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文化通史 04 民国卷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文化通史  04  民国卷
  • 黄兴涛分册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303213818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691页
  • 文件大小:61MB
  • 文件页数:71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中国文化通史 04 民国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 言 1

第一章 豪迈的时代与灿烂的文化 7

第一节 大一统新时代提供的沃土 8

一、壮阔的舞台 8

二、有为的时代 11

三、繁盛的社会 16

第二节 统治者的文化政策 18

一、以儒学为正宗,三教并重、多教共存的政策 19

二、从钳制异端学说到唐武宗、周世宗的灭佛 21

三、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崇文重才政策的形成 24

四、大一统文化组织的建立与重大文化工程的开展 26

第三节 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29

一、文化对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作用 30

二、文化结构的调整与社会的变更 33

第二章 高昂壮阔的时代精神 35

第一节 开明宽松的文化氛围 36

第二节 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 42

第三节 丰腴富丽的独特风格 50

一、健康浓烈的审美情趣 50

二、多彩热烈的生活情调 52

三、高屋建瓴的恢宏气魄 54

第三章 冲突与融通 57

第一节 三教的冲突与进一步融合 59

一、儒释论争和士大夫的反佛 59

二、佛道之争与统治集团的政争 66

三、三教论议与三教融合 72

第二节 佛说歧异 殊途同归 77

一、“判教”方式上的分歧 78

二、修持方法上的差异 80

三、理论学说上的区别 82

四、对“异端”的讨伐 83

五、佛教各宗派的融合 85

第三节 从南北文化之争到吏治与文学之争 87

一、南北文化之争 87

二、围绕进士科所展开的文化论争 91

三、吏治与文学之争 95

第四章 交汇·撷英·辐射 103

第一节 “和同为一家”:各族文化的交汇 104

一、隋唐王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104

二、汉族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 109

三、少数民族对隋唐文化的贡献 118

第二节 长鲸吸百川:域外英华的东渐 121

一、中西交通史上的辉煌时代 122

二、唐文化对域外文化的吸收与改造 128

第三节 万国拜冕旒:隋唐文化的向外辐射 135

一、隋唐文化与东亚文明 136

二、隋唐文化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140

第五章 哲学光华 143

第一节 承上启下的儒学 144

一、王通和他的《中说》 145

二、啖、赵新经学运动 154

三、韩愈、李翱的卫道理论 159

第二节 朴素唯物主义与无神论思想 163

一、吕才、李华的反世俗迷信思想 163

二、卢藏用、李筌的“天人观” 166

三、柳宗元、刘禹锡的“天人观” 168

四、皮日休的无神论与《无能子》的自然观 171

五、罗隐的反君主专制思想 178

第三节 谶纬符命和宗教思想 182

一、谶纬符命的宗教化 183

二、道教思想的义理化 190

三、佛教哲学的中国化 199

第六章 各种宗教的竞相传播 207

第一节 佛教的兴旺 208

一、狂热的崇佛与灭佛 208

二、佛教经籍的翻译与撰述 218

三、佛教宗派的全面繁荣 222

第二节 道教的风行 241

一、崇道高潮迭起 241

二、道派的兴盛融合 247

第三节 外来新宗教的传播 253

一、祆教的流传 253

二、景教的流行 256

三、摩尼教的传播 257

四、伊斯兰教的初传 261

第四节 民间淫祠巫鬼祭祀 263

第七章 伦理道德观的局部更新 273

第一节 相对松动的等级观 274

第二节 较为开明的婚恋观 282

第三节 出世与入世的人生观 292

第四节 禁锢色彩淡薄的妇女观 299

第八章 教育与科举 311

第一节 以官学为主体的教育体制 312

一、官学的兴盛 312

二、官学的体制 316

三、私学的勃兴 320

四、留学生教育 325

第二节 科举制度的确立与入仕途径的多元化 327

一、科举制度的产生及其背景 327

二、唐朝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方法 331

三、吏部铨选与入仕途径的多元化 335

第三节 进士科与唐代文学 338

一、进士科的一枝独秀 338

二、进士行卷与唐代文学的繁荣 342

第四节 科举制与唐代知识分子 348

一、科举制度激发了知识分子的活力 348

二、科举制对知识分子思想文化活动的影响 353

第九章 史学的卓越成就 357

第一节 史馆修史制度及其成就 359

一、史馆修史制度的确立 359

二、从实录、国史到《旧唐书》 364

第二节 “六书二史”与官修前代“正史”传统的开创 370

一、官修前代“正史”举措的出台与背景 370

二、“六书”的特点与价值 373

三、李延寿与《南史》、《北史》 379

第三节 史学批评的经典之作——刘知几与《史通》 382

一、史家自觉意识的萌醒 382

二、批判精神与求实精神 385

三、《史通》的史学批评理论体系 389

第四节 第一部典章制度的通史——《通典》 394

一、经世致用的学术旨趣 394

二、《通典》在历史编撰学上的创新 396

三、杜佑的历史进化观 401

第五节 多角度展现隋唐风采的其他史学名著 404

一、《唐律疏议》、《大唐六典》与《唐会要》 404

二、《元和郡县图志》 406

三、《大唐西域记》、《蛮书》及其他 408

四、《贞观政要》与杂史、笔记 410

第十章 空前繁荣的诗坛文苑 413

第一节 文学精神与时代气质 414

第二节 承前启后的隋代诗歌 420

第三节 生气勃勃的初唐诗坛 426

第四节 百花怒放的盛唐诗坛 438

第五节 余香不绝的中晚唐诗坛 452

第六节 唐五代词 466

第七节 古文运动与韩、柳 473

第八节 唐人传奇与俗讲、变文 482

第十一章 美不胜收的艺术宝库 489

第一节 “穷丹青之妙”开一代新风 490

第二节 石窟与雕塑的黄金时代 507

一、敦煌石窟的成就及其他石窟 508

二、墓葬雕塑 514

三、著名雕塑家 518

第三节 诸体兼备的书法艺术 521

一、兼有南北,光大二王 521

二、欧、虞、褚的书法成就 523

三、张、李、颜的书法成就 526

四、沈、柳的书法成就 531

五、书 论 533

第四节 八方乐奏 万般舞姿 535

一、乐舞机构的设置和管理 536

二、从《七部乐》、《九部乐》到《十部乐》的发展看宫廷乐舞 538

三、健美多姿的各族舞蹈 541

四、戏剧的发展 544

五、民谣、民乐与民间音乐比赛 549

第十二章 科技的辉煌成就 553

第一节 建树颇多的天文历算 554

一、浑天仪的改进 554

二、僧一行与子午线的实测 556

三、历法的改定 557

四、数学的进步 560

第二节 农业科技和水利事业新成就 564

一、农业科技的发展与进步 564

二、水利事业的新成就 570

第三节 医药学的全面发展 577

第四节 精湛的手工业技术 586

一、雕版印刷术的成熟 586

二、唐三彩与金银器 590

三、火药的发明 599

第五节 凝聚时代精神的建筑 602

一、都市建筑 602

二、安济桥与其他桥梁 612

三、寺塔建筑 614

第十三章 社会风俗与时尚 619

第一节 尚武与游侠 620

第二节 重生与厚死 631

第三节 胡气氤氲的衣食 642

第四节 岁时节令的庆祝活动 650

一、除夕、元旦、人日和元宵节 650

二、上巳、寒食和清明节 654

三、端午龙舟竞渡 655

四、乞巧——牛郎、织女相会的节日 658

五、社日民俗活动 659

六、中秋赏月 660

七、重阳登高 661

第五节 丰富多彩的游艺 662

一、球戏的盛况 662

二、“雅戏”——棋艺 665

三、壮士裸袒猛相扑——角抵 669

四、拔拒抵长河——拔河 671

五、万里秋千习俗同 673

六、自解凌波不畏沉——游泳 674

七、杂技的进一步风行 675

八、马戏和幻术 679

九、种类繁多的杂游戏 681

十、出门俱是看花人 685

参考书目 687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