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武功县志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武功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ISBN:7224057231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923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968页
- 主题词:武功县(学科: 地方志) 武功县 地方志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武功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 1
凡例 1
概述 1
大事记 9
第一编 行政建置 63
第一章 位置及建置沿革 63
第一节 位置境域 63
第二节 建置沿革 63
第二章 行政区划 65
第一节 区划演变 65
第二节 乡镇概况 74
第二编 自然环境 79
第一章 地质、地貌 79
第一节 地质 79
第二节 地貌 81
第二章 气候 83
第一节 光照 83
第二节 气温 85
第三节 积温 88
第四节 风 89
第五节 降水 89
第六节 物候 91
第三章 水文 91
第一节 河流 91
第二节 地下水 92
第三节 肥水 93
第四章 土壤 94
第一节 土壤类型 94
第二节 土壤分布 100
第五章 动植物 101
第一节 兽 101
第二节 禽 102
第三节 虫 102
第四节 鱼 102
第五节 植被 103
第三编 自然灾害 105
第一章 干旱 105
第二章 洪涝 110
第三章 风灾 115
第四章 霜冻、冰雹 117
第五章 其他灾害 118
第四编 人口、计划生育 121
第一章 人口源流、规模 121
第一节 人口源流 121
第二节 人口规模 122
第三节 人口分布 124
第四节 人口密度 126
第二章 人口变动 130
第一节 出生、死亡 130
第二节 迁入、迁出 131
第三节 自流人口 133
第三章 人口构成 133
第一节 性别构成 133
第二节 年龄构成 134
第三节 文化构成 141
第四节 职业 142
第五节 民族 144
第六节 姓氏 145
第四章 人口管理、调查 146
第一节 管理 146
第二节 普查 147
第五章 婚姻、家庭 148
第一节 婚姻 148
第二节 家庭 149
第六章 计划生育 150
第一节 机构 150
第二节 宣传教育 151
第三节 政策与规定 152
第五编 农业 158
第一章 农业生产关系变革 158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158
第二节 土地改革 158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 159
第四节 人民公社 161
第五节 农业生产责任制 162
第二章 管理机构 163
第三章 农业区划 164
第一节 下塬粮、菜、畜高产示范区 166
第二节 中塬粮、油、辣、畜发展区 166
第三节 上塬粮、油、烟、畜开发区 167
第四章 作物种植 167
第一节 粮食作物 168
第二节 经济作物 173
第五章 耕作制度 177
第六章 农业机具 179
第一节 传统农具 179
第二节 农具改良与农业机械化 181
第七章 畜牧业 184
第一节 大家畜 185
第二节 小家畜 186
第三节 其他禽、畜 187
第八章 林果业 188
第一节 建国前林业 188
第二节 建国后林业 189
第三节 果树 190
第四节 竹、桑 192
第六编 土地 194
第一章 土地调查 194
第一节 土地详查 194
第二节 耕地等级 195
第三节 土地权属 197
第二章 土地利用 197
第一节 建国前利用简况 197
第二节 建国后利用类型 198
第三节 耕地分区利用 200
第三章 耕地与人口 202
第四章 土地管理 20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04
第二节 土地征用 204
第三节 土地监察 207
第七编 水利 209
第一章 管理机构 209
第一节 行政机构 209
第二节 事业机构 210
第二章 引水工程 211
第一节 古代工程 212
第二节 近代工程 213
第三节 新中国引水工程 214
第三章 提灌工程 221
第一节 人、畜力井灌 221
第二节 动力井灌 221
第三节 抽水站 223
第四章 蓄水、排涝工程 226
第一节 水库 226
第二节 排涝 231
第五章 河道治理 232
第一节 渭河 233
第二节 漆水河 235
第六章 农田建设 235
第一节 水土保持 236
第二节 土地平整 236
第八编 工业 240
第一章 管理机构 240
第二章 工业体制 240
第一节 全民所有制工业 241
第二节 县属集体工业 241
第三节 乡镇工业 241
第三章 工业门类 243
第一节 机械制造 243
第二节 化工 245
第三节 纺织、制革 247
第四节 锅炉制造 248
第五节 造纸、印刷 249
第六节 医药 250
第七节 铸造 251
第八节 服装、鞋帽加工 252
第九节 建材 253
第十节 木器加工 254
第十一节 草编 255
第十二节 食品、酿造 255
第十三节 粮、油加工 257
第十四节 家电材料 258
第十五节 电力 259
第十六节 其他 260
第四章 驻县工业企业 260
第九编 交通 263
第一章 管理机构 263
第一节 行政机构 263
第二节 事业机构 263
第二章 公路 264
第一节 省道 265
第二节 县乡公路 266
第三节 乡村道路 267
第四节 专用线 268
第五节 运输 268
第六节 管理 270
第三章 铁路 273
第一节 过境线 273
第二节 专用线 273
第三节 火车站 273
第四节 客货流量 274
第四章 渡口 274
第一节 渭河渡口 274
第二节 漆水、湋河渡口 275
第五章 桥梁 275
第十编 邮电 277
第一章 机构 277
第二章 邮政 279
第一节 邮路 279
第二节 设备 281
第三节 业务 281
第三章 电信 284
第一节 线路 284
第二节 设备 286
第三节 业务 287
第四章 管理 290
第十一编 商业 291
第一章 管理机构 291
第二章 体制 292
第一节 私营 292
第二节 公私合营 294
第三节 集体 294
第四节 国营 295
第三章 对外贸易 302
附:名优产品 303
一、名优土特产 303
二、手工业产品 303
第十二编 粮油 305
第一章 管理机构 305
第二章 购销 307
第一节 征购 307
第二节 议购 309
第三节 销售 312
第三章 储运 314
第一节 储存 314
第二节 调拨 316
第三节 加工 318
第四章 管理 319
第一节 价格 319
第二节 财务 320
第十三编 供销合作 325
第一章 机构 325
第一节 权力机构 325
第二节 行政机构 326
第二章 经营网点 327
第一节 县级公司 328
第二节 基层供销合作社 329
第三节 代购、代销店 332
第三章 经营 332
第一节 棉花购销 332
第二节 农、副产品购销 333
第三节 生产、生活资料购销 334
第四节 废旧物资回收 337
第四章 管理 338
第一节 业务 338
第二节 财务 340
第十四编 财政、税务 343
第一章 财政 343
第一节 机构 343
第二节 体制 343
第三节 收入 345
第四节 支出 350
第五节 管理 352
第六节 债券发行 356
第二章 税务 357
第一节 机构 357
第二节 建国前税种 358
第三节 建国后税种 359
一、农业税 359
二、工商税 360
三、其他税 361
第十五编 金融 363
第一章 机构 363
第一节 建国前金融机构 363
第二节 建国后金融机构 365
第二章 货币 367
第一节 货币种类 367
第二节 货币流通 368
第三节 货币管理 370
第四节 金、银收兑 372
第三章 存款 372
第一节 对公存款 373
第二节 农村存款 373
第三节 城镇存款 374
第四章 信贷 375
第一节 工商信贷 375
第二节 农村信贷 377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投资 380
第四节 农业拨款 380
第五节 豁免与核销 381
第五章 信用合作 381
第一节 农村信用社 381
第二节 城市信用合作社 382
第六章 保险 383
第一节 业务 383
第二节 险种 384
第三节 理赔 384
第十六编 经济管理 385
第一章 计划管理 385
第一节 机构 385
第二节 体制 386
第三节 计划编制与执行 387
第二章 物资管理 388
第一节 机构 388
第二节 购进 390
第三节 供应 390
第四节 税利 390
第三章 物价管理 391
第一节 机构 391
第二节 价格管理 391
第三节 检查监督 394
第四章 统计管理 395
第一节 机构 395
第二节 统计调查 395
第三节 统计监督 396
第五章 计量管理 397
第一节 机构 397
第二节 计量管理 397
第六章 工商行政管理 398
第一节 机构 398
第二节 企业登记 399
第三节 合同监证、仲裁 400
第四节 商标注册 400
第五节 广告审发 401
第六节 集市管理 401
第七章 审计管理 404
第一节 机构 404
第二节 财经纪律审计 405
第十七编 城建环保 407
第一章 机构 407
第二章 县城 408
第一节 旧县城 408
第二节 新县城 410
第三章 乡镇 415
第一节 建制镇 415
第二节 集镇 416
第四章 村落 418
第一节 农舍民居 418
第二节 公共设施 418
第五章 房地产管理 419
第六章 建筑业 420
第一节 概况 420
第二节 县建筑公司 421
第七章 环境保护 421
第一节 环境污染 422
第二节 污染治理 422
第十八编 地方国家机构 425
第一章 权力机关 425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县参议会 425
第二节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426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428
第四节 县人大常务委员会 437
第五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441
第二章 行政机关 442
第一节 清代县署 442
第二节 民国县政府 447
第三节 县人民政府 450
第三章 检察机关 461
第一节 机构 461
第二节 刑事检察 461
第三节 经济检察 462
第四节 法纪检察 462
第五节 监所检察 463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463
第四章 审判机关 464
第一节 机构 464
第二节 刑事审判 465
第三节 民事审判 466
第四节 经济审判 466
第五节 行政审判 467
第六节 案件复查 467
第十九编 民政 469
第一章 机构 469
第二章 优抚 470
第一节 拥军优属 470
第二节 优待 471
第三节 抚恤 472
第三章 军人安置 474
第一节 复退军人安置 474
第二节 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 475
第四章 救济 476
第一节 灾害救济 476
第二节 社会救济 478
第三节 扶贫 478
第四节 生产自救 479
第五章 社会福利 480
第一节 民国以前 480
第二节 建国后 480
第六章 婚姻登记 482
第一节 《婚姻法》宣传 482
第二节 结婚、离婚登记 482
第七章 地名管理 484
第一节 地名普查 484
第二节 地名志编纂 484
第三节 地名普查资料更新 485
第二十编 劳动人事 487
第一章 机构 487
第一节 行政机构 487
第二节 事业机构 488
第二章 管理 488
第一节 劳动 488
第二节 人事 493
第三节 福利 498
第四节 离休、退休、退职 500
第五节 老干部工作 501
第二十一编 信访、档案 503
第一章 信访 503
第一节 机构 503
第二节 信访工作 504
第二章 档案 505
第一节 机构 505
第二节 档案工作 507
第三节 馆藏 508
第四节 设施 509
第二十二编 公安、司法行政第一章 公安 511
第一节 机构 511
第二节 剿匪 512
第三节 国民党、团、特工人员登记 513
第四节 镇压反革命 513
第五节 取缔反动会道门 514
第六节 刑事侦察 514
第七节 人犯管教 516
第八节 治安管理 517
第九节 人民消防 519
第二章 司法行政 519
第一节 机构 519
第二节 法制宣传 520
第三节 人民调解 520
第四节 律师事务 521
第五节 公证 522
第二十三编 党派、政协、群团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武功县组织 523
第一节 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523
第二节 组织机构 525
第三节 主要工作 528
第四节 党的建设 537
第二章 中国民主同盟会武功支部委员会 542
第一节 机构 542
第二节 主要活动 542
第三章 中国国民党、三民主义青年团 543
第一节 国民党武功县党部 543
第二节 三青团武功县分团部 544
第四章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武功县组织 545
第一节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545
第二节 政协常务委员会 548
第三节 政治协商与民主监督 549
第四节 学习宣传 552
第五节 文史资料征集 553
第五章 群众团体 553
第一节 职工团体 553
第二节 农民团体 556
第三节 工商团体 557
第四节 青少年团体 559
第五节 妇女团体 562
第二十四编 军事 565
第一章 机构 565
第一节 古代 565
第二节 民国时期 565
第三节 建国后 566
第二章 驻军 568
第一节 驻防 568
第二节 驻军 568
第三节 军事设施 569
第三章 地方武装 570
第一节 古代 570
第二节 民国时期 570
第三节 建国后 572
第四章 人民防空 576
第五章 差徭、军征、支前 577
第一节 差徭 577
第二节 军征 578
第三节 支前 579
第六章 兵役 580
第一节 古代 580
第二节 民国时期 580
第三节 建国后 581
第七章 主要战事 583
第一节 古代及近代 583
第二节 民国时期 585
第八章 兵灾纪略 586
第二十五编 教育 589
第一章 机构 589
第一节 建国前 589
第二节 建国后 590
第二章 县学、书院、私塾 590
第一节 县学、书院 590
第二节 社学、义学 591
第三节 私塾 592
第三章 学前教育 593
第一节 幼儿园 593
第二节 学前班 593
第四章 小学教育 594
第一节 清末及民国时期 594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596
第五章 中学教育 600
第一节 民国时期 600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600
第六章 专业教育 606
第一节 师范学校 606
第二节 职业学校 607
第七章 成人教育 609
第一节 农民夜校 609
第二节 职工业校 610
第三节 函授 611
第八章 学制、考试 611
第一节 学制 611
第二节 考试 612
第九章 教师 612
第一节 来源 612
第二节 培训 613
第三节 教师待遇 614
第十章 教育经费 617
第一节 建国前教育经费 617
第二节 建国后教育经费 618
第二十六编 科技 621
第一章 机构 62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621
第二节 研究推广机构 621
第三节 科技团体 625
第二章 科技人员 625
第一节 科技人才来源 625
第二节 科技人员结构 626
第三节 专业技术职称评定 627
第四节 科技人员待遇 628
第三章 科普活动 628
第一节 科技宣传 628
第二节 科技推广及应用 629
第四章 科技成果 633
第一节 省级以上成果 634
第二节 市级成果 635
第三节 县级成果 636
第二十七编 文化 637
第一章 机构 637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637
第二节 事业机构 638
第二章 图书 640
第一节 发行 640
第二节 阅览 641
第三章 戏剧 642
第一节 建国前主要班、社 642
第二节 县人民剧团 644
第三节 业余戏班(团) 645
第四节 戏剧学校 646
第五节 剧院、剧场 646
第四章 电影 647
第一节 电影放映 647
第二节 幻灯宣传 648
第五章 报纸、广播、电视 649
第一节 报纸 649
第二节 广播 649
第三节 电视 651
第六章 文学艺术 652
第一节 文艺创作 652
第二节 绘画、书法、音乐、摄影 653
第三节 群众文艺 655
第四节 传世名著 658
一、苏蕙织锦回文《璇玑图》 658
二、康海《中山狼》杂剧 663
三、诗选 673
第二十八编 文物 684
第一章 古遗址 684
第一节 新石器时代遗址 684
第二节 周遗址 689
第三节 秦、汉遗址 691
第四节 其他遗址 692
第二章 古墓葬 693
第一节 帝王陵寝 693
第二节 名人墓 694
第三节 传说墓 695
第三章 古建筑 696
第一节 祠祀类 696
第二节 释家类 697
第三节 道家类 698
第四章 馆藏文物 699
第一节 陶器、石器 699
第二节 青铜器 700
第三节 金、银、玉器 702
第四节 铁器 704
第五节 其他 705
第五章 碑版石刻 706
第一节 祠庙碑 706
第二节 墓碑 711
第三节 墓志 713
第四节 记事碑 715
第五节 功德碑 716
第六节 御制碑 717
第七节 题刻 717
附1:马京墓碑内载明圣旨四道 718
附2:周大将军瑯琊定公司马裔墓志铭 720
附3:明将仕郎平阳府经历司知事赠儒林郎翰林院修撰康长公墓志铭 721
第二十九编 卫生、体育 723
第一章 卫生机构 723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723
第二节 医疗机构 724
第二章 医疗、医药 727
第一节 公费医疗 727
第二节 合作医疗 728
第三节 药品管理 729
第三章 防疫 保健 730
第一节 预防接种 730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 731
第三节 妇幼保健 733
第四章 爱国卫生运动 734
第五章 体育 735
第一节 学校体育 735
第二节 群众体育 737
第三节 运动会 739
第三十编 宗教、民俗 745
第一章 宗教 745
第一节 佛教 745
第二节 道教 746
第三节 天主教 747
第四节 基督教 747
第五节 伊斯兰教 748
第二章 民俗 749
第一节 礼节 749
第二节 生活 754
第三节 节日 756
第四节 娱乐 758
第五节 仪礼 759
第三章 旧风陋习 760
第一节 迷信 760
第二节 陋习 761
第四章 方言 761
第一节 语音 762
第二节 词汇 768
第三节 语法 773
第五章 谣谚、歇后语、民间传说 777
第一节 歌谣 777
第二节 谚语 779
第三节 歇后语 784
第四节 民间传说 787
第三十一编 人物 793
第一章 人物传 793
第二章 人物录 821
第一节 革命烈士英名录 821
第二节 建国后副地师级以上党、政、军人物录 828
第三节 副高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才录 832
第三章 人物表 839
武功县获省政府以上表彰的模范、先进人物表 839
武功县1980~1990年留学国外人名表 841
武功县旅居台湾及海外人名表(至1990年) 842
武功县社会名人表 844
武功县历代进士表 846
专载 849
专载一:“文化大革命”和拨乱反正纪略 849
第一章 发端 849
第一节 “5·16”通知 849
第二节 “红卫兵”运动 851
第二章 内乱 852
第一节 派性、“造反”、夺取 852
第二节 打、砸、抢、武斗 853
第三章 革命委员会 854
第一节 大联合 854
第二节 “造神”运动 855
第三节 “清理阶级队伍” 856
第四节 “一打三反”运动 857
第四章 拨乱反正 858
第一节 批林批孔 858
第二节 平反冤、假、错案 859
第三节 清理“三种人” 860
专载二:校正武功县志(明浒西康 海撰 清孙景烈孟扬校注) 861
校正武功县志卷之一 861
地理志第一 861
建置志第二 866
祠祀志第三 869
校正武功县志卷之二 872
田赋志第四 872
官师志第五 873
人物志第六 882
选举志第七 893
附录 899
一、文献辑存 899
(一)寄庄里讼案 899
总督鄂海之判决碑文 900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驻陕总司令部判决碑文 903
(二)武功县治迁址有关文件 904
武功县人民委员会关于再次报请迁县址的报告 904
关于凤县、武功县级行政机关驻地不宜迁移的批复 905
关于将武功县址设在普集镇的请示的批复 905
(三)武功、周至县间渭河滩地纠纷的有关处理文件 905
陕西省民政厅关于武功、周至两县之间渭河滩地纠纷处理原则的通知 905
关于武功、周至两县渭河滩地纠纷划界纪要 908
关于处理周至、武功两县三处纠纷问题的纪要 909
二、文章选录 910
(一)县丞厅壁记&唐·柳子厚 910
(二)重修县厅壁记&宋·游靖 911
(三)绿野亭记&明·吴宽 912
(四)武民代表吁请救济书&民国·马镇烜 913
(五)为西北农专在武功设立和河道民生小学焦易堂给武功县长张道芷的一通电文 915
三、武功县旧志编修简介 916
四、武功县旧志序、跋选录 918
五、编后语 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