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陶瓷史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陶瓷史
  • 叶哲民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ISBN:7108022079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630页
  • 文件大小:191MB
  • 文件页数:650页
  • 主题词:古代陶瓷-工业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陶瓷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陶器的起源 1

第二章 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分布与分期 6

第一节 黄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陶器 9

一、仰韶文化 9

二、马家窑文化 16

三、齐家文化 21

四、大汶口文化 23

五、龙山文化 25

第二节 长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陶器 29

一、大溪文化 29

二、屈家岭文化 30

三、河姆渡文化 32

四、马家浜文化 34

五、崧泽文化 36

六、良渚文化 37

第三节 其他地区的新石器时代陶器 41

一、北方草原地区的细石器文化 41

二、西南地区的古代陶器 43

三、东南地区的古代陶器 44

第四节 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制作和烧成方法 46

一、轮制法 46

二、选择原料 46

三、烧造方式 46

第五节 新石器时代陶器的造型与装饰艺术 49

一、彩陶造型的基本特征 49

二、彩陶装饰的基本特征 50

第三章 夏商周时期主要制陶工艺 52

第一节 夏代初见端绪的灰、黑陶与白陶 53

一、釉的出现 56

第二节 中原地区商代陶器的主要成就 56

二、精致白陶的烧制 58

三、烧窑技术的改进 61

第三节 其他富有地方特点的青铜时代陶器 66

一、西北地区 66

二、华南地区 68

三、东北地区 69

第四节 战国时期的特艺陶器 72

第四章 秦汉时期陶器的发展与瓷器的出现 78

第一节 秦代大型陶俑的烧成 81

第二节 丰富多彩的陶器 84

第三节 东汉瓷器的烧成 93

第四节 汉代陶瓷工艺的主要成就 95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瓷 98

第一节 三国、两晋时期的青瓷器 101

第二节 六朝青瓷与带彩瓷器 106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瓷器的造型与纹饰 110

第六章 隋代陶瓷的普及和提高 114

第一节 白瓷的烧制成功 117

第二节 著名的青瓷窑场 121

一、河南安阳窑 121

二、河南巩县窑 122

三、河北磁州窑 122

四、河北邢窑 124

五、河北井陉窑 125

六、山东寨里窑、中陈郝北窑、朱陈窑 126

七、安徽寿州窑 126

八、湖南湘阴窑 128

十、四川成都青羊宫窑 129

九、四川邛崃窑 129

十一、江西洪州窑 130

第三节 隋代青瓷的主要特征 131

一、釉色方面 131

二、胎质方面 132

三、造型装饰方面 133

第四节 隋代陶瓷工艺的特色 135

一、主要品种 135

二、装饰风格 138

三、原料选择 139

四、使用化妆土 140

五、施釉特征 140

六、发明匣钵 140

七、成型工艺 141

第七章 唐代陶瓷的辉煌成就 142

第一节 南北方青瓷名窑 145

一、南方青瓷的典范——越窑 145

二、浙江温州窑 157

三、浙江婺州窑 158

四、安徽寿州窑 159

五、四川邛崃窑 160

六、江西洪州窑 162

七、广东西村窑 164

八、陕西耀州窑 165

九、湖南长沙窑 168

十、湖南岳州窑 172

第二节 南北方白瓷名窑 174

一、北方白瓷的代表——邢窑 174

二、河北定窑 181

三、河北磁州窑 183

四、河南密县窑 184

五、河南巩县窑 185

六、山西浑源窑 189

七、江西景德镇窑 190

八、江西婺源窑 191

第三节 独树一帜的唐三彩陶器 193

第四节 唐、五代时期陶瓷工艺的主要成就 202

一、造型品种丰富 202

二、装饰技法创新 208

三、瓷质普遍提高 211

四、制瓷工艺趋于完善 212

第五节 唐、五代时期陶瓷器的对外输出 215

一、越窑青瓷 216

二、邢窑、定窑白瓷 218

三、唐三彩 218

四、长沙窑瓷器 221

第六节 传说中的五代名瓷——柴窑器 224

第八章 宋代陶瓷的历史高峰 226

第一节 定窑及其类型 229

一、山西介休窑 241

二、山西平定窑 241

三、山西阳城窑 242

四、山西盂县窑 242

五、安徽萧县窑 243

六、四川彭县窑 244

第二节 磁州窑及其类型 246

一、河南登封窑 256

二、河南扒村窑 258

三、河南当阳峪窑 259

四、河南鹤壁集窑 261

五、山东博山窑(淄博窑) 261

六、山西临汾窑 262

七、其他 264

第三节 汝窑及其类型 267

第四节 钧窑及其类型 281

第五节 耀州窑及其类型 293

一、河南临汝窑 301

二、河南宜阳窑 302

三、河南内乡窑 303

四、广西永福窑 304

五、广西容县窑 304

六、广西兴安窑 305

七、山西榆次窑 306

第六节 景德镇窑及其类型 308

一、江西吉州窑 313

二、江西南丰窑 314

三、福建泉州窑 315

四、福建德化窑 316

五、福建安溪窑 317

六、福建同安窑 317

七、广东潮州窑 317

第七节 建阳窑及其类型 320

第八节 龙泉窑及其类型 331

一、龙泉窑 331

二、属于龙泉窑类型的其他各窑 340

第九节 哥窑及其问题 342

第十节 官窑及其问题 348

一、提高瓷质,树立典范 360

第十一节 宋代制瓷工艺的主要成就 360

二、丰富造型纹饰 361

三、改进窑炉结构 363

四、普遍应用化妆土 365

五、推广覆烧法 365

第十二节 宋代陶瓷器的对外输出与制瓷技术的传播 366

一、日本 366

二、朝鲜 368

三、马来西亚及文莱 368

四、巴基斯坦 369

五、菲律宾 369

第九章 辽金西夏陶瓷的民族风格 370

一、内蒙古赤峰缸瓦屯窑 371

第一节 辽金陶瓷的主要产地 371

二、内蒙古林东窑 374

三、辽宁辽阳江官屯窑 377

四、辽宁抚顺大官屯窑 377

五、山西大同窑 378

六、山西怀仁窑 379

七、山西浑源窑 380

第二节 辽金遗址和墓葬中出土的陶瓷器 383

第三节 辽金陶瓷的特征 387

第四节 西夏陶瓷的历史概况 394

第十章 继往开来的元代陶瓷 398

第一节 景德镇窑及其类型 401

一、青花瓷器 401

二、青白釉(影青)瓷器 422

三、红釉瓷器 428

四、卵白釉瓷器 430

五、釉里红瓷器 432

六、蓝釉瓷器 436

七、红绿彩瓷器 438

第二节 龙泉窑及其类型 439

第三节 磁州窑及其类型 447

一、典型的磁州窑器物 447

二、磁州窑类型的一般风格 452

第四节 钧窑及其类型 456

第五节 其他地方名窑 460

一、耀州窑 460

二、定窑 462

三、吉州窑 463

第六节 琉璃器的制作 465

第七节 元代陶瓷器的国内流通与对外输出 468

一、元代对外贸易用瓷的主要品种 468

二、元代瓷器对外输出的影响 472

第十一章 明代陶瓷业的崭新面貌 476

第一节 景德镇窑的突出发展 477

第二节 其他地方窑的生产状况 479

一、磁州窑(彭城窑) 479

二、龙泉窑 479

三、德化窑 480

四、宜兴窑 484

五、石湾窑 486

第三节 明代陶瓷工艺的主要成就 489

一、形成主流的青花瓷器 489

二、具有代表性的彩瓷 500

三、各种典型的颜色釉 508

四、风格别具的珐花器 518

五、古朴雅致的紫砂器 520

第四节 明代陶瓷器的造型与装饰 522

第五节 明代陶瓷器和技术的对外交流 525

第十二章 清代陶瓷业的繁荣昌盛 528

第一节 地方名窑烧造概况 531

一、磁州窑 531

二、宜兴窑 532

三、石湾窑 533

四、龙泉窑 535

五、德化窑 536

六、钦州窑 538

七、其他新兴的地方窑 540

一、官窑与民窑 541

第二节 景德镇窑的恢复与发展 541

二、陶瓷工艺的典型制作 545

第三节 清代陶瓷器的造型与装饰 585

一、无奇不有的器物 585

二、变化奇巧的器形 586

三、丰富多彩的装饰 589

第四节 清代陶瓷和技术的对外传播 594

第五节 清末民初的陶瓷业 599

附录 606

图版目录 607

线图目录 621

参考文献 622

主要术语英汉对照表 626

后记 628

致谢 630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