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大通史 2 夏商西周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沈长云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学苑出版社
- ISBN:7507753127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636页
- 文件大小:101MB
- 文件页数:65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大通史 2 夏商西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综述 3
一、夏、商、西周历史发展大势 3
(一)初有国家的夏时期 4
(二)文明急剧发展的商时期 6
(三)由早期文明向成熟文明过渡的西周时期 8
二、三代社会历史特点 9
(一)各地区文明发展的不平衡性及黄河流域文明中心地位的确立 10
(二)物质文明及社会结构的特征 13
(三)国家的组织形式——众邦的不平等联合 18
(四)国家权力结构的性质——家国同构 21
(五)精神文化的总体特色 23
(六)由社会特点论及三代社会性质 27
三、三代文明在世界文明史及中华文明史上的地位 30
治乱兴衰编 39
第一章 权力更迭与政争 39
一、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 39
(一)夏后氏渊源 40
(二)鲧、禹治水与夏朝的建立 41
(三)夏前期的政治动乱与少康中兴 44
(四)从孔甲乱德到夏的灭亡 46
二、商朝兴亡 48
(一)商族的发祥与先商史迹 48
(二)商汤灭夏 50
(三)伊尹的摄政与太甲的继立 52
(四)商都屡迁与商朝中期的九世之乱 54
(五)盘庚迁殷 55
(六)武丁的治绩 57
(七)商朝统治的危机及其灭亡 58
三、宗周的盛世与末世 62
(一)周族先世 62
(二)文王时期周人国家的建立 65
(三)武王克商 68
(四)周公的摄政与东征 70
(五)成康之治 73
(六)西周中后期社会矛盾的加剧与“彘之乱” 75
(七)宣王的中兴与败落 77
(八)西周的覆亡 80
第二章 制度改革及政治组织形式的演进 82
一、“家天下”制度在夏代的确立 82
二、商代王位继承制度的变革——由兄终弟及到父死子继 84
三、商代诸王强化王权的举措 88
四、周公的改制及其政治效应 90
(一)封建藩卫与周代国家形态的跃进 90
(二)营建东都与二都并立局面的形成 93
(三)返政成王与西周宗法制的确立 95
(四)德治与礼治——对商代神权政治的否定 97
五、周厉王的“革典”及周宣王对祖制的变革 99
第三章 西周时期列国的兴起 102
一、西周列国的不同种类及其分布 102
二、各主要封国的早期历史 108
(一)周初第一大封国——卫 108
(二)具有特殊地位的鲁国 110
(三)在戎狄包围圈中崛起的晋国 111
(四)姜姓齐国的建立及其早期历史 113
(五)北方的燕国与邢国 115
(六)作为先圣后裔的宋、陈、杞三国 117
(七)楚的立国及其筚路蓝缕 120
(八)吴的立国及其早期历史 122
第四章 民族关系与域外联系 124
一、夷夏关系——夏代民族关系的主要内容 124
二、商朝与周边各族邦的关系 126
(一)武丁对周围方国的征伐 126
(二)帝乙、帝辛对东夷的征伐及其后果 129
三、西周王朝与“四夷”的关系 130
(一)周人对夏商旧族的政策及其夷夏观 130
(二)周人对淮夷的武力压服与控制 132
(三)周人对?狁的防御战争 134
(四)西周时期的周楚关系 136
(五)从征伐犬戎到灭亡于犬戎与姜氏之戎的联盟 137
四、从万邦林立走向以华夏族为首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 139
五、夏、商、西周时期的域外联系 140
经济编 149
第一章 资源与生态环境 149
一、气候状况 150
二、河流与湖泊 151
三、森林、草场及动植物资源 154
(一)动物资源 154
(二)植物资源 157
(三)森林、草场 159
四、土壤状况及其开发利用 161
第二章 人口、劳动组合及生产关系的性质 163
一、人口简析 164
二、以木石工具为主的生产力性质 166
三、以家族为单位的劳动组合 168
四、宗族土地所有制 171
(一)商代族邦对土地的所有 172
(二)西周的宗族土地所有制与土地转让 173
(三)宗族土地的内部结构——公田与私田 175
五、“助”法及族长役使制 176
第三章 经济管理体制 179
一、君主对国土的领有权 179
二、王室、诸侯对土地、人口的封授 181
三、国家对贵族土地的管理 184
四、农官对农业生产的管理 185
五、山林川泽的管理及其利用 187
六、工商食官 189
七、关市的管理与关市之征 191
第四章 贡赋及徭役 193
一、从“任土作贡”到周代贡纳制度 193
二、军赋的征集 196
三、徭役 198
四、王室、公室的经济来源及其性质 199
第五章 各部门经济 202
一、农业生产的发展 203
(一)农具的种类及其改进 203
(二)作物品种及其分布 204
(三)土地的疆理、沟洫的整治及所谓“井田” 206
(四)耕作技术的进步 208
(五)农业生产过程及农业技术的进步 209
(六)农业生产水平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12
(七)畜牧业生产状况 212
(八)渔猎和采集经济 214
(九)饮食结构 215
二、手工业成就 216
(一)高度发展的青铜器制造业 217
(二)制陶与原始瓷 219
(三)纺织与毛皮加工 220
(四)漆木器制造及其工艺 222
(五)玉石器及骨器的制作 223
(六)建筑业技术与成就 224
三、商业、城市与交通 226
(一)商人与商业的兴起 226
(二)初期货币 228
(三)度量衡的使用 229
(四)早期城市 230
(五)交通与道路 233
(六)驿传制度 235
第六章 不平衡发展的区域经济 237
一、作为文明中心的中部农业区 238
二、古老的东夷文明区 239
三、长江中游及其以南地区的开发 241
四、东南沿海地区的越族经济 243
五、巴蜀地区的农业文明 245
六、以羌族为代表的西部地区经济 247
七、北方游牧经济和半农半牧经济 249
社会结构编 254
第一章 国家的构成 254
一、王朝的概念——一个大邦实施的对天下万邦的统治 254
二、邦的族姓与邦的氏名 257
三、邦的外部形态及其自治性质 260
四、同姓之邦、婚姻之邦、异姓之邦 262
五、从自然生长的族邦到带有地缘组织性质的西周封国 265
第二章 居民的基本社会组织及其亲属架构 268
一、从宗族到家长制家族——居民的基本社会组织 268
(一)社会基本细胞非个体家庭 268
(二)殷墟卜辞中的“族”及其内部结构 272
(三)西周时期的宗族与家长制家族 275
二、家族的亲属称谓 278
(一)商人的亲属称谓系统 278
(二)周代亲属称谓 281
三、与亲属关系有关的各种制度 284
(一)殷周宗庙制度 284
(二)继承制度的发展与嫡庶制的确立 286
(三)亲族间的隶属关系及西周宗法制 288
(四)昭穆制度 290
第三章 地区结构与聚落形态 293
一、聚落——邑的种类及其内涵 293
(一)王邑 293
(二)族邦首邑 297
(三)鄙野中的小邑 299
二、政治区划——内服与外服 301
三、城市与乡村——都与鄙 304
四、西周时期地区结构的新变化 306
(一)西周分封导致的地区结构变化 306
(二)西周的地方行政区划——“里” 307
第四章 阶级、阶层和社会群体 310
一、统治阶级内部各阶层、各社会群体 311
(一)王室 311
(二)邦君、诸侯 313
(三)普通贵族 316
(四)家臣、侍卫、高级仆从 318
二、被统治阶级 320
(一)平民 320
(二)百工商贾 323
(三)奴隶 325
三、商周时期的妇女阶层 327
(一)贵族妇女 328
(二)庶人妇女 330
第五章 民族结构 331
一、夏王朝的统治族及其四邻部族 332
(一)东方诸夷 333
(二)西方诸羌 333
(三)北方诸族 334
(四)南方的苗蛮族与越族 335
二、商代的族邦与其族属 336
(一)西方各族 336
(二)北方与西北各族 338
(三)东方部族 339
(四)南方部族 341
三、西周的诸夏族与诸蛮、夷、戎、狄 343
(一)诸夏的产生及其与华夏民族之间的关系 343
(二)蛮、夷、戎、狄及其他非华夏族 345
国家控制编 357
第一章 君主政体及王与诸侯间的相互关系 357
一、夏、商的后、王与周代的天子 357
(一)“后”与“王”字的古义 357
(二)“余一人”与商代王权 358
(三)“受命于天”的周天子 358
(四)王位的继承 360
(五)顾命与摄政 362
二、西周的锡命礼与诸侯 365
三、世官世禄 368
四、爵制与服制 370
五、巡狩与朝觐 374
六、贵族、国人的参政议政 378
七、西周监国制度 380
第二章 国家的行政机构 383
一、有关夏代行政机构的若干史迹 383
二、商代职官系统 384
(一)政务官 384
(二)史官 385
(三)武官 386
(四)内廷官 386
三、西周中央王朝的职官系统 387
(一)最高执政集团 387
(二)卿事寮与太史寮 389
(三)太师、太保、太傅 391
(四)宰、太宰 392
(五)三有司——司徒、司马、司空 392
(六)公族 394
(七)师与师氏 394
(八)里君 395
(九)册命廷礼中的“右”者与官职系统 395
四、西周诸侯国的职官 398
五、《周礼》中所见西周官制 399
第三章 军事制度 404
一、军队的性质——兵民合一与族兵 404
二、商、西周军队的编制与兵种 406
(一)商代的“三师” 406
(二)卜辞中的“登人” 407
(三)西周的西六师与成周八师 407
(四)商、西周军队的兵种 409
三、兵器与装备 411
四、军队中的指挥号令系统 411
五、诸侯邦君的军队 412
第四章 刑法制度 414
一、有关夏代立法的传说 414
二、商代的刑罚 415
三、西周的五刑、九刑及刑罚制度 415
四、西周法律的内容 418
(一)保障王权 418
(二)保护私有财产 419
(三)防止民众暴乱 419
(四)维护宗法秩序 419
(五)惩治不法官吏 419
五、西周狱讼的特点 420
(一)受理狱讼的官员尚未完全固定 420
(二)审案要求“两造具备” 421
(三)审案实行盟誓制度 421
(四)利用约剂券契以决狱 421
六、西周法律的特权原则 422
七、西周金文中所见诉讼案例 423
(一)《?匜》 423
(二)《曶鼎》 425
第五章 礼乐教化与学校教育 427
一、礼的性质及其起源 427
二、夏、商二代的礼制 429
三、周公制礼作乐 430
四、“五礼”及《仪礼》记载的礼仪系统 431
(一)吉礼 431
(二)凶礼 432
(三)宾礼 432
(四)军礼 432
(五)嘉礼 432
五、“乐”的教化作用 434
六、学校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435
(一)夏、商学校教育的史影 435
(二)西周学校的种类 436
(三)西周学校的基本特征——学在官府 437
(四)西周学校的教学内容 437
精神文化编 443
第一章 宗教与信仰 443
一、宗教的总体特色及演变情况 443
(一)总体特色 443
(二)演变情况 444
二、祖先崇拜及祭祀 446
三、商人的上帝观 448
四、日、月、星、云及四方诸天神 450
五、山川土地诸地祇 452
六、周人天命观的产生及其意义 454
七、周人的农神与后稷 458
(一)农神 458
(二)后稷 459
八、求雨与求年活动 461
九、图腾崇拜 463
十、祭仪及其使用的择别 465
第二章 哲学与价值观念 468
一、“孝”的含义 468
二、以亲属关系及族团利益为核心的价值观念 470
三、统治者的民本思想 472
四、周人的敬德思想 473
五、务实精神及农业民族的性格 475
六、关于物质世界起源的学说 477
七、朴素辩证法思想的产生 478
第三章 自然科学知识 481
一、天文观测及其成就 481
(一)以天象观测定农时季节 481
(二)“大火星”与古历的制定 482
(三)五星与二十八宿的确定 483
(四)重要的天象记录 483
二、历法与计时制度 485
(一)夏时 485
(二)殷历 486
(三)西周历 487
三、数学的萌芽 489
(一)数字符号 489
(二)数学知识与数术教育 490
四、医学和药物学知识 490
五、反映在青铜器制造技术上的物理、化学知识 492
六、地理知识 495
(一)夏、商时期的地理知识 495
(二)西周的地理观念 497
七、气象与物候知识 498
(一)夏代的气象与物候知识 498
(二)商代的气象知识 498
(三)西周时期的气象与物候知识 499
第四章 文字、典籍与史学的萌芽 501
一、关于夏代有无文字的探讨 501
二、商代的甲骨文 502
三、商代的金文与陶文 504
四、西周甲骨文 506
五、西周金文 507
六、史学的萌芽 508
七、《尚书》 510
八、《诗经》 512
(一)成书 512
(二)主要内容 513
(三)结构 514
(四)史学价值 514
九、《周易》 514
(一)产生的时代 514
(二)结构 516
(三)价值 517
第五章 文学与艺术 518
一、书写文学的产生 518
二、早期散文 519
三、早期韵文 519
四、《诗经》的文学艺术成就 521
五、神话 521
六、青铜器的造型艺术 522
七、商、西周书法艺术 524
(一)商代书法 524
(二)西周书法 525
八、雕塑与绘画 526
九、乐器与乐律 527
十、歌舞与乐曲 529
社会生活编 535
第一章 衣食住行 535
一、衣冠服饰 535
(一)发式和首服 535
(二)衣裳之制 538
(三)足服 542
二、饮食习俗、饮食器、饮食礼 543
(一)饮食习俗 543
(二)饮食器 546
(三)饮食礼 549
三、贵族宫室和民居 552
(一)贵族宫室宗庙的建筑特征及其成因 552
(二)中小型居室 558
四、舟车与桥梁 559
第二章 婚姻制度和婚礼仪式 562
一、婚媾释义 562
二、婚姻制度 563
三、婚龄与婚时 568
四、婚姻六礼 569
五、婚姻生活 571
第三章 人生礼仪 573
一、诞生礼仪 573
二、年龄级与冠笄之礼 576
三、养老之礼 579
四、丧礼与丧服 581
(一)丧礼 582
(二)葬仪 586
(三)庙号和谥号 589
(四)丧服 592
第四章 社会交往与岁时活动 598
一、社交礼的仪式 599
二、挚礼与庭实 601
三、跪拜揖让 602
四、社交中的称谓 603
五、四时田猎与四时祭祀 605
六、其他 607
第五章 卜筮与巫术 609
一、卜筮 609
二、占星 615
三、占梦 617
四、相土与相宅 618
五、四时宣气 619
六、诅祝与祓禳 622
七、择日与禁忌 623
附录 627
附录一 主要参考史料 627
附录二 夏商西周历史纪元表 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