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军事通史 第14卷 元代军事史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军事通史  第14卷  元代军事史
  • 史为民 著
  • 出版社: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 ISBN:7801371046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430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4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中国军事通史 第14卷 元代军事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十四卷 元代军事史 1

绪论 1

第一编 蒙古国时期的军事(1206~1260年) 11

第一章 漠北的统一战争 11

第一节 十二世纪末叶的漠北各部 11

一、草原各部的分布 11

二、草原各部的争战与统一趋势的出现 13

一、铁木真的崛起 15

第二节 蒙古、克烈两部的联合与斗争 15

二、草原东部的争夺战 17

三、克烈部的溃败 20

第三节 乃蛮军事联盟的溃败 21

一、乃蛮军事联盟的出现 21

二、铁木真建忒该山整军 22

三、乃蛮等部的败亡 22

第二章 建国初期的军事组织 24

第一节 蒙古千户分封与蒙古左右翼军的建立 24

一、蒙古千户分封制度 24

二、蒙古左、右翼军的建置 26

三、蒙古诸王属下的蒙古千户 28

第二节 蒙古大中军的编组 30

一、蒙古护卫军的扩建 30

二、大汗扈卫制度的确立 32

第三章 蒙古国时期的内外战争 34

第一节 成吉思汗的对内对外战争 34

一、征服西北地区 34

二、出征西夏 36

三、蒙金战争的第一阶段 37

四、第一次蒙古军西征 42

五、蒙金战争的第二阶段 44

六、西夏的灭亡 47

第二节 窝阔台汗的内外战争 48

一、蒙金战争的第三阶段 48

二、平定辽东与攻伐高丽 52

三、第二次蒙古军西征 54

四、蒙宋战争的铺开 56

第三节 蒙哥汗的内外战争 59

一、对宋战略的变化 60

二、忽必烈灭大理 61

三、第三次蒙古军西征 63

四、蒙哥亲征四川的失败 64

第四章 蒙古国家军事制度 67

第一节 蒙古军的扩大 67

一、蒙古千户的继承与繁衍 67

二、怯薛组织的承替 70

三、拔都军与质子军 72

四、色目人军队的出现 74

一、汉军的来源 77

第二节 汉军的收编与控制 77

二、汉军万户系统的建立 82

三、汉军将领诸项义务的确定 85

四、中原民户分封对汉军组织的影响 86

第三节 探马赤军的组建 89

一、探马赤军的编组 89

二、探马赤军的分布 91

三、探马赤军的作用 93

第四节 炮军与水军 94

一、炮军的编组与使用 95

二、初期的水军 96

一、军队编制与数量 97

第五节 军事指挥体制 97

二、军队指挥系统 98

三、征战程序 100

第六节 军队管理体制 104

一、兵役制度 104

二、奥鲁制度 107

三、军纪与军法 110

四、蒙古国时期军事制度的特点 113

一、成吉思汗的战争观 115

第五章 军事思想与重要军事人物 115

第一节 成吉思汗的军事思想 115

二、成吉思汗的治军观 116

三、成吉思汗的策略观 118

第二节 骑兵作战的战略、战术思想 119

一、骑兵作战的指导思想 119

二、骑兵作战的战术原则 120

第三节 军事镇戍带来的作战思想变化 122

一、镇戍观念的初起与早期镇戍措置 122

二、窝阔台朝安置的戍军及其影响 124

第四节 称著一时的战将 126

一、蒙古、色目人将领 126

二、汉人将领 128

第二编 元朝初期的军事(1260~1279年) 129

第六章 忽必烈的即位、治军与打败阿里不哥的分立势力 129

第一节 忽必烈治军的应急措施 130

一、笼络东道蒙古宗王 130

二、调用蒙古军和探马赤军 131

三、重用汉军将领,扩大汉军兵员 132

四、扩充宿卫力量 134

五、草建军需供应系统 135

第二节 阿里不哥的失败 136

一、陕、川争夺战 136

二、忽必烈进军和林与昔木土之战 138

三、阿里不哥败降 139

第七章 中央军事集权的加强 140

第一节 李璮反叛与汉军将领兵权的削夺 140

一、李璮之乱的平定 140

二、削夺汉军将领兵权 141

第二节 中央禁军的改立 143

一、控制武卫军 143

二、至元元年至八年的左、右翼侍卫亲军 144

三、至元八年至十六年的左、右、中三卫 145

第三节 枢密院的设置 147

一、枢密院的设立与院官的配置 148

二、枢密院的职能 149

第四节 地方驻军与统军机构的变化 152

一、山东 152

二、河南 154

三、陕西、四川 156

四、云南 160

五、辽东 162

第五节 对蒙古宗王的限制 164

一、利用矛盾,互相牵制 164

二、限制辖区内宗王的各项措施 168

三、诸子出镇 170

第八章 灭宋战争 173

第一节 灭宋战争的军事准备 173

一、严格军籍 174

二、补充新兵员 175

三、训练水军、炮军 177

四、筹措军需粮饷 178

第二节 灭宋战争的前奏战 181

一、襄樊之战 181

二、四川的拉锯战 183

第三节 灭宋战略的制定与军队调配 185

一、制定渡江战略 186

二、指挥机构的调整 186

三、河南行省与淮西行院所掌军队 187

四、淮东都元帅府所掌诸军 189

第四节 渡江作战与南宋的灭亡 190

一、阳逻堡渡江攻占鄂、汉 190

二、丁家洲与焦山之战 192

三、攻占临安 194

四、阿里海牙经略湖广 195

五、宋都?分兵进击江西、广东 196

六、两淮战事的结束 197

七、占领四川全境 198

八、略定福建 200

九、崖山之战 201

第五节 灭宋战争的善后措施 202

一、镇戍军队的临时性安置 202

二、行省与宣慰司的设置 203

第六节 反对蒙古宗王的分裂活动 206

第九章 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贡献 208

第一节 统一战争胜利的原因与历史意义 208

一、元军取得战争胜利的原因 208

二、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 210

一、伯颜、阿术等蒙古、色目人将领 211

第二节 灭宋战争中的著名将领 211

二、董文炳、刘整等汉人将领与南宋降将 212

第三编 元朝中期的军事(1279~1332年) 215

第十章 元朝中期的宿卫组织(上)——侍卫亲军 215

第一节 侍卫亲军组织的扩大 215

一、汉人卫军的建置 215

二、色目卫军的建置 218

三、蒙古侍卫的建置 220

四、东宫、后宫卫军 222

五、卫军机构的组建方式与军人总数 225

第二节 卫军屯营的分布 226

一、各卫屯营的设置与分布 226

二、各卫衙司所在 228

第三节 卫军军官的任用 228

一、卫军军官的定员和品级 229

二、卫军军官的任用 230

第四节 卫军组织的职能 234

一、扈从与围宿 235

二、屯田 236

三、工役造作 237

四、出征 237

第十一章 元朝中期的宿卫组织(下)——怯薛 239

第一节 四怯薛番直 239

一、四怯薛长的承替 239

二、怯薛长的职掌 241

第二节 怯薛歹 243

一、怯薛歹的人数 243

二、怯薛歹的民族成分与出身 246

三、怯薛歹的待遇 248

四、怯薛歹的管理 251

第十二章 地方镇戍军队(上)——蒙古军与探马赤军 257

第一节 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军 257

一、蒙古左、右翼军编制的解体 257

二、元廷所掌蒙古千户 258

三、蒙古千户领地的调整与管理 261

四、蒙古草原上蒙古军的作用 264

第二节 蒙古军都万户府与探马赤军 265

一、蒙古军都万户府的建置 265

二、都万户府与探马赤军 269

三、都万户府的镇戍区域 273

第十三章 地方镇戍军队(下)——汉军与新附军 277

第一节 新附军的收编与安置 277

一、新附军的各种名号 277

二、新附军的安置 280

第二节 以汉军为主的地方军府建置 283

一、中原、江南镇守军队与军府 284

二、陕川、云南等地的镇守军队与军府 294

三、辽阳、岭北、甘肃等地的镇守军队与军府 301

四、各地的“乡兵”组织 305

第十四章 军事指挥系统的完善 309

第一节 枢密院 309

一、院官的增设与任用 309

二、枢密院制度的逐步完备 312

第二节 行院与行省治军 315

一、行枢密院的置罢 315

二、行省统军制度 318

第三节 宗王出镇 320

一、出镇宗王的设置与承袭 320

二、出镇宗王的权限 323

第十五章 军户、更戍等制度 325

第一节 军户制度 325

一、军户的定立 325

二、军驱 328

三、奥鲁 330

四、军户的义务与负担 332

第二节 更戍制度 334

一、各军更戍时间的确定 334

二、军队的整点与训练 335

三、抚恤制度 336

第三节 军事职官制度 338

一、军官品级、俸禄的制定 338

二、军官的任用与承袭 343

第四节 军法 347

一、军事法规的制定 347

二、军律 348

三、军官职制 349

四、军人犯罪的审理处置 351

一、兵器装备的种类 353

第一节 兵器的制造与管理 353

第十六章 武器装备与后勤保障 353

二、武器制造 356

三、武器管理 359

第二节 马政 361

一、官马的牧养与管理 362

二、市马与括马 364

三、军马的管理 366

第三节 军屯 367

一、军屯的分布 367

二、军屯的管理与维护 368

三、军屯的经济效益 370

第四节 通讯联络 371

一、驿站 371

二、急递铺 372

第五节 军费 374

一、元廷的各项军费开支 374

二、军费开支对朝廷财政的影响 375

第一节 与东北、西北蒙古叛王的斗争 377

一、乃颜等东道诸王叛乱的平定 377

第十七章 元朝中期的内外战争 377

二、抵御西北叛王的战争 379

第二节 各族人民反抗元统治集团的斗争 381

一、南三行省 381

二、云南 383

三、吐蕃 384

四、其他地区 384

第三节 元朝的对外战争 385

一、进攻日本 386

二、南征安南 387

四、元军入缅 388

三、进军占城 388

五、远征爪哇 389

第四节 帝位争夺斗争 389

一、南坡之变 389

二、两都之战 390

三、镇压各地兵变 391

第五节 元中期军政的几个问题 391

一、帝位争夺对军政的影响 392

三、军队的腐败 393

二、地方军、政兼职的弊端 393

四、时人对军政的议论 395

第四编 元朝后期的军事(1333~1368年) 398

第十八章 权臣秉政与军政的混乱 398

第一节 燕铁木儿与伯颜的专权 398

一、燕铁木儿专权 398

二、唐其势与伯颜的争斗 398

三、伯颜擅政 399

第二节 卫军的增设 399

一、新设卫军机构 399

二、不正常的扈卫制度 400

一、削夺伯颜兵权 401

二、整肃军政的几项措施 401

第三节 脱脱等人的治国整军 401

第十九章 元末农民起义与元廷的军事镇压 404

第一节 顺帝朝前期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 404

一、南方 404

二、北万 405

一、红巾军起义 406

二、卫军出征 406

第二节 红巾军的初起与元廷的镇压 406

三、诸省合攻 407

第三节 元军与红巾军的几次大会战 408

一、出征各军的失利 408

二、徐州会战 408

三、高邮会战 409

第四节 地方武装的兴起 410

一、毛葫芦军 410

二、黄军 411

三、察罕帖木儿军 411

五、其他“义兵” 412

四、答失八都鲁军 412

六、元廷对地方武装的态度 413

第五节 元廷挽救危机的军事措施 415

一、地方军府的增置 415

二、筹措军需,增立屯田 417

第二十章 军阀混斗与元朝灭亡 421

第一节 西北诸王问鼎中原 421

一、阿鲁辉帖木儿反叛元廷 421

二、叛王伏诛 421

一、两大军阀势力的对立 422

第二节 地方军阀集团的形成 422

二、皇太子卷入军阀纷争 424

三、孛罗帖木儿入京与败亡 424

四、新军阀力量的崛起 425

五、大抚军院的置罢 426

第三节 明军北进与元军的溃灭 427

一、元廷北遁与败亡 427

二、残余元军的溃降 429

后记 430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