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保护生物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保护生物学
  • 张恒庆,张文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5353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03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215页
  • 主题词:生物多样性-保护-师范大学-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保护生物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保护生物学的产生与发展 1

1.1 保护生物学的概念和学科特点 2

1.1.1 什么是保护生物学 2

1.1.2 保护生物学的学科特点 3

1.2 保护生物学的形成与发展 4

1.2.1 保护生物学思想的形成 4

1.2.2 保护生物学的产生 6

1.2.3 保护生物学的发展 7

1.3 保护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8

1.3.1 灭绝 9

1.3.2 进化的潜能 9

1.3.3 群落和生态系统 10

1.3.4 生境的恢复 10

1.3.5 物种的回归自然和圈养繁殖 11

1.3.6 生物技术在物种保护中的应用 11

1.4 保护生物学的研究趋势 12

思考题 14

推荐参考书 14

第2章 物种起源与生物多样性演化 15

2.1 物种与物种形成 15

2.1.1 物种的概念 15

2.1.2 物种的形成 16

2.1.3 物种形成的方式 17

2.1.4 生物进化的规律 17

2.1.5 生物进化的原因 20

2.2 生物多样性进化的主要历程 21

2.2.1 太古代 21

2.2.2 元古代 22

2.2.3 古生代 22

2.2.4 中生代 24

2.2.5 新生代 24

2.3 生物进化与环境因素 24

2.3.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4

2.3.2 生物物种间关系 27

2.3.3 大陆漂移与生物多样性 28

2.3.4 第四纪冰川及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9

2.3.5 青藏高原隆升对高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1

2.4 进化系统与生物分类 33

2.4.1 系统学与分类学的概念 33

2.4.2 主要分类学派 34

2.4.3 生物分类 35

思考题 37

推荐参考书 37

第3章 物种多样性及保护 38

3.1 物种多样性概念 38

3.2 全球物种多样性概况 38

3.2.1 物种数目 38

3.2.2 物种多样性特丰富国家 39

3.2.3 物种多样性时空格局 40

3.3 中国物种多样性概况 45

3.3.1 中国物种多样性特点 45

3.3.2 中国物种多样性现状 46

3.3.3 中国物种多样性关键地区 49

3.4 物种多样性降低的原因 49

3.4.1 生境丧失 50

3.4.2 生境破碎 50

3.4.3 生境退化 52

3.4.4 资源过度利用 52

3.4.5 外来种入侵 53

3.4.6 容易灭绝的物种 54

3.5 物种濒危等级 55

3.5.1 濒危等级划分的意义 55

3.5.2 世界保护同盟(IUCN)濒危等级标准 56

3.5.3 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等级标准 57

3.5.4 国内动植物濒危等级标准 57

3.6 物种多样性保护 58

思考题 59

推荐参考书 59

第4章 遗传多样性及其保护 60

4.1 遗传多样性概述 60

4.1.1 遗传多样性的概念 60

4.1.2 遗传多样性的表现形式 61

4.1.3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意义 61

4.1.4 种群遗传结构 64

4.2 遗传多样性的来源 64

4.2.1 遗传多样性产生的基础 64

4.2.2 影响遗传多样性的一些重要过程 66

4.3 遗传多样性的检测方法 67

4.3.1 形态标记 67

4.3.2 细胞学标记 68

4.3.3 生化标记 70

4.3.4 DNA分子标记 74

4.4 遗传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 80

4.4.1 野生生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与保护 80

4.4.2 作物和家养动物遗传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 81

4.4.3 圈养种群遗传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 81

思考题 82

推荐参考书 82

第5章 生态系统多样性及保护 83

5.1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基本功能 83

5.1.1 生态系统的概念 83

5.1.2 生态系统的结构 83

5.1.3 生态系统的功能 84

5.1.4 生态系统的特征 84

5.2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85

5.2.1 生态系统类型划分的依据 85

5.2.2 全球生态系统多样性概况 87

5.2.3 中国生态系统多样性概况 89

5.3 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92

5.3.1 α多样性的测度方法 92

5.3.2 β多样性的测度方法 94

5.4 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维持 95

5.4.1 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发生与演替 95

5.4.2 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稳定性 97

5.4.3 生态系统的退化 98

5.4.4 生态系统的恢复 99

5.5 生态系统保护的意义和途径 100

5.5.1 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价值 100

5.5.2 生态系统保护的途径 102

思考题 103

推荐参考书 103

第6章 物种保护的优先原则与生物多样性信息 105

6.1 物种保护的优先原则 105

6.1.1 分类多样性测度 106

6.1.2 特有性及关键区系分析 107

6.1.3 优先保护区域分析 107

6.2 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地区与标准 109

6.2.1 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地区的特征 109

6.2.2 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的标准 109

6.2.3 中国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的内容 110

6.3 物种监测和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 110

6.3.1 生物多样性的监测 110

6.3.2 物种监测 110

6.3.3 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 111

思考题 116

推荐参考书 116

第7章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与管理 117

7.1 自然保护区的概述 117

7.1.1 自然保护区的基本定义 117

7.1.2 自然保护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功能作用 118

7.2 自然保护区的分类 118

7.2.1 世界自然与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自然保护区分类系统 119

7.2.2 中国自然保护区级别和分类系统 119

7.3 保护区的设计原则 121

7.3.1 保护区的选址原则 121

7.3.2 保护区的形状与大小原则 122

7.3.3 自然保护区内部的功能分区原则 123

7.4 自然保护区网与生境走廊 124

7.4.1 自然保护区网的模式 124

7.4.2 生境走廊 124

7.5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 126

7.5.1 组织管理 127

7.5.2 社区共管 127

7.5.3 生物资源管理 127

7.6 自然保护区的评价 128

7.6.1 自然保护区评价的基本内容 128

7.6.2 自然保护区评价指标 129

7.7 自然保护区的科研工作和科普教育 129

7.7.1 自然保护区的科研工作 130

7.7.2 自然保护区的科普教育 131

思考题 132

推荐参考书 132

第8章 迁地保护与动植物园管理 133

8.1 迁地保护的概念及意义 133

8.1.1 迁地保护的概念 133

8.1.2 迁地保护的意义 134

8.2 迁地保护的实施原则和理论基础 134

8.2.1 实施迁地保护的原则 134

8.2.2 迁地保护的理论基础 135

8.3 迁地种群的管理 137

8.3.1 迁地种群建立及繁殖 137

8.3.2 放归自然 138

8.4 动物园、水旅馆和植物园 139

8.4.1 动物园和水族馆 139

8.4.2 植物园 140

8.5 种子库和基因资源库 141

8.5.1 种子库 141

8.5.2 基因资源库 141

8.6 保护繁育专家组及其全球性迁地保护计划 142

8.6.1 保护繁育专家组 142

8.6.2 物种存活计划 142

8.6.3 保护评估和管理计划 143

8.6.4 全球人工繁育行动计划 143

思考题 144

推荐参考书 144

第9章 生物入侵 145

9.1 什么是生物入侵 145

9.1.1 生物入侵的概念 145

9.1.2 生态入侵种的判断 147

9.1.3 外来种入侵的途径 147

9.1.4 从外来种到入侵种的转化过程 148

9.1.5 入侵种的生物学特点 149

9.1.6 被入侵生态系统的特点 149

9.2 生物入侵与生态平衡 150

9.2.1 外来种对乡土种的影响 150

9.2.2 外来入侵种的化感作用 151

9.2.3 外来种对乡土种的遗传影响 151

9.2.4 生物入侵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152

9.3 如何防止生物入侵 153

9.3.1 弄清入侵种的实质 153

9.3.2 生物入侵的防止 153

9.3.3 入侵生物的清除和控制 154

9.4 中国外来入侵种 156

9.5 生物入侵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157

9.5.1 研究概况 158

9.5.2 生物入侵研究与发展的趋势及核心问题 159

思考题 160

推荐参考书 160

第10章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关法规、行动计划及国际组织 161

10.1 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协定 161

10.1.1 《生物多样性公约》 162

10.1.2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165

10.1.3 《湿地公约》(Ramsar Convention) 166

10.1.4 《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Convention on Migratory Species) 167

10.1.5 其他野生动物保护条约 168

10.2 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内法规及行动计划 168

10.2.1 保护区管理法 169

10.2.2 野生生物物种保护法 171

10.2.3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172

10.3 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组织 174

10.3.1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174

10.3.2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 174

10.3.3 世界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 175

10.3.4 全球环境基金(GEF) 175

思考题 176

推荐参考书与网站 176

第11章 保护生物学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177

11.1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177

11.1.1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产生 178

11.1.2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内涵 180

11.1.3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81

11.2 保护生物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82

11.2.1 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182

11.2.2 自然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 182

11.2.3 保护生物学的生态资源观 183

11.2.4 保护生物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84

11.3 中国中小学的可持续发展教育 185

11.3.1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教育 185

11.3.2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标和原则 187

11.3.3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核心主题 190

11.3.4 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途径 191

思考题 194

推荐参考书 194

推荐网页 195

主要参考文献 197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