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图画文字说与人类文字的起源 关于人类文字起源模式重构的研究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图画文字说与人类文字的起源  关于人类文字起源模式重构的研究
  • 何丹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45008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25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37页
  • 主题词:文字-起源-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图画文字说与人类文字的起源 关于人类文字起源模式重构的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论20世纪普通文字学研究领域的建树与缺失 1

第一节 引言 1

第二节 20世纪上半叶的美国语言学与“布龙菲尔德时代” 3

第三节 普通文字学的创立与格尔伯模式的基础 8

第四节 白瑟拉托的突破与普通文字学原则的回归 11

第五节 关于普通文字学起源模式重构的基本思路 15

上编 “图画文字说”与欧美近代以来的文字发生学研究 19

第一章 瓦尔博顿与“图画文字说”的“原始版” 19

第一节 前言 19

第二节 瓦尔博顿与“图画而文字”的假说 20

第三节 “图画而文字”的理论误点 22

第四节 材料检验 27

第五节 结语 34

第二章 布龙菲尔德文字体系与欧洲19世纪的语言文字研究 35

第一节 前言 35

第二节 布龙菲尔德的文字发生学体系述要 36

第三节 布龙菲尔德与20世纪上半叶的美国语言学研究 40

第四节 布龙菲尔德与欧洲19世纪下半叶的语言发生学理论 46

第五节 结语 53

第三章 论格尔伯模式 56

第一节 前言 56

第二节 格尔伯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 56

第三节 格尔伯体系的突破点及其重大历史意义 61

第四节 格尔伯的“亚述情结”及其对古埃及圣书字的类型定位 63

第五节 格尔伯的“印欧语情结”——析格尔伯模式的根本缺陷 73

第六节 结语 78

第四章 白瑟拉托的“陶筹起源论”及其带来的思考 81

第一节 前言 81

第二节 关于“陶筹”的研究 84

第三节 “陶筹起源说”的产生过程 90

第四节 白瑟拉托研究中的三重突破 99

第五节 “陶筹起源说”带来的重大启示 105

第五章 关于广义文字材料的分类和甄别 115

第一节 前言 115

第二节 从现代岩画学看史前时期的“表意的符号(图画)” 116

第三节 关于“表语的图画”的分析 128

第四节 前文字(文物)雏形系统析要 139

第五节 结语 140

第六节 上编结语 141

中编(上) 国内关于图画文字的早期研究及其代表人物的贡献 145

第六章 国内关于图画文字的早期研究及其代表人物 145

第一节 前言 145

第二节 序幕——西学东渐与沈兼士的“文字画”理论 147

第三节 发展——甲骨文研究的进展与唐兰的“图画文字”理论 154

第四节 结语 165

第七章 “图画文字说”跟汉字起源研究领域的“引进”和“甄别”艺术 167

第一节 前言 167

第二节 求同——周有光先生人类起源理论的核心 169

第三节 周有光先生论著所反映的欧美文字分类研究的发展 178

第四节 结语 182

中编(下) 国内20世纪后期汉字起源研究领域的主要成果述评 187

第八章 突破——郭沫若关于仰韶文化刻划符号的性质判断 187

第一节 前言 187

第二节 关于仰韶文化刻划符号的讨论 188

第三节 调查报告及其带来的启示 192

第四节 饶宗颐先生的研究带来的新思路——代结语 194

第九章 求实——裘锡圭:按汉字的本来面目描写汉字的起源 198

第一节 两项突破 198

第二节 “假借起源说” 202

第三节 “音符”、“借音符”及其引起的思考——兼论假借与“类假借” 212

第四节 结语 223

第十章 正本——李学勤:中华文明与汉字的起源 224

第一节 前言 224

第二节 关于大汶口—良渚文化刻划符号的系联和解析 225

第三节 上溯式推断方法及其科学性试析 243

第四节 关于大汶口—良渚文化符号释读成果简评 252

第五节 结语 256

第六节 中编结语 257

下编 关于普通文字学起源模式重构的初步研究 261

第十一章 关于普通文字学新模式的构拟和初步论证 261

第一节 “双线谱系图”与“两极文字树” 261

第二节 中国的改革开放与语言—文字学研究的整体突破 264

第三节 “两极”语言的词音框架的结构编码比较 267

第四节 文字系统的主要符号层级及其形成过程 270

第五节 语言基本类型与文字基本类型内在关联机制剖析 271

第六节 关于新模式的初步验证 276

第七节 关于语言基本类型对文字起源方式的内在制约能力的初步探讨 281

第八节 结语 283

第十二章 关于纳西族文字文化的分类分层研究——兼探汉字系统的形成时间 284

第一节 前言 284

第二节 纳西族文化分类分层述要 287

第三节 纳西族东、西部方言述要 293

第四节 关于纳西族自源文字的分类分层研究 305

第五节 纳西东巴文与汉字甲骨文对比研究述要 331

第六节 结语 336

第十三章 古埃及圣书字类型性质新论 337

第一节 前言 337

第二节 述评 338

第三节 正论 354

第四节 结语 379

第十四章 关于人类自源文字起源规律的初步探索 381

第一节 自源文字系统形成条件初探——兼论语言类型对文字起源方式的影响 381

第二节 古埃及“图画文字”的成因——兼论图画文字说的适应范围 386

第三节 汉字系统与东巴文系统的分类分层比勘——兼探单音节孤立型语言的自源文字系统的形成过程 396

第四节 论亚述地区的文字竞争——兼论语言类型对文字起源和演变的影响 402

第五节 结语 406

第十五章 人类自源文字起源过程小结 408

第一节 愿望和能力 408

第二节 人类文字起源过程小结 410

第三节 人类文字发展规律述略 413

第四节 结论 415

参考文献 417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