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水土保持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水土保持学
  • 王礼先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ISBN:7503814322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612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62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水土保持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水土保持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对发展生产、改善生态环境的意义 1

一、研究对象 1

第一章 概论 1

二、水土保持对发展国民经济、改善生态环境的意义 2

第二节 中国水土保持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趋势 6

一、历史沿革 6

二、发展趋势 8

第三节 国外水土保持历史沿革与发展趋势 10

一、前苏联 10

二、欧洲 12

三、美国 13

四、日本 15

第四节 水土保持的基本原则 16

第五节 水土保持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7

主要参考文献 18

第二章 流域治理的理论基础与措施体系 19

第一节 流域治理的理论基础 19

第一篇 山区流域治理 19

一、生态经济学 20

二、系统论 27

三、大系统控制论 31

四、景观生态学原理 33

五、“可持续性”准则 34

第二节 流域治理措施体系 37

主要参考文献 38

一、水循环 39

第三章 流域水文学原理 39

第一节 流域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39

二、水量平衡 41

第二节 流域水文要素及其过程的物理基础 43

一、降水 43

二、土壤水 46

三、下渗 51

四、蒸发 54

五、径流 60

一、小流域设计暴雨计算 63

第三节 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 63

二、计算洪峰流量的推理公式 66

三、计算洪流量的地区经验公式 71

四、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推求 72

第四节 泥沙 73

一、泥沙特性 73

二、泥沙运动简述 75

三、流域产沙 78

四、人类活动对泥沙影响的估算 79

一、水体污染 80

第五节 水质与水环境 80

二、水质指标 81

三、水质评价 83

四、水环境容量 84

第六节 水资源 86

一、水资源的涵义及分类 86

二、水资源评价方法简介 88

主要参考文献 92

二、导致土壤侵蚀发生的基本营力 94

一、土壤侵蚀 94

第四章 土壤侵蚀原理 94

第一节 土壤侵蚀基本概念及导致土壤侵蚀发生的基本营力 94

三、正常侵蚀与加速侵蚀 95

四、古代侵蚀和现代侵蚀 96

第二节 土壤侵蚀类型、形式和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97

一、土壤侵蚀分类 97

二、土壤侵蚀形式 98

三、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概述 104

一、雨滴击溅引起的土壤侵蚀 113

第三节 土壤侵蚀规律 113

二、地表径流侵蚀作用 116

三、重力侵蚀作用过程 124

四、风力侵蚀规律 128

五、冻融及冰川侵蚀作用简要分析 128

第四节 土壤侵蚀影响因素及其分析 129

一、气候因素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129

二、地形因素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134

三、地质因素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136

四、土壤因素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137

五、植被因素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139

六、人为活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141

主要参考文献 142

第五章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144

第一节 概述 144

一、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主要内容和规划布设原则 144

二、水土保持工程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45

第二节 坡面治理工程 145

一、斜坡稳定性分析 146

二、斜坡固定工程 148

三、山坡截流沟 152

四、沟头防护工程 154

五、梯田工程 156

第三节 沟床固定工程 162

一、谷坊 162

二、拦沙坝 166

第四节 淤地坝工程 183

一、淤地坝的组成、分类和作用 183

二、坝系规划 185

三、淤地坝工程规划 186

四、淤地坝坝高的确定及其调洪演算 189

五、上坝设计 193

六、溢洪道设计 197

七、放水建筑物设计 203

第五节 小型水库工程 210

一、库址选择 210

二、地质调查 211

三、水库的特征曲线和特征水位 211

五、水库兴利调节计算及设计蓄水位的确定 212

四、死库容和死水位的确定 212

六、防洪库容的确定 216

第六节 护岸与治滩工程 218

一、河道横向侵蚀的机理 218

二、护岸工程 219

三、整治建筑物 222

四、治滩造田工程 225

主要参考文献 227

第一节 水土保持林的水文效应 229

第六章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 229

一、水土保持林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 230

二、林地土壤水文性质的改良作用 233

三、削减洪峰涵养水源的作用 238

第二节 水土保持林防止土壤侵蚀与改良土壤效应 241

一、对水蚀的控制作用 241

二、林木根系对土体的固持作用 243

三、土壤改良作用 246

第三节 山区、丘陵区水土保持林体系 249

一、水土保持林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地位 249

二、水土保持林的功能 250

三、山区、丘陵水土保持林体系 251

四、山区、丘陵区水土保持林体系配置的技术模式 252

第四节 山区、丘陵区水土保持防护林体系各林种的配置特点 253

一、生态经济林业各林种的配置特点 253

二、坡面水土保持林 253

三、山区水文网、侵蚀沟道的防护林 263

一、径流林业 275

第五节 干旱山地造林关键技术 275

二、林地土内深松爆破技术 285

主要参考文献 290

第七章 水土保持农牧业技术措施 291

第一节 概述 291

一、土壤侵蚀与农牧业生产关系 291

二、我国山区农牧业生产的特点 293

第二节 农林生态系统(农地林业)概述和农业主要自然灾害简述 293

一、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概述 293

二、农业主要自然灾害简述 296

第二节 水土保持耕作技术措施 298

一、水土保持耕作技术措施的作用 298

二、水土保持耕作技术种类 301

第四节 水土保持栽培技术 309

一、草田轮作技术 310

二、间作、套种和混种技术 313

三、带状间作技术 314

四、沟垄耕种技术 315

五、水平防冲沟种植技术 316

六、区田与圳田种植技术 317

七、丰产沟集约耕种技术 318

第五节 旱作农业技术 319

一、概述 319

二、节水农业技术 320

三、集水农业技术 321

四、旱作栽培技术和土壤培肥 322

主要参考文献 325

一、流域治理规划的概念、作用和意义 326

第一节 概述 326

第八章 流域治理规划 326

二、流域治理规划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27

三、流域治理规划的内容和工作程序 328

第二节 流域综合调查 330

一、调查的内容 330

二、调查的程序和方法 332

三、工作的成果 334

第三节 流域系统分析与评价 335

一、流域系统环境分析 335

二、水土流失系统分析 337

三、自然资源系统分析与评价 339

四、土地资源评价 342

五、土地生产潜力与土地资源承载能力 351

六、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分析和评价 359

第四节 流域治理规划 363

一、流域治理的指导思想 363

二、流域治理综合规划模型 365

三、流域综合治理规划 368

第五节 流域治理规划的效益 379

一、效益评估的指标体系 380

二、效益评价的方法 382

三、效益的估算 385

第六节 规划的实施管理 387

一、实施的进度 387

二、实施管理 388

三、动态调控 390

主要参考文献 393

二、泥石流的定义 394

一、山洪的定义 394

第一节 山洪及泥石流的定义 394

第九章 山洪及泥石流防治 394

第二节 荒溪(山区溪流)分类与危险区图绘制 395

一、国外的荒溪分类工作 396

二、国内的荒溪分类工作 399

三、荒溪分类与危险区图的绘制方法(以北京山区为例) 401

第三节 泥石流的分布与危害 408

一、泥石流对城镇的危害 409

二、泥石流对交通运输的危害 409

五、泥石流对工厂和工程的危害 410

三、泥石流对矿山的危害 410

四、泥石流对农田的危害 410

第四节 荒溪治理工程措施 411

一、工程措施的类型 411

二、主要设计参数的确定 414

三、泥石流治理工程设计 420

第五节 荒溪治理生物措施 428

一、生物措施的种类 429

二、生物措施的作用 432

主要参考文献 433

第十章 流域动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 435

第一节 概述 435

第二节 流域动态监测信息系统 437

一、流域动态监测信息系统总体设计 438

二、空间数据结构 441

三、输入输出系统 442

四、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 442

五、用户接口与分析模型 445

第三节 流域动态监测信息分析 447

一、信息源分析 447

二、信息流的设计 448

三、信息应用与开拓 450

四、流域动态监测信息系统实例——黄土高原小流域动态监测信息系统(DYMGIS) 452

第四节 流域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453

一、流域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流程 453

二、流域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453

三、流域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与开发 466

四、流域土地利用规划 469

主要参考文献 473

第二篇 风沙区治理 474

第十一章 风蚀及沙漠化防治原理 474

第一节 风沙区概况 474

一、风沙区分布 474

二、风沙区分类(发生类型) 475

三、风沙危害及我国主要沙漠沙地简介 476

一、风力侵蚀及风沙流特征 480

第二节 风力侵蚀 480

二、风沙移动规律 486

第三节 沙漠化 489

一、沙漠化原因 489

二、沙漠化危害 496

三、沙漠化土地评价与分类 497

四、沙漠化监测 501

第四节 风蚀及沙漠化防治原理 502

一、固沙原理 502

二、植物固沙原理 504

三、植物改良土壤作用及土壤发生学原理 508

四、系统工程在风蚀及沙漠化防治中的应用 510

主要参考文献 510

第十二章 农田防护林 511

第一节 农田防护林的基本知识 511

一、农田防护林的基本知识 511

二、林带防风效应的常用参数 515

第二节 农田防护林的生态效益 518

二、林带对太阳辐射和温度的影响 531

三、林带的水文效应 533

四、农田防护林的土壤改良效应 535

第三节 农田防护林的营造技术 538

一、农田防护林树种的选择 538

二、护田林带的造林技术 540

三、护田林带的抚育管理 549

四、护田林带的更新及改造 550

主要参考文献 553

二、植物对流沙环境的适应性 554

一、植物治沙是防治土地沙漠化最有效的途径 554

第一节 植物治沙与封育恢复天然植被 554

第十三章 沙漠化综合防治措施体系与固沙造林技术 554

三、植物对流沙环境的改造作用 556

四、封沙育草育林恢复天然植被 559

第二节 工程治沙措施 560

一、机械沙障固沙 560

二、化学固沙 564

第三节 沙地人工植被的植物种选择与植被的配置 565

一、植物种选择 565

二、沙地人工植被配置与组成 567

三、沙地人工植被的密度 569

第四节 沙地立地条件类型的划分 572

一、概述 572

二、立地因子分析 573

第五节 固沙造林方法 575

一、植苗 575

二、扦插 579

三、直播 580

一、林带的防风效应 581

四、沙漠化地区的飞机播种 582

第六节 灌溉绿洲风沙危害综合防治措施 585

一、灌溉绿洲风沙危害特征 585

二、绿洲沙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586

三、新疆和田地区流沙的治理 587

第七节 旱作地区农田沙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590

一、旱作地区的沙害特征 590

二、防治沙害的措施 591

一、我国沙区草原现状和草地沙化的特点 593

第八节 草原牧场沙化的综合防治措施 593

二、草原牧场沙化的防治措施 594

第九节 交通线路风沙危害防治措施 596

一、铁路线路沙害的防治 596

二、公路沙害的防治措施 603

第十节 我国风沙化土地的综合治理措施 607

一、风沙化土地特点、分布与成因 607

二、风沙化土地综合防治途径 608

三、沿海沙地防护林体系的建立 609

主要参考文献 612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