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动物生态学原理 第2版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动物生态学原理  第2版
  • 孙儒泳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30301389X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511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53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动物生态学原理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1

一、生态学与人类的环境 1

二、生态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三、生态学的发展史 7

四、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11

五、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12

第一篇 环境分析 18

第一章 生态因子的分类及其作用的一般特征 18

一、环境和生态因子 18

二、生态因子的分类 18

三、生态因子的作用方式 19

四、限制因子的概念 20

五、生态因子的其他作用 24

第二章 温度及其生态作用 26

一、地球上环境温度的分布及其变化 26

二、动物对低温和高温的耐受极限 31

三、温度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36

四、动物热能代谢的类型和体温调节的特点 42

五、动物对低温环境和高温环境的适应 47

六、温度与动物的行为 55

七、温度与动物的地理分布和数量变动,热污染 58

第三章 其他非生物因子的生态作用 62

第一节 水分的生态作用 62

一、陆地环境中水的分布 62

二、水对陆生动物的影响 64

三、水生动物的水盐代谢和渗透压调节 73

第二节 光和辐射 79

一、光、辐射的一般意义 79

二、光照周期与动物的季节节律 81

三、光与动物的昼夜节律 83

四、月周期或潮汐周期 89

一、气体代谢与大气、水环境中的氧 90

第三节 大气和水环境的化学性和其他物理性 90

三、pH值及其在水生动物生活中的作用 94

二、水中溶解的其他气体 94

四、水的物理性质对水生动物生活的意义 95

五、水体的基底性质和对底栖动物的影响 96

六、空气的流动——风 96

七、水流 98

八、火的生态作用 99

第四节 土壤和基底在动物生活中的作用 100

一、土壤的一般意义 100

二、土壤的化学性质对于土栖动物的意义 100

三、土壤的结构及其机械组成对土壤动物的影响 101

四、土壤的湿度及通气性对土壤动物的意义 102

第五节 气候对动物的综合影响 103

一、温度和水分条件的共同作用 103

三、物候学与生态学 107

二、大气候和小气候 107

第二篇 种群生态学 111

第四章 种群统计学 111

一、种群的基本概念 111

二、种群的数量统计 114

三、种群的基本参数 124

四、种群的年龄分布和性比 127

五、生命表 130

六、内禀增长能力 138

七、图解生命表 144

第五章 种群增长 147

第一节 种群增长模型 147

一、种群在无限环境中的指数式增长 148

二、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逻辑斯谛增长 153

三、实验种群和野外种群的证据 157

四、具密度效应的种群离散增长模型 161

五、具时滞的种群离散增长模型 164

六、具时滞的种群连续增长模型 165

七、具年龄结构的种群增长模型(Leslie 短阵) 167

八、种群增长的随机模型 172

九、植物种群模型 173

第二节 自然种群数量变动 174

一、种群数量的季节消长 174

二、种群数量的不规则波动和周期性波动 176

三、种群的衰落和灭亡 185

四、生态入侵 186

第六章 种群的遗传进化与生态学 187

第一节 种群的遗传和进化概述 187

一、基因库和基因频率 187

二、变异和遗传漂变 188

三、自然选择模型 189

四、两种进化动力的比较 190

五、自然选择的类型 192

六、物种形成 193

七、进化生态学 195

第二节 影响自然选择的生态因素 195

一、引起选择压力变化的空间因素 195

二、引起选择压力变化的时间因素 197

三、密度制约性与自然选择 198

四、г-选择和K-选择 198

五、具有年龄结构种群的进化 200

六、亲属选择与利他行为 202

七、协同进化 203

第七章 社会相互作用和行为生态学 204

一、行为生态学的产生和主要研究内容 204

二、动物行为的机制 206

三、摄食行为 214

四、空间利用和空间行为 219

五、动物的通讯 232

六、繁殖行为 236

七、社会行为和社会等级 248

八、进化稳定对策 249

第八章 种群间相互关系 253

第一节 食物因子在动物生活中的意义 254

一、食物因子的重要生态意义 254

二、动物的食性分化及其基本类型 254

三、食性分化及其生物学意义 255

四、食性的变异 256

五、食物因子对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257

第二节 种间竞争 258

一、种间竞争的典型实例 259

二、竞争类型及其一般特征 260

三、洛特卡-沃尔泰勒(Lotka-Volterra)模型 260

四、实验种群的竞争 267

五、自然种群的竞争和生态位分化 268

六、竞争与进化 273

七、Tlman模型 274

第三节 捕食者和被食者 276

一、捕食者与猎物的相互适应 277

二、捕食者与被食者种群相互动态的数学模型 278

三、实验种群研究 282

四、野外研究 282

第四节 食草作用 286

一、植物和食草动物的相互适应 286

二、食草动物间的相互作用及植物与食草动物的种群动态 289

三、植物-食草动物系统的分类 291

第五节 寄生物和宿主 293

一、寄生物类型 293

二、寄生物和宿主的相互适应 294

三、寄生物和宿主种群数量的相互动态 295

四、寄生关系的起源和进化 298

第六节 互利共生 300

一、仅表现在行为上的互利共生 300

二、包括种植和饲养的互利共生 300

三、有花植物和传粉动物的互利共生 300

四、动物消化道中的互利共生 301

五、高等植物与真菌的互利共生——菌根 301

六、生活于动物组织或细胞内的共生体 301

第九章 决定种群数量动态的因素和种群调节 303

第一节 密度制约和非密度制约的因素 303

第二节 气候因素 305

第三节 种间因素 307

第四节 食物因素 309

第五节 种内调节 311

一、行为调节——温·爱德华(Wyune-Edwards)学说 312

二、内分泌调节——克里斯琴(Christian)学说 313

三、遗传调节——奇蒂(Chitty)学说 314

第六节 各类动物的种群调节 316

第七节 种群调节与密度制约性关系的模式 317

第三篇 群落与生态系统 320

第十章 群落生态学 320

第一节 群落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320

一、群落的概念及其产生 320

二、群落概念的重要意义 320

三、群落的基本特征 322

四、群落结构的松散性和边界的模糊性 323

五、群落的命名 323

第二节 群落的结构和成分 323

一、群落的外貌和生长型 323

二、垂直结构 326

三、水平格局 327

四、时间格局 328

五、群落交错区和边缘效应 329

六、群落的物种组成 330

第三节 种间关连、相似性和排序 331

一、有关群落性质的两种观点 331

二、种间关连的测定方法 332

三、相似性系数 335

四、群落的排序 336

五、群落的连续性和间断性——再谈群落的性质 343

第四节 群落的演替 344

一、演替的概念及其产生 344

二、群落演替的实例 344

三、演替的分类 347

四、关于群落演替的顶极题问 349

五、群落的周期性“演替” 350

六、经典的和个体论的演替观 350

第五节 物种的多样性 352

一、群落中物种-多度分布 353

二、多样性指数的测定 356

三、一些多样性等级的实例 359

四、决定多样性等级的因素 360

第六节 形成群落结构的因素 361

一、竞争对群落结构的影响 362

二、捕食对群落结构的影响 364

三、岛屿与群落结构 365

四、一个物种丰富度的简单模型 368

五、干扰与群落结构和动态 369

六、空间异质性与多样性 372

七、平衡说和非平衡说 372

第七节 世界上的主要生物群落型 375

一、陆地生物群落 375

二、淡水生物群落 379

三、海洋生物群落 379

一、生态系统的定义及其意义 380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380

第十一章 生态系统 380

二、系统与反馈 381

三、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 383

四、全球的生产-分解平衡 386

五、食物链、食物网和营养级 388

六、生态系统中的同资源种团 390

七、生态系统的分类 391

第二节 初级生产 393

一、生产力的基本概念 393

二、一个最适条件下初级生产的效率估计 393

三、初级生产力的估计途径 394

四、地球上初级生产力的分布 395

五、决定初级生产力的限制因子 398

六、初级生产力的测定方法 403

一、次级生产力的估计原理 406

第三节 次级生产 406

二、次级生产力的估计途径 407

三、一个种群能流的实例 409

四、食物链能流和生态?体 410

五、生态效率 412

六、生态系统的能流 414

七、食物网理论 419

第四节 分解 421

一、分解过程概述 421

二、分解过程的调节变量 422

三、分解者生物 423

四、资源质量 424

五、理化环境对分解的影响 426

第五节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生物?化循环) 428

一、水循环 428

二、气体型循环 431

三、沉积型循环 436

四、生态系统的营养物质收支 440

五、再循环途径和循环指数 441

第六节 群落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43

一、稳定性的概念 443

二、对复杂性与稳定性关系的早期观点 444

三、群落复杂性与稳定性的模型研究 445

四、自然群落中的复杂性与稳定性 446

第七节 生态系统的发育 447

第八节 生态系统思想的扩充与发展 450

一、农业生态系统 450

二、城市生态系统 451

三、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452

四、宇宙飞行器 453

五、微生态系统 454

六、全球生态学 455

一、逻辑斯谛模型 457

第一节 生物资源的保护与科学管理 457

第四篇 应用生态学 457

第十二章 应用生态学的几个重要方面 457

二、动态库模型 463

三、补充量与亲体量的关系 466

第二节 有害动物的防治与科学管理 469

一、消灭种群问题 469

二、控制数量问题 473

附:系统生态学简介 481

一、什么是数学模型 481

二、实例:三分室的碘循环模型 482

三、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一般模型 485

四、建立模型的目的及常用的数学方法 487

五、建立模型的方法 488

参考文献 492

英文索引 502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