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史纲要 第4册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史纲要  第4册
  • 翦伯赞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11001·207
  • 出版时间:1964
  • 标注页数:181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19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史纲要 第4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八章 外国资本主义开始侵入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和农民革命(1840—1864年) 1

第一节 鸦片战争 1

鸦片战前的中国社会和对外贸易 1

鸦片走私与烟毒泛滥 2

禁烟问题上的争论 3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4

英国侵略者发动战争 5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7

侵略者扩大战争、清政府妥协投降 7

人民的自卫斗争和爱国将士的英勇战斗 8

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订立 9

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0

五口贸易 11

第二节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的变化。农民革命的酝酿(四十年代) 11

侵略者在沿海掠卖人口 13

“租界”和港、澳成为殖民主义者的侵略基地 13

社学领导下的广州群众斗争 14

主张向西方学习的先进思想家 15

战后阶级矛盾的激化 16

洪秀全的初期革命活动 17

第三节 太平天国革命的爆发和前期革命斗争 19

从金田起义到建都天京 19

北伐 20

西征初期和湘军的出现 21

厘金 22

西征的胜利 22

天朝田亩制度 22

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改革 24

地方政权 24

领导集团的内部分裂 25

各地各族人民的反清斗争 27

第四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后期的革命斗争 28

侵略者伪装中立 28

英法侵略者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 29

大沽战役与侵略战争之再起 30

《北京条约》 31

北京政变和那拉氏的掌权 32

李秀成和陈玉成力挽危局 32

洪仁玕与《资政新篇》 33

太平军攻取苏南 34

反击外国武装干涉 34

苏浙地区农村的阶级斗争 34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太平天国革命 36

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 37

第九章 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的形成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864—1895年)。农民反帝运动(1895-1907年) 39

第一节 各地武装斗争对反动统治秩序的继续打击(1864-1873年);农民进行恢复生产的斗争(1864—1880年) 39

捻军在1864年以后的英勇斗争 39

贵州苗民起义 41

云南回民起义 41

陕甘回民起义 42

革命失败后农民恢复生产的斗争和抗租斗争 42

第二节 中国社会开始加速半殖民地化;洋务派所谓“新政”及共初步破产(1864-1885年);群众反对外国教会侵略的斗争 44

政治上的加速半殖民地化 44

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半殖民地化 45

洋务派的产生 46

洋务派举办新式军事工业 47

反对外国教会侵略行为的斗争 48

洋务运动转向民用企业方面发展 49

轮船招商局 49

第三节 官办民用企业的出现。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49

开平煤矿 50

电报局 50

机器织布局 51

洋务派所办新式企业的性质 51

民族资本主义的开始产生 52

近代产业工人的开始出现 53

第四节 中国沿边遭受侵略和中法战争 54

阿古柏侵入新疆及英、俄对新疆的侵略 54

英国势力开始侵入西藏 55

日本和美国对中国领土台湾的侵略 55

日本和美国对中国邻邦朝鲜的侵略 56

中法战争 57

第五节 1885—1894年的一般形势和中日战争 59

外国资本主义进一步控制中国市场 60

外国侵略势力深入朝鲜 60

英国吞并缅甸 61

官僚集团加紧控制新式企业 61

初期的改良主义思想 62

甲午战前的国际国内形势 63

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清政府退缩被动 64

平壤之战 65

黄海海战 66

清军在辽东、威海一再失利。投降派屈辱求和 66

马关条约 67

“公车上书”。兴中会 68

台湾人民抗敌斗争 68

甲午战后帝国主义采用新方式宰割中国 69

俄法集团在战后第一次大借款期间的勒索侵占 69

第六节 民族危机和社会变化 69

英德集团夺取第二次大借款权 70

沙俄诱订中俄密约和夺取中东路 71

各国激烈争抢卢汉路权 71

俄、德、法占夺海港和强划势力范围 73

英国争夺势力范围和第三次大借款权 74

两三年中形成瓜分局势 76

甲午战后帝国主义设厂垄断中国工业 77

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77

大资产阶级势力的迅速扩张 78

发展较为显著的民族资产阶级上层 79

下层群众在危机形势下酝酿新的革命风暴 81

第七节 资产阶级维新运动——戊戌变法 81

维新运动的性质和阶级基础 81

康有为 82

梁启超、严复、谭嗣同 83

从强学会到《时务报》 84

维新运动在各地迅速开展,湖南成为运动的重要中心 85

资产阶级思潮对封建主义思想的大论战 86

维新派要求以皇帝权力推行新政 89

保国会 90

百日维新 90

维新运动在顽固派反击下迅速失败 91

第八节 民族危机继续发展。义和团农民反帝运动 93

美国垄断资本向中国市场大举进攻 93

所谓“门户开放”的侵略宣言 94

清政府加紧搜刮 94

铁路和教会对华北社会的破坏性影响 95

义和团的性贡和特点 96

义和团在山东的斗争 97

义和团在直隶的发展 99

统治者的两面手法 100

帝国主义开始武装干涉 100

可恥的“东南互保” 101

侵略军的野蛮暴行 101

康梁系的“勤王”运动 102

兴中会举行惠州起义 103

帝国主义从着手瓜分转为不敢瓜分中国 103

《辛丑条约》 104

第十章 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及其失败、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 106

第一节 二十世纪初年革命形势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成立(1901—1905年) 106

帝国主义加紧控制清政府和加紧掠夺通商、路、矿等利权 106

日俄争夺东三省 107

英军侵藏 108

清政府的所谓“新政” 108

农民抗捐斗争和旧式武装起义 109

阶级矛盾在新形势下迅速发展 109

收回利权运动 110

抵制美货运动 111

一批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出现 111

资产阶级的形成及分化为左右两翼 111

爱国团体的成立及倾向革命 112

杰出的革命宣传者章炳麟、邹容、陈天华 112

革命团体华兴会、光复会、日知会 114

同盟会的成立及其革命纲领 114

第二节 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形势的发展(1905—1911年) 117

革命派对立宪派的论战 117

同盟会联络会党力量发动武装起义 119

革命派活动的一时沉寂 120

清政府的“预备立宪”和立宪派的纷纷响应 121

美帝国主义的宗教、文化侵略活动 122

帝国主义侵华势力调整相互关系 122

美国在东三省的侵略活动。四国银行团的成立 123

亲贵揽权与立宪派请愿早开国会 123

群众反抗斗争的新高潮 124

同盟会的两次广州起义 125

保路运动 126

第三节 武昌起义和清王朝的复灭。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127

辛亥革命在武昌首先爆发 127

革命政权的建立 127

各省迅速响应起义 128

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在各省夺取权力 128

帝国主义采用政治阴谋方式破坏革命 129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131

革命派和清政府都被迫把政权移交给袁世凯 131

辛亥革命的成就与失败 132

日俄在内外蒙古擅划势力范围和外蒙封建主的分裂活动 133

内蒙地区的革命活动 133

第四节 辛亥革命前后的蒙古和西藏 133

孙中山的“五族共和”的主张 133

革命前后英国对西藏的侵略 135

第五节 袁世凯篡窃政权和二次革命。封建主义复辟和反复辟的斗争 136

封建买办旧势力仍然统治着中国 136

同盟会迅速褪色 137

下层群众对革命失望 137

资产阶级右翼结党拥袁 138

同盟会蜕化为国民党 139

资产阶级上下层政治力量的升降 140

“宋案”与“二次革命” 141

袁世凯破坏约法和国会,集中与扩大专制独裁的权力 142

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44

袁世凯的帝制自为 145

讨袁的“护国运动” 146

窃国大盗的末路 147

第六节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争夺 148

大小军阀割据争夺局面的出现 148

在参战问题上爆发的府皖、直皖、美日之争 149

张勋复辟 150

段祺瑞毁弃约法和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 151

段祺瑞加紧投靠日本和大规模的卖国行为 152

蓝辛、石井协定 152

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政策及与直系军阀的矛盾 153

孙中山被军阀政客排挤,离开护法军政府 153

“安福国会” 154

新四国银行团。南北议和 154

农业衰退、农民破产 155

第七节 社会经济的变化和工人阶级的壮大 155

民族资本暂时得到发展 156

轻工业的迅速发展 156

帝国主义控制下的重工业 157

金融业的投机性的发展 157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下的民族资本的特点 158

工人阶级人数迅速增加和高度集中 159

工人阶级遭受严重压迫 159

工人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斗争 160

手工业工人的组织和斗争 161

第八节 近代中国的文化思想 161

一、早期今文学派影响下经学、史学和文体的变化 162

封建知识分子中一部分入开始注意现实问题 162

近代早期今文学派。龚自珍 162

魏源 163

文体的变化 164

史地研究的新发展 164

二、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革命时期的文化活动 165

鸦片战争时期的反侵略文学 165

太平天国对文体的改革 166

三、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封建文化的日益没落 167

经学考据与子书研究 167

金石、甲骨文字的研究 168

光绪中叶的西北史地研究 168

对西方科学技术的译述介绍 169

四、十九世纪末年的新学 170

改良派对“西学”的看法和介绍 170

严复的译述工作 170

康有为的大同学说 171

谭嗣同的《仁学》 172

对外国历史的介绍研究 172

文体、文法与拼音方案的创造 173

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73

“诗界革命” 174

五、二十世纪初叶的中国文化思想 174

留日学生大量转译介绍西方社会学说 174

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林译小说” 175

梁启超的史学观点 175

章炳麟的《国故论衡》 176

谴责小说。南社 177

六、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 177

尊孔复古的逆流 177

《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的发端 178

“民主”与“科学” 179

“打倒孔家店” 179

“文学革命” 180

新文化运动的弱点和十月革命后运动的迅速向前发展 180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