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重读马克思 文本及其思想 第6卷 在批判中建构“新哲学”框架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聂锦芳著;聂锦芳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7300254760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676页
- 文件大小:76MB
- 文件页数:70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重读马克思 文本及其思想 第6卷 在批判中建构“新哲学”框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在文本学研究的视野内 1
一、马克思文本研究的一般图景勾勒 1
二、文本解读中两种不同的探究路径 9
三、作为文本个案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 14
第一章 思想的传承、决裂和锻造 29
一、对一种流行的解释思路的质疑 30
二、融入青年黑格尔派 34
三、从发生歧见到进行反叛 43
四、十一部文本所昭示的思想进程 51
第二章 未完成的文本如何表述思想 68
一、《神圣家族》工作的继续与完成 69
二、解读《唯一者及其所有物》 74
三、剖析费尔巴哈与“制定新观点” 83
四、清算“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潮 87
第三章 思想的参与者——“赫斯问题” 99
一、赫斯是在什么意义上参与写作的 99
二、马克思、恩格斯与赫斯之间关系的流变 103
三、赫斯是如何与马克思、恩格斯合作的 108
四、“真正的社会主义”与赫斯的关系 115
第四章 文本命运与版本源流 120
一、马克思、恩格斯在世时的刊布情形 120
二、遗稿的保存、归档情况 125
三、从零散刊布到全书出版 133
四、《费尔巴哈》一章的不同版本 140
五、MEGA2编排方案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庐山面目” 149
六、版本考证与文本解读、思想阐释的关系 157
附录:《德意志意识形态》发表情况一览表 162
第五章“离开思辨的基地来解决思辨的矛盾” 166
一、布鲁诺·鲍威尔的反批评依据的是什么材料 167
二、“莱比锡宗教会议”场景描绘 170
三、德国古典哲学的难题及布鲁诺·鲍威尔的“解决” 173
四、“征讨”费尔巴哈 177
五、面对感性时的尴尬和幻觉 181
六、在费尔巴哈和施蒂纳之间 183
七、费尔巴哈学派哲学前提再定性 185
八、人格化了的批判即作为主体的批判 187
九、批判的“液体”聚集态变成了“结晶”态 189
十、与“莫·赫斯”的诀别 192
十一、一段思想因缘的了断 195
第六章 理解人生与历史的方式 198
一、人生以什么作为出发点 198
二、书写“人”的传记 202
三、精神追求史还是“思维的绝技” 204
四、“唯一者”体系与德国哲学的思考方式 212
五、观念能否解释古代历史的演变 217
第七章 究竟该如何把握精神 226
一、近代是如何过渡而来的 226
二、精神的实质及其创造活动 228
三、精神的变形、流转形态 231
四、把握精神的规则 235
五、“彻底或可靠的历史反思” 238
六、“die Hierarchie”问题 243
第八章 自由之境及观念嬗变:政治、社会与人道 250
一、在自己的虚构中“享乐” 250
二、政治自由主义 252
三、社会自由主义(共产主义) 258
四、人道自由主义 272
第九章从“人”到“我”思维路径批判 279
一、“唯一者”谱系及其逻辑 279
二、“利己主义者的现象学”批判 283
三、思维能否“建构”世界 295
第十章“独自性”能否超越“自由” 317
一、由“自由”悖论引申出“独自性”问题 317
二、独自性与自由的差别 322
三、个案分析:“身为奴隶者”的自由和独自性 325
四、“独自性”的“假设”性质和“贫乏”问题 328
第十一章 权利、法律与犯罪:“属人”还是“为我” 333
一、自由主义视角下“人”与“我”的分野 333
二、内涵复杂的Recht的中译问题 340
三、权利的“神圣化”与“现实化” 344
四、把法律看作是普遍意志,意味着什么 348
五、犯罪:孤立的个人反对统治关系的斗争 352
第十二章 什么样的社会能使人的“个性”得以彰显 357
一、“通行本”目录和正文中遗失了哪些内容 358
二、“作为资产阶级社会的社会”症结何在 364
三、独特的超越方式和途径——“暴动” 371
四、作为社会的超越形态的“联盟” 376
第十三章“享乐”与现实生活 395
一、很多人其实从来没有真正“享受过生命” 395
二、“类”思维导致了现实生活中的“无我”状况 398
三、回到“我的自我享乐”吧 401
四、从社会变迁看享乐生活和享乐观念的演进 403
五、两种思路之间是否存在互补、对接的可能性 407
第十四章 唯物史观的阐释方式与论证逻辑 410
一、《序言》对观念论的嘲讽和质疑 411
二、怎样理解恩格斯对标题所做的修正 414
三、1842—1845年的思想图景及其实质 415
四、社会、历史的现实前提及运动 419
五、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社会结构理论和方法 422
第十五章 唯物史观的理论视域和现实归旨 426
一、人的现实处境及其“解放”的途径 426
二、感性世界·人·历史·自然:超越费尔巴哈式直观 427
三、“原初的历史关系”、因素和意识发展的阶段 431
四、分工的后果及其前景 433
五、异化的逻辑和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435
六、“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及其后果 437
七、唯物主义历史观对唯心主义的超越 439
八、唯物主义怎样才能透视清楚唯心主义 441
第十六章“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过程与环节 445
一、“世界历史”形成前后两个时代的巨大变迁 445
二、城市与乡村的分离和对立 447
三、城市中行会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448
四、商人作为一个特殊阶层的出现及其影响 450
五、工场手工业的产生 451
六、人口跨国度的迁徙和“流浪时期” 453
七、“商业和工场手工业集中于一个国家的现象” 454
八、大工业的垄断与“世界历史”的形成 456
九、防止历史解释中的简单化、极端化 458
第十七章 “现实的个人”与“共同体”关系之辨 462
一、“现实的个人”与社会历史的发展 463
二、个人是怎样隶属于共同体的 464
三、共同体缘何会制约个人的个性和自由 466
四、个人自主活动对“生产一交往形式”的促进和改变 469
五、古代共同体→现代市民社会→自由人的联合体的变迁 472
六、个体与社会关系之思的深化、发展与当代意义 477
第十八章 社会主义与“哲学论证” 481
一、诉诸“思维”和“情感”的“社会主义” 482
二、“人道主义”能否超越“社会主义” 485
三、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建筑基石” 495
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史:理解与叙述 506
一、文本与思想的理解和叙述 507
二、是什么影响着思想家分析问题的深刻性 516
三、“德国人”怎样撰写“法国”思想史 527
第二十章 超越现实的苦难需要“救世主”吗 539
一、同一个人物,两种极端的评论 539
二、“库尔曼式”的“启示”方式 542
三、“精神王国”的论证和展示 544
四、“潜入新世界的规则” 547
第二十一章 社会主义与人类之“爱” 549
一、以“爱”来宣传的共产主义是一幅什么图景 550
二、“爱”能否成为一种“新宗教” 553
三、以“爱”来观照现实无法真正触及症结 554
四、在什么意义上必须拒斥人类之“爱” 557
第二十二章 面对现实,如何避免走向肤浅和天真 563
一、现实境况及其描述 563
二、现实变革的主体与方式 567
三、现实变革的前景和方向 571
四、德国现实探究中的“人学”转向 575
五、“歌德现象”:德国国民性讨论 584
综论“新哲学”的体系特征、思想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600
一、“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关系”之辨 600
二、“新哲学”的对象、方法和特征 608
三、在思想史进程与当代实践格局中 618
参考文献 632
人名索引 644
刊名索引 649
主题索引 650
后记 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