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等学校交流讲义 植物学 下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中山大学植物学教研组,山东大学植物学教研组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ISBN:13010·936
- 出版时间:1961
- 标注页数:419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22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高等学校交流讲义 植物学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六章 植物系统分类的概念 197
第一节 植物系统学的任务 197
第二节 种的概念 197
下册目录 197
第三节 自然界中种的形成·关于种的形成的实验工作 198
第四节 系统发育和个体发育 198
第五节 分类的单位和命名法 199
第六节 植物界两大类的一般特征 200
第七章 低等植物总论及鞭毛有机体 202
第一节 低等植物构造及生活的多样性 202
二、鞭毛有机体的一般特征 203
第二节 鞭毛有机体 203
一、绿色的及非绿色的鞭毛有机体 203
三、绿色的鞭毛有机体 204
(一)金藻类 204
(二)甲藻类 204
(三)眼虫藻类 204
四、鞭毛有机体在生物界的地位 204
第八章 藻类植物 206
第一节 绿藻门 206
一、绿藻植物的一般特征 206
(一)真绿藻纲 208
二、分类和代表植物 208
(二)接合藻纲 211
(三)轮藻纲 211
三、绿藻的起源和进化 215
第二节 不等鞭毛藻门 216
第三节 硅藻门 217
第四节 褐藻门 219
第五节 红藻门 224
第六节 蓝藻门 228
一、藻类生活史中的世代交替及核相交替 230
第七节 藻类植物小结 230
二、藻类各群的相互关系 231
三、藻类和生活环境 231
(一)水生的和陆生的、淡水产的和海产的、浮游的和水底的藻类 231
(二)温度和藻类分布的关系 232
(三)生活在不同水深的藻类对于光的适应 232
(四)溶解在水中的气体和其他物质对于藻类生活的影响·藻类对于水源清洁的作用 233
四、藻类的腐生、寄生和共生 233
五、藻类的经济意义 234
六、中国藻类的研究与利用 234
一、细菌的形状、构造及特征 236
(一)形状及大小 236
第九章 菌类植物及地衣 236
第一节 细菌门 236
(二)细胞内部结构 237
(三)细菌的繁殖 238
(四)细菌芽孢的形成 238
二、细菌在自然界及人类经济上的意义 239
(一)对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推动作用 239
(二)对人类经济上和健康上造成的损害 239
(三)在工业上的利用 239
(四)医药卫生方面的应用 240
(五)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利用 240
第二节 粘菌门 241
一、本门植物的特征 241
三、放线细菌及其在人类经济上的意义 241
四、细菌的起源 241
二、粘菌的生活史 242
三、十字花科肿根病菌 243
第三节 真菌门 243
一、真菌植物的构造及特征 243
二、分类概要 244
(一)古生菌纲 244
(二)藻菌纲 245
(三)子囊菌纲 249
(四)担子菌纲 257
(五)半知菌纲 265
三、真菌门小结 266
(一)真菌的起源及进化 266
(二)真菌在自然界及人类经济上的意义 267
(三)菌根的结构、分布及意义 267
第四节 地衣 267
一、地衣门的形态 267
二、地衣的营养与繁殖 268
三、地衣的生态与分布 270
第十章 高等植物总论及苔藓植物 271
第一节 高等植物的一般特征 271
一、苔藓植物门的特征 272
第二节 高等植物的分门 272
第三节 苔藓植物门 272
二、分类及其代表植物 273
(一)苔纲 273
(二)藓纲 276
三、苔藓植物的系统发育 281
第十一章 蕨类植物 283
第一节 裸蕨植物门 283
一、裸蕨植物门的特征及分布 283
二、裸蕨植物门的分类及其代表植物 283
(一)裸蕨纲 283
(二)松叶兰纲 285
一、石松植物门的特征 286
第二节 石松植物门 286
二、石松植物门的分类及其代表植物 287
(一)石松纲 287
(二)卷柏纲 287
(三)鳞木纲 289
(四)水韭纲 289
一、木贼门的特征 290
二、现代生存的种类及其代表植物 290
第三节 木贼门(楔叶植物门) 290
三、石松植物门的分布、生态及经济意义 290
三、木贼门植物的地理分布、生态及实用意义 291
四、古代的木贼门植物 292
第四节 真蕨门(羽叶植物门) 292
一、真蕨门的特征 292
二、真蕨门的分类及其代表植物 292
(一)厚囊蕨纲 293
(二)薄囊蕨纲 295
三、真蕨门植物的实用意义 296
四、蕨类植物的起源及进化 296
二、裸子植物的特征 299
一、种子植物和种子的意义 299
第一节 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299
第十二章 裸子植物 299
三、裸子植物的分类 301
第二节 种子蕨类 301
一、苏铁蕨目的特征 301
二、代表植物 302
三、种子蕨在系统发生上的意义 302
第三节 苏铁类 302
一、苏铁目 302
二、本内苏铁目(亚苏铁目) 303
二、银杏目 304
一、苛德狄目(亚松柏目) 304
第四节 松柏类 304
三、松柏目 305
第五节 倪藤类 309
一、麻黄目 309
二、倪藤目 309
三、百岁兰目 310
第六节 裸子植物的总结 310
第十三章 被子植物 312
第一节 通论 312
一、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312
二、被子植物分类学史的回顾 312
三、被子植物系统分类所根据的原理和原则 313
四、小结 314
第二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 315
一、第一进化干 毛茛植物(多心皮植物) 316
(一)特征 316
(二)分类及代表植物 316
二、第二进化干 金缕梅植物 318
(一)特征 318
(二)分类及代表植物 319
三、第三进化干 蔷薇植物 319
(一)第一小干 蔷薇支 319
(二)第二小干 豆支 321
(三)第三小干 锦葵支 326
(四)第四小干 桃金娘支 331
(五)第五小干 漆树支 335
(六)第六小干 马兜铃支 349
(七)第七小干 河苔草支 350
(八)第八小干 杨梅支 350
(九)第九小干 管花支 353
四、第四进化干 侧子植物 363
(一)第一小干 罂粟支 363
(二)第二小干 桔梗支 366
(三)第三小干 藤黄支 374
五、第五进化干 山龙眼植物 378
(四)第四小干 瓶子草支 378
六、第六进化干 中子植物 380
(一)第一小干 中央子支 380
(二)第二小干 荨麻支 383
(三)第三小干 蓼支 387
(四)第四小干 仙人掌支 388
(五)第五小干 报春花支 389
七、第七进化干 柿树植物 390
八、第八进化干 百合植物 391
(一)第一小干 百合支 391
(二)第二小干 微子支 397
(三)第三小干 莎草支 398
(四)第四小干 颖花支 399
九、第九进化干 佛焰花植物 406
(一)第一小干 佛焰花支 406
(二)第二小干 胡椒支 409
十、第十进化干 杨柳植物 410
十一、第十一进化干 木麻黄植物 411
第三节 被子植物总结 412
一、被子植物的发展阶段 412
二、被子植物的发展路线 412
三、被子植物发展的枝干 413
附录 被子植物系统 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