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京韵大鼓语言艺术研究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京韵大鼓语言艺术研究
  • 董新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8200103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37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255页
  • 主题词:京韵大鼓-语言艺术-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京韵大鼓语言艺术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1

1 京韵大鼓的基本句式 14

1.1 规则句式:七字句与十字句 15

1.1.1 七字句与十字句的比例分布 16

1.1.2 七字句与十字句的句逗及特点 17

1.1.3 十字句的类型及特点 22

1.1.3.1 巧十字 23

1.1.3.2 拙十字 25

1.1.3.3 其他十字句 26

1.2 特殊的不规则句式 26

1.2.1 一般的不规则句式 26

1.2.2 把字句 29

1.2.2.1 把字句的事件性及其类型:单事件与双事件 30

1.2.2.2 把字句的宾语:人、处所与一般名词 37

1.2.2.3 把字句的动词:光杆动词与动词性结构 41

1.2.2.4 把字句的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47

1.2.3 被字句 48

1.2.3.1 按施事与受事所做的分类 48

1.2.3.2 按被字句的谓语部分所做的分类 50

1.2.3.3 按主语的属性所做的分类 52

1.2.3.4 被字句的语用功能 54

1.2.4 是字句 54

1.2.4.1 是字句的类型及特点 55

1.2.4.2 “是”作为焦点标记词 56

1.2.4.3 是字句的语用效果:强化重音与提示焦点 57

1.3 衬的使用及其对句式的作用 59

1.3.1 衬的含义和类型 59

1.3.1.1 衬的多样化及其与嵌、垛的关系 59

1.3.1.2 实衬词与虚衬词 61

1.3.1.3 嵌字、嵌句及其使用位置 66

1.3.1.4 垛句:三字垛、四字垛与五字垛 69

1.3.2 衬的作用 72

1.3.3 用衬的局限性 82

1.4 本章小结 84

2 京韵大鼓的特殊词语 85

2.1 形容词 85

2.1.1 状态形容词及其与性质形容词的比较 85

2.1.2 状态形容词的类型及特点 87

2.1.2.1 重叠式 87

2.1.2.2 非重叠式 90

2.1.2.3 状态形容词的语法功能 91

2.1.3 状态形容词ABB式的类型及特点 96

2.1.3.1 构词式与构形式 96

2.1.3.2 强化式与弱化式 98

2.1.3.3 主观愿望与无主观愿望 100

2.1.3.4  ABB式状态形容词的语法功能 103

2.1.3.5 ABB式状态形容词的语用特色及其与日常语用的比较 104

2.2 拟声词 108

2.2.1 拟声词的类型及特点 108

2.2.1.1 叠词拟声词 108

2.2.1.2 非叠词拟声词 112

2.2.2 拟声词的作用 116

2.3 叹词 117

2.3.1 叹词的类型及特点 117

2.3.1.1 表感叹 118

2.3.1.2 表喜悦 119

2.3.1.3 表应答 119

2.3.1.4 表愤怒 120

2.3.2 叹词的作用 120

2.4 方言词 123

2.4.1 方言词在京韵大鼓中的地位 123

2.4.2 “官话”的文化传播力量 126

2.5 本章小结 127

3 京韵大鼓的修辞手法 128

3.1 顶针 129

3.1.1 顶针的类型及特点 129

3.1.1.1 句间顶针 129

3.1.1.2 句内顶针 132

3.1.2 顶针的作用 133

3.2 比喻 133

3.2.1 比喻的类型及特点 133

3.2.1.1 明喻 134

3.2.1.2 暗喻 135

3.2.1.3 借喻 136

3.2.2 比喻的作用 136

3.3 对比 139

3.3.1 对比的类型及特点 140

3.3.1.1 事物对比 140

3.3.1.2 方面对比 141

3.3.2 对比的作用 142

3.4 排比 142

3.4.1 排比的类型及特点 142

3.4.1.1 并列排比 142

3.4.1.2 递进排比 144

3.4.2 排比的作用 145

3.5 对偶 146

3.5.1 对偶的类型及特点 146

3.5.1.1 从形式上划分:单句对偶、偶句对偶、多句对偶与句中对偶 147

3.5.1.2 从内容上划分:正对偶、反对偶与串对偶 149

3.5.1.3 从结构上划分:成分对偶与句子对偶 150

3.5.2 对偶的作用 151

3.6 回环 153

3.6.1 语篇衔接与回环 153

3.6.2 回环的类型及特点 154

3.6.2.1 按照单位的大小分类:字回环、词回环与句回环 154

3.6.2.2 按照表达上的宽与严分类:严式回环与宽式回环 154

3.6.3 回环的作用 154

3.6.4 回环与其他修辞手法的比较 155

3.7 重言 156

3.7.1 重言及其音节形式 156

3.7.2 重言的作用 165

3.8 本章小结 165

4 京韵大鼓的韵辙特点 166

4.1 京韵大鼓的用韵情况 167

4.1.1 北方鼓曲的通用韵辙 167

4.1.2 京韵大鼓的特殊用韵原则 167

4.1.3 从《赵云截江》看京韵大鼓的用韵 169

4.1.4 呼与韵辙的关系 173

4.2 京韵大鼓惯用韵辙的特别作用 175

4.3 本章小结 175

5 京韵大鼓语言艺术的特性 177

5.1 说唱性与口语性 178

5.1.1 依字行腔 178

5.1.2 语性 182

5.2 韵文性 188

5.2.1 句式节奏与韵律感 188

5.2.2 “衬”对韵文性的补益 190

5.2.3 押韵 192

5.3 描写性 193

5.3.1 状态形容词与描写性 194

5.3.2 直接描写性与间接描写性 195

5.3.3 描写性修辞 196

5.4 教育性 197

5.4.1 寓教于乐 197

5.4.2 知识启蒙 200

5.4.3 道德说教 201

5.4.4 风化功能 204

5.5 本章小结 204

6 结论 206

参考文献 211

京韵大鼓 211

专著 211

论文 213

其他 215

语言艺术 216

专著 216

论文 220

其他 222

附录 京韵大鼓唱词的分类统计 224

句式 224

基本句式 224

把字句 225

被字句 227

词语 228

状态形容词 228

叠词 229

垛句 229

拟声词 229

叹词 231

方言词 231

焦点标记词 231

嵌字 232

衬词 232

修辞 233

排比、对比与顶针 233

比喻与对偶 234

韵辙 235

一个韵辙 235

多个韵辙 236

总结 237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