论诗须识诗中比兴 138

2.比兴论诗须忌穿凿 147

3.诗中比兴读者可各以意会 153

4.比兴说诗 155

5.比兴评诗 161

6.比兴解诗举隅 166

神思编 179

一 神思与文艺创作 179

1.神思的特点 179

2.神思的产生 187

3.兴会 198

4.创作中的自然天成 208

5.不可勉强作文 219

6.反对刻意为文 223

7.妙悟 225

二 神思与创作过程 234

1.想象 234

2.亲临其地之想 251

3.立意 253

4.意在笔先 262

5.择粗精 别瑕瑜 265

6.取象的材料 266

7.取象与势 269

8.思致必精 271

9.以情为文 274

10.若得神授 285

11.思与境偕 神与境合 291

12.胸有成竹 293

13.构思的各种情况 298

14.构思的客观环境 311

三 神思的心理特征 318

1.虚静 318

2.用志不分 326

3.“放胆” 329

4.“心正气和” 331

5.作文在有意无意之间 333

四 修改加工 344

1.表达 344

2.修改加工 346

文质编 369

一 文质 369

1.文与质 369

2.文质关系 372

3.质为主 文从质 380

4.质美不必文饰 385

5.质难文易 386

6.重质 387

7.反对虚美 395

8.言之有物 398

9.重文 402

10.徒具形式为无用之文 416

11.反对竞采丽 无兴寄 429

12.辞达 448

二 文意 455

1.文与意 455

2.意与韵律 466

3.意为主 亦重字、句 468

4.为情造文 474

5.意巧词妍 481

三 文理 489

1.文理关系 489

2.务以理胜 493

3.重文不重理 500

4.无理而妙 501

5.反对理过其辞 502

四 文道 511

1.文与道 511

2.文道关系 519

3.以道为本 526

4.为文明道 531

5.文以载道 贯道等 535

6.有道文自工 536

7.因文见道 542

8.言与道相称 545

文气编 551

一 文以气为主 551

1.论文当先论气 551

2.气之清浊有体 568

3.气以诚为主 584

4.气不可以不贯 589

5.文要得神气 593

6.文以气为辅 597

二 气与志(道理) 言 法 胆 识 才 情之关系 601

1.气根于志(道理) 601

2.气充言雄 608

3.气盛法有所不得施 613

4.气与胆 识 才 情 615

三 为文必在养气 620

1.为文莫先养气 620

2.清和其心 调畅其气 633

3.养气之功 在于集义 637

4.气之所充 非本于学不可也 647

5.身之所历 目之所见 770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