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安全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安全学
  • 张景林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056573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192页
  • 文件大小:83MB
  • 文件页数:201页
  • 主题词:安全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安全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安全科学与安全学 1

第一节 绪论 1

一、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 1

二、安全科学的定义 4

第二节 安全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4

一、对安全的认识 4

二、安全科学的产生 7

三、安全科学的发展 7

第三节 安全科学是交叉学科 11

第四节 安全科学的知识体系 11

一、安全科学的基础知识链 11

二、安全科学形成机制 12

三、安全科学知识体系结构 12

四、安全科学综合理论体系的构成 12

第五节 安全科学的学科地位和作用 14

第六节 结束语 14

第二章 安全属性 16

第一节 人的属性与安全的属性的相关性 16

一、人命与安全 16

二、人权与安全 18

三、人的属性与安全的关系 19

四、安全的本质 19

五、对安全本质的分析 21

第二节 安全的自然属性 23

一、安全的天性与安全的伴生性 24

二、安全的自然规律 25

三、安全自然属性的嬗变 25

第三节 安全的社会属性 26

一、人的社会属性 26

二、以人为本的安全的社会属性 27

三、社会安全 31

第四节 安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耦合 35

一、安全自然属性是其社会属性的基础 35

二、安全的社会属性对其自然属性的制约和指导作用 36

第三章 安全观 38

第一节 引言 38

第二节 安全观的历史演变 39

一、早期的安全宿命观 39

二、安全知命观 39

三、系统论与安全系统观 40

四、大安全观 40

第三节 安全观的确立依据及其价值所在 41

一、安全观受世界观所主导 41

二、安全观是人生观的基本目标 41

三、安全观是实现人生价值观的保障 42

第四节 安全观的核心及认定 43

一、生命价值是安全观的核心 43

二、安全观的基础的认定 53

第五节 大安全观 67

一、大安全观的提出背景 67

二、大安全观的提出 71

三、大安全观的历史 72

四、大安全观的内涵 73

第四章 安全认识论与安全方法论 78

第一节 技术风险及其必然性 79

一、概述 79

二、风险 80

三、技术风险事故的客观必然性 84

第二节 风险最小化方法 85

一、广义风险控制型管理方法 85

二、人造系统风险最小化方法 88

第三节 安全的相对性认识 90

一、安全的相对性 90

二、安全问题的范畴理解 93

第四节 安全目标的动态调整法 95

一、安全目标及其管理 95

二、安全目标管理的特点 96

三、安全目标管理的步骤 97

四、安全目标管理的实施 98

五、目标成果的考评原则 99

第五节 事故可预防原理与方法 100

一、事故可预防性的认识 100

二、事故法则 102

三、事故预防的基本原则 103

四、事故预防的具体原则 104

第六节 安全系统原理 106

一、系统与系统科学 106

二、系统安全 107

三、安全系统 108

四、系统安全与安全系统的关系 110

五、系统安全与可靠性工程的关系 110

第七节 安全系统工程方法 111

一、安全系统工程 111

二、安全系统工程方法 115

第五章 灾害与事故 121

第一节 灾害定义、分类与特征 121

一、定义 121

二、灾害类型 122

三、灾害与事故的基本特征 124

第二节 事故模式理论 127

一、事故模式理论的发展 127

二、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模式理论 130

第六章 安全动力学 143

第一节 原始安全动力学——卜与易学 143

一、《易经》的占卜 144

二、《易传》的预测 145

第二节 安全系统建模与预测 146

一、灰色动态模型 147

二、BP神经网络模型 159

三、两种预测模型的评价 171

第三节 安全系统的运行机制 172

一、安全系统是以耗散结构形式存在的 172

二、安全系统耗散结构的演变 178

三、安全系统耗散结构的破坏——非线性灾害学 183

四、安全熵 185

五、安全熵与灰熵 190

参考文献 191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