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 2017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合物命名审定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552952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465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491页
- 主题词:有机化合物-命名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 2017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有机化合物名称构词概要 1
1.1构词基本形式 1
1.2中文有机化合物名称中的连缀字和前、后缀字 1
1.2.1中文有机化合物名称中的连缀字 1
1.2.1.1化 1
1.2.1.2代(替) 2
1.2.1.3杂 3
1.2.1.4合 4
1.2.1.5并 4
1.2.1.6缩 4
1.2.2中文有机化合物名称中的前缀字 4
1.2.2.1联 5
1.2.2.2聚 5
1.2.2.3脱(去、失、降) 6
1.2.2.4增(高、加、扩、升) 7
1.2.2.5环 7
1.2.2.6断(开) 7
1.2.2.7迁(移)、逆 8
1.2.2.8正、异、新、仲、叔 9
1.2.2.9顺、反、(对)映 9
1.2.2.10邻、间、对、迫 9
1.2.3中文有机化合物名称词根中的后缀字 9
1.2.3.1基 10
1.2.3.2叉基和亚基 10
1.2.3.3爪基、基亚基和次基 11
1.2.3.4自由基 12
1.2.3.5根 13
1.3化合物命名用数字和符号 13
1.3.1阿拉伯数字 13
1.3.2中文数字、天干和其他量词、顺序字 14
1.3.2.1中文数字 14
1.3.2.2单、双和大写中文数字 14
1.3.2.3天干 14
1.3.2.4伯、仲、叔、季 15
1.3.3斜体拉丁字母和字节 15
1.3.3.1小写斜体拉丁字母 15
1.3.3.2大写斜体元素符号 15
1.3.3.3其他斜体字母和字节 16
1.3.4希腊字母 16
1.3.5标点符号 17
1.3.5.1逗号 17
1.3.5.2句号(小圆点) 17
1.3.5.3冒号与分号 18
1.3.5.4连接号 18
1.3.5.5括号 18
1.3.6撇号 21
1.4有机化合物名称构词中的基本术语 21
1.4.1母体结构 21
1.4.1.1母体氢化物 21
1.4.1.2官能性母体 21
1.4.2基团 22
1.4.2.1取代原子或取代基团 22
1.4.2.2特性基团 22
1.4.2.3主体基团 22
1.4.3有机化合物名称类术语 22
1.4.3.1俗名 22
1.4.3.2半系统命名名或半俗名 23
1.4.3.3 IUPAC系统命名名 23
1.4.3.4其他系统命名名 26
1.4.4本建议中使用的一些其他术语 26
1.4.4.1高位 26
1.4.4.2最低(小)位次组 27
1.4.4.3成键数 27
第2章 有机化合物命名通则 28
2.1成键数 28
2.2命名操作方法 29
2.2.1取代操作法 29
2.2.2置换操作法 30
2.2.2.1使用连缀字“杂” 30
2.2.2.2使用连缀字“代”(“替”) 31
2.2.3加合操作法 31
2.2.3.1使用连缀字或连字符 31
2.2.3.2使用前缀字 32
2.2.3.3使用后缀字 33
2.2.3.4不用连缀字直接加合 33
2.2.4缀合操作法 34
2.2.4.1不用连缀字直接缀合 34
2.2.4.2使用前缀字“联” 35
2.2.5减脱操作法 35
2.2.5.1使用前缀字“脱(去,失,降)” 35
2.2.5.2改变后缀 37
2.2.6环开闭操作法 39
2.2.6.1使用前缀字“环” 39
2.2.6.2使用前缀字“断(开)” 39
2.2.7重排操作法 39
2.2.7.1使用前缀字“迁” 39
2.2.7.2使用前缀字“逆” 40
2.2.8复合操作法 40
2.2.8.1涉及二或多价取代基组合体的命名 40
2.2.8.2具对称二或多价取代基时的命名 41
2.2.8.3同一结构单元组合体衍生物的命名 41
2.2.9并合操作法 42
2.3额外氢(指示氢)的标明 42
第3章 母体氢化物以及由此形成的取代基 44
3.1有机化合物中的基元氢化物 44
3.2无环多核氢化物 45
3.2.1无环烃 45
3.2.2除烃和硼烷外的无环均一氢化物 46
3.2.3杂链氢化物 47
3.2.3.1含杂原子的碳链 47
3.2.3.2两种杂原子的奇数交替链 47
3.3单环氢化物 47
3.3.1单环烃 47
3.3.1.1饱和单环烃 47
3.3.1.2无取代的含最大非累积双键数的单环不饱和烃(轮烯) 48
3.3.1.3俗名单环烃 48
3.3.2除烃和硼烷外的单环均一氢化物 49
3.3.3除硼烷外的含杂原子单环氢化物 49
3.3.3.1 Hantzsch-Widman杂环命名系统 49
3.3.3.2采用俗名的含杂原子单环母体氢化物 55
3.3.3.3按置换法命名含杂原子单环母体氢化物 57
3.3.3.4两种杂原子交替成环的命名 58
3.4俗名和半系统命名的多环母体氢化物 59
3.4.1饱和多环烃母体氢化物 59
3.4.2不饱和多环烃 59
3.4.3杂环多环母体氢化物 62
3.5并(稠)环(多环)母体氢化物 65
3.5.1并环组分的环系与并环组成环系的高位顺序 67
3.5.1.1碳氢环组分 67
3.5.1.2杂环组分 70
3.5.1.3并环组成环系的高位顺序 71
3.5.2并环名称的构词 72
3.5.2.1环组分的选择 73
3.5.2.2主体环组分的选择 73
3.5.2.3拼合体环组分的选择 74
3.5.2.4并环命名构词时前缀排列顺序 75
3.5.3并环命名构词时并合位置的标识 75
3.5.3.1并环中主体环组分周边的标识 75
3.5.3.2并环中拼合体环组分周边的位次标识 75
3.5.3.3一级拼合体与主体并合的标识 75
3.5.3.4拼合体进一步并合时的位次标识 76
3.5.3.5并合位置标识的省略 77
3.5.3.6并环组分中杂原子位次的标识 77
3.5.3.7并环命名中相同拼合体的处理 78
3.5.4编号 78
3.5.4.1并环系的画法 78
3.5.4.2并环系图形的排列取向 79
3.5.4.3并环周边原子编号 81
3.5.4.4并环内部原子编号 82
3.5.5带桥的并环体系 83
3.5.5.1带桥的并环体系中基本并环和桥的选择 83
3.5.5.2带桥并环体系中桥的命名 85
3.5.5.3带桥并环体系的命名 88
3.5.5.4带桥并环体系中桥原子的编号 89
3.6桥环母体氢化物 90
3.6.1定义和术语 90
3.6.2双环桥环母体碳氢化物 91
3.6.2.1命名 91
3.6.2.2位次编号 92
3.6.3多环桥环母体碳氢化物 92
3.6.3.1多环桥环母体碳氢化物命名的进一步规则 93
3.6.3.2多环桥环母体碳氢化物命名中二级桥的编号 95
3.6.4被修饰桥环环系(杂环、不饱和环、有立体构型的环等)的命名 96
3.6.4.1杂原子置换后的编号 96
3.6.4.2带主体官能团后的编号 97
3.6.4.3带重键时的编号 97
3.6.4.4带取代基时的编号 98
3.7螺环母体氢化物 98
3.7.1单环组成的螺环母体氢化物 99
3.7.1.1两个单环组成的单螺母体氢化物 99
3.7.1.2单环组成的未分叉多螺母体氢化物 99
3.7.1.3单环组成的分叉多螺母体氢化物 101
3.7.1.4三个单环和一个螺原子所组成的环系(如六价螺原子) 102
3.7.1.5单环组成螺环体系中存在杂原子、特性基团(官能团)、取代基时的编号规则 103
3.7.2含多环体系螺环母体氢化物 105
3.7.2.1含有两个相同多环组分的单螺化合物 105
3.7.2.2含有不同组分环且至少一个多环的单螺化合物 108
3.7.2.3含有至少两个不同组分且至少一个为多环的不分叉多螺化合物 109
3.7.2.4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多环组分环螺联至同一组分上的分叉多螺化合物 110
3.7.2.5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多环组分环螺联至非同一组分上的分叉多螺化合物 112
3.8联环母体氢化物 112
3.8.1相同环系的联环母体氢化物 112
3.8.1.1两个相同环系的联环母体氢化物 112
3.8.1.2三或三个以上相同环系不分叉的联环母体氢化物 113
3.8.2不同环系的联环母体氢化物 114
3.9蕃母体氢化物 115
3.9.1定义和术语 115
3.9.2蕃母体命名的组成 117
3.9.2.1蕃的简化骨架名 117
3.9.2.2蕃的扩展前缀 118
3.9.2.3超原子位次和扩展体接合位置位次 119
3.9.2.4蕃母体氢化物的编号 121
3.9.3蕃命名中杂原子置换,额外氢,氢化程度和官能性母体的命名法 121
3.9.3.1含杂原子的蕃母体氢化物置换命名法 121
3.9.3.2蕃母体氢化物中额外氢,氢化程度以及词尾烯炔的命名方法 123
3.9.3.3蕃官能性母体的命名法 124
3.10天然产物母体氢化物 125
3.11由母体氢化物衍生的取代基命名 126
附表3-1并环法命名用基本碳环 129
附表3-2并环法命名用基本杂环 134
第4章 特性基团[官能(基)团] 141
4.1不饱和基团 141
4.1.1命名含重键结构的后缀 141
4.1.2命名中加氢的前缀 142
4.1.3命名中脱氢的前缀 143
4.1.4饱和/去饱和后母体氢化物衍生的取代基命名 144
4.2特性基团的命名 144
4.2.1命名时的前缀和后缀 144
4.2.1.1特性基团 144
4.2.1.2离子和自由基中心 146
4.2.2官能团的修饰基团 146
4.3官能性母体化合物和衍生的取代基 147
4.4官能团置换 148
第5章 命名实施导引 151
5.1命名实施基本规程 151
5.2命名时用作后缀的特性基团(主体基团)的确定 153
5.3命名时用作词根的母体氢化物的确定 154
5.3.1无环化合物中母体氢化物(主链)的确定 154
5.3.2环系化合物中命名时用作词根母体氢化物(主环系)的确定 158
5.3.3环-链化合物中命名时用作词根母体氢化物的确定 159
5.4命名化合物中原子和基团位次的编号 160
5.4.1化合物命名中位次编号插入的位置 160
5.4.2化合物母体结构的编号 160
5.4.3化合物母体结构上取代基的编号 164
5.5命名化合物中前缀排列顺序 165
5.5.1不可分开前缀的排列顺序 165
5.5.2可分开前缀的排列顺序 166
5.5.3立体词头的排列顺序 169
第6章 各类化合物的命名 170
6.1卤素、硝基、亚硝基、偶氮、重氮、叠氮化合物 170
6.1.1卤素化合物 170
6.1.2硝基和亚硝基化合物 172
6.1.3偶氮、偶氮氧、重氮以及有关化合物 173
6.1.3.1偶氮化合物 173
6.1.3.2偶氮氧化合物 175
6.1.3.3重氮正离子化合物 176
6.1.3.4通用结构为R—N=N—X的偶氮化合物 177
6.1.3.5重氮化合物 177
6.1.4叠氮化合物 177
6.1.5异乙氮烯 177
6.2胺和亚胺 178
6.2.1伯胺 178
6.2.2仲胺和叔胺 179
6.2.3亚胺 183
6.2.4羟胺 183
6.2.5胺氧化物 184
6.2.6胺盐和亚胺盐 184
6.3羟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和类似物 185
6.3.1羟基化合物和类似物 185
6.3.1.1醇和酚 185
6.3.1.2醇和酚的硫、硒、蹄类似物 189
6.3.2由醇、酚及其类似物衍生而来的取代基前缀 189
6.3.3由醇、酚及其类似物衍生而来的盐 191
6.3.4醚和硫属类似物 191
6.3.4.1取代法 191
6.3.4.2官能团类别法 192
6.3.4.3置换命名法 192
6.3.4.4环醚 193
6.3.5氢过氧化物和过氧化物 194
6.3.6氢多硫化物和多硫化物 194
6.3.7亚砜、砜和它们的类似物 196
6.4醛、酮及其衍生物和类似物 197
6.4.1醛,硫醛及其类似物 197
6.4.2酮,硫酮及其类似物 199
6.4.2.1酮 199
6.4.2.2酮类硫属类似物 201
6.4.3烯酮 202
6.4.4缩醛、半缩醛、酰基缩醛及其类似物 202
6.4.4.1缩醛 202
6.4.4.2半缩醛 204
6.4.4.3酰基缩醛 205
6.4.5偶姻 205
6.4.6羰基化合物的氮衍生物 205
6.4.6.1肟 205
6.4.6.2腙 206
6.4.6.3双腙 207
6.4.6.4羰基化合物的其他氮衍生物 208
6.5酸和相关的特性基团 211
6.5.1羧酸 212
6.5.1.1简单(未取代)的链状一元酸、二元酸 212
6.5.1.2取代羧酸 217
6.5.1.3羧酸基团的修改 219
6.5.2含有硫属原子直接与有机基团相连的硫属酸 224
6.5.2.1含有硫属原子直接与有机基团相连的硫属酸的命名 224
6.5.2.2含有硒原子直接与有机基团相连的硒酸 226
6.5.3含有磷原子或砷原子直接与有机基团相连的磷氧酸或砷氧酸 227
6.5.3.1含有五价磷原子直接与某个有机基团相连的磷氧酸(膦酸,次膦酸)及其置换物 227
6.5.3.2含有五价砷原子直接与某个有机基团相连的砷氧酸(胂酸,次胂酸)及其置换衍生物 228
6.5.4盐和酯 228
6.5.4.1盐 228
6.5.4.2酯 229
6.5.5内酯、内酰胺、内亚氨酸及其类似物 232
6.5.5.1内酯 232
6.5.5.2磺内酯 233
6.5.5.3内酰胺和内亚氨酸 234
6.5.5.4磺内酰胺 234
6.5.6酰卤化合物 234
6.5.7酸酐及其类似物 237
6.5.7.1对称的酸酐 237
6.5.7.2不对称(混合)酸酐 238
6.5.7.3酸酐的硫属类似物 238
6.5.8酰胺、酰亚胺及酰肼 240
6.5.8.1氨的单酰基衍生物 240
6.5.8.2氨的对称的二酰基或三酰基衍生物 242
6.5.8.3二酰亚胺 243
6.5.8.4酰肼 244
6.5.9腈、异腈及其相关化合物 245
6.5.9.1腈 245
6.5.9.2与氰化物相关的化合物 247
6.5.9.3腈氧化物 248
6.6 14~16族元素有机化合物和金属有机化合物 248
6.6.1 14族元素母体氢化物 248
6.6.1.1 14族元素的烃类似物 248
6.6.1.2杂混硅母体氢化物:硅氧烷和其类似物 249
6.6.2 15族元素的氢化物 251
6.6.2.1氮氢化物的衍生物 251
6.6.2.2三价磷、砷、锑、铋的有机衍生物 252
6.6.2.3五价磷、砷、锑、铋的母体氢化物 252
6.6.3 16族元素的氢化物 253
6.6.3.1单一16族元素的母体氢化物及其衍生的取代基 253
6.6.3.2混合16族元素的母体氢化物及其衍生的取代基 253
6.6.4金属有机化合物 254
6.6.4.1锑、铋、锗、锡和铅金属有机化合物 254
6.6.4.2金属仅与氢和有机基团的碳相连的金属有机化合物 255
6.6.4.3带负离子配体的金属有机化合物 255
6.6.4.4与碳原子以多中心键连的金属有机化合物 256
6.7自由基和离子 258
6.7.1自由基 258
6.7.1.1一价自由基 258
6.7.1.2二价和三价自由基 259
6.7.1.3特性基团上的自由基中心 261
6.7.2正离子 263
6.7.3负离子 267
6.7.4同一个结构中的正离子和负离子中心 270
6.7.5自由基离子 270
第7章 立体化学 271
7.1导言 271
7.1.1分子“手性” 271
7.1.2关于“旋光性” 272
7.1.3关于前手性和前立体异构现象 273
7.1.4立体异构源元素 273
7.2立体化学中三维结构的构型图像表达方式 276
7.2.1立体化学构型的结构图表达 276
7.2.2立体化学构型的透视图和投影图表达 277
7.2.2.1 Fischer投影法 277
7.2.2.2 Haworth式 277
7.2.2.3 Newman投影法 278
7.2.2.4锯木架式(sawhorse formula) 278
7.2.25锯齿式 279
7.3手性化合物的构型表示法 279
7.3.1用D,L或其他俗名表示 279
7.3.2按CIP优先系统的构型表示法 280
7.3.2.1顺序规则 280
7.3.2.2手性中心构型的标识 284
7.3.2.3手性轴构型的标识 287
7.3.2.4手性面构型的标识 288
7.3.2.5相对构型的标识方法 291
7.3.3 CIP优先系统使用过程中的弱点 292
7.3.4综合应用各种系统描述化合物构型 293
7.4双键类异构体标识 294
7.4.1双取代双键构型标识 294
7.4.2三或四取代双键构型标识 295
7.5环状化合物异构体标识 296
7.5.1环状化合物的顺、反异构体标识 296
7.5.2饱和并环化合物异构体标识 298
7.5.2.1饱和并环化合物的cis、trans异构体 298
7.5.2.2饱和多环并环化合物 298
7.5.3桥环化合物表达相对构型方式 299
第8章 天然产物 301
8.1生物碱 303
8.1.1吡咯烷类 303
8.1.2托品烷类(莨菪碱类) 303
8.1.3吡咯里西啶类 304
8.1.3.1简单吡咯里西啶类 304
8.1.3.2千里光碱类 304
8.1.4吲哚里西啶类 305
8.1.5喹诺里西啶类 305
8.1.5.1简单喹诺里西啶类 305
8.1.5.2金雀花碱类 305
8.1.5.3鹰爪豆碱类 306
8.1.5.4苦豆碱类 306
8.1.5.5苦参碱类 306
8.1.5.6石松碱类 307
8.1.6苄基四氢异喹啉类 307
8.1.6.1单苄基四氢异喹啉类 307
8.1.6.2双苄基四氢异喹啉类 308
8.1.6.3吗啡碱类 310
8.1.6.4莲花碱类 310
8.1.6.5阿朴菲碱类 311
8.1.6.6原小檗碱类 311
8.1.6.7普罗托品类 312
8.1.6.8苯并菲啶类 312
8.1.6.9丽春花碱类 313
8.1.7苯乙基四氢异喹啉类 314
8.1.7.1粗榧碱类 314
8.1.7.2刺桐碱类 315
8.1.7.3高刺桐碱类 315
8.1.8苄基苯乙胺类 316
8.1.8.1石蒜碱类 316
8.1.8.2石蒜伦碱类 316
8.1.8.3文殊兰碱类 317
8.1.8.4加兰他敏类 317
8.1.9吐根碱类 317
8.1.10麦角生物碱 318
8.1.11单萜吲哚生物碱 319
8.1.11.1柯南因碱类 319
8.1.11.2奥巴生碱类 319
8.1.11.3 1,16-环柯南烷类 320
8.1.11.4氧杂育亨宾碱类 320
8.1.11.5育亨宾碱类 321
8.1.11.6沙巴精碱类 321
8.1.11.7阿枯米林碱类 322
8.1.11.8阿马林碱类 322
8.1.11.9阿枯米辛碱类 323
8.1.11.10钩藤碱类 323
8.1.11.11台湾钩藤碱类 324
8.1.11.12士的宁碱类 324
8.1.11.13白坚木碱类 325
8.1.11.14白坚木替宁碱类 325
8.1.11.15 伊波南宁碱类 325
8.1.11.16长春胺类 326
8.1.11.17白雀胺类 326
8.1.11.18伊波加明碱类 327
8.1.11.19塔卡明碱类 327
8.1.11.20土布洛生碱类 328
8.1.11.21喜树碱类 328
8.1.11.22奎宁碱类 329
8.1.12倍半萜生物碱 329
8.1.13二萜生物碱 330
8.1.13.1高乌宁碱类 330
8.1.13.2乌头碱类 330
8.1.13.3阿替生碱类 331
8.1.13.4光翠雀碱类 332
8.1.13.5海替定碱类 332
8.1.13.6海替生碱类 333
8.1.14虎皮楠生物碱或三萜/降三萜生物碱 333
8.1.15 甾体生物碱 334
8.1.15.1孕甾烷-胺类 334
8.1.15.2锥丝胺类 334
8.1.15.3藜芦碱类 335
8.1.15.4茄定碱类 335
8.1.15.5螺茄碱类 335
8.1.15.6西藜芦碱类 336
8.2萜类 337
8.2.1单萜 337
8.2.1.1无环单萜 337
8.2.1.2单环单萜 338
8.2.1.3二环单萜 338
8.2.2倍半萜 340
8.2.2.1无环倍半萜 340
8.2.2.2单环倍半萜 341
8.2.2.3二环倍半萜 343
8.2.2.4三环倍半萜 351
8.2.3二萜 358
8.2.3.1无环和单环二萜 358
8.2.3.2双环二萜 359
8.2.3.3三环二萜 361
8.2.3.4四环二萜 365
8.2.3.5银杏内酯类(ginkgolide) 370
8.2.4二倍半萜 370
8.2.5三萜 371
8.2.5.1无环三萜 371
8.2.5.2单环、二环和三环三萜 371
8.2.5.3 甾烷类(gonanes)四环三萜(tetracyclic triterpenes) 372
8.2.5.4五环三萜 376
8.2.6四萜(胡萝卜素类) 380
8.3甾体 381
8.3.1雌甾烷类 381
8.3.2雄甾烷类 382
8.3.3孕甾烷类 382
8.3.4胆酸烷类 383
8.3.5其他C-17位不同碳链甾体类型 383
8.3.5.1胆甾烷类和粪甾烷类 383
8.3.5.2麦角甾烷类 384
8.3.5.3豆甾烷类 386
8.3.5.4珊瑚甾烷类 386
8.3.6 C-17位连杂环边链的甾体类型 387
8.3.6.1螺甾烷类 387
8.3.6.2呋甾烷类 387
8.3.6.3心甾内酯类 388
8.3.6.4蟾甾内酯类 388
8.4糖 389
8.4.1糖命名的基本规则 389
8.4.2链状单糖的命名 390
8.4.2.1单糖的命名 390
8.4.2.2高碳糖的命名 393
8.4.3环状单糖的命名 395
8.4.3.1环状结构的Fischer投影式表示法 395
8.4.3.2环状结构的Haworth表示法 396
8.4.3.3环状结构的Mills表示法 396
8.4.4单糖衍生物的命名 397
8.4.4.1脱氧糖的命名 397
8.4.4.2氨基糖的命名 397
8.4.4.3硫代糖的命名 398
8.4.4.4其他取代单糖的命名 398
8.4.4.5不饱和糖的命名 399
8.4.4.6糖醇命名 400
8.4.4.7糖酸或糖醛酸命名 400
8.4.4.8 O-取代衍生物的命名 401
8.4.4.9糖苷的命名 404
8.4.4.10卤代糖 405
8.4.5寡糖及多糖 406
8.4.5.1寡糖及多糖书写方式 406
8.4.5.2寡糖的命名 407
8.4.5.3多糖的命名 410
8.5氨基酸和肽 411
8.5.1基于俗名的命名法 412
8.5.1.1 α-氨基羧酸的构型 413
8.5.1.2 α-氨基酸的官能团修饰衍生物的命名 413
8.5.1.3其他保留使用的氨基酸俗名 414
8.5.2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的取代操作法命名 416
8.5.2.1碳原子上取代衍生物的命名 416
8.5.2.2氨基酸作为取代基时的命名 417
8.5.2.3氨基酸的酰胺、酰苯胺、酰肼以及类似衍生物的命名 419
8.5.2.4氨基酸的醇、醛、酮衍生物命名 420
8.5.3肽的命名 420
8.5.3.1肽的名称 420
8.5.3.2肽的符号表示 421
8.5.3.3肽链中构型的表示 421
8.5.3.4环肽 421
8.5.3.5前缀“endo”和“des” 422
8.6核苷和核苷酸 422
8.6.1核苷 422
8.6.1.1保留使用的核苷俗名 423
8.6.1.2核苷上的取代 424
8.6.2核苷酸 427
8.6.2.1保留使用的核苷磷酸酯的俗名 427
8.6.2.2核苷二磷酸酯与三磷酸酯 428
8.6.2.3核苷酸的衍生物 429
8.7类脂 431
8.7.1定义 431
8.7.2甘油酯 432
8.7.3磷脂 432
8.7.3.1磷脂酸 433
8.7.3.2甘油磷脂 434
8.7.4糖脂 436
8.7.4.1定义 436
8.7.4.2甘油糖脂 436
8.7.4.3鞘糖脂 437
第9章 同位素丰度改变化合物 440
9.1符号和定义 440
9.1.1核素符号 440
9.1.2原子符号 440
9.1.3天然同位素丰度化合物 441
9.1.4同位素丰度改变化合物 441
9.2同位素取代的化合物 441
9.2.1分子式 441
9.2.2命名 441
9.3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 442
9.3.1特定标记化合物 442
9.3.2选择性标记化合物 443
9.3.3非选择性标记化合物 444
9.3.4贫同位素化合物 445
参考文献 447
附录 并环法命名用基本碳环和杂环 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