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古代汉语 修订版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古代汉语  修订版
  • 周本淳主编;程观林,詹龙标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704372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379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404页
  • 主题词:汉语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古代汉语 修订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文字 1

第一节 汉字结构与“六书” 1

一、象形 2

二、指事 3

三、会意 3

四、形声 5

五、假借 7

六、转注 8

第二节 汉字教学与偏傍 8

一、认识汉字偏傍的重要性 8

二、抓形体的分辨 10

(一)会意字的结构分析 10

(二)形声字的结构分析 11

三、抓声旁的分辨 12

(一)声傍与标音 12

(一)相同偏傍的三种情形 13

四、注意偏傍的写法和位置 13

(二)声傍类推的局限性 13

(二)不同偏傍的两种情形 14

五、形体相近(相似)偏傍的辨析 14

第三节 古今字 19

第四节 异体字 繁简字 21

一、异体字 21

(一)义符相异 21

三、繁简字 22

(一)汉字简化的原则 22

(三)偏傍异位 22

(四)造字异法 22

(二)声符相异 22

(二)简化字与繁体字的关系 23

文选 24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24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26

一、音韵 30

第二章 音韵 30

第一节 基本概念 30

二、音韵学术语 31

(一)与声母有关的术语 31

(二)与韵母有关的术语 34

第二节 中古音韵 37

一、《广韵》的由来和体例 37

二、《广韵》四声 37

三、《广韵》韵部 40

四、《广韵》声类 44

第三节 上古音韵 45

一、上古声母 46

(一)古无轻唇音 46

(二)古无舌上音 47

(三)古音娘日二纽归泥 47

二、上古韵部 48

(四)喻三归匣 48

三、上古声调 51

第四节 反切和古音通假 52

一、反切 52

(一)反切的规则及局限 53

(二)反切变读 54

二、古音通假 58

(一)变声叠韵 58

(二)古音通假 59

第五节 平仄和押韵 63

一、平仄 63

(一)律诗平仄的组合规则 64

(二)律诗的平仄格式 65

(三)关于“一、三、五”不论 67

二、押韵 70

(一)律诗的押韵 70

(二)古体诗的押韵 71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 72

文选 72

柳桥晚眺(陆游) 73

赠孟浩然(李白) 73

小寒食舟中作(杜甫) 74

凤栖梧[竚倚危楼风细细](柳永) 75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 76

(一)古代单音词占绝大多数 78

一、单音词 78

第一节 古代词汇的构成 78

第三章 词汇 78

(二)古代单音词的特点 79

二、复音词 80

(一)单纯复音词 80

(二)合成复音词 83

三、连用的单音词与合成复音词的区分 86

第二节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88

一、词的本义 88

(一)引申义与本义的关系 93

二、词的引申义 93

(二)引申义产生的方式 94

(三)引申义产生的途径 97

第三节 古今词义演变 98

一、古今词义的异同 98

(一)古今词义基本相同 98

(二)古今词义变化显著 99

(三)古今词义有联系又有区别 100

二、古今词义演变的类型 102

(一)词义的扩大 102

(二)词义的缩小 103

(三)词义的转移 104

三、古今词义异同辨析例 107

第四节 古代同义词 112

一、同义词的产生和类型 113

二、同义词的作用与辨析 115

鸿门宴(《史记》) 122

文选 122

李广酣战(《史记》) 128

周亚夫军细柳(《史记》) 133

第四章 词类 135

第一节 实词 135

一、名词 136

(一)名词用为动词 136

(二)名词作状语 140

(三)名词作谓语 141

二、动词 141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141

(二)动词的为动用法 142

(三)动词用为名词 143

三、形容词 144

(一)形容词用为动词 144

四、数词和量词 145

(一)数量表示法 145

(二)形容词用为名词 145

(二)名量和动量 148

(三)数词用为动词 149

五、代词 149

(一)人称代词 149

(二)指示代词 155

(三)疑问代词 157

(四)无定代词 159

(五)代词用为动词 160

第二节 虚词 161

一、副词 161

(一)程度副词 161

(二)时间副词 162

(三)范围副词 163

(四)语气副词 165

(五)否定副词 166

二、介词 169

(六)表敬副词 169

三、连词 173

四、助词 178

(一)结构助词 178

(二)音节助词 181

五、语气词 182

文选 189

宋及楚平(《左传》) 189

郑子产从政(《左传》) 194

第五章 句式 197

第一节 变式句 197

一、谓语前置式 197

二、宾语前置式 198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前置宾语 198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前置宾语 199

(一)“者”字结构作定语常后置 200

三、定语后置式 200

(三)借助“之”、“是”的前置宾语 200

(二)借助“之”的定语后置 201

第二节 判断句 202

一、古代判断句的特点和类型 202

二、“是”和“为” 203

三、特殊判断句 205

(一)比喻性的判断句 206

(二)压缩性的判断句 206

(三)因果性的判断句 206

第三节 被动句 207

一、意念型的被动句 207

二、结构型的被动句 207

(一)动词后面用“于(于、乎)” 207

(二)动词前面用“见” 208

(三)动词前面用“为” 208

(一)主语的省略 210

一、句成份的省略 210

第四节 省略句 210

(四)动词前面用“被” 210

(二)宾语的省略 211

(三)谓语的省略 211

二、介词的省略 211

三、特殊的省略 212

第五节 固定式 213

(一)联合复句 216

一、复句 216

第六节 复句和紧缩复句 216

(二)偏正复句 217

(三)多层复句 219

二、紧缩复句 219

文选 220

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 220

司马错论伐蜀(《战国策》) 226

一、明喻 231

第一节 譬喻 231

第六章 修辞 231

二、隐喻 233

三、借喻 233

四、博喻 234

第二节 代称、割裂、变文 234

一、代称 235

二、割裂 237

三、变文 238

一、夸饰 239

第三节 夸饰、委婉、引用 239

二、委婉 241

三、引用 244

第四节 互文、并提、倒置 247

一、互文 247

二、并提 249

三、倒置 250

齐桓公伐楚(《左传》) 252

文选 252

子鱼论战(《左传》) 254

毛颖传(韩愈) 256

丰乐亭记(欧阳修) 259

第七章 文言文的标点与翻译 261

第一节 文言文的标点 261

一、句读与标点 261

二、断句错误的原因 264

三、正确标点古书的方法 267

第二节 文言文的翻译 269

一、古文今译的基本要求 269

二、关于意译 275

三、关于衍译与漏译 277

四、力求保存原文的语言风格 279

短篇文选(151则) 280

第一节 古代的历法 307

一、三正 307

第八章 古代文化常识 307

二、干支、朔、望、晦 310

三、四季 311

第二节 古代的地名 312

一、古代行政区域和地名概况 313

二、古今同名异地与异名同地 313

第三节 古人的姓名字号 314

二、名与字 315

一、姓与氏 315

三、别号、爵里称和谥号 317

四、避讳 318

第四节 古代的职官 319

一、中央官制 319

二、地方官制 321

第五节 古代的学校和科举制 323

一、古代的学校 323

二、察举和科举 324

第九章 工具书及其使用 327

第一节 按意义分类编制的工具书 328

一、《尔雅》 328

二、《方言》 330

三、《释名》 331

四、《广雅》 332

五、《诗词曲语辞汇释》 332

第二节 按形体分类编制的工具书 334

一、《说文解字》和《说文解字注》 334

二、《康熙字典》 338

三、《中华大字典》 340

四、《辞源》 340

五、《辞海》 342

六、《联绵字典》 344

七、《汉语大词典》 345

八、《汉语大字典》 348

九、《古汉语通用字字典》 349

二、《集韵》 350

第三节 按声韵分类编制的工具书 350

一、《广韵》 350

三、《佩文韵府》 351

四、《助字辨略》 351

五、《经籍纂诂》 352

六、《经传释词》 352

七、《词诠》 353

八、《辞通》 354

九、《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355

第四节 索引 356

一、索引的性质和种类 356

二、常用索引举例 357

附录 359

汉字繁简对照表 359

诗韵常用字表 366

修订后记 378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