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态翻译学 建构与诠释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生态翻译学  建构与诠释
  • 胡庚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102643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512页
  • 文件大小:84MB
  • 文件页数:551页
  • 主题词:翻译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生态翻译学 建构与诠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生态翻译学的名与实 1

引言 1

1.翻译学 3

2.生态学 5

3.生态翻译学:生态范式的译学研究 9

4.从术语视角勾画生态翻译学 13

5.从“三位一体”视角概观生态翻译学 20

6.生态翻译学vs.翻译学及其他翻译理论研究 23

小结 27

第一章 生态翻译学的背景、起源与发展 28

引言 28

1.1 产生的背景 29

1.1.1 全球视野的生态思潮 29

1.1.2 生态维度的学科发展 31

1.1.3 生态“术语”的翻译研究 32

1.1.4 译论研究的局限与缺失 35

1.2 探索的基础与前提 38

1.2.1 “关联序链”的认知路径 39

1.2.2 生态系统的类似同构 44

1.2.3 适应选择的理论体系 51

1.3 持续的拓展 53

1.3.1 世纪之初的起步探索 53

1.3.2 循序渐进的积累传播 55

1.3.3 “论”、“学”一体的进化整合 59

1.3.4 持续不断的关注应用 63

1.3.5 方兴未艾的发展之势 67

小结 69

第二章 生态翻译学的核心理念与视角 71

引言 71

2.1 生态翻译学的“生态范式” 72

2.1.1 科学研究的“范式” 72

2.1.2 翻译研究的范式 73

2.1.3 生态翻译学的“生态范式” 76

2.2 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基础 80

2.2.1 生态整体主义 80

2.2.2 东方生态智慧 82

2.2.3 “适应/选择”理论 85

2.3 生态翻译学的研究对象 88

2.3.1 翻译生态(“译境”) 88

2.3.2 文本生态(“译本”) 91

2.3.3 “翻译群落”生态(“译者”) 92

2.3.4 “三生”主题及其相互关系 93

2.4 生态翻译学的研究方法 95

2.4.1 学科交叉 96

2.4.2 相似类比 96

2.4.3 概念移植 99

2.4.4 系统综观 100

2.5 生态翻译学的生态理性 101

2.5.1 注重整体/关联 102

2.5.2 讲求动态/平衡 103

2.5.3 体现生态美学 104

2.5.4 观照“翻译群落” 105

2.5.5 昭示“翻译伦理” 106

2.5.6 倡导多样统一 106

2.6 生态翻译学的伦理原则 109

2.6.1 “平衡和谐”原则 111

2.6.2 “多维整合”原则 114

2.6.3 “多元共生”原则 115

2.6.4 “译者责任”原则 117

2.7 生态翻译学的其他理念与视角 121

小结 129

第三章 宏观译学研究:翻译生态体系 132

引言 132

3.1 复杂思维、复合系统与翻译研究的“跨学科性” 134

3.1.1 复杂思维 134

3.1.2 复合系统 135

3.1.3 翻译研究的“跨学科性” 137

3.2 生态翻译学的整体生态体系 140

3.2.1 翻译管理生态系统 141

3.2.2 翻译市场生态系统 143

3.2.3 翻译教育生态系统 146

3.2.4 翻译本体生态系统 148

3.2.5 翻译生态环境依托系统 150

3.2.6 翻译生态体系的其他研究 153

3.3 翻译本体生态系统的“科际”整合 154

3.3.1 科际研究的“关联互动” 154

3.3.2 以生态为视角的综观整合 158

3.3.3 翻译生态子系统及其相关研究 160

3.4 翻译生态系统的协调与平衡 165

3.4.1 不同层次生态的协调与平衡 166

3.4.2 个体生态、群体生态的协调与平衡 167

3.4.3 翻译生态与其他社会生态的协调与平衡 168

3.4.4 “关联序链”各相关系统内外的协调与平衡 171

小结 172

第四章 中观译论研究:翻译本体理论 175

引言 175

4.1 关于翻译理论的认识 176

4.1.1 翻译理论的定义与目的 176

4.1.2 翻译理论的要件与功能 177

4.1.3 翻译理论的特征与判断 180

4.1.4 翻译理论研究管见“十点” 181

4.2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何为译” 191

4.2.1 翻译本质的不同视角认识 191

4.2.2 生态翻译学视角的翻译理解 195

4.2.3 翻译即生态平衡 198

4.2.4 翻译即文本移植 200

4.2.5 翻译即适应/选择 204

4.3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谁在译” 206

4.3.1 翻译过程中的“译者中心” 207

4.3.2 翻译伦理中的“译者责任” 221

4.3.3 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与构建 223

4.3.4 “事后追惩”机制 225

4.3.5 译者的生存境遇与能力发展 227

4.3.6 译者、“翻译群落”与“翻译群落”生态 229

4.4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如何译” 230

4.4.1 “翻译过程”的图解 231

4.4.2 “三维”转换的理据 235

4.4.3 “整合适应选择度”的厘定 239

4.4.4 文本移植与生态平衡 242

4.4.5 生态翻译策略/方法的优化选择 244

4.5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为何译” 246

4.5.1 “译有所为”的译者主观动机 247

4.5.2 “译有所为”的文本客观功能 250

4.5.3 “译有所为”的进一步研究 260

小结 262

第五章 微观译本研究:生态翻译例释 263

引言 263

5.1 生态翻译中的“多维”转换 264

5.1.1 “人肉真香,再来一口!” 264

5.1.2 “全厂动员,打击偷盗!” 269

5.2 生态翻译中的“掏空”再现 272

5.2.1 “神秘”经验文本翻译的启示 272

5.2.2 “分类指令”还是“调度司令官”? 275

5.3 生态翻译中的环境“补建” 278

5.3.1 译文中的“按语”、“换例”、“解释”及其他 278

5.3.2 交替式传译中的“补译” 281

5.4 生态翻译中的原生态“依归” 283

5.4.1 依归于原语生态 283

5.4.2 依归于译语生态 285

5.5 生态翻译中的自然化“仿生” 286

5.5.1 阿里山中的“花、木、鸟、兽” 287

5.5.2 自然界里的“山”形、“树”形、“落叶”形 288

5.6 生态翻译理念的文本“干涉” 292

5.6.1 翻译生态环境的“干涉” 293

5.6.2 “翻译群落”赞助者的“干涉” 295

小结 299

第六章 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应用与研究 301

引言 301

6.1 不同翻译领域的理论应用研究(1) 302

6.1.1 文学翻译研究 302

6.1.2 哲学社科翻译研究 305

6.1.3 应用翻译研究 307

6.1.4 翻译教学研究 310

6.1.5 翻译家研究 315

6.1.6 口译研究 319

6.1.7 网络翻译研究 322

6.2 不同翻译领域的理论应用研究(2) 325

6.2.1 翻译史/译论史研究 325

6.2.2 翻译批评研究 328

6.2.3 译学方法论研究 328

6.2.4 翻译伦理研究 330

6.2.5 译学流派研究 332

6.2.6 其他相关研究 334

6.3 现有应用研究的综观评述 336

6.3.1 广泛性的应用研究 336

6.3.2 评述性的相关研究 338

6.3.3 应用研究综观评述 340

6.4 若干翻译现象的生态翻译学解释 342

6.4.1 关于可译性问题 342

6.4.2 关于复译问题 346

6.4.3 关于翻译策略选择问题 349

6.4.4 关于风格翻译问题 351

6.4.5 关于翻译研究“转向”问题 352

小结 355

第七章 生态翻译学的发展取向与启示 356

引言 356

7.1 生态翻译学的发展取向 357

7.1.1 宏观/中观/微观“三层次”的研究格局 357

7.1.2 中西/古今/文理交叉融汇的“三大”学术追求 362

7.1.3 实践性/开放性/普适性的“三性”范式特征 371

7.1.4 立论/倡学/创派的“三阶段”发展历程 373

7.2 生态翻译学研究的趋势与启示 374

7.2.1 演变哲学理据 375

7.2.2 衍展研究视域 377

7.2.3 转变研究范式 379

7.2.4 跨越学科界线 381

7.2.5 催生译学流派 384

7.2.6 回馈相关学科 385

7.3 生态译学的国际化进展 387

7.3.1 话语权回归 387

7.3.2 国际化进展 389

7.3.3 进一步研究 394

小结 405

参考文献 408

附录一 索引 433

附录二 生态翻译学主要术语中英对照表(Glossary) 441

附录三 全书所附图表 444

附录四 生态翻译学理论和应用(部分)研究论文一览表(2001-2012) 446

附录五 聚人·汇智·鼓劲·布局——首届国际生态翻译学研讨会开幕式致辞 473

附录六 “逢十归零”重新出发——第二届国际生态翻译学研讨会开幕式致辞 478

附录七 迎挑战·抓机遇·做实事——第三届国际生态翻译学研讨会开幕式致辞 482

附录八 全书英文目录及各章英文提要 485

跋 510

精品推荐