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研究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研究
  • (日)望月清司著;韩立新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310481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518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607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翻译凡例 1

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的历史理论——关于望月清司《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研究》的译者解说 1

中文版序言 1

序 马克思历史理论和“唯物史观”——内在研究和重构的方法 1

第一章 马克思市民社会认识的形成 1

第一节 马克思历史理论和“市民社会” 1

一、“市民社会”与“资本主义”的问题 1

二、黑格尔的=普鲁士的“市民社会”像 8

第二节 马克思“市民社会”认识的形成 19

一、《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的市民社会认识 19

二、《巴黎手稿》中“市民社会”一词消失的意义 30

第二章 异化和社会交往 42

第一节 异化理论中的经济学 42

一、《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视野和辐射范围 42

二、“异化劳动”的第一规定“自然的异化”的含义——劳动过程异化与自然 53

三、“异化劳动”的第二规定“劳动者的自我异化”的含义——“私人所有”析出的逻辑 65

第二节 社会交往的理论和历史认识 79

一、《穆勒评注》中社会交往视座的设定——从“类”到“社会” 79

二、《穆勒评注》中的异化理论和“社会”认识 88

三、《穆勒评注》和《经济学哲学〈第三〉手稿》中的分工和市民社会理论 99

第三章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分工逻辑 116

第一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的现代视角 116

一、《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研究的问题 116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的版本 121

三、《神圣家族》和“圣麦克斯”中的准备工作——人论、所有论、社会论 128

第二节 人=社会理论的影响范围 138

一、“现实的个人”和“饮食的人们” 138

二、第一章 《费尔巴哈》中的“异化”问题——分工理论的过渡 149

第三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历史理论 162

一、两种分工论——普遍交往论和废除分工论 162

二、两种历史理论(Ⅰ)——所有形态史论的构成——恩格斯 174

三、两种历史理论(Ⅱ)——分工展开史论和市民社会论——马克思 186

四、两种史论的位相与交错 196

第四章 “社会联系”视角和市民社会 205

第一节 马克思的“共同体”和“社会” 205

一、《关于费尔巴哈〈第十条〉提纲》中的“人的社会” 205

二、马克思的共同体和社会 217

第二节 “社会联系”和市民社会 226

一、“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 226

二、《哲学的贫困》中的“社会联系” 233

三、《雇佣劳动与资本》中的社会概念 242

第五章 “依赖关系”的世界史像 251

第一节 历史中的人格和物象——“依赖关系”理论研究序言 251

一、《穆勒评注》中的人格和物像 251

二、“依赖关系”理论的地位——《大纲》导言和货币章 259

三、交换价值的物象化 268

第二节 “依赖关系”史论的结构 278

一、“依赖关系”第二阶段的市民社会理论 278

二、“依赖关系”第三阶段的社会主义理论 287

三、分工的逻辑和统治的逻辑——“依赖关系”史论的影响范围和局限 294

第六章 《资本家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分析 307

第一节 《各种形式》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的地位 307

一、《各种形式》的研究史 307

二、“第二循环的结束”问题——从整体上理解《各种形式》的线索 315

三、领有规律的转化——“劳动和所有的同一性”及其分离 326

四、覆盖《各种形式》的异化论视角 333

第二节 共同体三种类型分析的基础视角——以“城市和农村的对立”为中心 340

一、共同团体(Gemeinwesen)和小所有制——以及本源共同团体的基本规定 340

二、共同体土地所有的第一种(亚细亚)形式 350

三、共同体土地所有制的第二种(古典古代)形式 360

四、共同体土地所有的第三种(日耳曼)形式 367

第三节 所有和本源积累的历史理论 373

一、《各种形式》中关于所有的历史理论——对蒲鲁东所有理论批判的意义 373

二、“原始积累以前的过程”理论的问题——土地、工具、生活资料的所有和非所有 382

第七章 马克思的古代和中世纪的世界像 393

第一节 土地所有=地租逻辑和分工逻辑的接点 393

一、“土地所有”范畴的成熟和获得 393

二、“城市和农村的分工”视角和地租理论 404

第二节 马克思的“奴隶制和农奴制” 418

一、农奴制和封建制的历史联系 418

二、《资本论》中的“奴隶制和农奴制” 433

三、《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的“奴隶制或农奴制”观 442

第三节 马克思的“古代世界和中世纪” 453

一、对所谓“唯物史观的公式”中“发展阶段说”的探讨 453

二、“古代世界”和“中世纪”的类型——以“城市和农村的对立”为标准 464

附论 马克斯·韦伯的城市理论和封建制度理论——对马克思历史理论的再认识 481

结语 马克思历史理论和现代 498

后记 511

译者后记 515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