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植物区系与植被地理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陈灵芝主编;孙航,郭柯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433350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580页
- 文件大小:129MB
- 文件页数:59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植物区系与植被地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中国植物区系地理 3
第一章 中国种子植物区系形成的自然背景及历史演变 3
第一节 中国植物区系形成的地理背景 3
一、地理概况 3
二、地质历史及气候变迁 4
三、地史上全球地质和气候变化对中国植物区系形成发展的影响 5
第二节 中国植物区系的历史演变 7
一、晚白垩世以来北半球植物区系的演变进程 7
二、晚白垩世以来中国植物区系的分区及演变 9
第二章 中国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 18
一、植物种类丰富复杂 18
二、起源古老、进化系列完整 22
三、地理成分复杂 24
四、特有类群繁多 26
第三章 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和区系分析 30
第一节 世界分布或广布(1型) 34
第二节 泛热带分布(2型) 37
第三节 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3型) 42
第四节 旧世界热带分布(4型) 45
第五节 热带亚洲和热带澳大利亚分布型(5型) 48
第六节 热带亚洲和热带非洲分布(6型) 54
第七节 热带亚洲分布(7型) 59
第八节 北温带分布(8型) 77
第九节 东亚一北美间断分布(9型) 94
第十节 旧世界温带分布(10型) 99
第十一节 温带亚洲分布(11型) 107
第十二节 中亚、西亚至地中海分布(12型) 110
第十三节 中亚分布(13型) 116
第十四节 东亚分布(14型)(E As) 121
第十五节 中国特有分布(15型) 134
一、裸子植物特有属的分布 134
二、被子植物特有属的分布 148
三、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的起源及发展 159
第四章 中国植物区系分区 161
第一节 导言 161
第二节 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163
第三节 中国植物区系分区系统 164
第四节 分区概述 166
一、泛北极植物区(Ⅰ) 166
二、古地中海植物区(Ⅱ) 172
三、东亚植物区(Ⅲ) 179
四、古热带植物区(Ⅳ) 202
参考文献 214
第二篇 中国植被地理 237
第五章 影响中国植被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 237
第一节 地貌对植被的影响 237
一、山地 237
二、平原 239
三、高原 239
四、盆地 241
五、东南丘陵 243
六、近海岛屿 243
第二节 气候对植被的影响 243
一、大陆性季风气候 244
二、气温 245
三、降水及蒸发 246
四、太阳辐射 247
第三节 土壤对植被的影响 247
第四节 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 251
一、农垦对植被的影响 251
二、林业生产对森林植被的影响 252
三、过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 252
四、重大工程对植被的影响 253
五、植被恢复、重建与自然保护区建设对植被的作用 253
六、其他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 254
第六章 中国植被类型及其基本特征 255
第一节 植被分类及其命名的原则和系统 255
一、植被分类的原则、等级系统及其划分依据 256
二、植物群落的命名原则 259
三、中国植被分类简表 260
第二节 主要类型的基本特征 264
一、落叶针叶林 264
二、常绿针叶林 266
三、针叶与阔叶混交林 269
四、落叶阔叶林 270
五、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273
六、常绿阔叶林 274
七、硬叶常绿阔叶林 278
八、雨林 280
九、季雨林 282
十、红树林 283
十一、珊瑚岛阔叶林 285
十二、竹林和竹丛 286
十三、常绿针叶灌丛 288
十四、落叶阔叶灌丛 289
十五、常绿阔叶灌丛 291
十六、常绿革叶灌丛 293
十七、肉质刺灌丛 295
十八、退化叶小半乔木荒漠 296
十九、常绿革叶灌木荒漠 297
二十、退化叶灌木荒漠 297
二十一、肉叶(多汁)灌木荒漠 298
二十二、旱生叶灌木荒漠 299
二十三、肉叶(多汁)半灌木荒漠 300
二十四、旱生叶半灌木荒漠 303
二十五、垫状矮半灌木荒漠 304
二十六、丛生草类草原 304
二十七、根茎草类草原 308
二十八、杂类草草原 310
二十九、半灌木与小半灌木草原 312
三十、丛生草类草甸 315
三十一、根茎草类草甸 318
三十二、杂类草草甸 321
三十三、草丛 324
三十四、稀树草丛 325
三十五、垫状植被 327
三十六、高山冻原 328
三十七、高山稀疏植物群落 329
三十八、木本沼泽 330
三十九、草本沼泽 330
四十、水生植被 333
第七章 中国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 336
第一节 植被的水平分布规律 336
一、植被水平分布的纬向变化 337
二、植被水平分布的经向变化 340
三、青藏高原植被的地带性 342
第二节 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 344
一、东部季风湿润区植被垂直分布规律 345
二、西北部半干旱和干旱区植被垂直分布规律 347
三、青藏高原植被垂直分布规律 349
第八章 中国植被区划 350
第一节 植被区划的理论基础与区划原则 350
一、植被区划的理论基础 350
二、植被区划的原则 352
第二节 中国植被区划的单位和系统 353
一、植被区划的单位 353
二、植被区划系统 356
第九章 寒温带针叶林区域 361
第十章 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域 370
第一节 温带北部针阔叶混交林地带(Ⅱi) 370
第二节 温带南部针阔叶混交林地带(Ⅱii) 380
第十一章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 387
第一节 暖温带北部落叶栎林地带(Ⅲi) 388
第二节 暖温带南部落叶阔叶林地带(Ⅲii) 401
第十二章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 412
第一节 东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区域(ⅣA) 413
一、北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带(ⅣAi) 414
二、东部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ⅣAii) 421
三、东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ⅣAiii) 434
第二节 西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区域(ⅣB) 439
一、西部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ⅣBi) 440
二、西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ⅣBii) 445
三、西部亚热带亚高山针叶林地带(ⅣBiii) 447
第十三章 热带雨林、季雨林区域 452
第一节 东部热带季节性雨林亚区域(ⅤA) 452
第二节 西部热带季节性雨林亚区域(ⅤB) 459
第三节 南海珊瑚岛植被亚区域(ⅤC) 466
一、季风热带珊瑚岛植被地带(ⅤCi) 467
二、赤道热带珊瑚岛植被地带(ⅤCii) 468
第十四章 温带草原区域 469
第一节 东部草原亚区域(ⅥA) 473
一、中温带草原地带(ⅥAi) 473
二、暖温带草原地带(ⅥAii) 487
第二节 西部草原亚区域(ⅥB) 501
第十五章 温带荒漠区域 504
第一节 西部荒漠亚区域(ⅦA) 505
第二节 东部荒漠亚区域(ⅦB) 512
一、温带半灌木、灌木荒漠地带(ⅦBi) 512
二、暖温带灌木、半灌木荒漠地带(ⅦBii) 525
第十六章 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域 532
第一节 高原东部高寒灌丛和高寒草甸亚区域(ⅧA) 534
一、高寒灌丛和高寒草甸地带(ⅧAi) 535
二、高寒草甸地带(ⅧAii) 538
第二节 高原中部高寒草原亚区域(ⅧB) 540
一、高寒草原地带(ⅧBi) 541
二、温性草原地带(ⅧBii) 546
第三节 高原西北部高寒荒漠亚区域(ⅧC) 552
一、高寒荒漠地带(ⅧCi) 553
二、温性荒漠地带(ⅧCii) 555
第十七章 中国植被地理与生态系统管理 558
第一节 植被和生态系统与自然保护和人类福祉的关系 558
一、植被和生态系统的意义和作用 558
二、植被和生态系统的现状和问题 560
三、生态系统管理途径的基本含义和实施方法 562
第二节 植被与生态建设 563
一、森林的恢复和重建 564
二、草原和荒漠植被的恢复和重建 568
第三节 植被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相应的管理对策 570
一、全球变化的现实和特点 570
二、中国植被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变化趋势 571
三、全球变化背景下针对植被和生态系统的管理对策 572
参考文献 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