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污染与恢复生态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污染与恢复生态学
  • 王宏镔,王海娟,曾和平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61360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32页
  • 文件大小:158MB
  • 文件页数:247页
  • 主题词:污染生态学-生态恢复-研究生-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污染与恢复生态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1

一、污染与恢复生态学产生的学科背景 1

二、污染与恢复生态学的定义 1

三、污染与恢复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2

四、污染与恢复生态学的研究任务 2

五、污染与恢复生态学的发展趋势 3

小结 4

复习思考题 5

建议读物 5

推荐网络资讯 5

第一章 个体污染生态学 6

第一节 污染环境下生物的生长 6

一、污染对生物生长的影响 6

二、污染环境下生物生长的调整 18

第二节 污染环境下生物的发育 23

一、污染对生物发育的影响 23

二、污染环境下生物发育的调整 26

第三节 污染环境下生物的繁殖 27

一、污染对生物繁殖的影响 27

二、污染环境下生物的繁殖对策 31

第四节 生物个体与污染环境关系的一般原理 32

一、环境污染物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32

二、生物对污染环境的适应 36

小结 37

复习思考题 37

建议读物 38

推荐网络资讯 38

第二章 种群污染生态学 39

第一节 种群对污染压力的响应 39

一、水分生理的响应 39

二、光合生理的响应 40

三、呼吸作用的响应 40

四、遗传结构的响应 41

第二节 污染环境下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 41

一、种群分布界限 41

二、种群分布格局 42

第三节 污染环境下种群的数量特征 43

一、种群参数变化 43

二、种群增长情况 48

三、种群数量的变动情况 49

第四节 污染环境下种群的遗传特征 50

一、基因库的变化 50

二、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的变化 50

三、遗传漂变 50

四、遗传瓶颈和建立者效应 51

第五节 污染环境下种群的行为 51

一、回避行为 51

二、捕食行为 52

三、警惕(警觉)行为 52

第六节 污染环境下种群的变异和进化 53

一、基因突变 53

二、染色体变异 57

三、种群的微进化 59

第七节 污染环境下种群的调节 60

一、种群密度调节 60

二、食物调节 61

三、捕食者调节 61

小结 62

复习思考题 62

建议读物 62

推荐网络资讯 63

第三章 群落污染生态学 64

第一节 群落对污染压力的响应 64

一、群落物种多样性的丧失 64

二、群落对污染环境的适应 65

第二节 污染环境下群落的结构变化 67

一、垂直结构的变化 67

二、水平结构的变化 69

三、污染对群落种间关系的影响 70

第三节 污染环境下群落的功能变化 71

一、群落生产力 71

二、养分循环 73

第四节 污染环境下群落的演替 74

一、环境污染下植物群落的演替 74

二、环境污染下动物群落的演替 74

三、环境污染下微生物群落的演替 75

第五节 生物群落对环境污染的生态监测 76

一、利用生物群落监测大气污染 76

二、利用生物群落监测水污染 78

三、利用生物群落监测土壤污染 82

小结 83

复习思考题 83

建议读物 83

推荐网络资讯 83

第四章 生态系统污染生态学 84

第一节 污染生态系统 84

一、污染生态系统的组成 84

二、污染生态系统受污染的程度 84

三、生态系统受污的效应体现 84

第二节 污染环境下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变化 85

一、生产者的变化 85

二、消费者的变化 85

三、分解者的变化 85

第三节 污染环境下生态系统的结构变化 86

一、形态结构的变化 86

二、时空结构的变化 87

三、营养结构的变化 88

第四节 污染环境下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力 89

一、初级生产的变化 89

二、次级生产的变化 89

第五节 污染物对生态系统主要元素循环的影响 90

一、氮循环 90

二、磷循环 92

三、有毒有害物质的循环 94

第六节 环境污染下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96

一、环境污染下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特征 96

二、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影响 97

第七节 污染环境下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102

一、污染环境对生态系统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影响 102

二、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 105

小结 108

复习思考题 109

建议读物 109

推荐网络资讯 109

第五章 景观污染生态学 110

第一节 污染环境下景观的结构变化 110

一、污染条件下景观组成要素的变化 110

二、污染条件下景观异质性的变化 114

第二节 污染环境下景观的功能变化 115

一、景观生产功能的变化 115

二、景观生态功能的变化 119

三、景观美学功能的变化 121

四、景观文化功能的变化 121

第三节 污染环境下景观的动态变化 121

一、对景观稳定性的影响 122

二、景观的破碎化 123

三、景观多样性的变化 123

小结 124

复习思考题 125

建议读物 125

推荐网络资讯 125

第六章 污染淡水生态系统的恢复 126

第一节 污染河流生态系统的恢复 126

一、污染河流生态系统概述 126

二、河流生态系统受损的原因 127

三、污染河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129

四、污染河流生态恢复的原理、目标与原则 132

五、污染河流生态系统恢复的方法 136

第二节 污染湖泊生态系统的恢复 137

一、污染湖泊生态系统概述 137

二、湖泊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 138

三、污染湖泊结构和生态功能的变化 140

四、污染湖泊生态系统恢复的原理与方法 142

小结 148

复习思考题 148

建议读物 148

推荐网络资讯 148

第七章 污染海洋生态系统的恢复 149

第一节 污染海洋生态系统概述 149

一、海洋污染概况 149

二、污染海洋生态系统的表现及其成因 150

三、海洋污染的生态效应 157

第二节 赤潮的防治 158

一、物理法 158

二、化学法 158

三、生物法 159

第三节 海洋油污染的防控 160

一、物理处理 160

二、化学处理 160

三、生物处理 161

第四节 重金属污染的防治 162

第五节 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的防治 163

一、物理法 163

二、化学法 163

三、生物法 163

第六节 放射性物质污染的控制 164

一、放射性物质的近海处理 164

二、放射性物质的深埋 164

第七节 海上溢油事故处理案例分析 165

小结 165

复习思考题 166

建议读物 166

推荐网络资讯 166

第八章 污染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 167

第一节 土壤污染概述 167

一、土壤污染的定义 167

二、土壤污染的特点 168

三、土壤污染的来源 168

四、土壤污染的类型 169

第二节 污染土壤的物理修复 170

一、污染土壤物理修复的原理 170

二、污染土壤物理修复的方法 171

三、污染土壤物理修复的优缺点 171

第三节 污染土壤的化学修复 172

一、污染土壤化学修复的原理 172

二、污染土壤化学修复的方法 172

三、污染土壤化学修复的优缺点 176

第四节 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 176

一、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原理 177

二、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方法 177

三、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优缺点 179

第五节 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 181

一、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的概念 181

二、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原理 181

三、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的种类 183

四、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 185

五、微生物修复技术的优缺点 186

第六节 案例分析 186

一、美国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案例 186

二、中原油田五厂污染土壤的修复试验工程 187

三、利用植物修复技术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 188

小结 189

复习思考题 189

建议读物 189

推荐网络资讯 190

第九章 污染景观的生态恢复 191

第一节 污染景观恢复的原则 191

一、整体性原则 191

二、生态持续性原则 191

三、资源持续利用原则 192

四、经济合理性和针对性原则 192

五、社会广泛参与原则 192

第二节 污染景观的结构恢复 192

一、景观要素的恢复 192

二、景观异质性的恢复 194

三、景观网络重新形成与空间格局再生 194

第三节 污染景观的功能恢复 194

一、景观连接度与连通性的恢复 195

二、景观中水分和养分运动的恢复 195

三、景观中物种运动的恢复 196

四、景观美学功能和文化功能的恢复 196

第四节 污染景观的动态过程恢复 196

一、景观稳定性的恢复 196

二、景观完整性的恢复 198

三、景观多样性的恢复 198

小结 198

复习思考题 199

建议读物 199

推荐网络资讯 199

第十章 污染与恢复生态学的一般研究方法 200

第一节 研究课题的确定 200

一、选题的来源 200

二、选题的方法 200

三、选题的注意事项 201

第二节 实验的设计 201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201

二、实验设计的方法 202

三、实验设计的常见错误 203

第三节 实验的开展 204

一、野外调查 204

二、受控实验 204

三、多学科交叉 204

四、新技术的运用 205

第四节 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205

一、常用方法 205

二、常用软件 207

第五节 研究论文的撰写与发表 208

一、研究论文的一般结构 208

二、研究论文主要部分撰写注意事项 208

三、论文投稿的注意事项 210

第六节 主要污染与恢复生态学期刊 210

小结 211

复习思考题 211

建议读物 211

推荐网络资讯 211

参考文献 212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