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物理性污染与控制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环境物理性污染与控制
  • 孙兴滨,闫立龙,张宝杰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075239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79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291页
  • 主题词:环境污染-污染控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环境物理性污染与控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1

第一节 物理环境与环境物理性污染 1

一、天然物理环境 1

二、人工物理环境 1

三、物理学与环境污染的关系 2

四、物理性污染及特点 3

第二节 环境物理学产生和发展 3

一、环境物理学产生 3

二、环境物理学的学科体系 3

三、环境物理学的现状和发展 4

第一章 噪声污染控制 6

第一节 概述 6

一、声音及其物理特性 6

二、噪声、噪声源的种类及特点 7

第二节 噪声的物理度量 11

一、声功率、声强、声压 11

二、声强级、声压级、声功率级 12

三、声压级计算原理和方法 13

四、频谱与频谱分析 15

第三节 噪声的评价与标准 17

一、噪声的评价 17

二、噪声的控制标准 31

第四节 噪声的测量 33

一、测量仪器 34

二、噪声污染的测量 38

第五节 噪声控制技术——吸声 41

一、吸声材料 42

二、吸声结构 45

三、吸声技术的应用 49

四、吸声降噪设计 49

第六节 噪声控制技术——消声器 50

一、消声器声学性能 51

二、消声器的设计 51

三、阻性消声器 52

四、抗性消声器 55

五、阻抗复合式消声器 58

六、微穿孔板消声器 58

七、扩散消声器 60

第七节 噪声控制技术——隔声 61

一、隔声性能的评价 61

二、单层密实均匀墙的隔声性能 62

三、双层均质构件的隔声量 64

四、多层复合结构 66

五、隔声罩 67

六、隔声间 68

七、隔声屏 70

第八节 噪声污染控制新技术 72

一、有源消声 72

二、新型吸声材料 73

三、“绿浪”降噪工程 73

第二章 振动污染及其控制 74

第一节 概述 74

一、振动与振动污染 74

二、振动污染源 75

第二节 振动基础 75

一、自由振动 75

二、波动的产生与传播 78

第三节 振动测量 81

一、振动的主要参数 81

二、惯性测振仪原理 82

三、测量仪器 83

四、振动的测量 84

五、振动测量分析系统 85

第四节 振动评价及其影响 87

一、振动监测技术 87

二、振动的评价及其标准 88

三、振动危害及其影响 92

第五节 振动的控制 94

一、控制方式 95

二、采用控制技术 101

第六节 振动控制的材料分类和选择 113

一、隔振材料和元件 113

二、阻尼材料 117

第三章 放射性污染防治 122

第一节 放射性污染 122

一、辐射剂量学基本概念 122

二、放射性污染特点 125

三、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 125

四、我国核辐射环境现状 131

五、放射性污染的危害 131

第二节 放射性污染监测与防治标准 136

一、放射性监测 136

二、放射性评价 138

三、放射性污染控制标准 139

第三节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141

一、放射性废物特点与分类 141

二、气载和液体低中放废物的处理 142

三、高放废液的处理 144

四、低中放废物固化技术 145

第四节 土壤中放射性污染的防治 147

一、放射性物质在土壤中的迁移 147

二、土壤放射性污染的环境生态效应 147

三、土壤放射性污染的植物修复 149

四、土壤放射性污染的微生物修复 150

第五节 水体中的放射性污染 151

第六节 室内放射性污染的防治 151

一、室内放射性污染 151

二、室内放射性污染的防治 154

第四章 电磁辐射污染 156

第一节 环境电磁学 156

第二节 电磁辐射的基础知识 157

一、电场与电场强度 157

二、磁场与磁场强度 157

三、电磁场与电磁波 157

四、射频电磁场 161

五、场区分类及特点 162

六、电磁污染的量度单位 162

第三节 电磁辐射的来源、传播途径及其危害 162

一、电磁污染源 162

二、电磁波传播途径 164

三、电磁辐射的危害 164

四、移动电话电磁波的危害与防治 168

五、电脑的辐射污染 171

第四节 电磁辐射的测量及相关标准 172

一、电磁辐射的测量 172

二、电磁辐射相关标准 174

第五节 电磁辐射污染及其防治 176

一、电磁辐射防护措施 176

二、电磁辐射防护与治理技术措施的基本原则 177

三、高频设备的电磁辐射防护 177

四、广播、电视发射台的电磁辐射防护 182

五、微波设备的电磁辐射防护 182

第五章 环境热污染及其防治 185

第一节 热环境 185

一、环境中的热量来源 185

二、太阳辐射能量的影响因素 185

三、热环境换热方程 186

四、热量平衡 186

五、人体自身的热量调节方式 187

六、高温环境 187

七、高温热环境的防护 188

八、环境温度的测量方法和生理热环境指标 188

第二节 温室效应 190

一、温室效应的定义 190

二、温室效应原理 190

三、温室效应理论 191

四、温室效应的加剧 191

五、全球变暖 193

六、温室效应的防治 193

第三节 热岛效应 194

一、城市热岛效应 194

二、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 195

三、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 196

四、城市热岛效应的防治 197

第四节 环境热污染及其防治 197

一、热污染的形成 197

二、水体热污染 200

三、大气热污染 204

第五节 热污染控制技术 207

一、节能技术与设备 207

二、生物能技术 210

三、二氧化碳固定技术 212

第六章 环境光污染及其防治 213

第一节 光环境 213

一、人与光环境 213

二、光源及其类型 215

第二节 照明单位及度量 219

一、照明单位 219

二、照度和明度的测量单位及定义 220

三、测量仪器 220

第三节 光污染的危害和防治 221

一、光污染的产生 221

二、光污染的危害 222

三、光污染的防治措施 222

第四节 眩光的产生、危害、防治 223

一、眩光的产生 223

二、眩光的分类 223

三、眩光的危害 225

四、眩光的防治 226

第五节 光环境的评价标准 233

一、适当的照度水平 233

二、避免耀目光源的照射 237

三、适宜的光色 237

四、充足的日照时间 237

第七章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扩散规律 239

第一节 环境空气动力学与大气污染物运动规律 239

一、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 239

二、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规律 244

第二节 水体物理净化作用与水中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 250

一、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 250

二、水质模型 252

第三节 土壤的自净与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 254

一、土壤的组成和基本性质 254

二、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255

第八章 物理性污染的综合应用 258

第一节 噪声的应用 258

一、有源消声 258

二、噪声能量的利用 258

三、噪声在探测中的应用 259

四、噪声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 259

五、噪声在医疗、保健方面的应用 259

六、噪声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260

第二节 电磁波辐射及其应用 260

一、在军工领域中的应用 260

二、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 261

三、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应用 262

四、微波辐射技术的应用 263

五、通信方面的应用 265

六、其他方面的应用 267

第三节 核技术的应用 268

一、核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268

二、核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269

三、核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 269

第四节 余热利用与环境改善 270

一、余热利用简介 270

二、余热利用与环境改善 271

三、余热利用新技术 272

第五节 光的认识与应用 273

一、在军工领域中的应用 273

二、光子技术在农业和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274

三、光子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274

四、其他方面的应用 275

参考文献 276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