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植物病毒学 修订版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植物病毒学  修订版
  • 裘维蕃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农业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64
  • 标注页数:480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49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植物病毒学 修订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1

一、植物病毒及病毒病害在农业生产中的经济意义 1

1.植物病毒的破坏性 1

2.植物病毒的经济利用 2

二、植物病毒在生物学上的意义 3

三、国际植物病毒学发展的概况 4

1.症状描述期 4

2.病原的认识期(1860-1906) 4

3.病理学及流行病学的研究期(1901-1936) 6

4.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研究时期(1939以后) 7

5.近二十年来关于植物病毒研究的进展 7

四、我国植物病毒病害及病毒学研究的概况 8

1.我国已知的植物病毒病 9

2.植物病毒的分离物及其株系 10

3.新病毒的报道 11

4.关于病毒及MLOs等粒体的形态 11

5.关于一些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的研究 12

6.生态学 13

7.抗病毒性的研究 15

8.关于病毒病的防治 15

参考文献 16

第一章 植物病毒的侵染 17

一、植物病毒的侵入 17

1.侵入的开端 17

2.侵入与植物组织的关系 19

3.擦伤侵入时的一些影响因素 20

(1)病毒本身的影响 21

(2)寄主的影响 24

(3)接种部位的影响 25

(4)摩擦材料的影响 26

(5)化学物质的影响 26

(6)水的影响 27

(7)温度的影响 28

(8)光的作用 28

二、侵入后的动态 29

三、植物体内病毒分布的局限性及全面性 32

四、寄主范围及个体反应 32

小结 36

参考文献 36

第二章 侵染与寄主生理的关系 38

一、呼吸作用的变动 38

二、光合作用的增减 41

三、氮素物质及蛋白的代谢 42

四、碳水化合物的变动 44

五、酶的变动 45

六、细胞中的其他变化 46

小结 48

参考文献 48

第三章 影响病毒侵染及发病的环境因素 51

一、温度的关系 51

二、光照与季节性的影响 56

三、营养关系 58

四、生理年龄及其他关系 60

小结 62

参考文献 62

第四章 症状及病变 64

一、症状的发展过程 66

二、症状的类型 70

(1)生长的减缩 71

1.宏观症状 71

(2)变色 72

(3)坏死 76

(4)畸形生长 78

(5)失水 83

2.微观症状 83

(1)组织的病变 83

(2)内含体 84

三、外表症状的隐潜 89

四、植物病毒病害症状的记录方法 90

小结 94

参考文献 94

第五章 非介体传染 97

1.机械传染的概况 98

一、机械传染或液汁擦伤传染 98

2.机械接种的具体考虑 100

(1)毒源植物 100

(2)接种物的制备 101

(3)接种的方法 102

3.机械接种在生物测定上的应用 103

二、土传问题 105

三、嫁接传染 106

四、种子、花粉及播种材料的传播 108

1.种子的传播 108

2.花粉的传播 110

3.种传的机制 111

4.无性繁殖材料的传播 112

小结 113

参考文献 113

1.各类昆虫传染病毒的概况 116

第六章 介体传染 116

一、昆虫介体 116

2.病毒与介体的生物学关系 117

3.昆虫介体的专化性 122

4.植物病毒对昆虫的影响 124

5.昆虫传染病毒的试验方法 125

(1)昆虫介体从毒源植物饲毒接种 125

(2)昆虫介体的薄膜饲毒及针注饲毒 128

(3)病毒在昆虫细胞中的人工培养 129

(4)昆虫介体系别(Clone)的选择 130

二、螨类介体 130

三、线虫介体 132

1.线虫传播及传染的一些特性 133

2.线虫介体传染病毒的专化性 134

3.线虫介体的分离及接种 135

四、菌类介体 137

1.菌类介体的分类地位及其生活习性 138

2.菌类介体的分离及接种 140

3.菌类自身的传带病毒现象 141

五、菟丝子介体 141

小结 143

参考文献 143

第七章 分离及提纯 147

一、植物病毒的分离 147

二、毒源的繁殖 148

三、植物病毒的提纯 149

1.缓冲液在抽液中的作用 149

2.缓冲液中附加物质的作用 151

3.抽液的澄清 152

4.聚乙烯乙二醇(PEG)沉淀法 153

(1)离心机的基本类型及一般使用 154

5.超速离心在病毒提纯中的应用 154

(2)关于梯级密度离心法 158

6.色层分析在病毒提纯中的应用 159

7.电泳法在病毒提纯中的作用 159

8.植物病毒提纯的一些实例 159

(1)烟草花叶病毒 160

(2)黄瓜花叶病毒 160

(3)马铃薯Y病毒 161

(4)菜豆普通花叶病毒 162

(5)马铃薯X病毒 162

(6)烟草坏死病毒 163

(7)烟草脆裂病毒 163

(8)芜菁花叶病毒 164

(9)马铃薯卷叶病毒 164

参考文献 165

小结 165

第八章 植物病毒的形态及物理属性 168

一、植物病毒的形态及其观测方法 169

1.已知的形态 169

2.电镜的应用 171

(1)电子显微的原理 171

(2)电镜的类型 173

(3)电镜观察中所需的各种制备 173

二、病毒的必要参考属性 176

1.稀释限点(DEP) 177

2.钝化温度(TIP) 177

3.体外存活期(L) 178

4.沉降系数及分子量的测定 179

5.光谱的吸收 182

6.病毒可资参考的物理属性 184

三、病毒的物理钝化 185

参考文献 190

小结 190

第九章 化学结构及增殖机制 192

一、病毒粒体中的蛋白组成 192

二、病毒粒体中的核酸 196

三、病毒的蛋白及核酸的作用 200

四、病毒的增殖 202

1.细菌噬菌体的增殖过程 202

2.高等植物病毒的增殖过程 203

3.影响病毒增殖的因素 206

4.病毒增殖机制的学说 207

(1)Watson-Criok氏对偶增殖经典理论 208

(2)病毒增殖(复制)机制的新进展 210

(3)植物病毒完整体粒体的装配 212

参考文献 215

小结 215

第十章 变异及遗传 218

一、病毒株系的鉴别 219

1.血清反应试验 220

2.交互保护试验 221

3.寄主范围的相似性 221

4.传播方式的相似性 221

5.对寄主本质改变反应的相似性 221

6.对理化条件稳定性的相似性 222

二、获致植物病毒株系的途径 222

1.自然变异选取法 222

2.高温处理后选取法 224

3.用辐射法选取 224

4.化学诱导变异 224

(5)5-氟尿嘧啶的取代作用 225

(4)卤化作用 225

(1)脱氮基作用 225

(2)羟基胺(NH2OH)作用 225

(3)烷化作用 225

(6)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 226

三、植物病毒的基因及遗传 226

1.病毒的多分体现象 226

(1)烟草脆裂病毒 227

(2)豇豆花叶病毒 227

(3)烟草环斑病毒 227

(4)雀麦花叶病毒 227

(5)苜蓿花叶病毒 228

(6)烟草线条病毒 229

2.植物病毒基因组的变异类型 229

(1)再组合及再组合株 229

(3)补给变株 230

(2)基因组的缺失或不全 230

(4)卫星病毒 231

3.植物病毒的杂交或基因组的交换 231

小结 235

参考文献 235

第十一章 干扰和协生 238

一、病毒株系间的干扰作用及协生作用 238

二、相关病毒株系间的干扰作用 242

1.高度恒定保护作用 242

2.单向不完全保护作用 243

3.保护作用的复杂性 244

三、试验方法对相关株系间交互保护作用的影响 246

四、干扰作用的机制学说 247

1.抗体学说 247

2.营养基质耗竭学说 248

4.吸附论 249

5.后入RNA加壳论 249

3.增殖点限制学说 249

6.免疫物质论 250

小结 250

参考文献 251

第十二章 植物病毒的钝化、抑制及治疗 253

一、在活体外的钝化或抑制物质 254

1.植物的压出液 254

2.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256

3.血清 257

4.酶 257

5.其他钝化物质 258

6.体外钝化物质抑制侵入的机制 258

1.金属盐 259

二、活体内的抑制或治疗物质 259

2.有机化学物质 260

3.嘌呤及嘧啶 261

4.氮基酸 263

5.维生素 263

6.植物激素 263

7.抗生素 265

8.染料及其他 266

三、测定治疗物质效果的一般方法 267

小结 267

参考文献 268

第十三章 植物病毒的抗血清 271

一、抗原及抗体的制备原则 273

二、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 275

2.微量沉淀反应 276

1.试管稀释反应 276

3.明胶或琼脂渗透反应 277

4.小试管环状沉淀反应 278

5.沉淀反应试验中的问题 278

三、乳胶致敏法 279

四、免疫电泳 280

五、酶联免疫吸附测试(ELISA) 281

1.竞争法 281

2.简接法 282

3.双抗体夹心法 282

六、被动血球凝集及凝集抑制试验 284

七、补体结合反应 284

八、免疫荧光测试 286

1.未知病毒提纯分离物的血清鉴定 288

九、植物病毒株系间相关性的血清反应检定 288

2.未知病毒粗提纯分离物的血清鉴定 289

3.两个病毒相关株系的交互吸附 290

4.多病毒相关株系的交互吸附试验 291

十、血清反应定量分析 292

1.效价比值法 293

2.a-最适值比数法 293

十一、抗血清在检验中的应用 295

小结 296

参考文献 297

第十四章 病毒的分类及命名沿革 300

一、约翰逊氏的植物病毒分类法 300

二、荷尔姆氏的植物病毒分类法 305

三、麦金尼氏的修改分类方案 306

四、其他一些分类方案及其特点 307

五、关于植物病毒命名的历史 310

六、目前通用的分类及命名方案 312

1.编码分类法的内容 313

2.种子植物病毒组的分类 314

3.植物病毒各组的成员 315

小结 324

参考文献 324

第十五章 蚜传病毒 326

一、无循回期的蚜传病毒 326

1.香石竹潜病毒组(Carlavirus) 326

2.花榔菜病毒组 327

3.黄化病毒组 327

4.黄瓜花叶病毒组 328

5.马铃薯Y病毒组 328

7.蚕豆萎蔫病毒组 329

6.苜蓿花叶病毒组 329

8.欧防风黄点病毒 330

二、有循回期的蚜传病毒 330

1.黄矮病毒组 330

2.弹形病毒组(蚜传部分) 330

3.豌豆耳突花叶病毒 331

4.胡萝卜斑驳病毒 331

5.马铃薯卷叶病毒 331

小结 332

参考文献 332

第十六章 叶蝉及飞虱传染的病毒 334

一、无循回期传染关系 334

1.联体病毒组 334

(2)北方禾谷花叶病毒(小麦丛矮病毒) 335

(1)马铃薯黄矮病毒 335

1.植物弹形病毒组 335

2.玉米褪绿矮缩病毒组 335

二、有循回期的叶蝉及飞虱传病毒 335

(3)小麦条点花叶病毒 336

(4)水稻暂黄病毒 336

(5)苏联冬小麦花叶病毒 336

2.植物呼肠孤病毒组 336

(1)伤瘤病毒 336

(2)水稻矮缩病毒 336

(3)甘蔗斐济岛病毒 336

(4)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336

(7)燕麦不孕矮缩病毒 337

4.水稻白叶病毒 337

3.燕麦兰矮病毒 337

(6)水稻锯叶矮缩病毒 337

(5)玉米粗缩病毒 337

小结 338

参考文献 338

第十七章 甲传病毒 340

一、豇豆花叶病毒组 340

二、芜菁黄色花叶病毒组 341

三、雀麦花叶病毒组 342

1.雀麦花叶病毒 342

2.豇豆褪绿斑驳病毒 343

3.蚕豆斑驳病毒 343

四、南方菜豆花叶病毒组 343

1.南方菜豆花叶病毒 343

2.鸭茅斑驳病毒 343

4.藜花叶病毒 344

五、其他甲传病毒 344

3.水稻黄斑驳 344

小结 345

参考文献 345

第十八章 粉虱、粉蚧、网蝽、蓟马及螨传病毒 347

一、粉虱传染的病毒 347

1.联体病毒 348

(1)烟草曲叶病毒 348

(2)菜豆金花叶病毒 348

(3)大桃花叶病毒 348

(4)番茄金花叶病毒 348

2.直条体病毒 348

二、粉蚧传染的病毒 349

1.可可树肿枝病毒 349

四、蓟马传染的病毒 350

2.甜菜皱缩病毒 350

1.甜菜曲叶病毒 350

三、网蝽传染的病毒 350

2.可可树斑驳叶病毒 350

五、螨传病毒 351

小结 353

参考文献 353

第十九章 线虫及菌传病毒 355

一、组虫传染的病毒 355

1.烟草脆裂病毒组 355

(1)烟草环斑病毒 355

(2)豌豆早枯病毒 356

2.线虫传球体病毒组 356

(1)烟草环环境病毒 356

(2)南芥菜花叶病毒 356

(3)菊芋意大利潜病毒 356

(5)葡萄扇叶病毒 357

(6)其他几种线虫传球体病毒的比较 357

(4)樱桃卷叶病毒 357

3.香石竹环斑病毒 358

二、真菌传染的病毒 358

1.菌传等径球体病毒 359

(1)烟草坏死病毒 359

(2)卫星病毒 359

(3)黄瓜坏死病毒 359

(4)红三叶草坏死花叶病毒 359

(5)番茄束矮病毒 359

(3)土传小麦花叶病毒 360

(2)燕麦花叶病毒 360

(1)大麦黄色花叶病毒 360

3.菌传线条体病毒 360

(2)马铃薯帚顶病毒 360

(1)甜菜坏死黄脉病毒 360

2.菌传直杆管体病毒 360

(3)水稻坏死花叶病毒 361

(4)小麦梭条点花叶病毒 361

4.其他菌传病毒 361

小结 361

参考文献 362

第二十章 传染介体未详的病毒 365

一、番茄束矮病毒组 365

二、马铃薯X病毒组 366

三、烟草花叶病毒组 367

四、等径易变环斑病毒组 367

五、大麦病毒组 368

小结 369

六、香石竹斑驳病毒 369

2. 剪秋萝环斑病毒 369

1. 大麦条纺花叶病毒 369

参考文献 370

第二十一章 类菌原体、类立克次氏体、类病毒 372

一、类菌原体(MLOs) 372

1.类菌原体病害的症状学 372

2.类菌原体的形态及结构 373

3.传染及介体 374

4.分离及培养 378

(1)培养Spiroplasma citr的培养基(SMC) 378

(2)培养包心莴苣螺原体的培养基(ATCC675) 378

二、类立克次氏体(RLOS或RLBS) 379

1.症状类型 379

2.形态及结构 379

4.MLO及RLO的混合侵染 380

3.传染及介体 380

5.RLO及MLO的化学药剂反应 381

三、类病毒 381

1.物理性状 381

2.类病毒的复制 382

3.类病毒的致病过程及寄主反应 383

4.类病毒的传染 384

小结 384

参考文献 385

第二十二章 植物对病毒的抗病性 388

一、植物对病毒抗性的类型 388

1.免疫性 388

2.植物对病毒的抗侵染性 389

3.植物对病毒的抗扩展性 390

4.植物对病毒增殖的抗性 391

5.植物对病毒的耐病性 392

6.植物对传毒介体的抗性 393

二、植物对病毒的获得抗性 394

1.枯斑寄主及其获得抗性的产生 395

2.获得抗性的机制 395

3.诱致获得抗性的非病毒物质 396

三、植物抗病毒遗传性的应用 397

1.禾谷作物对病毒的抗性 397

(1)水稻对病毒的抗性 397

(2)小麦对病毒的抗性 398

(3)玉米对矮花叶病毒的抗性 398

2.经济作物对病毒的抗性 399

(1)大豆对病毒的抗性 399

(2)烟草对病毒的抗性 400

3.蔬菜作物对病毒的抗性 401

(1)马铃薯对病毒的抗性 401

(3)辣椒对病毒的抗性 403

(2)番茄对病毒的抗性 403

(4)菜豆对普通花叶病毒的抗性 404

小结 405

参考文献 405

第二十三章 植物病毒的生态学 408

一、植物病毒生态体系的模式 408

二、生态体系中的生物因素 408

1.病毒及其寄主植物 408

(1)栽培植物的种及品种的改变 408

(2)野生植物及杂草是病毒的贮源 410

2.传播介体与病毒的扩展 411

(1)气传介体 411

(2)土传介体 413

(3)人和动物的传播 415

(1)播种期 416

3.农业措施与生态关系 416

(2)耕作制 417

(3)作物布局 418

(4)野生动物、植物及病毒的生态体系 419

4.植物病毒对其介体及其他病原物的影响 419

三、生态体系中的土壤及气象因素 420

小结 423

参考文献 423

第二十四章 防治及控制危害的原则 426

一、消灭侵染源及其传染介体 426

1.消灭侵染源 426

(1)种子 426

(2)繁殖材料 427

(4)污染病毒的土壤 432

2.防止病毒的传布 432

(3)杂草寄主和桥梁寄主 432

(1)昆虫及动物介体的防治 433

(2)接角传播的预防 437

(3)根靠接和花粉传播的预防 437

二、改进作物品种的抗病及耐病性 437

三、农业措施在防治病毒病中的作用 440

1.消灭田地外病毒来源的措施 440

2.抑制外来及田间有翅介体的措施 440

3.稀、密植问题 441

4.播种期的提前或推迟 441

5.水肥的运用 441

四、综合防治问题 442

小结 442

参考文献 443

附录 鉴别寄生植物的代号、学名及汉名 446

中文名词索引 448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